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案造型設計與應用:平面創造╳裝飾造型╳色彩創造╳材料運用╳空間造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圖案造型設計與應用:平面創造╳裝飾造型╳色彩創造╳材料運用╳空間造型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劉珂豔
出版者 崧燁文化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2/04/25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對美的追求是人類的本性
早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就在進行美化的創造活動
對於美的追求是人們原始本能的再現
 
  裝飾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然心理需求,
  不論是精心製作的圖案,還是偶然形成的紋理,
  在器物上所造成的效果都是為了裝飾美化,
  這也是裝飾圖案的意義所在──
 
  形象特徵離不開生活因素的影響,
  想理解圖案特徵要結合時代背景!
 
  ◒新石器時代──彩陶裝飾紋樣
  火不僅能用來取暖、驅趕野獸,還能使人類吃上熟食、減少疾病。
  祖先還發現煅燒過的泥土異常堅硬,加以利用可製作成日用器皿,
  因此彩陶成為新石器時代最具時代特徵的工藝美術品種。
 
  ▎題材均源於日常生活
  人們依水而居,靠捕魚、圍獵和採集等方式獲得食物,
  因此當時的圖案題材主要為魚、鹿,不知名的花、葉,
  或是自然現象的幾何紋等人們日常所見較為熟悉的裝飾圖案。
 
  ▎使用礦物質顏料繪製
  圖案色彩主要為土紅、土黃、白、黑,
  如:含銅成分的礦物為紅色,含錳成分為黑色、土黃色等。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裝飾圖案
  當氏族首領將剩餘的物品占為己有,並逐漸成為奴隸主,
  社會出現了等級關係,逐漸形成了私有制的奴隸社會。
 
  ▎反映出當時的時代特徵
  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而為了守住奴隸主地位,
  當時的裝飾紋樣上多是神祕、獰惡、力量的風格,
  以此展現奴隸主因天賦神權而對奴隸有絕對所有權。
 
  ▎青銅器主要用於祭祀
  玉器作為與神靈溝通的媒介,
  紋樣多圍繞仙人、神獸或雲氣紋等,
  以此表現出與祭祀相關的裝飾題材。
  早期陶器裝飾紋樣經常會模仿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
 
  想自學設計,擔心沒有學院派的專業知識?
  正在學設計,課程卻不開發自己的創造力?
  一本兼顧專業知識,結合理論與實務的課本來了!
 
  ◎專業知識不落人後
  構圖、畫面節奏感、抽象化能力、動靜掌握……
  掌握這些基本概念,自己的印花圖騰自己設計!
 
  ◎老紋樣新生命
  了解傳統紋樣,吸收古代精華,融入現代設計,
  讓你走文創,拚國際,無往不利!
 
  ◎黑白極簡質感,現正流行中
  寫生素描,讓你入門藝術設計,養成敏銳感知,
  讓你擁有最全面、最獨特的設計品味!
 
  ◎多樣元素融合,萬物都是你的謬思
  解析動植物、風景、人物等不同元素組成,
  讓你看見什麼都能激發創意火花!
 
  ◎色彩攻略,為完美構圖畫龍點睛
  從基礎知識到進階顏色搭配應有盡有,
  教你用色彩建構只屬於你的畫中世界!
 
  ◎材料與技法,設計走出2D
  設計全方位人才怎麼可以停留在平面!
  從傳統到新穎,帶你邁向全方位設計之路!
 
  ◎空間布置,藝術家的空間就是藝術品
  精選多種居家環境,手把手教你設計環境與布置
  讓環境設計錦上添花,親手打造夢幻居家空間!
 
本書特色
 
  本書以「裝飾圖案作為設計中一門造型基礎課程」的視角,針對的學習的目的是加強學生的平面造型能力、裝飾造型能力、色彩造型能力、材料運用及空間造型能力等。課程內容分為5部分──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圖案形式法則、黑白裝飾畫、彩色裝飾畫、裝飾紋樣的設計實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珂豔
 
  美術學院博士學位,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訪問學者、工業美術協會服裝設計副主任、流行色協會會員,撰寫論文二十餘篇,多件作品參加重要展覽。
圖案造型設計與應用:平面創造╳裝飾造型╳色彩創造╳材料運用╳空間造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裝飾圖案概述
1.1 裝飾圖案的概念
1.2 裝飾圖案形式美法則
1.3 裝飾紋樣
 
CHAPTER 02 傳統裝紋樣
2.1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裝飾紋樣
2.2 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裝飾圖案
2.3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裝飾圖案
2.4 秦、漢時期
2.5 魏晉南北朝時期
2.6 隋、唐時期
2.7 宋代
2.8 元代
2.9 明代
2.10 清代
 
