中堅實力1~4(共四冊)

中堅實力1~4(共四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学
  • 推理
  • 悬疑
  • 犯罪
  • 中短篇
  • 短篇小说
  • 推理小说
  • 本格推理
  • 日本推理
  • 小说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小企業以變適新局,首要為創造自我優勢、
追求永續經營,共創經濟奇蹟新未來

《中堅實力》首冊,堪稱台灣中小企業總論,簡述台灣中小企業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情形,與國內產業聚落狀況,內容涵括15家具有特色的中小企業。
記錄了台灣中小企業60年來的發展歷程,輔以各階段的時空背景與政策,並將台灣分成北、中、南三個區域,各舉出數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簡單描述他們發跡、成長過程中遭遇的機會和挑戰。中小企業面臨的人才問題,長期都無法解決,連帶使得接班人、營運效能與效率、行銷、經營模式創新等等各領域的瓶頸一直都在,仍然有待突破。

本書適合想了解中小企業發展歷程、中小企業如何因應挑戰,以及各區域潛在趨勢與機會的讀者。

《中堅實力2》,則解析台灣中小企業轉型,將驅動企業轉型的動力,歸納為「新趨勢、新需求、新競爭、新理念」四者,並羅列25則成功轉型個案。
今日的台灣有超過9成以上的企業是由中小企業所組成,可說沒有這些中小企業的支持,也難有現在穩定的經濟榮景。但在這幾十個年頭以來,這些中小企業無不面臨到許多經濟環境的改變,甚至是政府政策的調整,為他們的發展之路設下的種種的阻礙,也因此,有些中小企業為了生存,開始轉型求生,卻也因此開創了更為廣大的格局與市場,為台灣經濟畫出一道道新興之路。在此書中,蒐集並探訪了30家成功轉型並再創高峰的中小企業,深入剖析他們面對的困局以及想法,為台灣的中小企業主找出可能的生存之路,一同為台灣的經濟盡一份力!

《中堅實力3》,則以台灣中小企業國際化為主軸,聚焦在製造業,蒐羅了四大區(中國、泰國、越南、印尼)共31個案例的深度訪談,研析他們的國際化模式與策略差異,耙梳台資企業進行國際化時面對的問題與因應做法。
在本書中,可以了解各國台資中小企業在國際化上的優勢劣勢與經營困境,讓有心了解中國、東南亞國家的讀者有個絕佳的敲門磚,對於有心進軍者,更是理想的入門指南。

《中堅實力4》,分別以台灣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傳承接班與策略聯盟為主軸。從不同企業的數位轉型模式、傳承接班策略、合作動機、目的與聯盟過程來分析,內容涵蓋46家國內中小企業在不同面向上成功的經驗。
本書一一分析中小企業動機、模式與困境,無論是想創新變革,還是突破困境,這些範例都極具參考價值,也可以提供一些中小企業進行自我提升,並創造自我優勢以達永續經營之目標方向邁進。


