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堅實力4:外部結盟、內部革新到數位轉型,台灣中小企業突圍勝出的新契機

中堅實力4:外部結盟、內部革新到數位轉型,台灣中小企業突圍勝出的新契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图书标签:
  • 中小企業
  • 數位轉型
  • 外部結盟
  • 內部革新
  • 台灣企業
  • 經營策略
  • 商業模式
  • 突圍
  • 競爭力
  • 產業升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台灣1150萬就業人數中,
約有905.4萬人任職中小企業,占比約78.7%

台灣中小企業堪稱支撐台灣一大基力,
中小企業面對現今競爭態勢與未來市場走向,
如何以跨國數位化、策略聯盟及技術傳承,
創造競爭優勢,再度推動台灣經濟全面升級!


本書分別以台灣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策略聯盟與傳承接班為主軸。從不同企業的數位轉型模式、合作動機、目的與聯盟,以及傳承接班過程來分析,內容涵蓋46家中小企業在不同面向上成功的經驗。

中小企業如何數位轉型?
成功的數位轉型需要於顧客體驗、商業模式、營運模式、行銷與業務、輔助功能,找到新的方式提供價值、提升效率並創造營收。數位轉型必先釐清優先順序,不急於做巨大變化;在改造的過程中,必定有人反彈、觀望,可於本書13間企業中,看見在轉型中協調和成功的實戰案例。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策略聯盟?
中小企業做為大型企業之衛星或外包廠商,多與大型企業有契約式合作,藉聯盟的力量分攤開發風險及降低營運成本,利用彼此間的相對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可於本書16間企業中,看見對於策略聯盟型態的各式動機。

中小企業如何傳承接班?
台灣中小企業大多為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被視為企業發展的關鍵點,將會面臨維持現狀或擴大規模的問題。若企業無法順利完成交班,必然面臨衰敗的風險。可於本書17間企業中,看見對產業定位、關鍵技術資源,以及培養資深經理人等個別方針。

本書一一分析中小企業動機、模式與困境,無論是想創新變革,還是突破困境,這些範例都極具參考價值,也可以提供一些中小企業進行自我提升,並創造自我優勢以達永續經營之目標方向邁進。

專文推薦
政治大學會計系講座教授│吳安妮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黃延聰
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王志剛

專業讚賞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何晉滄
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
中華民國東亞經濟協會理事長│黃教漳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EMBA執行長│楊宜興

「46個企業成長的蛻變歷程,象徵台灣企業蘊藏的豐厚活力與韌性,骨子裡刻畫著不屈的精神與樂觀態度,即使艱苦當前,亦能迎難而上。有心一窺台灣中小企業發展之堂奧者,本書非常值得細細品讀,收穫必當豐滿!」
 
