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在二十幾歲就知道的事:關於未完成的夢想、不體面的人生,以及是否永恆的185個知見

最好在二十幾歲就知道的事:關於未完成的夢想、不體面的人生,以及是否永恆的185個知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F
图书标签:
  • 人生哲理
  • 成长
  • 自我认知
  • 梦想
  • 迷茫
  • 青春
  • 感悟
  • 生活
  • 思考
  • 阅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獻給即將20歲、正經歷20幾歲、已離開20歲的你,
一本揭開赤裸現實、尋回內心初衷的生存指南。
 
  ★ 長達120天,盤踞日本Amazon散文類TOP 1 
  ★ 上市前緊急再刷!熱銷突破30萬冊
  ★《真夜中乙女戰爭》小說家F最暢銷散文集
 
  「即使沒有夢想,一個人依然會成為他注定要成為的人。」──F
 
  人生,是由什麼所決定的呢?
  是相遇的人、難忘的回憶,還是遲來一步的領悟?
 
  二十幾歲的人生,是由遇到了多少難忘的片段、得到多少感動所決定的。
  所以,不斷做出選擇。然後,盡情地後悔吧!
  
  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決心不向任何人吐露的、纖細而奢侈的祕密,
  或是血膿未乾、怵目驚心、如傷疤般的教訓和故事。
  於是,「什麼是最好在二十幾歲就知道的事?」
  在向上百位人士詢問了這個問題之後,集結而成了這本書。
 
  雜揉20歲的狂妄與30歲的世故,用犀利又通透的筆觸,
  道盡所有人心中無法訴諸言語的幽微苦澀。
  關於人生、夢想與愛情的185個領悟,宛如當頭棒喝,
  從青春的幻滅、重要的人離去,到出社會受的打擊,
  陪我們直面成長路上的破碎與不堪。
 
  ✓關於二十幾歲的55個體會
  •不用變成「誰」,世上不需要兩個一樣的人。
  •遺憾的是,以為是敵人的對象,幾乎都不是真正的敵人。
  •失去受傷的勇氣,就會迷失人生。
 
  ✓關於戀愛的55個體會
  •戀愛不需要LINE。快點手牽手衝向海邊。
  •沒有名字的關係,有時候就讓它沒有名字地放下吧。
  •會對一夜情念念不忘的,就只有暈船的人,而不是被暈船的人。
 
  不管你正處於二十歲、三十歲或是四十歲,只要生命還在繼續,就算重要的事物逐漸遠去、痛苦依舊沒有消失,只要能在縫隙裡活出一點自由,那就夠了。
 
  因為決定眼前的事物是否有意義的,是未來的自己。
  所以,在絕望到快要壞掉以前,放手去冒險,主動爭取屬於我們的美好!
 
  「我們不是為了得勝而生,而是為了優雅地落敗而生。 」
 
勇敢推薦
 
  豆苗先生|創傷圖文作家
  蘇乙笙|作家 
  陳希瑀Kimi |演員、歌手
  小日刀口|療癒系YouTuber
  許妮婷|諮商心理師
 
  二十幾歲時,是一段介於現實與夢幻的中間值。
   初來乍到社會,終於有能力自給自足了,開始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可以不用再學習、可以獨當一面了。然而,二十多歲的年華快結束時,你發現原來自己還是不懂事,世界上有好多事情還不明白也想不清楚,但你似乎漸漸學會接受它了。
  十幾歲的時候,就像步行,什麼事情都覺得很緩慢,但也很有安全感,因為你總離家很近;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像坐公車,似乎能夠去想去的地方了,也能感受那迎面而來的風了,滿滿的成就感在你心中;三十幾歲的時候,就像坐捷運,窗外的事物快的讓你來不及注目、就即將到達終點了,開始學會錯過、失落、遺憾、離別。
   也有很多事情想做,卻到了現在還是沒有做。我們總認為「開始」是很容易的,等有機會隨時可以再進行。但最難的,是「開始」的那一刻。
  書中有提到的一個觀點,大大提醒了我:「一旦陷入事前完美主義,人們就會作繭自縛,最好時機永遠不會到來。」
  是啊!我們等著那個完美的時機,但事實上,只要決定開始,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機。就像你現在決定開始看這本書,或許也能成為你人生中,最好的那個時機。──小日刀口|療癒系YouTuber
 