專業讚賞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何晉滄
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
中華民國東亞經濟協會理事長│黃教漳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EMBA執行長│楊宜興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书名信息(《中堅實力1~4》,共四册)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详细简介,字数约1500字。 --- 《星尘回响:失落文明的探秘之旅》 卷一:寂静的信号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深处,人类文明的足迹显得微不足道。然而,编号为“奥德赛-7”的深空探测器,在穿越数个星系后,向地球发回了一组令人心悸的信号。这信号并非来自已知智慧生命体,而是一种古老、复杂且充满数学美感的能量波动,它指向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坐标——编号为“X-49”的星云深处。 故事的主角,天体物理学家艾拉·文森特博士,凭借其对早期宇宙理论的独到见解,被选中领导“曙光号”远征队。这支队伍由顶尖的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和星际工程专家组成,他们肩负着破译这份来自远古的“邀请函”的重任。 旅程伊始,挑战接踵而至。跃迁引擎的故障、对未知空间乱流的适应,以及队员之间因长期隔离而产生的微妙紧张关系,都考验着这支队伍的专业性和人性。当地球时间过去了五年,当希望几乎燃尽之时,“曙光号”终于抵达了信号源——一颗被奇异光环环绕的岩石行星。 行星表面的景象令人窒息:巨大的、由某种非金属晶体构成的结构拔地而起,它们以一种违背已知工程学的方式悬浮在稀薄的大气中。这些宏伟的遗迹,沉默地诉说着一个超越人类理解的文明的辉煌与骤逝。艾拉团队的首要任务是找到能源核心,启动任何可能存在的记录设备。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颗星球并非完全荒芜,一股潜藏的、似乎带有生物特性的能量场,正缓慢地渗透进他们的防御系统。 卷二:时间的迷宫 破译工作进展缓慢,因为文明的语言体系与人类的逻辑完全不同。他们不使用字母或符号,而是依赖于四维几何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表达概念。首席语言学家,来自牛津的年轻学者卡尔·瑞德,提出了一种激进的理论:这个文明的“文字”是一种对宇宙基本规律的直接映射。 在深入探索一座被称为“编织者之厅”的地下建筑时,他们遭遇了第一个致命陷阱。大厅中央,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仪突然激活,展示了一段快速闪烁的画面——不是历史记录,而是一个警告。画面中,巨大的、形态如同星云漩涡的实体正在吞噬着无数光点。 与此同时,队员们开始出现怪异的症状:夜间梦境中充斥着不属于自己记忆的画面,对时间流逝感的认知出现偏差。随队心理学家介入调查,发现这并非单纯的压力反应,而是行星环境对神经系统的某种影响。 艾拉博士通过对晶体结构的研究,发现这些遗迹并非建立在行星表面,而是“生长”出来的。这个失落的文明似乎掌握了操控物质基本属性的能力,他们建造的不是建筑,而是“固态化的思想”。随着他们对核心系统的破解,他们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知识:这个文明被称为“编织者”,他们并未灭亡,而是将自身意识上传并融入了宇宙的结构中,试图达到一种永恒的“存在”。 然而,他们留下的“遗产”并非完全和平。