──政治大學會計系講座教授│吳安妮

「您在閱讀了本書的46家中小企業在成功案例經驗之後,相信您對於中小企業如何數位轉型、如何進行策略聯盟與如何傳承接班,會有更深的瞭解。若您同樣也是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相信這些成功案例經驗,對於您未來的事業經營、創新突破、甚至轉型升級,極具啓示意義與應用價值!」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黃延聰
企業永續經營的實戰指南:駕馭變革、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策略 書名:企業永續經營的實戰指南:駕馭變革、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策略 作者: 吳明彥、陳美玲 教授群 出版社: 鼎盛文化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 2024 年 11 月 --- 內容簡介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環境中,企業面臨的挑戰已不再是單純的市場競爭,而是生存與轉型的嚴峻考驗。技術迭代加速、供應鏈重組、消費者行為的根本性轉變,迫使傳統的經營模式必須進行徹底的革新。本書並非空泛的理論探討,而是深入剖析了數十家在逆境中成功轉型、實現永續成長的跨國企業與區域領導品牌的實戰案例。它為決策者提供了一套系統化、可操作的框架,旨在幫助企業在動盪中穩固基礎,並抓住下一個十年的關鍵成長機遇。 本書結構嚴謹,分為五大部分,層層遞進地引導讀者建構一個具備高韌性與前瞻性的企業體質。 --- 第一部:宏觀環境的解讀與戰略佈局 本部分著重於解析當前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宏觀經濟、地緣政治與社會文化趨勢。我們探討了全球化退潮後的「區域化」與「韌性供應鏈」的必要性,並詳細分析了「零碳轉型」對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實質衝擊與潛在商機。 全球化 4.0 的新範式: 探討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生產網絡重構,特別是關鍵技術(如半導體、新能源材料)的在地化佈局策略。 地緣政治風險評估與緩解: 提供一套量化風險評估工具,協助企業識別並降低因國際關係緊張而導致的營運中斷風險。 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商業化實踐: 超越合規層面,探討如何將環境、社會責任(ESG)融入核心產品設計與服務流程,創造新的市場價值。 --- 第二部:組織效能的深度優化與精實管理 成功的轉型仰賴穩固的內部基礎。本章聚焦於如何透過精實管理原則,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並建立快速反應的組織架構。 流程自動化與決策智慧化: 闡述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在後勤、財務及人力資源部門的導入實踐,並探討如何運用商業智慧(BI)工具提升管理層的決策效率。 資產負債結構的優化策略: 深入分析不同產業別的資本結構調整方案,特別針對高負債企業如何在流動性緊縮期維持營運穩定。 供應鏈的透明化與協同管理: 介紹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溯源與信任建立上的應用,以及如何與上下游夥伴建立更緊密的、風險共擔的夥伴關係,而非單純的買賣關係。 --- 第三部:人力資本的重塑與文化驅動 企業的靈魂在於人。面對知識經濟的浪潮,人才的吸引、保留與再培訓成為組織能否持續創新的關鍵。 技能重塑(Reskilling)與未來人才盤點: 提出一套針對性的人才發展地圖,識別未來五年企業急需的核心能力,並設計高效率的內部培訓體系。 混合工作模式下的團隊效能管理: 探討如何在遠距與實體辦公混合的環境中,維持團隊的凝聚力、溝通效率與創新動能。 建立心理安全感與容錯文化: 分析創新試錯背後的心理學基礎,指導領導者如何創建一個鼓勵員工提出異議、接受失敗並從中學習的組織氛圍。 --- 第四部:市場滲透與客戶關係的再定義 在碎片化的媒體環境中,傳統的行銷與銷售模式已然失效。本部分探討企業如何透過精準洞察,建立更深層次、更具粘著性的客戶關係。 體驗經濟下的全通路整合: 案例分析了實體通路如何與線上平台進行數據與服務的無縫串接,為客戶提供一致且高度個人化的購物旅程。 數據驅動的產品創新循環: 說明如何建立「傾聽機制」,將客戶回饋(無論是抱怨還是讚美)即時轉化為產品迭代的指令,加速上市時間。 價值主張的清晰化與差異化: 探討在高度同質化的產品市場中,企業如何提煉出不可取代的「獨特價值」,並有效地傳遞給目標客群。 --- 第五部:風險管理與長期韌性的構建 永續經營的最高境界是具備抵禦「黑天鵝」事件的能力。本章提供前瞻性的風險管理視角。 營運韌性與災難復原計畫(DRP): 詳述企業如何從事後補救轉向事前預防,建立多重備援系統,確保關鍵業務在極端情境下仍能維持基本運作。 財務健康度的壓力測試: 提供一套情境模擬工具,用來測試企業在極端經濟衰退、匯率劇烈波動或主要客戶流失時的財務承受極限。 領導力的傳承與願景的延續: 探討如何建立有效的繼任者計畫,確保組織的核心價值觀與戰略方向,能夠跨越領導者的更迭而保持一致性。 --- 本書特色 1. 高度實用性: 每章節後附有「行動清單」與「領導者自檢問卷」,方便讀者立即將理論轉化為具體行動。 2. 案例廣度與深度兼具: 涵蓋科技、製造、金融服務及傳統零售業的成功與失敗案例,具備跨產業的啟發性。 3. 平衡視角: 本書兼顧了短期獲利優化與長期戰略轉型的平衡,避免了過度激進或過度保守的思維陷阱。 本書適用對象: 企業執行長(CEO)、營運長(COO)、策略規劃部門主管、人力資源高階經理人,以及所有致力於推動企業進入下一階段成長的專業人士。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中租迪和創立於1977年,專注於中小企業融資及各項服務、創新產品,拓展服務內容及據點,協助客戶成長茁壯,落實公司的使命成為企業成功的夥伴,在追求永續成長與創造公司價值的同時,致力實踐公益回饋社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1976年創辦,為台灣最早由民間設立之獨立學術研究機構,成立宗旨在積極從事國內、外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研究,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對策,並以「前瞻性 專業化 國際級智庫」為願景目標。同時設有國內最具規模之產業經濟專業資訊庫及定期發布經濟預測等資訊,供政府、企業及學術界參考,期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相關著作:《中堅實力3:打破規則,創造新局,台灣中小企業邁向國際的致勝策略》《中堅實力2:台灣中小企業的峰迴路轉開拓之道》《中堅實力:台灣中小企業的成長之路》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台灣中小企業開創藍海契機的精采歷程 吳安妮教授
推薦序 經營、創新突破的三個挑戰 黃延聰教授
推薦序 中小企業奮力求生的關鍵故事 陳鳳龍董事長
推薦序 從困境中變革的韌性 王志剛董事長
前 言 台灣中小企業求突圍、尋存續與轉型新契機 孫明德主任


Chapter 1 數位轉型

01 │海陸家赫
教客戶網路下單並建IoT 油品預警系統,讓庫存更好備

02 │新呈工業
親力親為建置伺服器、資訊系統,費時15年數位轉型工作流程

03 │彬騰企業
以電商、社群行銷打對族群,進軍國際化

04 │博洛嘉國際
創業即打造高度數位化,以雲端系統簡化所有行政庶務

05 │恆智重機
3D列印、導入工作流程雲端系統,國際市場上接單,更助客戶數位化

06 │瀚銘科技
引進智慧影像分析技術,擁中鋼、台塑、高捷等大企業客戶

07 │科音國際
研發數位混音器與APP結合,從大數據中找到問題,加快製程、擴大產能

08 │仲威文化創意
3D列印快速開模公仔、吉祥物,為各品牌打造獨特形象

09 │雅文塑膠
導入機聯網,生產、資訊、資料透明、順暢、完備

10 │麥世科
以數位製程提升良率,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11 │清展科技
鋁門窗業龍頭以光學測量技術,加寬產業護城河

