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淨零排放: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毛治國
出版者 聯經出版公司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2/11/03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淨零排放」成為環境生態的首要議題,台灣該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能源政策,是這個時代最迫切的問題。
 
  「2050淨零排放」如何達成?它對經濟貿易的衝擊有多大?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之後,各國紛紛承諾要在2050年之前讓二氧化碳的排放歸 零,也將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措施」。台灣的經濟高度依賴貿易出口,我們如何因應「淨零排放」的嚴格要求,維持國家競爭優勢?
  
  「2025非核家園」能否達成?它是否會造成缺電、限電的問題?
  政府喊出「2025非核家園」的口號,希望在2025年之前達成「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能源轉型目標。但是現在距離2025只剩三年,天然氣及再生能源都嚴重落後,只能靠燃煤及核能補足缺口。當核電廠全部退場之後,台灣如何避免缺電及限電?
  
  「淨零排放路徑圖」跟「能源轉型政策」是不是存在根本的矛盾?
  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原本保留30%的燃煤發電,但是爲了呼應「淨零排放」的世界潮流,決定進一步減少燃煤發電,並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到70%。這個「淨零排放路徑圖」只有目標,卻完全沒有具體做法,幾乎就像天方夜譚。它會不會進一步打亂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能源轉型計劃?
 
  當全世界都恢復核電時,台灣有沒有可能發展最新的微小型反應器?
  「淨零排放」與「俄烏戰爭」凸顯出能源問題的嚴重性,使世界各國紛紛恢復使用核電,連一向反核的日本與德國也不例外,反而台灣逆向而行,成爲全世界唯一反對核能發電的國家。如果我們堅持所有核能電廠停役,是否可以考慮發展近年來先進國家倡議的「微小型反應器」,以解決產業缺電的問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毛治國  
 
  前行政院院長、國立交通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江宜樺 
 
  前行政院院長、長風基金會董事長
 
吳珮瑛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杜紫軍 
 
  前行政院副院長、電機電子工業公會會策顧問
 
馬英九 
 
  中華民國第12及13任總統、馬英九基金會董事長  
 
陳中舜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
 
梁啟源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童慶斌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永續辦公室執行長
 
塗千慧  
 
  中華經濟研究院高級專案管理師
 
葉宗洸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魏國彥 
 
  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編者簡介
 
馬英九基金會
 
  馬英九基金會以「為國家找出正確方向」為宗旨,搭建公共政策平台,讓關心國家發展的人士,對於弱勢、青年、文化、能源、兩岸、外交等重要議題,能有一個研討與發聲的管道。
  
  基金會透過政策研究、主題論壇、青年營隊等方式,匯聚各方智慧與能量,希望結合各個世代的想法與力量,擘劃出確切可行的政策路線,為「國家方向」重新定位,讓台灣重返正道,走出困境。
 
長風基金會
  
  長風文教基金會以「提升公民文化素養、協助青年連結國際」為宗旨,透過政策研究、專題演講、青年論壇、學生營隊、國際交流等活動,鼓勵社會大眾及青年學生共同探討台灣未來發展的願景與策略,並以建立社群網絡、分享研究成果等方式,進一步發揮思想交流的功能。
  
  基金會取名「長風」,意寓「乘長風破萬里浪」,靈感來自唐朝詩人李白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期待民間力量凝聚淬煉,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長風,突破一切險阻。
淨零排放: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序 能源再轉型,台灣向前行
(馬英九 中華民國第12及13任總統、馬英九基金會董事長)
序 急躁廢核,2025必然缺電
(江宜樺 前行政院院長、長風基金會董事長)
 
淨零排放—只公布了路徑圖,就可以達成淨零排放了嗎?
(杜紫軍 前行政院副院長、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會策顧問)
揭開達淨零碳排競賽的面紗—不同能源結構與GHGs排放量關係
(吳珮瑛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ESG永續治理轉型與競爭力
(童慶斌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永續辦公室執行長)
淨零排放的自然解方
(魏國彥 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談能源政策
(毛治國 前行政院院長、國立交通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台灣能源轉型與零碳政策之問題與建議
(梁啟源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塗千慧 中華經濟研究院高級專案管理師)
再生能源行,不行?
(陳中舜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
NASA獨鍾的微小型反應器與台灣未來的能源走向
(葉宗洸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圓桌論壇—淨零排放與能源政策
主持人:馬英九(中華民國第12及13任總統、馬英九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江宜樺(前行政院院長、長風基金會董事長)
李 敏(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
林聖忠(中原大學榮譽教授)
陳燦耀(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黃士修(「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

