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那個選色的品味啊,簡直是直擊我這個從小對「美」有種莫名的執著的台灣人內心深處。你想想看,光是看到「和風」這兩個字,腦海裡浮現的就不只是櫻花和服,而是那種層次分明、低調卻又充滿力量的色彩語彙。我最近在整理家裡的佈置,一直苦惱於如何營造出一種既能讓長輩感到舒適,又符合我個人喜歡的簡約日式風格的氛圍。市面上很多色彩學的書,要不就是太過理工科,充滿了RGB和CMYK的數字公式,讀起來頭昏腦脹;要不就是太過藝術學院派,動輒引用一些晦澀難懂的西方色彩理論,跟我日常接觸的文化脈絡總是有點距離感。這本標榜「優美詞彙與雅致配色」的書,光看書名就感覺它像是一本可以泡茶、配和菓子慢慢翻閱的工具書,而不是那種需要絞盡腦汁去理解的學術專著。我特別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實務上,比如如何用「薄墨色」搭配「淺蔥色」來設計一個邀請函的範例,而不是空泛地告訴我「藍色讓人平靜」。台灣的設計圈,其實非常需要這種能將東方審美觀,用現代且易懂的方式闡述出來的資源,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的色彩靈感庫。
评分我最近開始接觸日本的傳統工藝,像是型染(Katazome)或是友禪染,發現這些工藝之所以迷人,核心就在於他們對「間」(Ma,留白或空間)的掌握,以及色彩過渡時的細膩處理。在這些傳統技法中,色彩的對比往往是含蓄的、漸進的,而不是像現代設計中那種強烈的、跳躍式的撞色。這本《和風色彩配色圖表》如果能深入探討和風色彩在層次感上的應用,那對我來說將極具參考價值。我特別想知道,在日式美學中,如何利用相近色系的深淺變化來創造視覺的深度,而不是單純依靠亮度的對比。舉例來說,在設計一張展示傳統刺繡的DM時,我該如何選定基調、輔助色、以及點綴色的比例,才能讓觀者感受到那種「靜水流深」的視覺效果?如果書中能有大量實際的工藝範例分析,解釋其色彩的邏輯,我會覺得這本書的份量就遠遠超過一本普通的配色指南了。
评分最近在忙著幫一個網路商店策劃新品的視覺行銷,這回的主題是走「侘寂」風格的生活用品。坦白說,要抓住那種「不完美的美」是非常考驗功力的,因為你不能太過度裝飾,否則就落入俗套;但又不能太過樸素,否則商品就顯得廉價。這時候,一本好的配色指南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剛好看到這本《和風色彩配色圖表》,光是書名裡「雅致」兩個字,就讓我眼睛一亮。我現在手上這批貨,主色調是未經漂白的麻布原色,配上一些手工燒製的陶器,這種質感本身就帶有一種歲月的痕跡。我最擔憂的是,背景的輔助色要怎麼拿捏,才能凸顯陶器的溫潤而不至於搶走焦點。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不僅僅是色票,而是能解釋為什麼在特定光線下,某個「枯草色」會比一般的米黃色更能帶出那種歷史的厚重感。如果書裡能有更多關於不同材質(如紙張、木材、織品)在和風色彩體系下的表現差異,那對我這種需要處理實體商品拍攝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评分身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對於詞彙的講究程度,有時候比對圖案本身還要嚴格。這本《和風色彩配色圖表》竟然在標題裡提到了「優美詞彙」,這實在太吸引人了!我們中文使用者,對於色彩的命名,總是有種詩意的偏好,不像英文那樣直接。例如,「緋色」和「朱色」雖然都偏紅,但意境完全不同。我希望這本書在介紹每種配色方案時,能夠搭配日文原生的色彩詞彙,並輔以精確的中文翻譯和意境解釋。這樣的好處是,當我在撰寫任何與東方美學相關的報導或文章時,我可以更準確地傳達設計師想要表達的情感。我厭倦了看到「高級灰」這種被用濫的詞彙,我想要的是能讓我眼前一亮,能立刻在讀者腦海中勾勒出特定畫面的「專屬詞彙」。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色彩與詩詞、古典意象之間的對照表,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給所有需要提升文字表現力的文青朋友。
评分說實話,我對「和風」的理解,很多是來自於宮崎駿的動畫和一些老電影裡的場景。那種光影穿過障子紙(日式拉門)灑在地板上的感覺,那種室內空間的層次感,是極度依賴色彩和光線營造出來的。我最近剛搬進一間小公寓,採光不算太好,所以對如何用色彩來「提亮」或「擴大」空間非常感興趣。如果這本《和風色彩配色圖表》真的如它書名所說,提供了許多「優美詞彙」,我希望它能幫我翻譯一些抽象的感受。比如,我總覺得某個房間的感覺是「寧靜的,帶點微涼的濕氣感」,我希望能從書中找到對應的顏色組合,而不是只能用「淺藍色」來籠統帶過。台灣的夏季漫長又潮濕,我們需要的色彩不僅僅是好看,更要能帶來心理上的清爽感。如果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如何運用和風色彩來調節室內氛圍,特別是針對我們亞熱帶氣候的實用建議,那絕對會是我的年度好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