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設計全書:時尚史、產業趨勢、研究工具、織品布料、設計方法、作品集,時尚設計師與從業者的全方位專業指南

時尚設計全書:時尚史、產業趨勢、研究工具、織品布料、設計方法、作品集,時尚設計師與從業者的全方位專業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丹尼斯.安東
图书标签:
  • 时尚设计
  • 时尚史
  • 服装设计
  • 纺织品
  • 设计方法
  • 产业趋势
  • 作品集
  • 专业指南
  • 服装行业
  • 设计工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實用全面的時尚設計指南。從時尚史,商業結構到設計產業鏈……無論是實務層面,還是設計美學層面,本書將完整探索時尚產業的一切。

時尚是什麼?時尚是混種學問,座落在藝術、工藝與工業的交會處,既是創意領域,也是一門巨大的生意。時尚不只是社會現象和設計師才華洋溢的成果,更是如日中天的產業,展現著文化語言。這項產業包括遍布世界的供應鏈,對全球經濟影響甚鉅。時尚是由設計師主動生成的。進入這個產業,就代表要承擔挑戰,透過創造力的探索和藝術過程,結合功能、藝術性,與商業可行性,才能獲得成功。

時尚設計師,是時尚產業成敗的關鍵!時尚設計師熱愛歷史,是極具策略手段的難題解決者,是商業執行者、畫家、雕塑家、工藝家,更是集所有角色於一身的溝通高手。本書將向所有有志加入時尚產業的讀者,揭示這個刺激的創意角色。從找靈感、研究方法、時尚插畫、設計過程到提案。案例分享,有用的關鍵技巧,must to know的先備知識,帶你走上通往產業核心的康莊大道。

★超值實用附錄★
.布料磅數換算表
.專有名詞中英文查詢
.草圖與平面圖樣版
.線上線下實用資源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
Johan Ku古又文︱服裝設計師
吳世家︱2020~2022臺北時裝週協同計畫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企業傳播研究所副主任
林國棟︱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品牌與時尚經營管理碩士學程主任
施雅玲︱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許愷玲 Kellykiwi︱時尚插畫家
許鳳玉︱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教授兼設計學院院長    
廖秀哖︱Harpers Bazaar Taiwan總編輯、《 Fashion Week臺上臺下》作者

「這書堪稱服裝設計師的武功祕笈,而且是念得越透澈,內力越紮實的那種。」──Johan Ku古又文︱服裝設計師
「一本視覺化且易讀的時尚設計工具書。聚焦循環性的時尚產業鏈,畫龍點睛說明資源、設計、生產、零售到再生。設計師需理解大環境、經營管理與解決顧客問題,掌握風格,成就設計之路。」──吳世家︱2020~2022臺北時裝週協同計畫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企業傳播研究所副主任
「精闢詳實,脈絡清晰,與時俱進地將理論與實務系統化地呈現,輕鬆專業地帶領讀者進入偌大的時尚體系,誠摯推薦!」──林國棟︱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品牌與時尚經營管理碩士學程主任
「這是一本讓服裝初學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踏入時尚殿堂的百科工具好書!」──施雅玲︱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實用的服裝設計工具書,讓服裝學習者能更清楚了解服裝設計的流程,一起思考,一起實踐,創造充滿故事性與具魅力的服裝。」──許鳳玉︱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教授兼設計學院院長  

透過本書,你將學習到:
【時尚的簡要歷史】
透過文化性產品、設計品,以及時尚產業,欣賞及認識時尚;學習時尚的關鍵專業術語,認識影響時尚演進的主要歷史發展;認識十九世紀到今日的重要時尚設計師,以增加脈絡感;理解時尚市場的結構,留意衝擊時尚產業的當前爭議,與其設計實踐。

【品牌與潮流等產業趨勢】
學習如何定義品牌;利用研究和推測過程,建立有參考價值的消費者輪廓;了解商業結構,使用趨勢研究;熟悉時尚研究的目的,與可行的應用方式。

【透過研究發想激發靈感】
學習實用的時尚設計概念;透過「腦力激盪」連結靈感和視覺研究;了解研究計畫的步驟;熟悉彙整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探究實現原創的策略和技巧;學習訂定鮮明的色彩故事的動機和框架;檢視發展系列時,原料採購的挑戰。

【織品布料的種類與開發】
了解創意織品在系列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認識「表面建構」的運作和創意應用,包括平織和梭織;研究染色應用的技術背景和藝術可能性;認識印花和紋樣布料的類型與創意應用;分類裝飾性表面並評估美感特性;在時尚中引進雷射切割的技術和美感應用;研究影響時尚產業的新科技和製造過程。

