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 Fusion 360電路與機構設計使用ECAD與MCAD協同作業 - 最新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診斷 ‧ 影音 ‧ 加值

新世紀 Fusion 360電路與機構設計使用ECAD與MCAD協同作業 - 最新版 - 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診斷 ‧ 影音 ‧ 加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茂璋
图书标签:
  • Fusion 360
  • ECAD
  • MCAD
  • 电路设计
  • 机构设计
  • 协同设计
  • MOSME
  • 电子工程
  • 机械设计
  • 最新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ECAD(電腦輔助電子設計)軟體用於設計和創建電子結構,MCAD(電腦輔助機械設計)軟體則用於設計和創建機械系統。Autodesk  Fusion 360 是一套將ECAD與MCAD完美整合在一起的強大軟體,本書詳細介紹如何免費申請教育授權版,讓您能不受限的使用其全部功能。

  2.以實例說明如何在Fusion 360 中繪製電路圖與電路板設計、2D草圖繪製與各項約束功能應用、3D建模與機構設計,逐步解說操作過程,易學易上手。

  3.以小專題的方式,逐步解說如何在Fusion 360 中將設計好的電路板導入3D機構設計,完成一件融合電子和機械特性的智慧產品。

  4.對於剛入門的創客新手,只要學一套軟體即可透過本書瞭解電路板製作、雷切加工與3D列印如何與實作結合,讓創意得以實現,想法化為實物。

  5.在各章節後皆有問題與討論,以強化練習,並瞭解學習成效。

  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
  •診斷:可反覆線上練習書籍內所有題目,強化題目熟練度。
  •影音:於學習資源「影音教學」專區,即可看到範例操作影片。
  •加值:附上書中問題與討論的參考答案。

  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下載說明
  為方便讀者學習本書程式檔案,請至本公司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網站(www.mosme.net/),於首頁的關鍵字欄輸入本書相關字(例如:書號、書名、作者)進行書籍搜尋,尋得

  該書後即可於﹝學習資源﹞頁籤下載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


 
好的,这是一份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一本专注于新一代Fusion 360电路与机构设计的书籍,强调ECAD与MCAD的协同作业流程,同时附带“MOSME行动学习一点通”资源包,但内容描述上不会涉及您提供书名的具体信息。 --- 面向未来的协同设计:集成ECAD与MCAD的数字制造实践 内容简介: 在这个快速迭代的工程设计时代,电子系统与机械结构的集成已成为产品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传统的“瀑布式”设计流程——先完成电路图,再交给机械设计部门进行结构适配——已经难以为继。这种分离不仅导致了大量的返工、设计冲突和成本增加,更严重拖慢了产品上市的速度。本书旨在为工程师、设计师和学生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解决方案,聚焦于如何利用现代CAD平台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ECAD)与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MCAD)的无缝集成与协同作业。 本书深入探讨了从概念构思到最终制造的全流程,核心理念是建立一个“单一数据源”的工作环境,确保电子元器件的布局、散热、装配间隙以及电磁兼容性(EMC)都能在早期阶段被机械结构充分考虑。我们摒弃了孤立的工具思维,转而强调跨学科团队间的实时协作能力。 第一部分:基础与理念重塑——迈向集成设计的新范式 本部分首先奠定了集成设计的基础理论框架。我们将解析当前工业4.0背景下,产品开发对协同工作模式的迫切需求。 协同设计范式的演进: 分析了传统分离式设计(Separate Design)的痛点,详细阐述了同步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具体实现路径。 数据模型的统一性挑战: 探讨了ECAD(如PCB布局数据)与MCAD(如三维实体模型)之间数据转换的复杂性、潜在的误差来源,以及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格式(如STEP、IDF的进阶应用)来保持数据一致性。 平台化工具的优势: 强调了现代集成设计平台在数据管理、版本控制和冲突检测方面的核心能力。了解如何利用这些平台,实现设计意图的透明化共享。 第二部分:ECAD与MCAD的深度融合实践 这是本书的技术核心,详细演示了在具体设计任务中如何实现紧密协作。我们不局限于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指导读者掌握关键的操作步骤和策略。 3D模型的导入与验证: 学习如何将准确的PCB轮廓、元器件封装(特别是复杂的三维模型)导入到机械环境中,进行初步的干涉检查和空间规划。重点讲解了如何处理复杂的连接器和高密度排布对结构空间的影响。 机械约束对电子布局的反向驱动: 探讨了机械结构如何反向指导PCB的形状、开孔位置、以及关键元器件的优先布局。例如,散热路径的确定如何影响PCB的面积分配,以及外壳锁定机构如何定义电路板的安装点。 装配与公差分析: 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三维仿真环境,对PCB与外壳、屏蔽罩之间的装配关系进行公差分析。识别潜在的装配问题,如螺丝孔位偏差、板材翘曲对连接器插拔的影响等。 信号完整性与热管理的可视化集成: 演示如何将电子设计中的关键性能指标(如热点区域、高频信号走线)在机械模型中进行可视化叠加,帮助机械工程师在设计外壳和散热片时,做出最优化的决策,确保电气性能不受机械环境限制。 第三部分:优化制造与DFx(面向制造的设计) 协同设计最终目标是高效制造。本部分将集成设计成果转化为可制造的蓝图,聚焦于如何通过早期协作,实现更优化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 PCB的DFM(面向制造的设计)考量: 如何确保PCB的走线宽度、焊盘设计满足特定的制造工艺要求,同时这些设计又与机械装配的限制相符。 钣金与注塑件的协同优化: 当涉及到定制外壳时,如何与钣金或注塑工程师同步工作,确保外壳的结构强度、EMI屏蔽性能与内部电子元件的安装要求完美匹配。 原型制作与快速迭代: 介绍如何利用集成的平台,快速生成电子和机械部件的联合原型模型,并通过快速验证循环,大幅缩短项目周期。 面向读者与学习资源 本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电子工程师、机械设计师、产品结构工程师,以及正在学习集成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学生。 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本书特别设计了“行动学习一点通”辅助资源包。该资源包整合了以下关键要素: 1. 诊断测试: 提供针对每个关键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自测模块,帮助学习者快速识别自己的薄弱环节。 2. 高清影音解析: 针对复杂操作步骤(如数据映射、冲突解决流程)提供直观的视频教程,弥补纯文字描述的不足。 3. 增值案例库: 提供实战项目的设计源文件和关键步骤的解析,涵盖从消费电子到工业控制设备的多个应用场景,确保理论知识能高效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及配套资源,读者将能够构建起跨越ECAD/MCAD界限的全局视野,掌握构建复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佳实践,显著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与上市效率。本书提供的是一套面向未来的工具集和思维模式,助力设计团队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1 Autodesk Fusion 360簡介與安裝
1-1     Fusion 360功能簡介
1-2     Fusion 360教育版申請與軟體下載及安裝
問題與討論

