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化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

網路化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少遠
图书标签:
  • 网络控制
  • 分散式系统
  • 预测控制
  • 系统工程
  • 自动化
  • 控制理论
  • 网络化系统
  • 分布式控制
  • 优化算法
  • 智能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主要針對網路化分佈式系統中,如何設計預測控制的估計器、控制器、協調策略等方面進行講解。內容包括:網路化滾動時域狀態估計,網路化預測控制的設計與分析以及以保證狀態估計性能的滾動時域調度策略;典型的基於Nash優化、局部性能指標、全局性能指標、作用域優化的分佈式預測控制設計方法和系統綜合;網路化分佈式系統預測控制在冶金過程中的典型應用實例。

  本書主要面向預測控制、網路控制、資訊物理系統等方向的研究人員、本科以上學生,以及流程工業、電力、冶金等行業的控制工程師。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人机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研究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侧重于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力求自然流畅。 --- 书名:交互的边界:面向复杂系统的直觉化设计与认知负荷管理 【内容提要】 在信息爆炸与系统日益复杂的今天,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界面已不再是简单的输入-输出通道,而是决定任务成败、用户满意度乃至系统安全性的核心要素。本书深度剖析了现代人机交互(HCI)设计从美学驱动向认知科学驱动转型的必然趋势,聚焦于如何设计出既高效又符合人类心智模型的复杂系统界面。 全书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它横跨认知心理学、工程学以及设计伦理学,旨在为高级交互设计师、系统架构师以及人因工程师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基石与可操作的设计范式。我们不再满足于“界面友好”,而是追求“心智匹配”。 第一部分:认知负荷的量化与调控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人类工作记忆的局限性及其在复杂系统操作中的瓶颈。我们详细介绍了认知负荷的分类——内在负荷、无关负荷与相关负荷——并提供了多种实证研究方法,例如眼动追踪分析(Eye-tracking)、任务时间序列分析以及主观评估量表(如NASA-TLX的改良应用),以精确量化系统操作带来的认知压力。 书中着重阐述了“心智模型偏差”对系统理解的影响。当用户对系统的内部运作机制形成不准确的预设模型时,任何微小的界面不一致性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操作失误。我们提出了一套基于“预测性反馈循环”的界面设计原则,强调界面元素应具备高度的语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从而将用户的“搜索成本”降至最低。具体而言,我们讨论了如何通过动态信息层级结构(Progressive Disclosure)来管理信息密度,确保用户在不同操作阶段只接收到与其当前目标直接相关的上下文信息,有效减轻了短期记忆的负担。 第二部分:复杂系统中的直觉化映射与模式识别 复杂系统,如工业控制台、医疗影像诊断系统或大型金融交易平台,其状态空间极其庞大。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是:高效的交互来自于高阶的模式识别,而非逐一的特征分析。 我们引入了“图形符号学”在系统状态呈现中的应用。书中详尽分析了不同视觉编码方式(颜色、形状、动态变化)在表示系统异常、趋势变化时的有效性。特别地,我们探讨了“模拟控制”(Analog Control)在数字界面中的重构,例如如何利用触觉反馈和空间布局来重现物理世界中的因果关系,从而激活用户潜意识中的操作经验。 此外,本章深入研究了情境感知设计(Context-Aware Design)。系统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指令,而是主动地根据当前环境(时间、地点、用户角色、历史行为)调整其交互模式。这需要一个鲁棒的上下文推理引擎,并将其结果以“非侵入式”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我们提供了一套评估界面在不同情境下表现稳定性的“情境鲁棒性指标”。 第三部分:多模态交互与具身认知 随着技术的发展,交互不再局限于二维屏幕。本书将研究重点扩展到多模态交互的设计策略,特别是语音、手势和增强现实(AR)在复杂决策场景中的融合应用。 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被应用于设计实践:交互不只是大脑的运算,而是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在AR环境中,我们分析了“空间锚定”如何帮助用户在物理空间中组织和记忆数字信息,这对于需要空间参照的任务(如设备维护或现场指挥)至关重要。 书中也谨慎地评估了语音交互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需要精确输入和快速反馈的场景中。我们提出了一套“校验循环”模型,用于设计能够有效纠正语音识别错误的辅助机制,避免因口音或环境噪音导致的重大信息丢失。 第四部分:设计伦理、信任构建与长期用户适应性 交互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用户对系统的信任。在涉及高风险决策的系统中,这种信任是脆弱的。本部分探讨了透明度与可解释性(Explainability, XAI)在交互设计中的地位。系统不仅要给出结果,更要清晰地展示“为什么是这个结果”。我们提出了“因果路径可视化”技术,用于揭示黑箱算法的决策链条,使用户能够进行有根据的质疑和干预。 此外,我们关注系统的长期适应性。优秀的设计应该能够随着用户的技能提升而“进化”。书中讨论了如何设计“可学习的界面”,即界面元素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可以根据用户熟练程度进行动态调整,避免资深用户因冗余的引导信息而感到沮丧,同时保障新用户的学习曲线平稳。 结语:面向未来的交互范式 本书总结了在高度自动化和自主化系统中,人类角色的转变——从直接操作者转变为监督者和决策仲裁者。成功的交互设计将是连接人类直觉智慧与机器计算能力的桥梁。本书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套整合了认知科学、系统工程和人因研究的实用工具箱,以应对未来复杂交互系统的设计挑战。 --- 目标读者: 高级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人因工程师、认知科学家、以及研究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的专业人士。 关键词: 认知负荷、心智模型、人机交互、系统可靠性、用户体验、情境感知、多模态界面、可解释性设计。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網路化分佈式系統的研究現狀
1.1背景
1.2網路化分佈式系統預測控制研究現狀
1.2.1網路化滾動時域估計的研究現狀
1.2.2分佈式預測控制的研究現狀及分類
1.3本書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第2章 具有隨機丟包的網路化系統的滾動時域狀態估計