【設計的過程與方法】
認識打造系列的多種設計方法;了解創意草圖、拼貼和數位媒體在發展系列中的用途.探索各式時尚輪廓.學習立體剪裁的多種手法與運用.認識系列發展中的數位立體打版技法;了解在創意系列發展中,細節的設計與其用途;了解時尚的發展和打樣的重要性;學習將時尚系列視覺化的步驟。

【作品集、面試等求職技巧】
認識設計呈現的手法;理解系列平面圖的功能和架構;了解時尚插畫在系列中所扮演的視覺傳達角色;評估發展鮮明強烈的插畫中的關鍵技術性考量;認識平面和製造圖在系列呈現中的技術方法與應用;學習彙整一系列的必備實用步驟;熟悉成功的規格說明書的功能與架構。
现代艺术史:从印象派到后现代的视觉变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自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西方艺术发展历程的权威著作。它超越了传统艺术史的编年叙事,着重分析了艺术思想、社会背景、技术进步与视觉语言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理解现代艺术如何从对既有传统的反叛中诞生,并在不断自我颠覆的进程中塑造了我们今日的审美观。 第一部分:现代性的黎明——观念的萌芽(19世纪中叶至世纪之交)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性”概念在艺术领域中的首次清晰显现。我们首先考察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冲击如何使艺术家们将目光从古典的宏大叙事转向对日常经验和光影瞬间的捕捉。 一、现实的回归与瞬间的捕捉: 详细分析了现实主义(Realism)对传统学院派的挑战,探讨库尔贝(Courbet)和马奈(Manet)如何以其坦诚的笔触和对社会边缘群体的描绘,为艺术的独立性奠定基础。随后,深入剖析了印象派(Impressionism)对光学理论和户外写生的革命性贡献。莫奈(Monet)的光谱实验、德加(Degas)对动态瞬间的捕捉,以及对日本浮世绘和平版印刷术的吸收,如何共同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 二、情绪的建构与形式的探索: 紧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时期。塞尚(Cézanne)对几何结构和多重视角的坚持,如何预示了立体主义的诞生;梵高(Van Gogh)强烈的色彩表现和厚涂技法,如何开启了表现主义的先河;而高更(Gauguin)对象征意义和原始主义(Primitivism)的追求,则揭示了对西方理性主义的反思。本部分将详细分析这些艺术家如何通过对形式、色彩和笔触的主观重塑,瓦解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再现”原则。 第二部分:革命的年代——现代主义的兴衰(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初,社会动荡、科学发现(如相对论和潜意识理论)极大地加速了艺术的实验步伐。本部分将系统梳理现代主义的核心运动及其相互影响。 一、形式的破碎与重构: 重点解析了立体主义(Cubism)的革命性意义。通过对毕加索(Picasso)和布拉克(Braque)的“分析性”和“综合性”立体主义的细致考察,揭示了如何首次在二维平面上成功地表现了四维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同时,探讨了未来主义(Futurism)对速度、机械和暴力的迷恋,及其与政治意识形态的纠葛。 二、情感的爆发与非理性: 深入阐述了德语区和俄国的表现主义思潮(Expressionism),分析了基尔希纳(Kirchner)和蒙克(Munch)如何通过扭曲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达现代人的焦虑与疏离。随后,转向达达主义(Dadaism)对逻辑、理性乃至艺术本身价值的彻底颠覆,分析杜尚(Duchamp)“现成品”(Readymades)的哲学意义,及其对艺术品本体论的挑战。 三、纯粹的视觉与精神的追寻: 探讨了抽象艺术的诞生与成熟。康定斯基(Kandinsky)的“精神内在必然性”如何催生了抒情抽象;蒙德里安(Mondrian)的“新造型主义”(De Stijl)如何追求最基本的几何秩序与普世和谐。本部分还会触及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如何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探索梦境、潜意识和偶然性,重塑图像的叙事结构。 第三部分:战后转向与全球视野(20世纪下半叶至今) 二战后,艺术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美国转移,艺术的概念性、媒介的多样性以及对大众文化的介入成为主导趋势。 一、从绘画到行动与物质: 详尽分析了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特别是“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和“色域绘画”(Color Field Painting)——如何将创作过程本身置于作品的核心。紧接着,探讨了对美国大众文化和商业符号的挪用,分析了波普艺术(Pop Art)如何模糊了高雅艺术与流行文化的界限,并讨论了极简主义(Minimalism)如何剥离一切叙事和装饰,回归到作品的物质性和空间性本身。 二、概念的胜利与媒介的拓展: 重点考察了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崛起,分析艺术家如何将“观念”置于“形式”之上,并利用文本、文件和日常语言作为主要媒介。同时,本部分将追踪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以及土地艺术(Land Art)的兴起,这些新媒介挑战了画廊和博物馆的传统封闭空间。 三、后现代的辩证与当代回响: 最后,本书探讨了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对现代主义宏大叙事的解构,分析了挪用(Appropriation)、拼贴(Pastiche)和符号循环的运用。我们将讨论女性主义艺术、后殖民艺术以及身份政治如何拓宽了艺术史的视野,引入更多元的声音和议题。最后,对当代艺术中数字媒介、全球化影响以及艺术市场与社会评论之间的张力进行了总结性的展望。 本书特点: 本书结构严谨,不仅梳理了艺术流派的演变脉络,更侧重于对每一艺术运动背后的哲学思辨、社会语境和技术条件的深度挖掘。全书配有精选的权威图片分析(不包含具体图片),通过对图像风格、构成要素和艺术家意图的细致解读,帮助读者掌握批判性分析现代艺术作品的有效工具。它为艺术史学者、大学课程学生以及所有对视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深刻且富于启发性的学术参考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丹尼斯.安東Denis Antoine
Savannah College of Art服裝設計系教授,專長服裝剪裁。畢業於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BA Hons)與the Royal College of Art(MA RCA)。

