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Minecraft冒險基地建造大寶典-附設計圖

最強Minecraft冒險基地建造大寶典-附設計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麥塊職人組合
图书标签:
  • Minecraft
  • 基地建造
  • 冒险
  • 设计图
  • 游戏攻略
  • 生存
  • 建筑
  • 创意
  • 宝典
  • 玩家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包含Minecraft Switch版生存模式的各種生態環境下,功能最齊備的冒險基地的建造方法。
  ★每個基地都有附立體圖,讓每個方塊的相對位置清晰呈現,方便讀者對照。
  ★包含高山中、海洋裡、熔岩內,以及其他與環境結合的秘密基地建造法全都有!
 
  玩MINECRAFT生存必定會接觸的內容
  不管你是MINECRAFT的老手還是新手,無論你今天的冒險目標是什麼,都會在一開始接觸到的橋段就是「我要建造一個冒險基地」。這個冒險基地就像是「Safe House」一樣,是所有玩家進行冒險的避難所和補給站,裡面的功能越齊全,對往後冒險進程就越有利。本書就是在示範一個完美冒險基地所應該具備的所有功能該怎麼設計。
 
  關鍵的基地位置
  基地的位置越靠近冒險區域越好,因為會節省不少往來的行走時間。但是如果冒險區域是在海底,或是在熔岩中呢?在這種地勢竣危的生態環境下要完成一座冒險基地,搬運一磚一瓦都有風險,一般讀者很難完成。故本書也安排了這些危險區域的基地蓋法,讓玩家冒險更順利。
 
  逐層提供立體設計圖,新手也會蓋
  本書另一大特色就是提供大量的平面圖,把每一座結構龐大基地,逐層提供各方塊的位置,讓有心學習的讀者,即使是新手也沒問題,只要按圖設置方塊,照樣能夠完成各種型態的基地。
探寻未知:失落文明的秘密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一部关于深度探索、历史解密与未来展望的非虚构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任何电子游戏或具体的建造指南,而是深入探讨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出的卓越建造能力与生存智慧,并将其与前沿的现代科技进行跨时空对话。我们将跟随三条主要线索,展开一场跨越地理、历史和思想的宏大叙事。 第一部:古老技艺的迷思——地球深处的印记 本部分着重考察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文明,他们如何在资源极度有限的条件下,构建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永久性结构。 第一章:亚特兰蒂斯的回响:海洋工程学的失落艺术 我们首先要打破神话的外衣,用考古学和地质学的证据来审视那些关于“失落大陆”的传说。重点研究了古希腊、玛雅文明中关于水利和地下工程的记录。例如,深入分析秘鲁纳斯卡线条背后的天文观测与复杂导水系统的关联;探讨古代采矿技术如何实现对坚硬岩石的精准开凿,特别是涉及到使用天然酸性物质或高效水力冲刷的实验性技术。我们详细描绘了腓尼基人如何利用天然海湾改造和早期混凝土雏形(如火山灰混合物)来建造能够抵御风暴潮的港口设施。 第二章:山脉之中的堡垒:高海拔生存的哲学 本章聚焦于那些选择在极端环境中建立永久聚落的民族。我们将对比研究安第斯山脉印加人的“空中之城”马丘比丘,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古老寺院。核心讨论点在于其抗震结构——精准的石块切割与互锁技术,如何有效分散地震能量。我们不仅描述了建筑本身,更剖析了他们如何规划物资储备、水循环系统以及抵御低温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对“基地”概念的原始定义。书中特别收录了关于其灌溉梯田的土壤改良技术,以及如何在稀薄空气中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学智慧。 第三章:沙漠中的时间胶囊:抵御环境侵蚀的智慧 聚焦于古埃及金字塔群之外的工程成就,例如古代中东地区复杂的“坎儿井”(Qanat)系统。这一章详细拆解了坎儿井的工程学原理:如何利用地下水文梯度,在不使用任何机械动力的情况下,将水源从山麓输送到数百公里外的绿洲。我们还将探讨古人如何利用天然材料(如夯土、芦苇、石膏)进行热力学设计,使室内温度远低于外部环境,这为现代可持续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第二部:前沿科技与未来构想——超越地球的限制 本部分将视线从历史的尘埃转向现代尖端科技,探讨人类如何利用最新的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构建下一代生存与探索平台。 第四章:极端环境下的自适应结构 深入探讨未来主义建筑学中对“自适应”能力的要求。重点分析柔性材料(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快速部署基地方面的潜力。研究内容包括:利用3D打印技术结合当地风化岩石或月壤进行就地取材(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ISRU)的最新进展。我们详细阐述了仿生结构设计,例如模仿软体动物外壳或昆虫骨架的轻质、高强度的栖息地模型,以及如何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实现结构的形态重组。 第五章:能源自给与闭环生态系统 一个真正的“基地”必须是能源独立的。本章详述了下一代能源技术在微型生态圈中的应用。包括小型化、模块化的聚变/裂变反应堆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结合高效的光电转化层(超越传统太阳能板的效率极限)与藻类生物反应器,实现废物处理与氧气循环的完美闭环。书中详细绘制了生物再生生命支持系统(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s, BLSS)的复杂交互图谱,以期在封闭环境中实现长期自洽。 第六章:数字孪生与智能防御 我们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高级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基地的全面实时监控与预测性维护。内容涵盖:利用量子计算模拟结构应力变化,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以及探讨先进的“隐身”或伪装技术,如何应用于地外勘探基地,以抵御潜在的辐射冲击或微陨石撞击。本章特别关注数据冗余与去中心化控制系统,确保在任何单一组件失效时,基地仍能保持核心功能。 第三部:跨界思维的融合——从理念到实现 最后一部分将历史的深度与未来的广度进行整合,探讨构建复杂系统的哲学基础。 第七章:从防御到共存:基地设计的伦理边界 我们不再仅仅将基地视为一个防御工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生态载体。讨论如何在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的获取过程中,最小化对原始环境的干扰,即使是在外星球。研究了生态足迹分析在极端环境建造中的应用,强调“无痕”或“可逆性”建造的必要性。 第八章:知识的载体与人类精神的延伸 最终,本书回归到“基地”最核心的意义:它是人类知识、文化和希望的载体。我们分析了历史上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如灯塔、档案馆),探讨如何在现代高科技基地中嵌入信息备份、艺术表达和教育功能,确保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 总结: 本书是一次对人类“家园构建”本能的深刻挖掘,它横跨了古老的土木工程学、前沿的材料科学以及未来生存的伦理探讨。通过对历史智慧与未来可能性的全面梳理,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构建一个安全、可持续且富有远见之基地的真正含义。它将激发读者对工程学、历史学和未来学的全新思考维度。 目标读者: 建筑史爱好者、未来学家、极端环境工程研究者、对人类文明发展史感兴趣的广阔读者群体。本书不含任何游戏攻略或简易教程,内容深度和广度旨在提供严肃的知识探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麥塊職人組合 
 