  全書以解構傳統框架的觀點,去談關於人生的甘苦:「如雨絲般貫穿全身的,無法訴諸話語的領悟,這就是人生。」185篇的極短篇令人回味無窮,乍看率直甚至有些反骨的文字,細細探究滿是滋味,尤其對困境中的人們更有醍醐灌頂之力。作者意圖傳達給讀者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世上沒有絕對的好壞,在面對許多人事物,我們都可能在灰色地帶遊走,猶如作者這樣說:「美麗會色衰,可愛會消逝,但人生態度的率真絕對不會消失。」願你我皆能繼續探索並跟隨自己的天賦,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許妮婷|諮商心理師
 
讀者迴響
 
  無菜單書店沈編(20代)
  在充斥著「〇〇歲前該懂」、「〇〇歲必做的事」各式雞湯的市場,一本新書脫穎而出,打破讀者對這個類型厭倦的心態。本書正中紅心地提醒,不拖泥帶水地說教、不有氣無力地呻吟、不大聲嚷嚷成功的硬道理,只是輕輕柔柔地撕開結痂,展示曾經的成長刻印,溫柔指引。
 
  琬婷(20代)
  以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片段述說,以人生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課題出發,以作者個人的生命經驗分享。人生是個很大的命題,可人生也不過是所有生命的碎片堆疊出來的,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可窺探、難以親近。書中那些學校不曾教過的事,或許能讓我們在跌倒的時候,懂得藏在其中珍貴的人生意義。
 
  林梳雲(30代)
  我很喜歡書中對於「想死」時候的解方,去睡覺,去看夕陽,去跳脫遠離重複的環境,而最好的方式是「創作」。精神的最後堡壘,就是能創造事物,不管是寫作、繪畫、音樂、料理,那是人能感受到自己擁有控制、操作、享受的天賦。打造自己的人生,便是一種創作。
 
  吻仔魚(30代)
  活到三十幾歲的我有後悔以前的選擇嗎?答案是:「有!」,那再給我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換別的選擇嗎?答案則是:「不會!」若沒走過之前崎嶇、坎坷、傷心的道路,也不會有現今可侃侃而談回憶小故事的我,人總是要經歷過各種事情才會成長、茁壯。
 
  林瑾瑜(30代)
  作者深刻描繪出想在快速變動的現代安身立命、卻求而難得的痛苦。在這個時代,人們或許不至於惶惶終日,卻必須做好隨時準備,因此即使面對喜歡的人事物也要淡薄一點,這樣比較比較不容易受傷。這種時候很難不感到絕望,但或許絕望只是活著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活著。
 