图书序言

 
能源再轉型,台灣向前行
馬英九/中華民國第12及13任總統、馬英九基金會董事長
 
  長風基金會江董事長宜樺,各位貴賓,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我在總統任內就關心能源,辦過2次大型的能源之旅,邀集政府首長與媒體264人,訪問全國能源機構。我卸任後,繼續關心能源,尤其看到台灣6年來發生5次大停電,缺電情況嚴重,令人憂心。
  
  2016年3月,我與剛當選的蔡英文總統在台北賓館會面。我提醒她,2025年台灣綠能占比20%的主張,不可能達成;美國彭博新聞社也認為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遐想」。 
  
  但是蔡總統說,她的能源專家都是世界一流的,不會有問題。結果2017年8月,台灣就發生大停電,6年來已經發生5次,證明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錯誤,根本無法解決台灣缺電問題。3年前,長風基金會跟馬英九基金會合辦「2019民間能源會議」,並提出具體建議,然而蔡政府根本不理會這些建議。三年後的今天,台灣的缺電依舊嚴重。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必須儘速改弦更張。因此今天辦理第二次能源會議,檢討政府今年3月公布的淨零排放能源路徑圖,能否達成目標,以及台灣如何不缺電。
  
  首先我要談2個新的發展。第一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月14日宣布,將在今年冬季重啟最多9座11年前關閉的核能機組,以穩定能源供應。加上已重啟的10座與政府批准重啟的7座,總共26座,已超過當年關閉機組的一半;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今年6月剛上任,就發表「核電復活宣言」,痛批前任總統文在寅錯誤的廢核政策,是「愚蠢的行為」。7月5日韓國政府提出新能源政策方向,在2030年前將核能發電占比提高到30%以上,化石燃料進口依賴度從去年81.8%降至60%。弔詭的是,目前跟我國同樣是獨立電網、缺乏自主能源但不缺電的日本與韓國,都決心大力發展核能,只有缺電的台灣反而堅持廢核,這代表什麼意義?
  
  第二個新發展是歐盟正式確認核能也是綠能!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說:令人振奮。顯示大家都知道,如果再不能有效減碳,人類就會走上滅亡之路,而減碳必須靠核能。
  
  去年3月底,歐盟「聯合研究中心」就已經認定核能不排碳,是綠能的一種。8月份,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呼籲不用核能,2050年就不可能達成碳中和。美國能源部長葛蘭紅也在去年11月COP-26中指出,核能是電網排碳的主要工具。英國《經濟學人》週刊則在去年11月刊出專文「核能安全而必要」;同月美國《時代》週刊也以專文強調「以核減碳」的必要性,不用核能就無法達成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
   
  國際能源總署(IEA)則在今年6月底指出,全球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核能發電必須成長兩倍。就在十天前,歐盟在7月6日確定將核電納入「永續分類」的「綠色投資項目」,也就是說,歐盟27國正式認定核能為綠能。世界核能蓬勃發展的趨勢如此明確,台灣如果還繼續忽視這個世界大勢,一定會被淘汰。
  
  2021年「聯合國氣候大會」決議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後,要求全球加快「減碳」腳步。然而行政院在今年3月推出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卻仍堅持將排碳最少的核能排除在外。各界專家都質疑,如此要想在2050年達成淨零,簡直是天方夜譚!經濟部長王美花也坦承這是個挑戰。蔡政府在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極為遲緩且昂貴的情形下還堅持廢核,完全無視於台灣的電網脆弱、能源短缺、供電不穩。最不可思議的是,蔡政府耗費上兆元新台幣發展綠能,目的是取代同樣是綠能的核電而非火力發電,更是先進國家絕不會犯的奇怪錯誤。這就是我國當前能源政策最荒謬的笑話。
  
  蔡總統11年前主張非核家園時,確實有德國、瑞士、比利時主張廢核,但目前瑞、比二國已決定將廢核時間無限期延後;原先堅定反核的德國經濟兼氣候行動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也在今年2月坦承正在考慮是否延長核電廠的使用年限,不再堅持今年底廢核。美國拜登政府,罕見地將協助歐、亞、非6個國家興建核電廠,包括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肯亞、巴西與印尼。同時,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發展核能議題上意見完全一致。
  