12 │勤工公司
雲端堅控管理零組件狀況、電池溫度、油壓缸溫度等,外銷、租賃績效爆發

13 │昇洋生技
取得GMP、清真認證,強化網路行銷到國際市場

Chapter 2 策略合作

01 │建裕國際集團
大企業下的支援首力,與同業合作深耕物流產業

02 │健生生技
與美廠上下游分工 自創保健品牌搶攻兩岸

03 │玄懋科技
以誠信找結盟,互通資源攜手搶攻無線充電商機

04 │寬濱企業
躋身國際品牌布料供應商,營業額成長6倍

05 │安口食品機械
協助客戶整廠設計來擴大營收,與日、法共研發產品、開發新興國家

06 │皇加布業
與台企結盟、美國大廠技術合作,與多國異業結盟開發藝品

07 │睿澤企業
主召協力廠商大會互助共好,打造具銷售、教育、公益功能的「亞洛美精靈國度」

08 │異數宣言
「愈在地,愈國際」為文創產品創值,積極做產學、共好合作

09 │寶悍運動平台
獲寶成國際集團奧援,稱霸兩岸運動市場

10 │兆紅國際
結合台灣老字號小吃,灶紅了知高飯開創新格局

11 │浩亞企業
結盟日本潮牌服飾,儲備能量自創品牌

12 │海德魯材料
師法挪威原廠200年技術,進軍高利潤焊條市場

13 │均英精密工業
插旗光學產業,專注研發車載及相機鏡頭模具

14 │台中精機
催生M-Team,為台灣工具機產業拓展國際空間

15 │鼎聖機械
結盟學研機構,企業聯盟競爭者變合作者

16 │台灣引興
奉行豐田精實生產哲學,掌握企業致勝關鍵

Chapter 3 傳承優化

01 │尖端醫
傳賢不傳子,創「接班梯隊」以專業經理人接班

02 │鎰寬企業
一代放權二代當責,積極打出國際市場兩代共贏

03 │創集團
組織結構靈活、彈性,設「創學員」致力培育人才

04 │合隆毛廠
看出前人經營的優缺,第五代創企業新價值

05 │郭元益食品
被資深員工感動願接班,產品多元改良打入年輕族群

06 │老K 牌彈簧床
以理財教育來培育,接班從基層起

07 │聖暉實業
老臣的阻力變助力,以「獅子王」的領導哲學帶領公司

08 │芳晟機電
從想「離家出走」到大刀闊斧,創出自我品牌Proril

09 │太平洋自行車
磨練15年才接班,研發、設計、行銷全面數位化

10 │世堡紡織
傳承父志,高價特殊布料異軍突起

11 │東南銘版
導入自動化、數位化,第二代以醫學專業來改革

12 │舊振南
以國外觀光客角度深化數位行銷,往漢餅第一品牌邁進

13 │味榮食品
在外歷練才回「家」振衰起敝,靠有機味噌帶動業績再起

14 │春池玻璃
啟動「W春池計畫」,夕陽產業變身循環經濟典範

15 │飛士蘭外燴家
從麵包店到通路,兩代權力衝突到構築產業供應鏈

16 │創維塑膠
被迫提早15年接班,制定「職位說明書」整治團隊延續企業

17 │丸莊醬油
多元、精準行銷,在地醬油打進高階市場跨國際市場

附錄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80970
  • 叢書系列:新商業周刊叢書
  • 規格:平裝 / 400頁 / 21 x 14.8 x 1.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台灣中小企業開創藍海契機的精彩歷程

 
政治大學會計系講座教授 吳安妮

勇於創新、迎難而上
老一輩的企業家經常談起50年前,提著一只007皮箱,憑藉樂觀、肯打拚、忍辱負重的「台灣牛精神」征戰全球,在海外接單,在台灣代工製造、外銷出口,認真、務實和敬業的經營力,由點匯聚成面,掀起萬丈波瀾,締造了台灣經濟奇蹟。

回顧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小企業的活絡興盛厥功甚偉。根據經濟部發行的《2021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為154 萬8,835家,占全體企業98.93%;就業人數達931萬1 千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0.94%。其銷售總額為23 兆5,555.13億元,占全部企業銷售額超過5成(53.99%)。其中,內銷額達整體企業銷售額之62.50%;出口額占比26.28%,相較往年數據皆有所成長,顯示半世紀來,台灣中小企業始終擔綱我國穩定經濟及創造就業的重要基石。

長年投入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中租迪和(股)公司,與台灣經濟研究院攜手,以台灣中小企業為核心研究課題,花費數年彙整、採訪海內外台資企業,完整且全面地剖析中小企業在台灣產業變遷過程中,如何從單打獨鬥的個體,創新研發,構建綿密網絡,形成各個產業聚落。更且,以台灣為起點,跨足國際,翔實記錄這群靠著勤勉不懈,勇於突破逆境,不斷蛻變的企業先鋒足跡,發行《中堅實力》系列書籍。