为了保护自己升维后的形态不被“干扰”,他们设置了复杂的防御机制——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逻辑陷阱,任何试图理解其核心奥秘的低维生物,都会被困在由自身认知构建的无限循环中。 卷三:边界的消融 卡尔在试图解码“编织者”的自我毁灭程序时,不慎触发了关键防御机制。远征队的通讯被切断,时间仿佛在他们周围凝固。队员们开始经历“时间回溯”的幻觉,他们对过去几分钟的记忆被不断地重写。 艾拉意识到,他们正被困在一个由逻辑错误构筑的认知迷宫中。要逃脱,他们不能依靠蛮力,而必须在逻辑上“战胜”一个比他们先进数百万年的文明。 在绝望之际,工程专家发现了“编织者”遗迹的一个设计缺陷:他们在追求完美逻辑的同时,忽略了“随机性”的重要性。艾拉决定利用一个人类独有的特质——非理性、直觉和创造性的混沌——来打破这种绝对的逻辑束缚。 他们利用探测器上残存的、原本用于制造微型黑洞的实验设备,向核心系统注入了大量的“噪音”——随机生成的宇宙背景辐射数据和人类艺术作品的复杂频率。这种非结构化的信息流对“编织者”的完美逻辑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系统的防御开始瓦解,但代价是巨大的。行星表面的能量场变得极不稳定,时空结构开始扭曲。队员们必须争分夺秒,在行星彻底崩塌前,将他们获取的关键数据——关于如何安全进行意识升维的理论框架——传输回地球。 卷四:回响与新的开端 在剧烈的震动中,“曙光号”成功启动了紧急撤离程序。在他们身后,X-49行星的核心发出了最后一次强光,随后,那片星云区域的时间流速骤然放缓,仿佛被冰封。 远征队带着近乎精神崩溃的身体和海量的、无法完全理解的数据返回了太阳系。地球方面对他们的归来报以狂热的欢迎,但对他们带回的真相却感到恐惧。这些知识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根基:死亡并非终结,但升维的代价可能是彻底失去“自我”。 艾拉博士和她的团队成为了新时代的先知,也成为了被隔离的对象。他们带回的“星尘回响”,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巨大动荡。 故事的结尾,艾拉站在月球观测站,凝视着遥远的X-49星域。她知道,人类文明的大门已经被打开了一道裂缝。编织者文明的遗产,既是无价的知识宝库,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诱惑。地球是否会跟随“编织者”的道路,放弃肉体的束缚,追逐永恒的意识,将成为人类未来数个世纪必须面对的终极抉择。而那份关于“随机性”的胜利,也为未来探索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非线性威胁,提供了唯一的希望。 --- 《铁与血的契约: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革命与秘密社团》 本书聚焦于一个平行历史中的十九世纪中叶——维多利亚时代鼎盛时期,但技术发展轨迹被“以太动力学”彻底改变。在这里,煤炭仍然是基础能源,但蒸汽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复杂的齿轮、黄铜管路和持续喷涌的白色蒸汽,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物理基础。 第一部分:机械的诞生与阴影 故事发生在1871年的伦敦。工业革命的喧嚣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秘密。发明家们不再仅仅关注效率,而是致力于制造能够模仿生命活动的“自动人形”(Automatons)。这些人形机械,最初是为工厂和矿井设计的劳动力替代品,却逐渐发展出了复杂的AI核心,其动力源来自于对稀有矿物“灵铁”的提炼。 主角,伊莱贾·科尔比,是一位在皇家学会不受待见的年轻机械师。他痴迷于研究维多利亚时代早期那些被认为是“伪科学”的电磁学理论。