2.1概述
2.2具有反饋通道丟包的網路化系統的滾動時域狀態估計
2.2.1問題描述
2.2.2網路化滾動時域狀態估計器設計
2.2.3估計器的性能分析
2.2.4數值仿真
2.3具有兩通道丟包的網路化系統的滾動時域狀態估計
2.3.1問題描述
2.3.2網路化滾動時域狀態估計器設計
2.3.3估計器的性能分析
2.3.4數值仿真
2.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網路化系統的預測控制器設計
3.1概述
3.2具有有界丟包的網路化控制系統的預測控制
3.2.1網路化控制系統的建模
3.2.2基於終端凸集約束的網路化預測控制器設計
3.2.3網路化預測控制器的可行性與穩定性分析
3.2.4數值仿真
3.3具有控制輸入量化的網路化控制系統的魯棒預測控制
3.3.1網路化控制系統的建模
3.3.2穩定性分析和魯棒預測控制器設計
3.3.3數值仿真
3.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具有通信約束的網路化系統的滾動時域調度
4.1概述
4.2網路化滾動時域調度
4.2.1問題描述
4.2.2滾動時域調度策略
4.3網路化控制系統的滾動時域狀態估計
4.4網路化滾動時域估計器的性能分析
4.5數值仿真與物理實驗
4.5.1數值仿真
4.5.2雙容液位系統實驗
4.6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局部性能指標的分佈式預測控制

5.1概述
5.2基於納什最優的分佈式預測控制
5.2.1分佈式預測控制器設計
5.2.2性能分析
5.2.3局部通信故障下一步預測優化策略的性能分析
5.2.4仿真實例
5.3保證穩定性的約束分佈式預測控制
5.3.1問題描述
5.3.2分佈式預測控制設計
5.3.3性能分析
5.3.4仿真實例
5.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協調分佈式系統預測控制
6.1概述
6.2非迭代協調分佈式預測控制
6.2.1狀態、輸入耦合分佈式系統
6.2.2局部預測控制器設計
6.2.3性能分析
6.2.4仿真實例
6.3保證穩定性的約束協調分佈式預測控制
6.3.1分佈式系統描述
6.3.2局部預測控制器設計
6.3.3性能分析
6.3.4仿真實例
6.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通信約束下的分佈式系統預測控制