  Wan(40代)
  二十幾歲,太年輕,太過自以為是,往往也是最依賴,最需要尋求認同的年紀。相反的,也是最不怕犯錯的年紀,敢愛敢恨。我們慢慢成為不可愛的大人,已經慢慢忘記那個曾經想要趕快長大的小孩,是那麼地積極、勇敢。
《时间之河的对岸:中年心境与未竟之业的沉思录》 导言:生活的侧影与回响 人到中年,仿佛站在时间之河的一处回旋湾。河水不再是二十岁时的湍急奔流,而是变得深邃、缓慢,映照出天空的广阔与自身的局限。这本书记载的,并非是关于青春的盲目热情或对未来的天真构想,而是对那些在生命中途被搁置的议题、那些不再需要激烈辩论的平静认知,以及那些在日常琐碎中沉淀下来的智慧的深层挖掘。它是一部关于“如何与不完美共存”的实录,一部献给所有开始审视过往、并认真规划“后半场”人生的读者的沉思录。 第一部分:职业的弧线与价值的重塑 在职业生涯的这一阶段,人们往往不再追求职位的直线攀升,而是开始探寻工作的“意义重量”。我们不再轻易被“成功学”的宏大叙事所鼓动,而是更关注工作如何与个体的生命节奏相协调。 1.1 “够好”的力量:放弃对完美履历的执念 我们曾相信,人生的履历必须是一份完美的、无懈可击的成就清单。然而,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发现那些“失败”的尝试、那些中途放弃的尝试,恰恰构成了我们理解自身局限的关键。本书探讨了如何接受职业道路上的“断裂点”,并将它们视为塑造独特视角的必要元素,而非需要掩盖的污点。它审视了那些未能实现的宏伟目标,不是以遗憾的角度,而是从“这个目标是否依然符合我现在的核心需求”的角度进行重新评估。我们不再试图“弥补”过去,而是致力于“优化”现在。 1.2 技能的折旧与新叶的生长 技术迭代的速度令人眩晕,中年人面临的挑战不再是学习新的工具,而是如何应对自己积累的经验在新的范式下可能产生的“折旧”。我们详细分析了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区分“噪音”与“信号”,如何将过去的专业知识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使其能适应跨领域协作的需求。这并非是关于学习最新的编程语言,而是关于心智模式的灵活转换能力——一种更深层次的适应力。 1.3 权力的边界与影响力的内化 当不再需要以外在的权力结构来定义自身价值时,真正的“影响力”如何体现?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过往的资源和人脉转化为更具建设性和可持续性的支持网络,如何有效地指导年轻一代,既不干预也不傲慢,而是成为一种稳固的“背景支持”。我们讨论了如何体面地“放权”,以及如何定义一种不依赖于头衔的个人权威。 第二部分:关系的质地与情感的沉淀 人际关系在中年时期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那些轰轰烈烈的情感投入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关系深度的考量和对维护成本的精确计算。 2.1 友谊的筛选与留存的艺术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时间限制了我们维持所有联系的可能性。本书着墨于如何进行一场“情感资源的重新分配”。哪些友谊是需要投入精力去维护的“核心关系”,哪些则可以自然地淡出,无需负疚感。这部分内容深入剖析了“社交疲劳”的本质,并提供了一种策略,用以区分“功能性社交”与“滋养性陪伴”,强调后者在后半生中的不可替代性。 2.2 家庭角色的再定义:从承担者到观察者 子女长大,父母老去,家庭结构处于持续的动态平衡之中。本书探讨了如何在不牺牲自我空间的前提下,扮演好配偶、子女和长辈的多重角色。我们不再执着于做“完美的父母”或“永远支持的子女”,而是学习如何设置健康的“情感距离”,如何允许家庭成员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从而减轻自身的“过度责任感”。 2.3 孤独的邀请:与自我深度和解 与二十几岁时渴望被人群包围的恐惧不同,中年人开始接纳并欣赏独处带来的清醒。这部分内容不是关于如何战胜孤独,而是如何将其转化为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进行内在对话、整理生命叙事的必要空间。我们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能让你感到安全、滋养的“内在庇护所”。 第三部分:存在的困境与哲学的锚点 当生活的物质基础相对稳固后,更深层次的“存在性焦虑”便会浮现: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我留下了什么? 3.1 面对“局限性”的勇气:接受非线性发展 我们必须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天赋边界和身体的不可逆转的变化。这本书拒绝灌输“只要努力就能达到任何目标”的鸡汤,而是提供了一种清醒的视角:如何识别那些我们终将无法跨越的边界,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真正属于我们能影响的领域。这是一种基于现实的乐观,而非基于幻想的盲目自信。 3.2 记忆的重构:故事化过往而非合理化过去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决定了我们如何度过现在。本书引导读者审视那些不曾被满足的“小愿望”和“未竟的冒险”,不是为了重燃旧梦,而是为了理解这些未竟之事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我们学习的不是如何美化过去,而是如何以更具洞察力的眼光,将过往经历编织成一个连贯、虽有瑕疵但真实可信的“个人神话”。 3.3 物质之外的丰饶:重新校准幸福的刻度 当物质的边际效用递减时,什么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这部分内容关注于精神层面的积累:对艺术、自然、知识的持续好奇心,以及在日常细节中发现美与秩序的能力。我们不再追逐外部的“高光时刻”,而是致力于培养一种“内在的丰富性”,使自己能从每一次日落、每一本书页或每一次平静的呼吸中获取滋养。 结语:未完成的不是人生,而是视角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生并非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那些我们曾视为“遗憾”的断章残片,是构成成熟心智的必要纹理。真正的成长,在于停止与“理想中的自己”进行无休止的赛跑,转而拥抱那个在时间中打磨出来的、有血有肉的、充满矛盾的现在。对未来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宏图,转而专注于对“此刻存在状态”的深刻体验和体面管理,这便是中年的馈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F
 