他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谋杀案彻底打乱——他的导师,一位致力于研究“以太流体”的著名学者,被发现死于一间密室之中,现场只留下一个由完美几何结构构成的黄铜徽记。 这个徽记,将伊莱贾引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势力:表面上是为皇室服务的“皇家技师部”,他们负责监管所有蒸汽动力和机械的研发;暗地里,则是历史悠久的“赫尔墨斯兄弟会”。后者坚信,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蒸汽,而在于对宇宙中无形“以太”的掌控,他们视机械的过度发展为对自然秩序的亵渎。 第二部分:蒸汽的脉搏与以太的低语 伊莱贾为了洗清导师的嫌疑并揭开真相,不得不与“赫尔墨斯兄弟会”的成员合作。他结识了维多利亚时代最顶尖的女密码学家,莉迪亚·普雷斯科特。莉迪亚的家族曾是秘密炼金术士,她对符号学和古代机械图纸有着惊人的天赋。 两人发现,导师的死与一项名为“永动机计划”的绝密项目有关。该项目并非旨在创造永恒的运动,而是试图通过一种极其精密的齿轮阵列,直接从以太中抽取能量,从而彻底取代煤炭。如果成功,将彻底颠覆现有的工业格局,并赋予控制者近乎神明的力量。 然而,这项技术存在一个致命的副作用:当能量抽取达到临界点时,驱动机械的“灵铁”核心会产生不可预测的量子共振,这种共振会扭曲周围的现实,召唤出一些不应存在于人类世界的“非物质实体”——它们被称为“低语者”。 兄弟会试图阻止“永动机”的启用,因为他们已经见识过低语者带来的恐怖。而皇家技师部的强硬派则认为,这些实体是需要被机械捕获的能源。 第三部分:伦敦地下的战争 冲突的焦点转移到了伦敦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地下管道系统。为了保护刚刚成型的“永动机”原型,皇家技师部启动了他们的秘密武器——一支由高度仿生蒸汽骑士组成的军队。这些骑士行动迅捷,刀枪不入,由一个中央主控单元——一个巨大的、拥有数百个精密齿轮的“时间编织者”——控制。 伊莱贾和莉迪亚必须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他们要解除“时间编织者”的控制,解放那些被奴役的自动人形;另一方面,他们要阻止“永动机”的最终激活,以免唤醒更为强大的“低语者”。 在与皇家技师部主力部队的对决中,伊莱贾展示了他对“非主流”电磁学的深刻理解。他意识到,蒸汽机械的完美运作正是其弱点所在——过度精确会导致其无法应对任何突发变量。伊莱贾设计了一种电磁脉冲装置,利用非标准的频率干扰了灵铁核心的稳定运作。 莉迪亚则深入兄弟会保存的古代档案,找到了一个古老的“对冲”符文。她将这个符文蚀刻在“永动机”的关键导管上,使其在抽取以太时,能量被引导向一个安全的维度出口,而非释放到现实世界。 终章:契约的重塑 最终,“永动机”被成功控制,但并非被完全关闭。伊莱贾没有选择彻底摧毁技术,而是选择了一种折中的“契约”——他教会了兄弟会如何通过精确的、受控的共振来利用以太,而非蛮力抽取。 蒸汽动力依旧是世界的主流,但技术的进步方向发生了偏移。自动人形被赋予了有限的自主权,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奴隶。皇家技师部的权力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机械师、学者和神秘主义者共同组成的“平衡议会”。 伊莱贾和莉迪亚站在新落成的、融合了古典蒸汽美学与柔和以太光芒的“新学会”高塔上。他们明白,铁与血的时代并未结束,但通过理解我们所反对的力量,人类最终学会了如何与更宏大的宇宙规律达成脆弱但必要的“契约”。这个世界依然是那个黄铜与蒸汽交织的维多利亚,但其内核,已经因一次秘密的探索而永远地改变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中租迪和創立於1977年,專注於中小企業融資及各項服務、創新產品,拓展服務內容及據點,協助客戶成長茁壯,落實公司的使命成為企業成功的夥伴,在追求永續成長與創造公司價值的同時,致力實踐公益回饋社會。

