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2016年我收到一份母親節的禮物,禮物是一條小溪,原來我兒宇軒在自家山上弄了短短的人工克難小溪,放了水和魚,我覺得需要水生植物來妝點,從此便開始接觸台灣的水生植物。愈接觸愈感到難過,明明在台灣生活,周遭卻見不到那些小時候陪伴長大的河邊與田邊小花小草。
台灣得天獨厚,由於氣候潮濕,雨量豐沛,孕育出約400多種的水生植物,但台灣近數十年來經濟發展需要,土地高度開發,造成台灣水生植物棲息地大量破壞與消失,目前有1/4被列入稀有瀕危紅皮書,有些水生植物甚至已經滅絕。會如此,其主因是大多數人對台灣水生植物陌生,因此要如何讓社會大眾看到他們的美麗與面臨的困境,進而能珍惜?這個時候亟需更多人投入,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最大動機。
這五年來我走訪不少學校與濕地,也訪談過不少水生植物專家、老師與社會人士,更竭盡所能地將水生植物的文本資料全挖掘出來,累積了不少的新舊資料。為了拉近水生植物與大眾距離,我每一年都撰寫水生植物案例,並逐年增加教材的多樣性,包括生活應用、故事、遊記與教案等,並邀請五至十位評審審核內容,包括自然課老師與水生植物專家等,透過評審的修正與建議,也逐漸提昇自己在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如以一般社會大眾的角度來看此書,也可說是散文、詩畫、食譜、遊記與聊齋的文學格式。
台灣現有水生植物的資料相當少,即使有,也大多為圖鑑方面書籍,主要提供比對之用,至於具有文學性與教育性的水生植物書籍則相當缺乏,這也是促成我想要使一向被視為雜草的水生植物變得更親民、更生活化、更文學、更教育性、更能早日登上文化與藝術的殿堂。唯有這樣,他們才得以被「看見」,人們才會知道她們的美麗與獨特,進而被珍惜而保留下來,而不至於持續瀕危甚至滅絕下去。當然這條路不容易,我也常常碰壁和遇到挫折,但基於使命感與一股熱忱,就這樣一路走下去到現在。
為了讓更多的人投入與參與水生植物的保育工作,並瞭解到水生植物的美麗與面臨的威脅,我與水生植物專家李松柏老師於2022年2月開始在清大通識課程開設「台灣水生與濕地植物之探索實踐與應用」課程,由我負責水生植物的應用部分,也期待能有一本水生植物應用方面的教材,因此也促成此書加速之完成。
本書有彩色版和黑白版兩種版本,供不同讀者需求。用字淺顯並透過圖片加強說明,一般社會大眾可以輕鬆閱讀。除了能夠提供有關水生植物的多元教材供老師取材外,並增進其可閱讀性與素養導向的特質,不僅讓學生對水生植物有所認識,更能從中產生對水生植物的喜好以及愛護環境的觀念。本書之完成,多謝這幾年來協助我的人,包括:李松柏、林春吉與吳聲昱先生,以及鍾宸瑞、簡廷運、黃同鋒、陳信有、鍾兆正、于林立、陳皆儒與吳長科等位老師。感謝周心憲先生提供睡蓮資訊,雙連埤生態教室的荒野伙伴們、五溝水守護站的同仁與桃園龍潭之德龍國小行政單位協助。也感謝周天賜教授野外與校園協助拍攝水生植物照片。最後,感謝心理出版社的協助出書,尤其是總編輯林敬堯先生。
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使台灣的水生植物能在這片土地上永續,也冀望水生植物的美麗和哀愁能讓社會大眾看到,進而珍惜這塊土地與水生植物相關的人與植物。囿於才疏學淺,難免疏漏錯誤,敬請讀者先進不吝指教。
李翠玲 于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