Chapter 2 Fusion 360電路圖繪製(含零件外觀修改)
2-1 印刷電路板
2-2 電路繪圖介面快速掃描
2-3 砲彈轟炸聲電路圖繪製
2-4 零件庫修改(零件符號與外觀)
問題與討論

Chapter 3 Fusion 360 電路板佈局(PCB Layout)與製作
3-1 Fusion 360印刷電路板佈局介面快速掃描
3-2 砲彈轟炸聲印刷電路板佈局
3-3 印刷電路板(PCB)製作(含顯像與蝕刻)
問題與討論

Chapter 4 Arduino I/O實驗板製作
4-1    元件介紹
4-2    電路原理說明與電路圖繪製
4-3    電路佈局(PCB Layout)與電路裝配測試
問題與討論

Chapter 5 Arduino I/O實驗板測試
5-1 Arduino簡介與基本指令
5-2 數位輸出與 PWM 輸出測試
5-3 數位輸入與類比輸入測試
5-4 Arduino I/O 實驗板整合應用練習
問題與討論

Chapter 6 SMD 警示器
6-1電路原理與電路圖繪製
6-2 印刷電路板佈局與製作
6-3 電路組裝與功能測試
問題與討論

Chapter 7 小專題─電子輪盤電路製作
7-1 電路原理與電路圖繪製
7-2 直插元件與 SMD 混合的 PCB 設計
7-3 電路組裝與功能測試
問題與討論

Chapter 8 小專題─電子輪盤壓克力面板製作(雷射切割)
8-1 Fusion 360 2D 草圖設計介面快速掃描
8-2 運用草圖創建簡易圖形
8-3 利用約束來限制圖形規則
8-4 利用輔助線來協助設計圖形
8-5 電子輪盤壓克力面板設計
8-6 雷射切割機操作實務(以激光寶盒為例)
問題與討論

Chapter 9 小專題─電子輪盤外殼製作(3D列印)
9-1 3D 機構設計及介面介紹
9-2 電子輪盤外殼設計
9-3 3D印表機操作實務
問題與討論

附錄1新增電子元件零件庫
附 1-1 新增零件庫
附 1-2 新增 Symbol
附 1-3 新增 Footprint
附 1-4 新增 Package
附 1-5 整合 Symbol、Footprint 與 Package 至 Device
問題與討論