相關著作:《中堅實力4:外部結盟、內部革新到數位轉型,台灣中小企業突圍勝出的新契機》

台灣經濟研究院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1976年創辦,為台灣最早由民間設立之獨立學術研究機構,成立宗旨在積極從事國內、外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研究,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對策,並以「前瞻性 專業化 國際級智庫」為願景目標。同時設有國內最具規模之產業經濟專業資訊庫及定期發布經濟預測等資訊,供政府、企業及學術界參考,期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相關著作:《中堅實力4:外部結盟、內部革新到數位轉型,台灣中小企業突圍勝出的新契機》《中堅實力3:打破規則,創造新局,台灣中小企業邁向國際的致勝策略》《中堅實力2:台灣中小企業的峰迴路轉開拓之道》《中堅實力:台灣中小企業的成長之路》

图书目录

【中堅實力】

推薦序

攜手共進 布局全球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王志剛董事長

再造台灣經濟新榮景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葉雲龍

拚亮台灣國際能見度,中小企業的一步一腳印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

前 言 /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

第一篇 中小企業是經濟碁石與活力泉源 


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與未來願景 
/全國中小企業總會林慧瑛理事長

台灣中小企業如何形塑隱形冠軍?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巫立宇教授

第二篇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整體綜論 

01輕工業時期(1953-1972 年) 
第一節 時空背景 
第二節 產業政策主軸 
第三節 中小企業政策
第四節 產業發展概況

02重化工業時期(1973-1978)
第一節 時空背景
第二節 產業政策主軸
第三節 中小企業政策
第四節 產業發展概況

03策略性工業時期(1979-1989 年)
第一節 時空背景
第二節 產業政策主軸 
第三節 中小企業政策
第四節 產業發展概況

04高科技工業時期(1990-2000 年)
第一節 時空背景
第二節 產業政策主軸
第三節 中小企業政策
第四節 產業發展概況

05產業創新與全球布局時期(2001- 迄今) 
第一節  時空背景
第二節 產業政策主軸 
第三節 中小企業政策
第四節 產業發展概況 

第三篇 掌握要訣踏上成功之路

01北台灣 

第一節 產業聚落分布 

第二節 小公司大啟示

探索北台灣中小企業的致勝密技 

密技1 金祥順
走一條別人不願走的路,奠定成功碁石

密技2 歐德名店
女裝品牌傳奇,從一台縫紉機開始

密技3 寶陽資訊
因地制宜,夾縫中的小贏家

密技4 昶捷物流
從實踐生兒子理論,到E 化壯大企業利基

密技5 鈞亘鋼鐵
用鋼鐵人的意志做生意

第三節 未來潛力產業發展趨勢 

02中台灣 

第一節 產業聚落分布 

第二節 小公司大啟示

探索中台灣中小企業的致勝密技 

密技1 磯鑫工業
ACTION !台灣「黑手黨」行銷全球

密技2 興鑫金屬
淬煉下的熱工藝,藍海上的雙贏市場

密技3 廖鄉長紅茶故事館
以「故事行銷」,再現魚池紅茶風華

密技4 隆谷養菇場
菇傘下的幸福養生

密技5 卜威工業
用車架撐起一片天

密技6 宇輪工業
浴火重生,馳騁的風火輪

第三節 未來潛力產業發展趨勢
 
03南台灣 

第一節 產業聚落分布

第二節 小公司大啟示

探索南台灣中小企業的致勝密技 

密技1 育品生技
長尾理論的實踐家,打造台灣蘭花新商機

密技2 裕億祥
零下50℃生食故事,用誠信取得一條龍生產模式

密技3 合璜漁業
魷釣業的老字號,捕捉聚光燈下的舞動生命

密技4 朧偉祥砂石公司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經營哲學

第三節 未來潛力產業發展趨勢 


【中堅實力2】

推薦序 即時轉型,搶先布局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林建甫
推薦序 轉身求變,開拓新契機 中租控股董事長 陳鳳龍
前言 轉型是中小企業超越困境的唯一道


第一章 新趨勢

1 新趨勢勢不可擋 不轉型坐以待斃

2 遙控模型大廠雷虎科技 跨足牙科、無人機產業

3 東聯光訊化危機為轉機 躋身光電產業元件要角

4 寰群科技屢敗屢戰 躍居機車防盜王者

5 嘉一香食品逆勢崛起 轉攻中、俄、日市場

6 台灣福昌西進中國 產能擴增約達10倍

7 樹德企業進軍國際 如鳳凰般浴火重生

8 在最艱困時未忘初衷 福爾銘步入康莊大道

9 佑展企業勇於壯士斷腕 東山再起後再攀新高峰

10 靠燒冷灶持續壯大 地儀光電低調稱王

11 以高科技投入資源回收 環拓科技從廢輪胎煉金

第二章 新需求

1 新需求帶動新商機 唯轉型可雨露均霑

2 勇於跳出建材市場紅海 啟翔輕金屬成鋁業典範

3 家登精密從家庭式工廠 竄起為半導體設備要角

4 近半世紀不斷轉型 大通電子持盈保泰

5 無畏少子化浪潮衝擊 北澤國際建嬰幼王國

6 勤億蛋品科技不畏挑戰 打造蛋品的一條龍王國

第三章 新競爭

1 新競爭無可遁逃 轉型開創新契機

2 紡織企業研發投影面板 大來運動器材旭日再昇

3 展澄企業先蹲後跳 產品品質直逼德商

4 外軍壓境使襪業蕭條 高鋒針織靠內衣翻身

5 技術、製程屢創新 特鼎工業擺脫追兵

第四章 新理念

1 新理念另闢蹊徑 讓企業再創巔峰

2 台灣日邦樹脂天助後人助 終成華人市場接著劑王者

3 品卓在巔峰時轉型 deya邁向台灣精品之路

4 從電視購物台異軍突起 捷芮國際成家電業新星

5 扭轉盤商「菜蟲」形象 豐禾健康蔬果啟動改革、轉型 


【中堅實力3】

推薦序 放眼國際,回首台灣  陳鳳龍
推薦序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王志剛
前言  台資中小企業猶如殘局棋手  甩規則、跨國際、打群架  孫明德