譯者簡介

韓書妍
法國蒙貝里耶第三大學(Université Paul Valéry)造型藝術系畢。目前定居台灣,為專職英法譯者,愛吃愛喝愛貓咪。

聯絡信箱:shurealisme@gmail.com

图书目录

導言06

1. 時尚的歷史與產業08
了解時尚09
綜觀時尚史12
重要設計師16
時尚市場20
時尚產業中的當前爭議26
設計師檔案:克里斯多福.雷伯恩(Christopher Raeburn)30

2.品牌、消費者與趨勢32
定義品牌33
消費者輪廓37
潮流研究43
時尚研究49
設計師檔案:崔由登(Eudon Choi)54

3.靈感和研究56
概念和概念構成57
案例分析: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60
案例分析: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62
案例分析:三宅一生(Issey Miiyake)64
腦力激盪66
研究計畫68
聚集研究結果70
打造獨創的研究75
奠定色彩故事77
採購材料80

4.織品開發84
創意織品開發85
表面建構86
染色應用95
印花與圖樣100
裝飾104
布料處理108
雷射切割110
新科技與製作開發111
設計師檔案:荷莉.富爾頓(Holly Fulton)112

5. 設計發展114
設計過程115
草稿、拼貼與數位媒材117
探索輪廓124
在人臺上進行立體剪裁126
數位立體剪裁130
精於細節的設計132
將想法製成樣本134
系列的視覺化136
設計師檔案:庫克雷利.沙希恩(Cucculelli Shaheen)140

6.呈現系列作品142
介紹設計143
系列作品平面圖144
插畫147
繪製平面圖和規格圖153
彙整系列圖表158
規格說明書160

7.作品集和履歷164
作品集的呈現165
打造品牌視覺166
了解客群170
效果出色的排版172
數位作品集175
履歷178
面試重要技巧180
招聘人員檔案:艾蓮娜.貝茨(Elaina Betts)182

專有名詞184
時尚材質與一般用途196
草稿與平面圖樣版200
實用資源214
索引219
圖片版權223
謝辭224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593866
  • 叢書系列:Design+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9歲~99歲