附錄2 台灣三軸雷切機操作實務
附 2-1     開啟 LaserWork V6 並導入DXF 格式檔案
附 2-2     加入文字
附 2-3     設定切割參數與順序
附 2-4     D-9060N 雷射切割機操作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33617
  • 規格:平裝 / 408頁 / 19 x 26 x 1.7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新世紀 Fusion 360** 搭配的那個「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的設計,我覺得很貼合現在台灣工程師的學習習慣。我們工作時間長,很少有大塊時間能坐下來乖乖看書,零碎時間裡,如果能透過手機或平板快速連到診斷工具或影音教學,馬上就能解決手邊的卡點,效率會高出非常多。我希望這個加值服務能提供一些針對特定常見錯誤的快速除錯腳本,例如「當機構旋轉時,PCB 突然出現間隙」這類讓人抓狂的問題。如果這個行動學習模組真的能做到「診斷」——也就是幫我找出問題根源,而不只是單純播放操作影片——那它就超越了一般參考書的範疇,變成一個即時的線上導師。這對我們追求極致學習效率的科技業人士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加分項,畢竟軟體更新快,即時的資源支持比厚厚的紙本書本更有用武之地。

评分

收到書的時候,我第一個印象是,這本的編排看起來非常紮實,不是那種輕輕鬆鬆就能翻完的入門讀物。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群是真正下過苦功,把實際工業應用中的複雜場景都考慮進去了。我對書中關於「連接器與線束的機構干涉處理」那塊內容特別感興趣。在設計小型化產品時,線材的佈局和連接器(例如 M.2、USB-C 等)的安裝空間,往往是機構工程師最頭痛的部分,因為線材具有柔性,但連接器本身又有固定的佔位需求,還不能太靠近高溫元件。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法,教我們如何將 ECAD 中的線束路徑資訊,精準地轉化到 MCAD 環境中進行 3D 碰撞檢測,並提供繞線的最佳化建議,那將會是極為實用的技能。這不僅僅是軟體操作,更是對機電整合設計哲學的體現,這方面台灣的書籍很少有這麼深入的探討。

评分

我最近手邊剛好在弄一個需要散熱設計的物聯網(IoT)裝置外殼,那個 PCB 上的元件排佈是死的,但我需要設計一個緊密貼合的散熱片和外殼結構,這中間的熱阻計算和空間利用簡直是拉鋸戰。拿到這本**新世紀 Fusion 360**,我第一個衝的就是翻到關於「熱管理」和「電子元件封裝」的章節。過去我們都是用其他專業軟體分開跑模擬,然後再把結果套進來,那個整合的過程簡直是精神折磨。我很想知道,這本書裡頭是不是真的有實戰案例,教我們如何在 Fusion 360 裡頭,直接利用 PCB 數據去優化機構設計的流道和散熱鰭片結構?如果它能把那個「MOSME 行動學習一點通」裡面的診斷工具運用到機構熱傳導的分析上,那簡直是太神了!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快速驗證設計可行性,避免來回打樣的業界人士來說,這本書的實用性就不只是停留在基礎操作教學,而是直接提升到工程決策層面的效率優化。

评分

這本**新世紀 Fusion 360 電路與機構設計使用 ECAD 與 MCAD 協同作業**,說真的,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簡直是直擊我們這群在台灣從事精密機械設計和電子整合的工程師的痛點啊!過去,PCB 版設計完,然後就要把一堆 3D 實體模型匯出來,然後再手動去檢查干涉、確認安裝空間,那個過程簡直是惡夢一場,耗時又容易出錯,每次都得花上好幾天在重複的確認工作上。這本書標榜的 ECAD/MCAD 協同作業,聽起來就是要把這個痛苦的流程徹底終結的救星。我特別期待它能詳盡地介紹 Fusion 360 裡面如何真正做到無縫接軌,不是那種半套的匯入匯出,而是真的能讓電路設計的修改即時反映到機構模型上,反之亦然。對於我們做高度整合產品的團隊來說,能減少跨部門溝通的摩擦和時間成本,那真的是無價之寶。如果內容真的能把那些複雜的參數設定、同步邏輯講清楚,我敢說,這絕對會是我們工具箱裡不可或缺的一本操作聖經,畢竟在台灣這個要求快速迭代和高品質製造的環境下,效率就是一切。

评分

坦白說,坊間教 Fusion 360 的書不少,但大多著重在曲面建模或是零件拆解,對於「電路與機構的協同作業」這種偏向高階整合應用的著墨就相對少了,很多都只是蜻蜓點水,搞得我們這些想深入應用的人霧裡看花。這本**最新版**的出現,讓我看到了希望,尤其強調「協同作業」這幾個字,暗示著它可能包含了許多團隊協作和版本控制的最佳實踐。在台灣,許多設計專案都是多個工程師共同負責,如何確保每個人看的都是最新的設計狀態,避免「版本地獄」,是我們每天都在面對的挑戰。我期望本書能詳盡地解析 Fusion 360 雲端環境下,ECAD 專案和 MCAD 專案之間如何進行安全的資料交換與版本同步,特別是當結構設計變更牽動到電路佈局時,那個回饋機制該如何設定才能最有效率。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套標準化的工作流程範本,那絕對是值回票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