  1989年11月出生,神戶人,現居新宿。
  新銳人氣作家,Twitter追蹤數近24萬人,著作累計銷售超過75萬冊。
  作品有《不知道哪一天會分開,但不是今天》;以及小說《真夜中乙女戰爭》,改編電影即將在2022年上映。
 
  以不積極、卻充滿詩意的哲學散文,獲得20代、30代、40代各年齡層的喜愛,迅速攻占日本各大書店排行榜。行文之間,精準傳達出通透的人生觀,被日本媒體讚譽為蘊含真理的新世代文學。
 
  Twitter:@No_001_Bxtxh
 
譯者簡介
 
王華懋
 
  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推理、文學及實用等各種類型。
 
  近期譯作有《赴死之人的祈禱》、《100個無壓力生活提案》、《貓小說集:日本文豪筆下的浮世貓態》、《今昔百鬼拾遺―天狗/鬼/河童》、《掌心裡的京都》、《光之犬》、《流浪的月》、《金色大人》、《人蟻之家》、《百鬼夜行》系列等。
 

图书目录

問候
 
第1章
從不完全出發
 
1 或許明天我們就死了
2 不要絕望,但抓緊當下
3 最痛的回憶卻最美
4 二十幾歲需要的不是自信
5 完美主義者有米開朗基羅一個人就夠了
6 魅力與違反
7 奢侈與黑色小禮服
8 賺到一千萬的四種思考方法
9 沒有大人這種東西
10 自我意識過剩才是唯一的正義
11 不抱期待比較輕鬆,但無聊是生活的毒藥
12 什麼叫喜歡?
13 非日常的幸福
14 愛的祕密
15 微熱的心情與夜晚的酒
16 天性應該要被接納,而非矯正
17 一個巨大而無法理解的謎
18 戀愛的目的,最棒的心理創傷
19 外表與內在完全矛盾
20 打造百萬暢銷書的編輯的話
21 追求第零志願,而非第一志願
22 沒有人能永遠喜歡一件事
23 名言應該親身試驗
24 不持之以恆的選擇
25 運用技能的五種方式
26 不要只是普通
27 判斷的基準
28 我配不上他的自卑心
29 值得相信的渺小預感
30 有膽量的人生態度
31 挑對象最好找精神穩定的人?
32 缺席的投緣度
33 瀟灑男女的時髦主義
34 炮友婚禮
35 透露內心的危險問題
36 「沒有你,我也活得下去」
37 自戀者說不定可以拯救世界
38 愛上矛盾1
39 愛上矛盾2
40 愛上矛盾3
41 說再見的時間
42 比起流行,百年前就奠定的經典更好
43 下雨和事後,只屬於我們的播放清單
44 比起戀人,我更想要超戀人
45 一切非黑非白,而是灰色
46 對了,我覺得麥昆的人生觀非常可貴
47 「即使沒有夢想,一個人依然會成為他注定要成為的人」
48 針對「九成的煩惱都不會發生」的說法
49 大前提是,人只能排泄出吃下去的東西
50 你離開後的椅子
 