第一章 中國篇

導讀  中國居台資企業海外投資之首

1 勇於投資、彈性應變 第一美卡躍居「卡王」

2 從雜貨店轉型為專賣店 元陽金屬製品展翅翱翔

3 力臻企業另闢蹊徑 小兵笑傲國際市場

4 螞蟻雄兵盈昌事業 縱橫自行車零組件國際市場

5 深諳愛才、留才之道 三沅興業深耕中國大陸

6 和盈彩色印刷紙品多難興邦 屢仆屢起打造紙品加工王國

7 在紅海中尋訪小藍海 迪樂科技集團躋身國際大廠供應鏈

8 服務化、科技化、特色化 元駿國際產品行銷各大洲

9 台灣中醫產業領頭羊 馬光保健跨足新馬中

第二章 泰國篇

導讀  泰國位居東南亞交通、經濟樞紐

1 宋歐工業谷底浴火重生 稱霸泰國環保包材產業

2 以泰國為基地經略歐日市場 李吉成化學關關難過關關過

3 泰欣浴火重生成鳳凰 與國際油品大廠抗衡

4 泰晶造漆廠奮戰多年有成 可望打入泰國日商供應鏈

5 C-tech 集團致力多角經營 勇於踏出台資企業舒適圈

6 前往黃金走廊中淘金 Tinfo從泰國眺望國際

7 Amallion獲5巨擘青睞 在夕陽產業中綻放光芒

8 NASCO採地方包圍中央策略 成泰國衛浴產品B集團龍頭

第三章 越南篇

導讀  台資企業海外投資 越南躍居第2大國

1 產製媲美義大利製櫥櫃板 亞洲義大利門板奇兵致勝

2 以雙層松木床立定腳跟 傑義國際站穩美國市場

3 製造重心由中國遷越南 陸發機械謀畫進軍中東

4 仁美商標工業經略越南 從篳路藍縷到笑傲南國

5 台僑第2代移植台灣經驗 楊忠螺絲產能成長近20倍

6 以優質服務夾縫中突圍 鳳凰塗料力抗強敵

7 二奪越南國家品質獎金獎 大亞電線電纜爭光

第四章 印尼篇

導讀  印尼人口多、前景佳

1 昶舜機械工具立足萬島之國 以特殊刀具斬荊棘、劈生路

2 Intermesindo group白手起家 創建福爾摩沙技術中心、打造人才庫

3 鉅祥企業印尼廠捍衛權益 視客戶、供應商如賓以開新局

4 印尼全興工業奉行精實管理 終轉虧為盈

5 挺進印尼經濟谷底 Daijo Industrial搶占先機

6 Aman Pelumas Nusantara創品牌 立足西爪哇劍指國際

7 久和模具從中國南進印尼 進駐東協汽車市場之樞紐


附錄 台灣中小企業現況


【中堅實力4】

推薦序 台灣中小企業開創藍海契機的精采歷程 吳安妮教授
推薦序 經營、創新突破的三個挑戰 黃延聰教授
推薦序 中小企業奮力求生的關鍵故事 陳鳳龍董事長
推薦序 從困境中變革的韌性 王志剛董事長
前 言 台灣中小企業求突圍、尋存續與轉型新契機 孫明德主任


Chapter 1 數位轉型

01 │海陸家赫
教客戶網路下單並建IoT 油品預警系統,讓庫存更好備

02 │新呈工業
親力親為建置伺服器、資訊系統,費時15 數位轉型工作流程

03 │彬騰企業
以電商、社群行銷打對族群,進軍國際化

04 │博洛嘉國際
創業即打造高度數位化,以雲端系統簡化所有行政庶務

05 │恆智重機
3D列印、導入工作流程雲端系統,國際市場上接單,更助客戶數位化

06 │瀚銘科技
引進智慧影像分析技術,擁中鋼、台塑、高捷等大企業客戶

07 │科音國際
研發數位混音器與APP 結合,從大數據中找到問題,加快製程、擴大產能

08 │仲威文化創意
3D列印快速開模公仔、吉祥物,為各品牌打造獨特形象

09 │雅文塑膠
導入機聯網,生產、資訊、資料透明、順暢、完備

10 │麥世科
以數位製程提升良率,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11 │清展科技
鋁門窗業龍頭以光學測量技術,加寬產業護城河