本書《中堅實力 4》以數位轉型、策略合作與傳承優化等三大主軸,親訪46家中小企業主,具體而生動地闡述在詭譎多變的激烈競爭環境中,運用智慧科技,數位轉型、數位管理、精準定位;依循雙方互惠原則,與合作夥伴謀求雙贏;第二代、第五代年輕接班人布局新攻略,扭轉瀕臨存歿危機險局,峰迴路轉,開創藍海契機的精彩歷程。

順勢而為、群策群力
隨著網路日益普及,迎面而來的數位化潮流已是不可逆的必然趨勢,產業的經營策略、營運模式、行銷管理等,無不面臨著數位轉型及管理的挑戰,而「轉型」意味著組織、文化、人才、流程及技術整體架構等都要變革,才能因應數位經濟的挑戰,掌握住翻轉的契機。

數位轉型所訴求的,不是單一的技術或IT 專案,而是企業整體的變革。全球頂尖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Company)早在2017年就提出一份報告,發出警訊:「數位轉型是台灣企業的當務之急,若有延遲恐將危及經濟發展。」

商場如戰場,置身愈趨嚴峻的競爭環境中,企業主最能敏銳察覺潮流的脈動,本書第一章「數位轉型」介紹的「博洛嘉國際」創辦人暨董事長楊繹頡就是典範。他善用科技業服務的經驗,一投入產業就將數位化全面落實於每一個環節,1 台雲端主機取代了打卡機、傳真機、電話總機、電腦主機等一般辦公室設備,大幅降低財務負擔,僅用3名員工即可完成產品的進、銷、存與出貨作業,展現驚人的競爭力。「企業可否成功數位轉型,關鍵在於企業主的決心。」他一語道盡數位轉型的成功祕訣。

從傳統樂器混音器起家的「科音國際」,更進一步從數位轉型開創新藍海。「對企業真正有幫助的,是數位轉型後的大數據分析。」現任總經理邵威中指出,透過大數據分析,不僅加快製程、擴大產能,還開啟新視野,決定在亞馬遜(Amazon)電商平台建置英文銷售網站,成功將自有品牌的新產品銷售至30多個國家。現今,除了數位混音器,「科音國際」推出無人搬運車、電子聽診器與溫溼度監控器,切入智慧運輸、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產業,跨領域創新經營模式堪為品牌斜槓的最佳案例。

「雅文塑膠」擁有3座廠房,但由於生產數據無法整合,導致生產計畫、產品交期產生變數,大大影響企業發展。曾於中國擔任專案經理的陳秉豐,深刻體認中國企業數位化的蓬勃發展,接班後,隨即導入機聯網解決痛點,透過系統精密分析,促使「生產及時化、資訊透明化、資料正確化」,盤點庫存從原本約2小時,縮短至約10分鐘,物料不足時,還能即時進料,企業體質獲得大幅改善。「中小企業若要永續生存,一定得進行數位轉型,否則不可能存活到10年後。」立足風尖浪口,陳秉豐為中小企業的未來做出定論。

英國首相邱吉爾(Churchill)有句名言:「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觀看國際企業現況,一語中的。「通用汽車」和「豐田汽車」聯手組裝汽車,「西門子」和「飛利浦」共同開發半導體,競爭對手彼此合作,朝著共同的目標,互惠互利,更能迸發出1+1>2的凝聚力,創造雙贏。

中台灣的工具機產業是台灣引以為傲的產業聚落之一,然近年來面臨韓國、中國工具機產業快速崛起,加上兩國政府強力奧援,台灣工具機業者處於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強敵壓境,在「中衛發展中心」號召下,「台中精機」與「永進機械」齊心說服原本壁壘森嚴的工具機業者與協力廠商結盟,於2006年M-Team於焉誕生,此後群策群力,成員企業相互學習、砥礪,以群體之力協助個別企業轉型、升級,讓技術與產品品質再上層樓,並聯合參展,共同行銷,積極拓展客源,強化國際競爭力。10餘年來,成效斐然,會員數、影響力不斷上升,台灣重要的關鍵零組件業者紛紛加入,不僅提供優質零件,還協助其推廣給全球各大工具機廠使用,行銷全球。

台灣最大汽車芳香劑製造商「睿澤企業」創業之初,即面臨著相關企業大舉西進,產業供應鏈斷鏈的巨大危機。創辦人暨總經理黃祺娟幾經考量決定留在台灣,每年召集 2次協力廠商大會,相互交流,以期凝聚共識、解決問題。同時,密集參與國際性會展,開拓國際客源,掌握潮流脈動,迄今產品外銷逾47國,躍升全亞洲最大的香氛製造商。「睿澤企業」卻不因此自滿,為更上層樓,與國內大學產學合作,提升香氛產品的抗菌、除臭功能,並成功開發出「透氣薄膜芳香技術」、「奈米微膠囊和聞香技術」,現已通過歐盟的CE 認證,商機無限。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調查,超過6成的中小企業沒有傳承規畫,恐面臨接班危機,競爭力自然難以延續。更令人憂心的是,過去幾年來,家族企業經營權之爭不斷上演,在在顯示接班傳承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然而新時代的瞬息萬變,經濟環境、接班意願、創業精神與持續創新的能力,傳承的挑戰與需求遠較往昔更為嚴峻,「新思維與新擘畫」已是不可或缺的要件。