第2章
關於現實,赤裸的幾個真相
 
51 談談夢想破滅的人
Note 獻給所有二十幾歲之人的55個體會
52 我們如何放棄對天才的執著,逆襲而上?
53 孤獨不只有你一人
54 所謂才華的真面目
55 蒐集第二
56 對抗這個荒謬世界的武器
57 不以身為初學者而恥
58 聽到偏方就當成被騙,先試了再說
59 審美能力,就是違和感
60 遺憾的是,世上無庸置疑有運氣這回事
61 應該立刻在電郵草稿匣中製作的七項清單
62 輸入‧輸出的最終定義
63 即使如此,輸入仍是一切
64 夜型只能奮力掙扎了
65 想死的時候
66 行動更勝話語,影片更勝照片,感情更勝數字
67 不要把「別人」當成行動的核心
68 失望學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69 被別人討厭或喜歡,都有點無所謂
70 殺無聊
71 忘了年齡地相處吧
72 表達愛的一面
73 對於「最好出國看看」的說法
74 最強的通貨不是貨幣,不是美貌,也不是信用
75 溫柔的人是冷漠的人,冷漠的人是溫柔的人
76 出社會第一年的教訓:滋露巧克力的法則 
77 大人的義務
78 出社會第二年的教訓:香菸與閒聊
79 要當就當主謀
80 出社會第三年的教訓:即使逃避,它也會窮追不捨 
81 出社會第五年的教訓:好上司最基本的條件 
82 愛與暴力的區別
83 對壞話的見解
84 對惡評的見解
85 發現好東西,就要大力宣傳它的好
86 願意如實說出複雜難解的事的人
87 不純的動機與獨學的先機
88 孤高的寶石
89 創造這回事
90 不要只是討厭就算了
91 某個小丑的悲劇
92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無可救藥的癮頭
93 「再也見不到」這把劇毒的花束
94 深夜十一點五十九分
 
第3章
反對‧不浪漫
 
95 永恆是一瞬間,或頃刻即是永恆?
96 錯過末班車而進了賓館
97 如果我們能用機關槍朝冬季的星座射擊
98 404 Not Found
99 在計程車司機身上看到的大海幻影
100 冰點下的富士急樂園
101 寂寞的根源
102 少了反派的世界
103 「傷心」、「難過」、「寂寞」的不同
104 未命名資料夾
105 生產前晚的父親
106 宿命相同的人
107 是喜愛的東西保護了我
108 大人的悲哀,小孩的悲哀
109 就算沒辦法當真正的父親,還是能當個好父親吧?
110 徹底敗給寂寞吧
111 去玩的東京
112 大白天被三噸半卡車從側邊撞飛
113 戰爭文學副教授的創作理論
114 被百萬人喜愛的網紅的憂鬱
115 失去故鄉的,過度失去故鄉的
116 莎拉‧沃恩戀人的心情
117 為了永遠的和平
118 無數次在午夜零時集合
119 凌晨兩點的飯店櫃台
120 無法解釋的文學領域
121 可以前往任何地方的夏季
122 殺人和逃亡旅行
123 無法以言語形容的事物
124 小小的墮落論
125 乾脆回到一切都笨拙到家的時代
126 戲劇文學教授想聽的謬論
127 和一群人出去喝酒記得保持清醒
128 神聖不可侵犯的場所
129 凌晨四點在病房大樓
130 經過二十五、二十六歲
131 喜歡太宰治的女生
132 留下來的人
133 難以傾訴的心事
134 動物與人類
135 關於家人
136 想像沉默的人
137 上了年紀就做不到的三件事
138 為了說出最有趣的故事,是我們活著唯一的理由
139 香水,或是我們所愛、所畏懼的事物
140 不乾不脆的人,以及有些乾脆的理由
141 地下偶像曰:異常的愛,背後是異常的自戀
142 關於人生的輸贏
143 但我的絕望是女生的形狀
144 比起不可能的Happy End,寧願是最棒的Merry Bad End
Note 關於戀愛的55個體會
 
最終章
關於愛情,粗淺的幾個看法
 
145 所謂愛情,就是當事人能夠竭盡全力
146 不成文規定的極小一部分
147 以弱小為前提
148 下廚這封情書
149 我們是為了優雅地落敗而生
150 在銀座線上祈禱的老派浪漫
151 愛的工作,比互訴愛意困難太多
152 關於遠距離戀愛
153 男人和女人憤怒的不同
154 男人是女人的作品
155 因為人不可能獨自活下去
156 我們唯一該說的話
157 刻意不去追求
158 擅自公開的私訊
159 關於復合
160 同性愛本來就是平凡的
161 同居最好輕率為之
162 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本質,就是作對
163 「沒必要為了得到幸福而不幸」
164 即使如此,我們仍必須做出選擇
165 值得我們發動戰爭的陳腔濫調
166 前提是雙方都是錯的,也都是對的
167 與其談戀愛,倒不如養貓
168 慶幸在二十幾歲時去做的事情第一名
169 反正會分手
170 用婚姻作為戀愛冒險結束的宣言
171 失戀的終結與超度
172 不打算結婚卻交往的意義
173 「幸好那些經驗一點用處都沒有」
174 把三百六十五天都當成生日
175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墓地可以看到星星
176 做出瑣碎且不浪漫但重大決定的三個男人
177 「離婚是什麼感覺?」
178 超越法律措施的一個例子
179 或者說,愛就是失去主詞
180 把愛說出口
181 在幸福與不幸之間
182 假設這個世界只有一百個人的幸福機率
183 婚禮不用參加
 
獻給朋友的婚禮祝辭全文
寫在最後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02005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0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問候
 
你好嗎?
 