CHAPTER 03 黑白裝飾畫
3.1 寫生
3.2 裝飾造型
 
CHAPTER 04 彩色裝飾畫
4.1 色彩基礎知識
4.2 色彩的心理感知
4.3 自然色彩的提取
4.4 色調的對比與調和
4.5 色彩的面積與位置
 
CHAPTER 05 表現技法
5.1 裝飾畫製作工具
5.2 紋理效果的運用
5.3 裝飾畫面構圖
 
CHAPTER 06 裝飾圖案設計運用
6.1 裝飾圖案在家居用品中的設計應用
6.2 裝飾品的材質及加工工藝
6.3 裝飾作品與環境的關係
6.4 室內重要裝飾載體
6.5 設計成本計算

图书序言

前言
 
  為適應經濟、社會、科技和教育的發展,並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培養優秀的設計人才成為解決這一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設計學作為技職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的重要科目,學生能力的培養成為設計課程及授課內容的重點。
 
  圖案設計課程培養學生平面造型能力的地位不可替代,然而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主要在於專業基礎課上課時數的壓縮與上課學生能力多元化之間的矛盾,在有限的上課時數內解決學生的平面造型能力,同時要兼顧與後續專業設計課程的相互銜接。因此在授課內容、考核要點和難點以及作業形式和要求上需要重現設計和思考。
 
  本書以「裝飾圖案作為設計中一門造型基礎課程」的視角,針對的學習的目的是加強學生的平面造型能力、裝飾造型能力、色彩造型能力、材料運用及空間造型能力等。
 
  學生掌握這些造型能力的目的是為日後進入專業設計課程做準備,因此學生在設計裝飾圖案時,應該縱向結合相關的設計作品來拓展設計思路,或者橫向關注其他專業運用裝飾手法設計的作品。拓展思路才能設計出散發創意之光的設計作品,而不要僅看裝飾圖案方面的作品,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感,使學生了解此門課程的學習目標。
 
  目前規劃此課程的一般上課時數安排為課內32~48小時,課外48小時。課程內容分為5部分──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圖案形式法則、黑白裝飾畫、彩色裝飾畫、裝飾紋樣的設計實踐。
 
編者

图书试读

1.1 裝飾圖案的概念
 
《說文解字注》中將「裝」釋為「裝,裹也。束其外曰裝。」具有美化外表之意,透過裝飾使之美觀,這也是裝飾的目的。對美的追求是人類的本性,現已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進行裝飾美化的創造活動,對於美的追求是人們原始本能的再現。人們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或者出於對圖騰形象的崇拜,在器物表面裝飾紋樣進行美化。然而,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審美的標準又不相同,甚至為相反的兩面,所展現出來的裝飾圖案也風格迥異。
 
除了人們創作出來的裝飾紋樣,還有一類圖案為「無為而為」的裝飾,即在生活中人們因無意識的行為,在器物表面偶然形成的裝飾紋樣,如剛製作好的陶器放置於草蓆上晾乾而印上的席紋,人們驚喜地發現這些偶然形成的裝飾圖案製作便捷,效果樸素、自然,然後會刻意為之,以形成效果獨特的裝飾圖案──布紋、篦紋、指紋等。不論是精心製作的圖案,還是偶然形成的紋理,其在器物上所造成的效果都是為了裝飾美化,這也是裝飾圖案的意義所在。
 
裝飾圖案應用廣泛,根據裝飾題材分類可以分為植物圖案、動物圖案、風景圖案、人物圖案、幾何圖案、傳統圖案、現代圖案等;根據裝飾圖案的組成方式可分為單獨圖案、連續圖案、適合紋樣、綜合圖案等;根據裝飾效果的空間分類可以分為平面圖案和立體圖案。平面圖案可應用於染織服裝設計、海報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等;立體圖案根據圖案的結構、尺寸、材料、製作工藝等展現,如建築室內外裝飾、日用品設計裝飾等。
 
1.2 裝飾圖案形式美法則
 
裝飾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然心理需求,裝飾圖案如何根據需求產生不同的美,需要將不同要素進行適當的處理安排,這些適當的處理手法經過歸納,成為了裝飾的形式美法則。
 
1.2.1 變化與統一
 
變化即是不同,有了不同就顯示出了變化,這是圖案經過對比產生的。
 
變化顯著的形成強對比,變化微妙的形成弱對比。變化與統一是形式法則中最基本的原理。
 
變化:指組合畫面各局部的區別,如形象的動與靜、大與小、前後位置、色彩的冷與暖、豔與灰,以及紋理的光
與粗澀等。
 
統一:指畫面組合部分的協調關係,即圖案之間的內在關聯,透過造型、色彩、紋理及表現技巧的處理來協調、統一畫面。

圖案造型設計與應用:平面創造╳裝飾造型╳色彩創造╳材料運用╳空間造型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圖案造型設計與應用:平面創造╳裝飾造型╳色彩創造╳材料運用╳空間造型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圖案造型設計與應用:平面創造╳裝飾造型╳色彩創造╳材料運用╳空間造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圖案造型設計與應用:平面創造╳裝飾造型╳色彩創造╳材料運用╳空間造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