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咖啡時光套書】(二冊):《京都喫茶記事》、《日本純喫茶物語》

【日本咖啡時光套書】(二冊):《京都喫茶記事》、《日本純喫茶物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中慶一
图书标签:
  • 日本咖啡
  • 京都
  • 喫茶店
  • 純喫茶
  • 文化
  • 旅行
  • 生活
  • 美食
  • 怀旧
  • 咖啡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套書組合:《京都喫茶記事》+《日本純喫茶物語》(兩冊)
 
  《京都喫茶記事》
 
  擁有千年歷史的京都,其實還是座故事特別多的咖啡城市。
  咖啡迷跟京都迷必定要珍藏的京都咖啡發展史紀錄。
 
  你心目中的京都咖啡店代表是誰?
  具有全日本知名度的喫茶老鋪INODA'S COFFEE、提供各式自家烘焙咖啡豆的六曜社地下店、鬆餅跟咖啡一樣出名的Smart coffee、有一整面書牆的町屋咖啡店Café Bibliotic Hello!、融合多元文化的SARASA、紅遍全世界的新銳品牌%ARABICA、可在賀茂川邊野餐享用保溫瓶咖啡及麵包的WIFE & HUSBAND……在京都,你永遠不必擔心找不到可以坐下來歇息的地方。
 
  在戰火中倖免於難的京都,保留了二戰前營業迄今的老字號喫茶店,也不乏最新潮的店家,讓人得以飽覽喫茶店一路以來的發展流變,脈絡完整的程度,即使放眼日本全國各地,也屬罕見。從創立於昭和初期,現役喫茶店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店;到引領業界之先,首創自家烘焙咖啡豆的洋派喫茶店;還有店家仿傚歐洲咖啡店,成了人文薈萃的沙龍空間……一種嶄新的都會生活樂趣,透過咖啡,從這些場域傳播了出去。
 
  作者田中慶一已造訪過日本近千間喫茶店、咖啡店,目前致力於研究關西地區的咖啡、喫茶店史。本書花費超過兩年時間訪談,梳理出咖啡在這座城市的崛起、發展及轉折年代記,也帶你進入平時難以窺知、屬於咖啡店櫃檯後的裏側故事──烘豆批發商與店東之間的連結,老字號與新店鋪之間的師徒情誼,紡成了多元特色並存,綿延相連的京都咖啡系譜。
 
  作者曾經問過京都某家老字號喫茶店的老闆:「什麼是喫茶店裡最重要的事?」老闆回答:「最重要的,就是店東一天到晚、日復一日地站在店裡。」悠悠緩緩地流過的時光,以及人的氣息往來交錯,醞釀出一股難以言喻的安心——這正是你我在當今社會上,亟欲追求的感受吧?
 
  《日本純喫茶物語》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
  傳播綻放著不變光輝的純喫茶魅力
 
  時間不等我們持續地往前進,而愛店終會有落幕消失的一天。
  這是獻給那些餵養我們美味咖啡及愉快時光的喫茶店們,
  無比感謝與愛意的情書。
 
  祕密基地系、寬敞接待廳系、後現代系、
  船系、山系、青春系、常春藤包圍系、神殿系……
  你喜愛哪種style的純喫茶?
 
  屬於自營店的純喫茶的魅力之一,便是從店面本身的打造到待客之道、店內氣氛等,全部都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純喫茶意指「純粹的」喫茶店。
 
  喫茶店從大正時代開始到昭和初期廣為普及,當時其中也出現了由女性提供酒精飲料的店面,類似現代的酒館、俱樂部或是酒吧,被稱作是「特殊喫茶」。而為了與「特殊喫茶」有所區隔,單純提供咖啡或是紅茶等,並不具有其他目的的喫茶店開始被稱作是「純喫茶」。
 
  而能夠讓人認定「這就是純喫茶!」的象徵可能有以下這些:
 
  ‧有水晶吊燈等豪華的內部裝潢擺設
  ‧提供奶昔跟漂浮蘇打汽水
  ‧店內擺有報紙跟週刊雜誌
  ‧客人們彼此間會交談
 
  不過,最重要的,或許是「單單身處其中,便能感受到店家以及其他客人的人品」這一點吧。
 
  作者山之內遼於十幾歲時愛上純喫茶文化,抱持著極度的熱情造訪全日本超過4000間店(不包含連鎖咖啡店),當中精選了110間真心愛店撰寫成本書,除了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更多的是日本各地方鄉親日常風景的小店。書中所介紹的部分店家,可能因店主年事已高、甚至過世而終止營業,但本書都予以保留。本書既為旅遊指南,也是純喫茶的研究書籍,不過其實更像是作者帶著濃濃愛意所寫下的短篇故事集。替這些伴隨著鄰里、常客數十載日常人情的喫茶店及店中的人,記錄下曾經閃閃發亮的過往瞬間。
 