7.1概述
7.2基於作用域優化的分佈式預測控制
7.2.1狀態、輸入耦合分佈式系統
7.2.2局部預測控制器設計
7.2.3性能分析
7.2.4數值結果
7.3高靈活性的分佈式模型預測控制
7.3.1分佈式系統描述
7.3.2局部預測控制器設計
7.3.3性能分析
7.3.4仿真實例
7.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應用實例:加速冷卻過程的分佈式模型預測控制
8.1概述
8.2加速冷卻過程
8.2.1加速冷卻過程工藝及裝置儀表
8.2.2加速冷卻過程模擬平台
8.2.3工藝控制要求
8.3裝置熱平衡方程
8.4基於優化目標再計算的分佈式預測控制
8.4.1子系統優化目標再計算
8.4.2子系統狀態空間模型
8.4.3擴展Kalman全局觀測器
8.4.4局部預測控制器
8.4.5局部狀態預估器
8.4.6局部控制器迭代求解算法
8.5模擬平台算法驗證
8.6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21182
  • 規格:平裝 / 270頁 / 17 x 23 x 1.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隨着通訊、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工程領域内廣泛存在的一類由空間上分散且相互關聯耦合的子系統組成的分散式系統(如大型石化、冶金過程,城市給排水、電力系統等)的控制方式正在由集中式向網路化的分散式控制方式轉變。分散式預測控制兼具分散式控制結構容錯性高、結構靈活性強和預測控制優化性能好、抑制干擾、顯示處理約束的優點,已成爲網路化分散式系統的主流優化控制方法。因此,從促進科學實踐、培養人才方面出發,有必要撰寫一部關於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的專著。

  本書主要内容來源於作者多年來關於網路化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狀態估計、協調策略、系統綜合等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關鍵環節和重要問題的系統性研究成果的歸納與總結。國際上分散式預測控制基礎理論和應用方面的論文自2002 年開始出現並逐漸豐富,2012 年後呈現爆發式成長。很多文章發表在IEEE TAC、IFAC 會刊等主流控制期刊上。分散式預測控制的優點使其在應用方面擴展到了流程工業、電力系統、冶金行業等多個領域、正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系統地介紹網路化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的書籍將對促進控制理論研究和工業應用都具有重要意義。

  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是在2001 年由本書第一作者李少遠和席裕庚教授與卡內基梅隆大學Krough 教授同一時間在ACC 會議上明確提出的。自此本書作者一直從事分散式預測控制的研究工作, 曾出版英文專著《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Plant-Wide Systems》(John Wiley & Son 出版社),該書主要針對工業過程的全流程優化展開,而本書主要針對網路化分散式系統如何設計預測控制的估計器、控制器、協調策略等方面展開。本書將是第一本系統介紹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方面的書籍。

  本書第1 章介紹了網路化分散式系統的研究現狀;第2~ 4 章針對網路化分散式系統隨機丢包、延時等問題,介紹了網路化滾動時域狀態估計,網路化預測控制的設計與分析以及以保證狀態估計性能的滾動時域排程策略;第5~7 章主要以如何提高系統全局性能的協調策略爲主線,介紹了作者提出的典型的基於Nash 優化、局部性能指標、全局性能指標、作用域優化的分散式預測控制設計方法和系統綜合;第8章介紹了網路化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在冶金過程中的典型應用實例。

  本書主要面向對預測控制、網路控制、資訊物理系統等方向感興趣的學者和從事該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員、大學以上學生,以及從事流程工業、電力、冶金等行業的控制工程師,可以使讀者系統瞭解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的基本原理、算法、理論和應用技術,爲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從事深入的理論研究、開展高水準的工業應用和推廣提供有益的參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在話,現在市面上關於控制理論的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但真正能把「網路化」這個關鍵詞和「預測控制」深度結合的,卻是鳳毛麟角。我個人比較關心的是,這本書在演算法的收斂性證明上,會不會有什麼突破性的見解。畢竟預測控制的基礎是模型預測控制(MPC),其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優化求解的計算量和可行性。當系統規模擴大到「分散式」時,訊息交換帶來的耦合性,會讓原本的凸優化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如果作者能提出一套巧妙的分解演算法,可以讓各個節點在不犧牲太多精準度的前提下,獨立地進行局部優化,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直線上升了。我期待看到它能提供一些關於不同網路協議下(例如基於事件觸發或時間觸發的通信)對控制性能影響的量化分析。這不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決定我們能不能將這些尖端技術真正導入到工廠自動化或交通控制系統中的關鍵。