創業歷史長達1個半世紀的「郭元益食品」之漢餅領先地位屹立不搖。家族第五代,現任副總經理郭建偉接班的念頭源自於一位資深員工對公司瞭若指掌,情深意切。任職後,到工廠從基層開始歷練,升任副總經理後以全方位考量,主導多項變革,致力拉近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強化伴手禮、節慶商品、下午茶點心品項,與通路商合作,打入日常生活食品市場,讓消費者感受到150餘年的郭元益食品與時俱進。並且建立創新制度,將所有產品的銷售績效與營業
人員的獎酬連結一體,因而營業人員積極地針對消費者的喜好,推薦合適的商品,成功帶動整體業績。

有別於歷史悠久的企業,「芳晟機電」創立於1979年,由家庭式的代工廠做起,主力產品為沉水泵浦,陸續擴增馬達、泵浦、齒輪、減速機等產品。第二代的吳世敦對機械並無濃厚興趣,大學畢業後投身廣告業,回到自家企業任職後,大刀闊斧的改革遭遇員工強烈抗拒,備感挫折。5年後,31歲的吳世敦從管理課程中徹底領悟到「不是改革本身錯誤,而是我待人的方式不對」。自此磨去稜角,富同理心,突破員工心防,化解改革的阻力,帶領「芳晟機電」逐步蛻變,更發展出自有品牌,專攻少量多樣領域,堅守「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之」信念,進軍國際市場。迄今,透過經銷商攻略全球市場,成為產品行銷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的企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6個企業成長的蛻變歷程,象徵台灣企業蘊藏的豐厚活力與韌性,骨子裡刻畫著不屈的精神與樂觀態度,即使艱苦當前,亦能迎難而上。有心一窺台灣中小企業發展之堂奧者,本書非常值得細細品讀,收穫必當豐滿!

 

推薦序

經營、創新突破的三個挑戰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延聰

緣起
根據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台灣企業總家數約莫152萬家,中小企業占比約97.7%;台灣約1,150萬就業人口中,約905.4萬人在中小企業任職,占比達到78.7%。中小企業顯然在台灣經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中小企業部門承擔台灣經濟大部分的就業人口。因此中小企業興盛與否,攸關台灣千千萬萬家庭的生計。與大型企業或國際企業相比,探討台灣中小企業如何克服經營困境的研究與專書,不管在質與量上,均都相當有限。

很高興看到中租控股及台灣經濟研究院針對中小企業進行長期的研究,並與商周出版合作《中堅實力》的系列叢書,希望藉由分享不同產業台灣中小企業的成功案例,匯聚中小企業發展成功經驗與經營管理智慧心法,提供給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參考。

本書為《中堅實力》第四冊,是以台灣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策略聯盟與傳承接班為主軸,陳述台灣不同產業的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模式、策略聯盟的動機與過程、及傳承接班策略等面向的實際成功經驗。得知本書即將出版,特為之序,推薦給關心台灣中小企業經營的讀者參考!

中小企業如何數位轉型?
21世紀已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數位科技的進步與普及已改變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型態,無論是產業部門還是社會生活均開始數位化甚至智慧化,中小企業當然無法置外於數位轉型的浪潮。中小企業受限於規模與資源人才不足,如何進行數位轉型?

面對數位轉型的浪潮,中小企業經營者首先需要注意與掌握數位科技在產業的應用趨勢及各行各業的應用實務,思考如何提昇本身的數位化準備程度。像是在研發、生產、行銷及營運流程上,是否已數位化?若已數位化,如何數位優化?甚至進行數位轉型。在本書探討的中小企業個案當中,海陸家赫在油桶裝置感應器並導入CRM資訊系統,解決客戶插單與急單問題,並運用社群聆聽工具獲得產品研發情報。新呈工業則開發了智慧排程派工系統,導入人工智慧的數位工具,擷取機台數據,進行智慧排程。彬騰企業則從整合門、窗、燈光控制技術著手,開發出智慧窗簾,並進行生產流程的數位化及數位行銷與運用電商平台行銷各國。

從本書探討的13個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個案中,可以發現不同產業數位轉型的重點有所不同,有的先從生產或營運流程進行數位優化,有的則是從業務或行銷著手,建議可先從資金投入較少及容易看到成效的流程進行數位優化或數位轉型開始,以建立中小企業對於數位轉型的信心與支持。當小型數位轉型專案導入成功之後,則再擴大到其他流程或部門;也就是建議採取漸進式的數位轉型策略,而非激進式的數位轉型,會較容易成功。