  事實上,俄烏戰爭凸顯能源可作為戰略武器,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各國因此更加重視能源自主。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總理蕭茲,在2月下旬坦承俄烏危機讓德國全面檢討能源政策,必須顧及國家安全。德國的能源中,天然氣僅占27%,且歐洲各國電網相連,德國電價雖貴到台灣的5倍(一度電新台幣12元),並不擔憂缺電,但也必須檢討能源政策。然而日本、韓國與我國,都是獨立電網國家,無法進口電力,必須擁有自主能源供應。我國將50%能源仰賴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在基載電力不足下,這樣的作法會帶來嚴重的國安問題。 
  
  現在微小型反應器(Small Modular Reactor, SMR)以及核融合(nuclear fusion)技術的新發展,顯示核能有更多有利條件成為世界未來的主要能源,台灣不能繼續死守在非核家園的觀念中,應該趁歐盟認定核能也是綠能的此刻,毅然改變僵化的能源政策。依據政府非核家園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須達20%,然而經濟部估計只有15.27%。蔡總統非核家園的政策已經跳票了,2025年要達成再生能源20%都做不到,更遑論2050要達成淨零排碳!
  
  目前全世界核電機組共440座,法國總統馬克宏在今年2月宣布「核能復興」計畫,將新建14座機組,加上現有的56座,總數將達70座。現有93座機組的美國,將繼續讓現有核電廠延役,並投資興建微小型反應器(SMR)。現有55個機組的中國大陸,預計在2030年前投資5,000億美元新建150座機組,屆時大陸將擁有200多座機組,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核能國。本世紀末全球估計將有多達700多座機組,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產油大國的核能機組在內,核能將成為各國主要的能源。
  
  各位女士先生,今天我的結論是:台灣能源問題的解決,並不缺技術、也不缺資金、更不缺人才,唯一缺的,就是一個頭腦清楚,熟悉世局,反應快速,知錯能改的政府!台灣要向前行,能源政策一定要再轉型。
 
  謝謝大家!
急躁廢核,2025必然缺電
江宜樺/前行政院院長、長風基金會董事長
 
  三年前,長風文教基金會與馬英九基金會合辦第一次民間能源會議,以「以核養綠」以主題,探討台灣能源政策的新願景。當時2018年年底的公民投票落幕不久,「以核養綠」公投案獲得多數民意支持,逼使政府必須廢除《電業法》中硬性規定2025年之前停用核電的條文。雖然學者專家都呼籲政府要儘快檢討其能源政策,以防台灣出現「缺電、限電」危機,但蔡總統一意孤行,即使缺乏《電業法》的法律依據,仍悍然推動其建立於「2025非核家園」前提上的「能源轉型政策」。
  
  蔡政府所謂「能源轉型政策」,就是試圖透過「廢除核電、全力發展風電、太陽光電及天然氣發電」,在2025年完成「非核家園」的目標。如果以蔡總統上任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度(2017年)為基準,到目標年度(2025年)為止,再生能源(風電及太陽光電)將從台灣全部電源配比的4.6%躍升到20%,天然氣發電將從33.9%提高到50%,燃煤發電將從47.4%降低為30%,而核能發電則從8~12%左右,逐年下降而終歸於零退場。
  
  然而,截至目前為止,「能源轉型政策」的執行率卻嚴重落後。到去年(2021)年底為止,再生能源仍只占全部電力的6%,天然氣仍然只占37%,而燃煤依然高達44%,核電則維持9%左右。換言之,從2016年蔡總統上任到目標年2025年,姑且以9年時間計算,前面5年再生能源只增加了2%,後面4年必須增加14%,才能達到目標的20%,但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樣地,過去5年來,天然氣發電只增加了3%,後面4年必須暴增13%,才能達成目標的50%,但這也是完全不可能的!而燃煤發電在過去5年只減少了3%,卻必須在未來4年再減少14%,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要沉痛地指出:不必等到2025年,大家就知道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已經注定失敗,因為空有美夢,但執行進度慘不忍睹。尤其是目前仍然穩定發電、占全部電力9%的核能發電,當核電廠機組逐一停用除役之後,2025年百分之百會出現「缺點、限電」的結果。到了那個時候,台灣面臨的挑戰不是電價漲幅多大的問題,也不是台電公司、中油公司會不會倒閉的問題,而是簡單兩個字:「缺電」!
  