  ※作者山之內遼於2013年新書出版後即遭遇意外身故,初版內容為部分彩色、部分黑白,在喫茶店愛好者之間被奉為「傳說之作」。2020年,重新推出全彩色新裝版。保留作者初版所有內容文字,僅針對店家營業狀況及店家資料、菜單價格等做更新,在這7年間,已又有20多間喫茶店閉店。
咖啡的深度漫游:不含【日本咖啡時光套書】的咖啡馆探索精选 以下为您精选的图书介绍,旨在带领读者深入咖啡世界的不同维度,探索咖啡馆的历史、文化、冲泡技艺以及环球之旅,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到的【日本咖啡時光套書】。 --- 书籍一:《咖啡的起源与风土:从索马里到全球的香气之旅》 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宏大叙事,它不仅仅讲述咖啡豆如何从埃塞俄比亚的古老森林中被发现,更深入剖析了咖啡在不同地理环境、历史阶段和社会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我们跟随咖啡豆的足迹,穿越也门晦涩的宗教仪式、奥斯曼帝国的宫廷雅集,最终抵达欧洲启蒙时代的沙龙。 第一部分:失落的摇篮与最初的发现 本书始于东非的卡法高原,详细描绘了阿拉比卡种的野生状态及其早期被部落使用的情景。随后,我们聚焦于也门的苏菲派僧侣,探讨咖啡如何从一种被用作提神助眠的植物饮品,演变为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书中利用最新的考古学和植物遗传学研究,重构了咖啡传播的早期路线,揭示了“摩卡港”作为世界咖啡贸易中心的兴衰史。 第二部分:欧洲的觉醒与沙龙的诞生 当咖啡抵达威尼斯和伦敦时,它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不再是单纯的饮品,咖啡馆成为了新的知识殿堂、商业枢纽和政治辩论场所。本部分详尽描绘了十七、十八世纪伦敦金融城内的“意见之店”(penny universities),以及巴黎左岸那些孵化了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巨匠的场所。我们分析了咖啡如何挑战传统的酒精文化,促进了清醒的理性思考,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和信息传播的催化剂。 第三部分:殖民、种植与现代工业的阴影 随着全球贸易的扩张,咖啡的种植地迅速向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转移。这一部分直面咖啡生产背后的复杂历史,探讨了种植园经济对当地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深远影响。我们详细介绍了主要的咖啡种植区域——巴西的广袤高原、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脉、越南的梯田,剖析了不同产地的土壤、气候和海拔如何塑造出独特的风味特征(Terroir)。同时,本书也批判性地审视了国际咖啡贸易体系的不平等性,并介绍了公平贸易运动的兴起及其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部分:风味解析与冲泡的艺术 本书的最后部分回归到饮品本身。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咖啡生豆处理法(日晒、水洗、蜜处理)对最终风味的影响。对于冲泡艺术,本书超越了简单的教程,而是探讨了水质、研磨颗粒度与萃取效率之间的复杂关系,介绍了几种经典手冲器具背后的设计哲学,以及如何通过感官分析来理解和描述咖啡的酸度、醇厚度和余韵。 --- 书籍二:《铸铁与蒸汽:工业革命时期咖啡机的演变史》 简介: 如果说第一本书讲述了咖啡的地域文化,那么第二本书则专注于“机器”与“效率”如何重塑了咖啡的体验。这是一本关于机械美学、工程创新以及咖啡馆空间变迁的视觉历史书。 第一部分:前工业时代的简朴与野性 在蒸汽时代来临之前,咖啡的准备是耗时且依赖经验的手工过程。本书追溯了土耳其式煮咖啡(Ibrik)的工艺,并介绍了早期欧洲贵族和中产阶级使用的简易浸泡和过滤装置。我们通过珍贵的历史插图,展示了十八世纪末期,咖啡在家庭和早期咖啡馆中是如何被“制作”而非“萃取”的。 第二部分:蒸汽时代的轰鸣:意式浓缩的诞生 本书的核心章节集中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意大利对咖啡萃取技术的革命性贡献。详细介绍了安吉洛·莫伦多(Angelo Moriondo)的发明及其后路易吉·贝泽拉(Luigi Bezzera)和德斯佩里奇尼(Desiderio Pavoni)的改进。我们深入解析了早期蒸汽驱动咖啡机的工作原理——高压、高温以及短暂的接触时间如何首次实现了“浓缩”的液体。书中收录了大量罕见的专利图纸和早期机器的艺术照,展现了这些黄铜与铸铁的庞然大物如何在咖啡馆中央占据中心舞台。 第三部分:从沙龙到快餐:自动化与标准化 随着咖啡机变得更加可靠和易于操作,咖啡馆的商业模式也随之改变。本书探讨了二十世纪初期,如Gaggia等品牌如何引入弹簧活塞机制,实现了对压力的更精细控制,从而催生了现代意式浓缩的基础。我们对比分析了美式滴滤咖啡机(Percolator)在北美市场的流行,以及这种对“速度”的追求如何开始对咖啡的品质产生微妙的影响。书中特别收录了关于“美式咖啡馆文化”与“欧洲精品咖啡馆文化”在机器选择上的差异对比研究。 第四部分:现代复兴与设计哲学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当代。介绍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第三波咖啡浪潮中,对机器的重新审视。从对电子温控(PID)的追求,到对半自动机器(Semi-automatic)操作精度的执着,再到对磨豆机精度和一致性的关注。我们分析了那些标志性现代咖啡机(如La Marzocco, Synesso等)的设计理念,它们如何在保证极致性能的同时,重新融入了咖啡师与咖啡之间的互动。本书以对未来咖啡机形态的展望作结,探讨了自动化、人工智能在咖啡制作中的潜在角色,以及人手操作的不可替代性。 --- 总结: 这两本书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咖啡图景:一本深入“人、地、历史”的田野调查,另一本专注于“物、机、技术”的工程学探秘。它们提供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广阔视野,让读者在品尝手中的那一杯咖啡时,能够感受到背后数百年来的文化沉淀与技术革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田中慶一(Keiichi Tanaka)《京都喫茶記事》
 