12 │勤工公司
雲端堅控管理零組件狀況、電池溫度、油壓缸溫度等,外銷、租賃績效爆發

13 │昇洋生技
取得GMP、清真認證,強化網路行銷到國際市場

Chapter 2 策略合作

01 │建裕國際集團
大企業下的支援首力,與同業合作深耕物流產業

02 │健生生技
與美廠上下游分工 自創保健品牌搶攻兩岸

03 │玄懋科技
以誠信找結盟,互通資源攜手搶攻無線充電商機

04 │寬濱企業
躋身國際品牌布料供應商,營業額成長6 倍

05 │安口食品機械
協助客戶整廠設計來擴大營收,與日、法共研發產品、開發新興國家

06 │皇加布業
與台企結盟、美國大廠技術合作,與多國異業結盟開發藝品

07 │睿澤企業
主召協力廠商大會互助共好,打造具銷售、教育、公益功能的「亞洛美精靈國度」

08 │異數宣言
「愈在地,愈國際」為文創產品創值,積極做產學、共好合作

09 │寶悍運動平台
獲寶成國際集團奧援,稱霸兩岸運動市場

10 │兆紅國際
結合台灣老字號小吃,灶紅了知高飯開創新格局

11 │浩亞企業
結盟日本潮牌服飾,儲備能量自創品牌

12 │海德魯材料
師法挪威原廠200年技術,進軍高利潤焊條市場

13 │均英精密工業
插旗光學產業,專注研發車載及相機鏡頭模具

14 │台中精機
催生M-Team,為台灣工具機產業拓展國際空間

15 │鼎聖機械
結盟學研機構,企業聯盟競爭者變合作者

16 │台灣引興
奉行豐田精實生產哲學,掌握企業致勝關鍵

Chapter 3 傳承優化

01 │尖端醫
傳賢不傳子,創「接班梯隊」以專業經理人接班

02 │鎰寬企業
一代放權二代當責,積極打出國際市場兩代共贏

03 │創集團
組織結構靈活、彈性,設「創學員」致力培育人才

04 │合隆毛廠
看出前人經營的優缺,第五代創企業新價值

05 │郭元益食品
被資深員工感動願接班,產品多元改良打入年輕族群

06 │老K 牌彈簧床
以理財教育來培育,接班從基層起

07 │聖暉實業
老臣的阻力變助力,以「獅子王」的領導哲學帶領公司

08 │芳晟機電
從想「離家出走」到大刀闊斧,創出自我品牌Proril

09 │太平洋自行車
磨練15年才接班,研發、設計、行銷全面數位化

10 │世堡紡織
傳承父志,高價特殊布料異軍突起

11 │東南銘版
導入自動化、數位化,第二代以醫學專業來改革

12 │舊振南
以國外觀光客角度深化數位行銷,往漢餅第一品牌邁進

13 │味榮食品
在外歷練才回「家」振衰起敝,靠有機味噌帶動業績再起

14 │春池玻璃
啟動「W春池計畫」,夕陽產業變身循環經濟典範

15 │飛士蘭外燴家
從麵包店到通路,兩代權力衝突到構築產業供應鏈

16 │創維塑膠
被迫提早15年接班,制定「職位說明書」整治團隊延續企業

17 │丸莊醬油
多元、精準行銷,在地醬油打進高階市場跨國際市場

附錄
 

图书序言

  • 叢書系列:新商業周刊叢書
  • 規格:平裝 / 1152頁 / 21 x 14.8 x 5.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唉,最近剛把手邊那套《百年孤寂》看完,說真的,馬奎斯那種魔幻寫實的筆法,初看確實讓人驚艷,那種家族世代的宿命感和熱帶雨林的潮濕氣息,簡直要從書頁裡滲出來一樣。不過,讀完之後,心裡總覺得有點空虛,像是在一個華麗的夢境中醒來,找不到腳踏實地的感覺。我特別喜歡他描寫的那個叫「馬康多」的小鎮,從建立到衰亡,那種時間的流逝感處理得非常細膩,每一個人物的死亡似乎都預示著某種循環的終結。但老實講,第一次讀的時候,我得不斷翻回去看人名,光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幾代人,姓氏都差不多,很容易搞混,這對我這種記憶力不是特別好的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而且,書裡那種不斷重複出現的意象,像是蝴蝶、冰塊、黃色小花,雖然充滿詩意,但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敘事有點繞,需要時間去消化它到底想表達什麼樣的哲學意涵。總之,這是一本值得反覆咀嚼的作品,只是閱讀過程中的「掙扎感」也是真的,適合在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午後,慢慢品味。