由於中小企業的資源與數位人才較為有限,建議可以加入政府的數位轉型相關計劃,或導入外部研究機構或IT 業者的資源,協助擬定與執行數位轉型的策略及方案。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策略聯盟?
中小企業因受限於規模,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借助外部合作夥伴的力量,取得或使用外部資源,也就是採取策略聯盟方式達成策略目標。根據本書探討的16個中小企業策略聯盟案例,可以瞭解到可運用合作策略來達成策略目標,包括:與上游供應商合作開發新技術或新產品,如健生生技與美國廠商合作分工生產自有品牌保健產品,或台中精機與協力廠商之間的M-Team 聯盟。也可與下游客戶合作,研發生產客戶之產品,例如寬濱企業加入UA的供應鏈體系。或與國內同業合作,共同行銷、共同研發或共同生產或營運,例如建裕國際與同業合作,台中精機的M-Team及安口食品機械倡導的食品機械同業的合作,海德魯材料與挪威原廠合作進行焊條市場,浩亞企業與日本Samantha Thavasa合作經營台灣市場。

除了與同業合作之外,也可進行異業合作,例如兆紅國際與玉知高華知高飯將台灣小吃變成高檔料理,悍創運動行銷與寶成國際集團合作創立寶悍運動平台。此外,中小企業也可以大學或研究機制合作技術開發、技術移轉或培育企業未來所需人才,例如睿澤企業與大學合作開發新技術,海德魯材料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及成功大學合作研發。

中小企業在運用合作策略時,需注意慎選合作夥伴,雙方應該要具相同的策略目標,彼此的資源能力互補,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雙方彼此的信任,以確保聯盟能夠順利運作。

由於中小企業的資金較為不足,本書描述的策略聯盟個案大都屬於契約型聯盟,雖然可以契約做為規範雙方權利義務的基礎,其實最重要的是聯盟夥伴之間是否目標一致,彼此認為是可信任的合作夥伴。藉由合作夥伴的資源技術與協同合作,中小企業也可以結合彼此的資源,共同實現策略目標,而不會受到個別企業資源能力的限制,也可以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的機率。不過,在聯盟的運作管理上,合作夥伴之間需相互溝通協調,才能實現合作的目標,合作的利益分配與共享,也需要訂定清楚,以免傷害聯盟夥伴之間的信任或關係。

中小企業如何傳承接班?
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扮演重要角色,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由創辦人白手起家努力打拚,讓過去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不過隨著時光的流逝,第一代(或上一代)經營者逐漸老化,家族企業如何順利交棒給第二代(或下一代)?第二代如何順利接班?如何永續經營及轉型發展?便成為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的重大議題。

本書描述了17家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傳承接班的經驗,細讀這些傳承成功案例之後,可以學習許多寶貴的傳承接班的經驗與眉角,相信可讓同樣面臨傳承接班問題的中小企業經營者體認到傳承接班問題的本質,思考出自己的對策。

由於第一代(或上一代)創業家面臨的經營環境與企業內部情勢,與當前第二代(或下一代)已有非常大的差異,例如目前數位科技進展更甚以往,客戶的期待要求、產業競爭壓力及新一代員工的觀念與素質,也都與第一代有相當大的差異。其實中小企業第二代經營者面臨的不只是接班問題,同時也需因應如何提昇企業體質、制度建立及轉型升級等挑戰。

從本書個案經驗中,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第一代創業者期望第二代能夠接班,傳承家族事業,有些第一代創業者會耳提面命刻意栽培第二代,但有些則是潛移默化慢慢引導。不管如何,激發第二代接班的意願與承諾是第一要務。接著,第一代也需要讓第二代培養接班的能力,包括學識、人際互動、商場經驗、自家企業的技術或營運情況及產業領域知識。由於第一代與第二代生長的時代背景不同,求學與工作經驗也不同,二代之間常會有意見不同或衝突產生,這都是無法避免的。在本書個案當中,可以發現第一代信任肯定第二代,放手讓第二代決策與承擔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發現第二代面臨接班重大的壓力與當前經營管理的挑戰,也需要被第一代同理,並且找到面臨同樣接班情境的同儕團體(第二代的聯誼組織)相互交流與支持,相互學習與成長。

除了得到第一代的認同與支持之後,第二代在接手公司經營之初,也會面臨到領導老臣與改革組織的問題。中小企業要永續發展,創新經營是中小企業吸引新世代人才加入與突破家族企業經營瓶頸的關鍵。從本書個案當中,可以看到許多二代經營者積極培養新世代的經營團隊、開發新產品或更新事業定位或營運模式,提昇產品的附加價值或更新品牌定位的努力。因此,二代傳承接班對中小企業來說,應視為企業轉骨的關鍵時刻;第一代經營者除了在適當時機放手讓第二代傳承事業基礎外,第二代也需要在原本的根基之上,結合目前新的市場機會、科技進展與產業生態,更新原本的策略定位與核心能耐,開創新的事業格局,家族企業才能永續經營。

結語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您在閱讀了本書46家中小企業成功案例經驗之後,相信您對於中小企業如何數位轉型、如何進行策略聯盟與如何傳承接班,會有更深的瞭解。若您同樣也是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相信這些成功案例經驗,對於您未來的事業經營、創新突破、甚至轉型升級,極具啟示意義與應用價值!