  人們都說,現在是最糟糕的時代。
 
  也有人說,現在是寂寞的時代,或是被撕裂的時代。
 
  有人說,一個人孤僻地窩在家才是正義。也有人說,上街推動經濟才是正義。這兩種正義就像對立的平行線,但絕大多數的我們,都無法極端地投向任何一邊,結果不管做什麼都感到心虛,不知不覺間,即使遇到快樂的事,或難過的事,都難以與人分享。會想要面對面聊這種無聊事的對象,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人,卻也因此更不容易見面。
 
  凌晨三點,我由衷喜愛的新宿酒吧的老闆向我訴苦:「我害怕被人發現其實就算少了我,一樣馬照跑,舞照跳。」我說:「沒這回事的。」但他的店尚未迎接今年夏天,就不為人知地從新宿消失了。悲傷的是,我在線上酒局再次聽到了一模一樣的話。說這話的,是東京一位戀人住在札幌的朋友。這次隔著螢幕,我再也無法做出泛泛的安慰。
 
  在這樣的夜晚,不管是瀟灑的自言自語,還是酷炫的十五秒影片、電視、訂閱內容,全都讓人感到空虛。現在的我一樣想要傾吐,卻說不出口。想玩卻沒辦法玩,想觸摸卻觸摸不到。
 
  然後,夢想不會實現,努力不會有回報。奉為金科玉律的話會背叛我們。冀望永恆不變的事物似乎並非永恆。不,其實我早有一抹預感,知道真正重要的事物遲早會消失不見。我吸了滿腔那股氣息,努力去接受。但其實內心早已察覺,不當一回事的事物才是最重要、最可貴的。
 
  保護著我們的事物,也讓我們變得孤獨。沒有人知道什麼才是對的。
  但,這不是老早就知道的事嗎?
  已逝的二十幾歲是最爛的時代、寂寞的時代,也是被撕裂的時代,不是嗎?
 
  以前我讀過一本書,上面說「二十幾歲的人生品質好壞,是由一個人遇到什麼樣的話語來決定的」。仔細想想,人生沒有品質好壞可言,也沒有現在或未來。但當時我還太年輕、太愚蠢,也太傲慢,把這話信以為真,決定讀破上萬卷書。然而,如今無論再怎麼回顧人生,我都不覺得一個人的人生是由他所遇到的話語來決定。更不是由存款多寡或戀愛、結婚來決定的。
 
  一個人的人生,是某個夜晚朋友在電話裡提到的一句話,或情人不經意地吐出的一句話、是酒吧相鄰而坐的萍聚之交所訴說的內容、是無可救藥的都會景色,或是在毫不特別的夜晚街道,如雨絲般貫穿全身的、無法訴諸話語的領悟。
我認為,人生是由這些所決定的。
 