评分

最近迷上了讀一些探討東亞傳統醫學裡「氣」的概念的書,我看的這本比較偏向哲學思辨,而非實際的針灸技術手冊。作者的切入點非常新穎,他把中醫的臟腑學說,跟宋明理學裡的「心性論」拉在一起討論,試圖建構一個更宏觀的生命動力學模型。書裡對於「精、氣、神」三者的互動關係,提出了許多值得玩味的觀點,比如說,現代人過度依賴外在的物質刺激,如何影響了「神」的凝練,進而導致「氣」的耗散。這本書的文字用詞相當典雅,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讀起來需要很專注,畢竟它不是在告訴你「怎麼做」,而是在引導你「怎麼想」。我個人覺得,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成功地將原本可能很「玄乎」的概念,用一種相對理性的筆法去闡釋,讓人感覺到傳統智慧其實是可以與現代科學對話的。對於想了解東方思維底層邏輯的朋友,這本書提供了很好的參照點,但前提是你必須願意進入那個比較慢、比較內省的閱讀節奏裡頭。

评分

哎呀,上禮拜去獨立書店挖寶,意外淘到一本關於歐洲現代主義建築的畫冊,簡直是視覺的饗宴!我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對柯比意和密斯·凡德羅那些冰冷的線條和純粹的幾何結構一直很著迷。這本畫冊的編排非常精妙,它沒有按照時間軸來走,而是用「光影」、「材質」、「空間流動」這三個主題來分類作品。光是看到那些黑白照片中,陽光如何切割著清水模牆面,那種光影的對話感就讓人屏息。我特別喜歡它對包浩斯時期教學手稿的收錄,那些看似簡單的方塊、圓圈、三角,其實蘊含了多麼深厚的幾何學與哲學思考。相較於現在很多追求華麗裝飾的新建築,那一時期的設計理念,那種「形式追隨功能」的極簡精神,簡直是藝術品。唯一的小缺點是,有些著名建築的結構剖面圖印製得不夠清晰,如果能再加強解說圖的細節,那就更完美了,不過瑕不掩瑜,光是欣賞那些結構之美,就值回票價了。

评分

最近為了準備一個歷史研討會,翻出了幾本關於二戰後亞洲經濟轉型的專著,其中有一本關於日本「神話」破滅後的社會重塑,看得我真是五味雜陳。作者的論述非常紮實,尤其在分析泡沫經濟破裂對戰後「終身僱用制」的結構性衝擊那部分,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剖析。他不是簡單地歸咎於貨幣政策失當,而是深入探討了企業文化、勞工意識乃至於國民價值觀是如何被那段高速成長期的迷思所綑綁。書裡提到,當集體信仰崩塌時,個體如何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尋找立足點,這部分尤其讓身處台灣這個也經歷過類似快速變遷社會的我們感同身受。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個案例研究,關於某家傳統製造業如何掙扎著轉型,從強調「和諧」到被迫接受「效率」,那種內部拉扯的痛苦,隔著書頁都能感受到。這本書的優點是數據佐證充足,論證邏輯嚴密,但相對地,如果你期待看到的是什麼激昂的個人故事或者浪漫化的描寫,那可能會失望,它就是一本冷靜、務實,甚至有點殘酷的社會科學著作,但正是這種不留情面的分析,才顯得其價值所在。

评分

說到最近讀過的書,有一本關於法國大革命期間羅伯斯比爾的傳記,簡直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政治教科書。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做了非常詳盡的史料考證,他沒有把羅伯斯比爾塑造成一個純粹的惡魔,而是細膩地描繪了一位理想主義者如何一步步被權力的邏輯和革命的狂熱所吞噬。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對「美德共和國」概念的解構。羅伯斯比爾堅信,只有絕對的美德才能維持共和,而任何偏離美德的行為,都必須被「恐怖統治」來淨化。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論述邏輯,在當時的氛圍下竟然得到了廣泛的認同,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反思。書中對雅各賓俱樂部的辯論場景描寫得尤其生動,那種語言的攻擊性、道德的綁架,彷彿能聽到歷史的迴響。閱讀時,我不禁會聯想到當代社會中那些極端的政治動員,其實核心的心理機制並沒有太大改變,只是工具變了。這本書的視角很深,它揭示了極致的純潔理想是如何孕育出最可怕的暴政,讓人讀完後,對任何高舉道德大旗的運動都抱持著一份警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