推薦序

中小企業奮力求生的關鍵故事

 
中租控股董事長 陳鳳龍

《中堅實力4》是中租控股秉持回饋中小企業的初衷,與台灣經濟研究院一同投入10年的中小企業研究成果,和商周出版攜手合作的又一力作。

中租控股於2012年委請台經院展開專題研究。運用學術研究角度,透過面對面訪問與近身觀察,分析台灣中小企業,歸納經營理念與發展策略,從歷史進程梳理產業脈絡,探究中小企業關心議題,提供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在商周出版的支持下,發行《中堅實力》系列書籍。

第一本《中堅實力:台灣中小企業的成長之路》,回顧中小企業的發跡,推進至產業聚落;第二本《中堅實力2:台灣中小企業的峰迴路轉開拓之道》,剖析中小企業求生存,轉型開創出新格局;第三本《中堅實力3:台灣中小企業邁向國際的致勝策略》,花了3年時間,探訪海內外台資企業國際化模式與策略,出版後,2020年入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作為推薦閱讀的優良書籍。

這次面市的第四本新書,整理中小企業奮力求生的選擇,包括,數位轉型、人才傳承與策略聯盟等三大關鍵面向。

數位轉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下,企業看似被迫尋求因應,實則加速資訊科技與數位轉型的腳步,改善工作流程,優化管理作業,提升效率品質,更進一步帶動市場與產品的數位化與智慧化,整合線上與線下,靈活經營模式,演化新商業模式,在面對疫後的新經濟型態,更顯重要。

人才優化,中小企業同樣面臨接班傳承的課題。人才,是企業經營的必要條件,重要的戰略資源,而人才培育更是持續成長不可或缺的。從留住員工至培育人才的制度,薪資福利、升遷管道到學習成長的機會,中小企業運用非營利機構或官方的實體學習課程,培育員工,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任務指派,以實際歷練、經驗傳承,拔擢高潛力人才。

策略聯盟,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曾描述,「聯盟」是企業運用的過渡性方法,縮短學習過程,增強競爭力。本書進一步觀察台灣產業的發展,中小企業或運用價值鏈,或與異業合作,從共同出資、相互持股,研發協議、授權代工,或產線整合等方式,強化自身能力,更與同業合作,延伸應用與服務,團體協同精進,發揮戰力,促進升級轉型,取得更佳的競爭優勢。

《中堅實力4》囊括46家中小企業掌握關鍵面向的成長故事,期待本書能為埋頭奮鬥的中小企業,提供他山之石,也與關心中小企業的讀者們分享。


推薦序

從困境中變革的韌性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王志剛

台灣經過半世紀經濟發展,產業持續升級轉型,台灣企業有9成以上都是中小企業,超過百萬家的中小企業為台灣經濟發展的磐石,也背負著未來產業轉型之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全球化、多元化、數位化等浪潮不斷推進,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企業間的競爭愈趨激烈,因此如何持續成長並朝向永續經營,是企業重要且艱鉅的挑戰。

近年來面對新冠病毒大流行之衝擊,全球經濟衰退幅度遠大於2009年金融風暴時期,疫情不僅讓整體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加劇,也改變民眾的生活型態與消費模式,加速數位科技融入生活之中,使得企業對數位轉型的需求大幅攀升,這對於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衝擊更大,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將比以往更為多樣化,也更為嚴峻。

由於我國中小企業大多以家族、家庭為主,過去第一代的創辦人努力奮鬥打下了台灣的經濟奇蹟,如今都已經或正陸續面臨創辦人年屆退休,需由下一代接手的情況。故在這充滿變動的時代,台灣的中小企業正面臨接班傳承挑戰的關鍵時刻,無論是家族的下一代或是專業經理人,不少企業普遍面臨後繼無人或找不到接班人的困境,使得企業難以永續經營,也關係到國家未來競爭力能否提升,企業接班已經是攸關未來發展的戰略性問題。

當世界各地的企業都在提升競爭力時,還留在原地不動的企業將面臨到更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企業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單槍匹馬開拓市場,特別是中小企業更需要團體戰,中小企業受限於資源相對不足,更需要與其他廠商合作,尋求與同業或異業之間的策略聯盟,整合多方資源,節省成本、分擔風險,發展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或技術,甚至開發新的市場,來因應未來諸多的挑戰。

正所謂「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面對疫情壓力、數位轉型、企業傳承接班與競爭策略的困境,中小企業必須重新尋求一套轉型變革的方法。有鑑於此,本院與中租控股共同合作,針對台灣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策略聯盟與接班傳承等面向之成功案例,分門別類地從不同企業的數位轉型模式、傳承接班策略、合作動機、目的與聯盟過程來分析,透過與企業主實地訪談的方式,了解我國中小企業分別在數位轉型、傳承接班與企業合作的發展情況。這本書前後耗費多年時間,付出相當大的時間與精力,本書歸納、分析46家中小企業在不同面向上成功的經驗。本書適合對於中小企業之數位轉型、策略聯盟與傳承接班等議題發展有興趣的朋友來閱讀,謹向各位讀者做高度推薦。