图书试读

時尚設計是一門常被誤解的專業。一般人看這個領域,通常會將重點放在讚嘆天才設計師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卻避而不談創造過程的背後是如何費盡心血。本書就是特別針對時尚這項令人熱血沸騰卻又相對曖昧不明的主題而撰寫,引導讀者從真實的角度理解這個產業。
業界中,各個層級的時尚設計師皆面臨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每一季都要融合商業與藝術性,設計出款式合宜,營收上可行,而且令人躍躍欲試,充滿創意的產品。此外,所有時尚產業中的一份子,無論是商品視覺企劃、攝影師、造型師、印花設計師還是採購,只要澈底了解設計師的創造思維,都能大獲助益。畢竟時尚品牌並非只是單純地製造單品,而是透過「如何與為何」,打造產品與其展現出來的藝術視野,做出與他牌的區別。想要充分了解時尚產品如何生成,就必須通盤意識到其中的眾多面向,最好理解的方式,就是將其整合成三大部分,分別是「脈絡」、「概念」以及「呈現」。
「脈絡」指的是時尚產業的核心知識、歷史與商業結構。設計師在這些方面必須能夠應用自如,才能將作品實際融入當前的流行市場。時尚史和商業的關鍵點、引入當前話題而影響產業,以及品牌發展、消費者研究與潮流的主要知識,這些內容將於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紹,做為往後延伸至創作的基石。
第三、四、五章聚焦在概念和發展,探討為時尚產業開發新產品的必要過程。從定義靈感,到累積研究並將之應用在原創性織品與設計開發上,這部分在創意過程中能發現許多潛在可行的工具和技法。雖然技法對許多設計師的創作方式影響至深,不過,應該將技法視為創意策略的出發點,以及設計師自我探索和實踐的起點。
當設計發展完成,且新一季的當季產品系列逐漸成形後,時尚設計師就會落實各式各樣的「呈現」工具,體現新產品的價值。呈現的方式,很有大一部分將取決於該設計的預設客群。因此,某些呈現方式,如「平面圖」(flat drawing),就會是主要的工具,而時尚插圖則著重於採編敘事。設計師採用的形形色色呈現技巧,就是第六章的主題。對於亟欲進入時尚產業的年輕設計師而言,以多元的視覺方式呈現展現出流暢手法至關重要,將自己的作品彙整成一份
專業作品集(portfolio),同時採納實體與數位形式,並且在應徵面談時發揮令人信服的口語能力。基於這個原因,最末章將提供作品集設計、履歷以及面談技巧的指南。
雖然時尚是個日新月異的產業(風格和結構皆然),時尚設計師的角色始終是產業成敗的關鍵。時尚設計師熱愛歷史,是極具策略手段的難題解決者,是商業執行者、畫家、雕塑家、工藝家,更是集所有角色於一身的溝通高手。本書將向所有有志加入時尚產業的讀者,揭示這個刺激的創意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市面上講設計方法的書看了不少,大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面,講得頭頭是道卻不知道該怎麼在實務中落地。我希望這本《全書》能在「研究工具」和「設計方法」這兩塊下足功夫。畢竟,現在的設計不再只是憑感覺,背後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市場趨勢預測。我特別好奇它會如何拆解「趨勢研究」這個環節,是用什麼樣的框架或流程圖來引導設計師思考。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分析某個爆紅單品背後的決策路徑,那就太棒了。這本書如果能成為我工作室裡的「案頭工具書」,隨手翻閱就能找到解決方案的線索,那它的價值就無法用金錢衡量了。

评分

從書名來看,它試圖涵蓋從歷史到趨勢、從工具到實作的完整光譜,企圖心相當大。這種「全方位」的書籍,最怕的就是「樣樣通,樣樣鬆」。我比較在意的是,它在談論「時尚產業趨勢」時,是否能跳脫出歐美主流的視角,納入更多亞洲,特別是台灣本地市場的獨特脈絡。畢竟,我們的消費者行為模式、氣候條件和文化底蘊,都與國際大牌的設計邏輯有所區隔。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在地化的分析框架,幫助我們在面對全球化競爭時,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語言,那它就真正實現了「全方位」的價值。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有質感,選色大膽卻又不失專業感,光是放在書架上就覺得品味提升好幾個層次。我對時尚產業的歷史脈絡一直很好奇,想知道那些經典設計師是如何在時代變遷中找到靈感的出口。不過,這本書的排版風格讓我有點驚喜,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死板,而是融入了許多視覺元素,讓閱讀的過程變成一種享受。特別是看到那些早期設計師的黑白照片,配上精美的服裝手稿線條圖,簡直就是一場視覺饗宴。我期待它能像一部精心策劃的時尚展覽,帶領讀者穿梭時空,感受不同年代的風格轉折點。

评分

這本書的厚度看起來就非常「硬核」,讓人感覺作者絕對是下了苦功去整理龐雜的產業資訊。我猜想,它應該不只是針對剛畢業的新鮮人,對於已經在業界摸爬滾打幾年的設計師來說,可能也是一個重新審視自己工作流程的機會。比如,如何有效地建立和管理自己的「作品集」——這不僅是找工作或接案的門面,更是個人品牌建構的核心。我很好奇,它會不會提供一些現代化的作品集展示策略,比如如何應對數位平台上的視覺傳播,讓作品集不只是紙本上的靜態呈現,而是能與目標受眾產生動態連結的工具。

评分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紡織和材料創新的業界人士,我對「織品布料」這一章節抱有極高的期待。現今永續發展和機能性面料是無法迴避的議題,傳統的天然纖維介紹已經不夠用了。我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新型態的環保材質,像是蘑菇皮革、循環再生纖維的製程挑戰,以及它們在設計上的限制與突破點。如果能有清晰的圖表說明不同布料的物理特性、手感對服裝輪廓的影響,甚至附上供應商的參考資訊,那絕對是業界人士的福音。畢竟,設計的成敗往往就在於面料的選擇,材料是靈魂所在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