  「二十幾歲的人生,是由遇到了多少難忘的片段、得到多少感動所決定的。」
 
  我決定將這些片段命名為「在二十幾歲得到的知見」。
 
  每個人都有一個決心不向任何人吐露的、纖細而奢侈的祕密。或是血膿未乾、怵目驚心、如傷疤般的教訓和故事。而這些是在網路上看不到的。
 
  「什麼是最好在二十幾歲就知道的事?」我向上百名人士詢問過這個問題。不論是名媛、無名小卒、無業人士、公司老闆、癌末患者、好人壞人或惡貫滿盈的人,都向他們請教。
 
  蒐集了我自己和他們的片段而成的,就是現在你手中的這本書。
  如果這本書能對你有所幫助,我感到榮幸。若是毫無用處,我更感光榮。
 
  好了,拖沓的前言就此打住吧。
  長夜漫漫,卻不溫柔。而我們時間不多。
  無論男女,威士忌都應該純飲。然後,祝福你有個美好的夜晚。
  從新宿獻上我渺小的愛。

用户评价

评分

哇,光看這本書的名字就覺得很有感觸,那種「最好在二十幾歲就知道的事」的標題,簡直就是在對我這個有點迷惘、還在摸索人生的中年人吶喊啊!這本書大概會像一本時光機,讓我回味那些曾經以為是世界末日,但現在回頭看來,其實只是生命中一個小小的轉折點的時刻。我特別好奇,作者會怎麼剖析那些關於「不體面的人生」的課題。畢竟,我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往往都是光鮮亮麗的一面,誰願意承認自己的狼狽和挫敗呢?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療癒的視角,告訴我們其實跌倒了也沒關係,重點是怎麼爬起來,那我就非常期待。我總覺得,年輕時總有一種「非成功不可」的執念,但隨著年紀增長,才慢慢體會到,所謂的成功,其實是內心和解的過程,而不是外在的掌聲。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們這些還在與自己較勁的靈魂,一點溫柔而堅定的指引,讓我們更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種種不完美。

评分

這本厚厚的「185個知見」,聽起來就像是把人生精華濃縮的藥丸,希望服用後能立刻見效(笑)。我比較好奇的是,它會不會觸及到關於「人際關係」的部分?畢竟,二十幾歲正是友情和愛情大洗牌的時期,誰是真朋友,誰是過客,往往在這個階段才能看得比較清楚。而且,書名提到了「是否永恆」,這讓我聯想到關係的脆弱性。那些曾經以為會陪你一輩子的夥伴,可能因為一場誤會或方向不同就漸行漸遠。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成熟的面對告別、面對時間洪流沖刷的視角,讓我學會珍惜當下,而不是患得患失地想著永遠,那對我來說,價值遠超乎想像。畢竟,接受「無常」是人生最難的一課。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的心靈成長書籍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很多都只是把舊觀念換個包裝再推銷。但這個書名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帶有一種直指人心的犀利感,尤其提到「不體面的人生」,這點非常吸引我。我們都太害怕「不體面」了,害怕在人前示弱,害怕承認自己的選擇不夠完美。我期盼這本書能大膽地去解構這些社會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價值觀。也許,所謂的「體面」只是一種自我設限的牢籠。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與「失敗的自己」和平共處的經驗談,那絕對是無價之寶。我對那種紀錄真實掙扎、而不是美化過程的文字特別有共鳴。畢竟,生活哪有那麼多一帆風順的劇本?能接受自己的混亂,或許才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吧。

评分

從文學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潛力也不小,光是那種帶點哲思的語氣就很引人入勝。「未完成的夢想」這幾個字,觸動了多少人心中那個懸而未決的遺憾啊。我希望作者的筆觸是細膩且充滿觀察力的,不只是條列式的建議,而是能透過具體的案例,讓我們看見不同生命軌跡的可能性。尤其在台灣,教育體制對學術成就的強調,常常讓我們忽略了藝術、技能或純粹熱愛這些非主流的追求。如果這本書能鼓勵讀者去探索那些因為「不切實際」而被擱置的興趣,重新點燃心中的火苗,那簡直就是及時雨。我期待看到那種讓人讀完後,會忍不住放下手機,去書桌角落翻找舊筆記本,重新審視自己初衷的魔力。

评分

這本《最好在二十幾歲就知道的事》,光是那個「185個知見」的數字就夠份量了,簡直像是一本密集型的生存指南。我猜想,這本書裡一定有很多那種「早知道就多做一點」的遺憾總結,但同時,也應該會有很多「還來得及」的鼓舞力量吧?我特別想知道,作者對於「夢想」的定義會是什麼。是不是那種宏大的、要改變世界的夢想,還是更貼近生活、關於自我實現的小小願望?台灣社會的壓力大家都懂,從學業到職場,好像總有一條看不見的標準線在衡量你過得好不好。如果這本書能幫我們把那些「應該」的包袱卸下來一些,專注於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是一本說教式的勵志書,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你迷路時,遞給你一張地圖,但最終的路線還是由你自己決定的那種陪伴感。那種務實的智慧,比空泛的口號來得珍貴太多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