用户评价

评分

「突圍勝出」這幾個字,簡直就是對所有在市場上奮鬥的企業主們發出的最強戰帖!台灣市場的特性是高度飽和,內需有限,因此「走出去」是必然的選擇。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風險與門檻,遠高於大集團。他們沒有龐大的品牌行銷預算,也沒有遍布全球的服務據點。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針對「勝出」的定義,會不會提供一些非傳統的戰略思考。例如,是否可以透過利基市場的深度挖掘,建立某種「技術壟斷」的地位,讓國際大廠非你不可?或者,是利用台灣特有的「人情味」和客製化服務能力,在服務體驗上做出差異化?市場的「突圍」不一定是要去跟最頂尖的對手正面硬碰硬,有時候「繞道而行」才是更聰明的做法。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精準定位「藍海」的分析框架,以及如何建立跨文化溝通的橋樑,那將是極具實戰價值的內容。畢竟,面對國際競爭,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套行之有效、能夠讓全世界看見你的行銷與品牌策略。

评分

談到「數位轉型」,我個人覺得這簡直是台灣中小企業的集體焦慮源。這個詞聽起來光鮮亮麗,但對許多人來說,它代表著高昂的初期投資、看不懂的技術名詞,以及最可怕的——不知道從何處著手。大家都在談雲端、大數據、AI,但對於一家年營收可能不到五千萬的小螺絲製造廠而言,這些概念似乎遙不可及,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東西。我最關心的部分是,這本書有沒有提供一個「漸進式」的數位化路徑圖?是不是可以從最基礎的庫存管理數位化開始,逐步建立數據思維,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求他們去建構一個複雜的ERP系統?台灣的競爭力很多時候仰賴的是彈性反應速度,數位轉型若能提升這種速度,那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而且,數位轉型如果只是為了「趕時髦」,最終只會變成資訊孤島,系統之間無法溝通,數據無法整合,那投資就白費了。我期待書中能強調,數位轉型最終的目標是「解決商業問題」,而不是「擁有最新的科技產品」,這兩者的區別,往往決定了轉型的成敗。

评分

最後,整本書的主題串聯起來看,它似乎在描繪一個「內外兼修,與時俱進」的轉型藍圖。這對我來說,象徵著台灣中小企業必須跨越「傳統職人思維」與「現代企業管理思維」之間的鴻溝。在台灣,我們常常讚頌那些堅持傳統工藝的師傅,但當環境逼人時,堅持的代價可能會是消失。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地平衡這兩者——既要保留台灣製造的精髓與靈活性(內部革新中的韌性),又要擁抱全球化的趨勢(外部結盟與數位轉型)——那它就成功地為台灣產業描繪了一條可行的未來之路。我尤其在乎,這種轉型過程中,如何處理「傳承」的問題。很多二代接班人面臨的困境,就是老一輩的不信任與抗拒。如果書中能提出一些軟性的溝通策略,讓「革新」的過程更像是一場「共同升級」,而非「權力鬥爭」,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商業管理書籍,它會成為一本真正能凝聚產業共識、推動集體前進的重要參考。

评分

光談「內部革新」,這四個字對許多傳產背景的中小企業主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的代名詞。畢竟,很多老闆的創業故事都是從一雙手、幾台機器開始的,他們習慣了傳統的SOP,對於管理學上的新名詞往往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覺得那是大公司搞的「花拳繡腿」,跟實際的生產線效率無關。然而,時代已經變了,如果還抱持著「我做這麼久都沒問題」的心態,那真的是在跟世界過不去。我特別好奇,這本書會怎麼具體地切入這個痛點?是從流程優化、人才培訓,還是企業文化重塑這些面向著手?尤其在台灣,家族企業的色彩濃厚,權力結構往往非常集中,要推動自上而下的革新,阻力絕對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巨大。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接地氣」的建議,不是那種理論上完美無缺的學術模型,而是真正能讓一個三十年老工廠的師傅,願意放下手中的扳手,去學習新系統操作的實際方法。內部革新不只是換個軟體或買台新機台,它需要的是心態的轉變,是讓員工意識到「改變是為了生存」,而不是「改變是長官在找麻煩」。這種由內而外的蛻變,才是最考驗領導智慧的環節。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光看就覺得充滿了對台灣中小企業的殷切期望啊!台灣的產業結構本質上就是靠中小企業撐起來的,他們就像是我們社會的肌理,默默地在每一個角落發揮作用,但同時,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他們也經常處於一種「夾縫中求生存」的困境。我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台灣經濟脈動的在地讀者,光是「外部結盟」這幾個字,我就能聯想到多少基層老闆們為了找到出路,不得不放下身段去尋求大型企業的訂單,或是跨界合作的艱辛過程。這種結盟,有時候是迫於無奈,有時候是策略性的佈局,但背後都隱藏著他們對維持營運的渴望。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剖析,在現今這個盤根錯節的供應鏈關係中,台灣中小企業如何聰明地選擇盟友,而不是淪為大魚吃小魚的犧牲品。畢竟,單打獨鬥在現在這個時代幾乎是死路一條,如何建立有韌性、互助互利的夥伴關係,才是決定未來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這種外部的連結,不只是資源的交換,更是知識、技術和市場訊息的流通,是讓體質較弱的中小企業得以吸收養分、避免被邊緣化的重要途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那些成功跨出舒適圈、透過結盟找到新天地的典範,那對還在觀望的老闆們,絕對是打了一劑強心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