  由於「非核家園」政策目標的錯誤,台灣的電力供應已經面臨嚴峻考驗。但是讓這個「必然缺電」前景更複雜的是,我們現在還增加了「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的挑戰。2021年11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在英國的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第26屆年會(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26)。有鑑於氣候變遷的危機越來越明顯,與會國家乃一致通過決議,宣佈要在2050年之前,達到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
  
  《格拉斯哥氣候公約》的重點如下:
 
  (1)重申《巴黎協定》的降溫目標,以工業革命前的平均值為準,努力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C之內,長期而言最好是控制升幅在1.5˚C之內。
 
  (2)以2010年平均值為準,必須在2030年前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5%。
 
  (3)2050年左右達到淨零排放,意即全球溫室氣體的總排放與總吸收量相平衡之後,其淨值為零。
  
  「淨零排放」是一個極為崇高的理想,也是一個極為艱難的挑戰,因為這牽涉到人類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如何共同維護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但也必須認真改變我們既有的生活習慣。在格拉斯哥會議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擬定如何達成「淨零排放」的策略與路徑圖,雖然目標年度參差不齊、手段各有差異,但都展現了一定的決心。從目前出爐的各國政策來看,大部分呼應COP26的宣言,以2050年為達成淨零的目標年,而手段則包括增加再生能源、增加核能、推廣電動車、實施碳交易、碳捕捉、碳關稅等措施。
  
  由於台灣不能自外於國際社會,因此行政院也在今年3月底提出我國的「淨零排放路徑圖」,宣示將從「電力部門」及「非電力部門」雙管齊下,在2050年達成我國的淨零排放目標。簡單地講,「電力部門」將進一步強化再生能源的比重、減少火力發電的占比,而「非電力部門」則從住宅、商業、運輸等方面著手,希望最終達成「零碳排放」的目標。
  
  就大家所關心的能源政策而言,在政府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中,再生能源將從「能源轉型政策」的全國電力占比20%,進一步提高到60~70%;搭配碳捕捉技術的火力發電,將進一步減少到只占20~27%;抽蓄水力維持1%;剩下的則是加快研究氫氣發電,希望能負擔全國電力的9~12%。
  
  然而,這個「淨零排放路徑圖」公布後,社會各界一片愕然,都認為是天方夜譚,因為目前再生能源只有6%,要變成65%左右,等於是必須增加10倍以上,然而我們可用來增置太陽光電的土地在哪裏?可用來增設風力發電的海岸及海域又在哪裏?而目前政府拼命開發天然氣接受站及發電廠,使火力發電占比高達80%(如果幾年後核電除役,火力發電甚至可能高達90%),如何在2050年降為25%左右?至於氫氣發電,現在完全沒有蹤影,如何能在幾年後超越其他起步更早的國家,而設定一個比他們都還要高的發電能量及占比呢?
 
  行政院「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宣示的願景極為漂亮,包括:新建築物100%為零碳建築、智慧電錶及變電所設置率100%、所有產業全面汰換設備為零碳設備、電動車及電動機車市售比也是100%。但是對於如何達成這個「一切都100%零碳」的美麗新世界,卻沒有任何具體的策略及作法,也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的每5年計劃書,彷彿只要講完理想目標,事情就已經做完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淨零排放」的大方向下,世界各國深知目前光電及風電能量仍然有限,光靠發展再生能源並無法達標,因此紛紛借重核能發電,有的恢復核電廠運作,有的增建核電廠以提高核電占比,如日本、韓國、法國、英國、芬蘭等等。另外,歐洲議會也在不久之前(2022年7月6日),通過歐盟的提議,將核能列為「綠能」,可作為「永續能源投資項目」。這個決定極為關鍵,不僅正式承認「核能」確實有助於「減碳」,同時也使各國可以透過發展核能為手段以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在全球「反核運動」日漸邊緣化、「淨零排放」成為環境生態的首要議題之際,惟獨台灣的蔡英文政府反其道而行,固執地堅持「2025非核家園」的反核意識形態,提出一個「廢除核電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在這種「意識形態掛帥」的決策思維下,可以預期政府的「2025能源轉型政策」與「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都必然失敗收場,因為台灣既無法達成再生能源大幅增長的目標,也必須燃燒更多的煤炭來補足廢核之後的電力缺口(大約660萬瓩)。
  