评分

光是「預測控制」這四個字,就暗示著對未來狀態的精準模擬。當系統是「網路化」且「分散式」時,這種模擬的難度呈指數級增長,因為每個節點看到的「未來」都基於它自己的局部觀察和它對鄰居傳來的有限資訊的信任度。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共識(consensus)機制,讓分散的控制器能夠對系統的整體狀態達成一致的預測,那無疑是極具開創性的。我個人對其在容錯(fault tolerance)方面的論述特別感興趣。當網路中斷或某個控制器意外離線時,其他節點如何迅速地重新配置控制權,並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維持系統運作?這牽涉到非常精密的狀態重估計與控制律的熱切換機制。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模擬案例,最好是能用Matlab或Python的程式碼片段輔助說明那些複雜的場景,我相信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會遠遠超過純理論探討的學術著作,真正成為工程師手邊不可或缺的寶典。

评分

這本《網路化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光是書名就讓人感覺到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光是那個「預測控制」聽起來就不是給一般讀者看的入門書。我猜這本書應該是在探討如何用複雜的數學模型,去預測那些透過網路連接、分散在不同地點的系統未來的行為,然後再設計出一套控制策略,讓這些系統能穩定、有效地運作。想像一下,在智慧電網、無人機群體協作,甚至是非常複雜的製造流程中,每個節點都在傳輸資料,你如何確保整個大系統不會因為某個節點的延遲或故障而崩潰?這本書可能就會深入探討這種跨越空間限制的控制理論。如果書裡能用比較生動的例子,像是實際的工業案例來輔助那些艱澀的公式,那對我們這些在業界打滾的人來說,絕對是如虎添翼。不過,老實說,這種專業書籍往往在理論推導上會花掉大篇幅,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計算複雜度與即時性(real-time implementation)的討論,畢竟在實際應用上,理論再完美,跑不快也是白搭。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它會側重於哪種網路拓撲的控制?是星狀、環狀,還是更複雜的網狀結構?這會直接影響到控制演算法的設計深度。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目錄,我直接就被那種硬核的技術細節給震懾住了。這顯然不是一本可以輕鬆拿來當睡前讀物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研究生或資深工程師的工具書。它談的那些「分散式」概念,讓我聯想到那些在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環境下的決策問題。在網路延遲動態變化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每個子系統都能基於有限的資訊做出「全局最佳」的決策?這背後涉及到的估計理論、訊息交換的機制,想必是書中著墨的重點。我希望能看到它在「不確定性」處理上有獨到的見解。畢竟在真實的網路環境中,雜訊和延遲是常態,不是理想化的實驗室條件。如果它能針對異質性(heterogeneous)的控制器和感測器組合提出一套穩健(robust)的解決方案,那就太厲害了。總之,這本書的份量看起來非常紮實,絕對是需要帶著筆記本和計算機才能啃完的類型,它瞄準的讀者群,絕對是那些需要解決「大規模、即時、互聯」系統複雜控制難題的專家們。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讓我想起前幾年我們在推動智慧製造時遇到的瓶頸:系統的模組化設計得很好,但當這些模組被光纖和乙太網路連接起來後,整體的反應速度和穩定性就出現了難以預期的波動。這本《網路化分散式系統預測控制》如果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從系統建模到實際部署的框架,那肯定會是業界的救星。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有專門章節討論如何處理通訊負載的限制,畢竟頻寬是有限的資源。而且,分散式系統的特性往往意味著數據的傳輸延遲不是固定的,它會根據網路擁塞情況浮動。一本好的書,不應該只是展示理論上的美好,更要誠實地面對這些工程上的限制。我希望看到作者能清晰地劃分出哪些控制策略適用於高可靠性網路,哪些策略更適合在資源受限、延遲波動大的環境下生存下來。這種務實的區分,對我們做專案規劃時至關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