  1975年生於滋賀縣,畢業於立命館大學工業社會學院。曾任職於神戶的刊物代編公司,現為自由工作者,從事編輯、文字和校對工作。從學生時代起即熱愛咖啡,更自2001年起獨立發行以咖啡和喫茶為主題的小冊子《甘苦一滴》,派發給包括關西地區在內的日本各地喫茶店與咖啡店(全卷共20期)。之後又持續針對喫茶店文化、現代咖啡店與咖啡發展等主題進行採訪,開拓相關專業領域,並供稿給雜誌等媒體。包括採訪工作在內,公、私總計已造訪過近千家喫茶店、咖啡店。2017年曾負責《神戶與咖啡:一段始於港口的故事》(神戶新聞綜合出版中心)一書的整體製作,2019年審訂、編寫《KYOTO COFFEE STANDARDS》,目前致力於研究關西地區的咖啡、喫茶店史。
 
山之內遼(Ryo Yamanouchi)《日本純喫茶物語》
 
  1984年4月12日生於東京都。十幾歲時開始對純喫茶的世界產生興趣,所造訪過的店家超過4000間。為了將純喫茶的文化傳承至後世,發起了「純喫茶保存協會」。在本書出版後的2013年不幸遭逢事故,撒手人寰。
 
譯者簡介
 
張嘉芬《京都喫茶記事》
 
  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認證中日文專業會議口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經營管理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度假務農。譯稿指教:ccfjp@hotmail.com
 
李佳霖《日本純喫茶物語》
 
  生於新北市,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化史學碩士。
  樂在翻譯,以翻譯為志業,期許自身能成為語言轉化過程中的良好媒介,提供讀者高品質的譯文。 

图书目录

《京都喫茶記事》
前言

第一章・剖析京都咖啡史1868 - 1945
1明治維新與京都的咖啡源流
2文教都市——京都與學生街的牛奶館
3三高學生鍾情咖啡廳的回憶
4女給的出現與咖啡廳熱潮
5迄今仍在營業的老字號,於昭和初期陸續開幕 
6自家烘焙與咖啡批發商的先驅
7咖啡廳式微與純喫茶興起

第二章・咖啡文化的蘊釀與烘豆批發商 1945 - 1960
1宣告戰後復甦的咖啡香
2誕生在新興娛樂聖地裡的喫茶名店
3在地的烘豆批發商紛紛於戰後成立
4滋潤日常的咖啡專賣店與名曲喫茶

第三章・喫茶店的繁衍與新時代的徵兆 1960 - 1990
1喫茶店成為學運的據點
2「日常娛樂」的場所漸趨多樣
3「世界咖啡」與老字號喫茶店的系譜  
4喫茶店的黃金時代與烘豆批發商的新發展
5咖啡酒吧的興盛與新生代熱潮的萌芽
6在喫茶店轉型期出現新潮流的徵兆

第四章・咖啡店熱潮到來與咖啡的進化 1990 - 2010
1法國浪潮與咖啡店熱潮到來
2世紀交替之際出現的咖啡店業界先驅
3西雅圖系咖啡店登陸與對咖啡師的關注
4精品咖啡的出現,改變了既往的口味偏好
5微型烘豆坊散發獨一無二的存在感
6咖啡往家庭普及的趨勢與特色派咖啡豆商行

第五章・承先啟後的人 2000 - 2020
1古都特有的町家活化
2老字號的傳承與全球化的浪潮
3那些跨越時代變遷的老店
4第三波來襲與頂尖咖啡師的新發展
5走出新風格的新生代咖啡館
6新舊店家共存的「咖啡之都」

特別對談:從喫茶店裡找尋「京都特色」
木村衣有子(文字工作者)X田中慶一

從本書看到的「京都咖啡業界」關係圖
結語
京都喫茶年表
參考文獻
刊登店家一覽表

《日本純喫茶物語》
前言

第一章・北海道、東北地區的純喫茶
第二章・關東地區的純喫茶
第三章・中部地區的純喫茶
第四章・近畿地區的純喫茶
第五章・中國、四國地區的純喫茶
第六章・九州地區、沖繩的純喫茶

純喫茶專欄
①「純喫茶」的定義是什麼?
②發掘純喫茶的方法
③純喫茶的類型
④比一比‧純喫茶排行榜
⑤純喫茶的歷史

純喫茶術語表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44452
  • 叢書系列:Sense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4.8 x 21 x 3.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