  就民眾的角度來看,我們幾年後必須承受的後果是:(1)缺電、限電、跳電,日常生活及產業活動都深受影響;(2)大量燒煤,空污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及死亡劇增;(3)由於綠能不足,出口貿易遭受歐盟國家「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的懲罰,使經濟成長及就業機會減少。
  
  以上兩個議題(「淨零排放」與「能源政策」)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能夠從科學、民生的角度來分析並做成決策,我們就有機會完成台灣真正需要的「能源轉型」,並對控制溫室氣體做出重要貢獻。但是如果先入為主地堅持某種政治立場,不願面對事實真相也不願進行理性辯論,那就會讓公共政策被「意識形態」所綁架,而走入無解的死胡同。過去多年來,蔡政府不顧現實情況、漠視世界潮流,堅持要在2025年之前完全廢除核電,不願意考慮讓核電在再生能源尚未成熟佈建之前扮演「以核養綠」的角色,更不願接受「核電」最後也晉身「綠電」、從而「核綠共生,取代火力」的發展,這是台灣能源轉型政策最致命的錯誤。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嚴重」,台灣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在願景訴求上相當動人,卻是欠缺現實基礎、無法達成「穩定供電、減少空污」目標的口號而已。本次研討會,正是有鑑於「追求淨零排放」的世界趨勢、以及「穩定電力供應」的重要性而召開,因此我們分成兩個場次,邀請了多位傑出的學者專家與會,希望從「觀念釐清」、「問題分析」到「政策檢討」,創造一個不同於政府意識形態宣傳的思考空間。相信會後所出版的專書論文,對於台灣社會瞭解「淨零碳排」及「能源政策」兩個議題,都能有實質幫助。

图书试读

揭開達淨零碳排競賽的面紗—不同能源結構與GHGs排放量關係
 
一、前言
 
2015年底於巴黎舉行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氣候峰會(COP21)提出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巴黎協議要求各締約國、以自願方式訂定往後20年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GHGs)減量目標,稱為「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各締約國需定期評估各自設定長期目標之集體進展、稱為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第一次全球盤點由2021年UNFCCC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之COP26會議後開始至2023年11月底結束,往後每5年盤點一次(UNFCCC, 2022)。各國得經由減量或調適行動使所有人為GHGs達淨零(net zero),以使全球溫度至本世紀中上升不超過1.5˚C或2˚C(United Nations, 2015)。
 
而各國在巴黎協議下,確實應減多少GHGs,「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於2019年出了一特別報告做為各國減量的指引(IPCC, 2019),IPCC接續又於2021年評估至淨零年時、全球尚可排放的人為二氧化碳(CO2)總量,然報告中並未針對各國應減少的量所有規範,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即可看到各國競相呈現更積極、更具野心的GHGs或CO2減量目標。至於每一個國家在中程及目標年需減少多少排放量,IPCC設定不同準則供各國擬定排放減量參閱(IPCC, 2021),雖然不同準則各有優缺點,但依據IPCC不同的減量準則計算而得之水準,引起的爭議會相對少,又各國在各自條件之周全考量後,清楚傳達擬定目標之緣由與立場,國際上基本上都尊重各國主權下的決定。
 
自2015年的巴黎協議至2021年IPCC設定各種達淨零的減量準則,即陸續有國家或區域的淨零目標已呈送至UNFCCC正式入法,這些國家涵蓋歐盟、8個歐盟成員國及一個非歐盟歐洲國家、一個北美洲國家、兩個亞洲國家及一個大洋洲國家,共13個個別國家及一個區域,而除了歐盟的淨零目標年為2040年、瑞典、德國、英國為2045年外,其他國家的淨零目標年均設在2050年。淨零目標年除了已正式入法的14個國家/區域外,其他尚有33個國家的淨零目標列在國內政策文件中,又已提出宣言的有19國,此外,有57國仍在討論階段(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2022)。

淨零排放: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淨零排放: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淨零排放: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淨零排放:能源政策的創新與挑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