  Minecraft職人組合是由日本Minecraft遊戲的愛好者組成的達人愛好會。會內不只有長年玩Minecraft的老練建築家,還有今年倍受期待的新人。每個人都是以創造模式為主,每天都默默的蓋著建築的技術專家。愛好會成立於2014年。 
 
譯者簡介
 
盧品霖
 
  資深遊戲測試員、遊戲攻略作家與翻譯、Minecraft DIY小組團隊成員,擁有多年Minecraft以及遊戲攻略撰稿與翻譯資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建造秘密基地的基礎 
Minecraft是款怎樣的遊戲? 6
開始遊玩Minecraft吧! 8
建造一間安全屋吧! 10
掌握操作訣竅,加快建造的速度! 12
建造一座最初的基地! 14
剛開始推薦使用創造模式 21
了解紅石的使用方法 22
試著做出簡單的機關看看! 24
試著使用指令功能! 26
一起來用可以重複發出指令的指令方塊吧! 28

第二章:挑戰建造基地 
建造出一座蘋果造型的基地吧! 32
正好適合用來學會蓋出球狀外觀 32
搭建地基 33
建造入口 36
一層一層往上蓋 37
裝上葉子 43
建造一座具有壞蛋藏身處風格的基地 
注意所使用的方塊顏色 44
搭建地基 45
完成內部裝潢 47
裝上角之後就完成了! 55
陶瓦與混凝土粉末 56

第三章:海底的秘密基地 
在深海底部建造一座秘密基地吧 58
海中的秘密基地 58
建造的訣竅 59
1樓地基的建造方法 60
1樓地板的建造方法 62
1樓柱子的建造方法 67
1樓牆壁的建造方法 68
2樓牆壁的建造方法 72
2樓其他牆壁的建造方法 74
室內的建造方法 79
利用「導管」在水中輕鬆進行各項活動 88

第四章:熔岩下的秘密基地 
建造一座隱藏在熔岩之下的秘密基地 90
秘密的入口 90
建造的訣竅 91
地板與牆壁的建造方法 92
天花板的建造方法 95
室內布景的製作方法 96
室內裝潢的製作方法 98
海邊休憩場所的建造方法 100
小樹與刨冰機的製作方法 103
沙灘椅和墊子的製作方法 104

第五章:把掠奪者前哨站改造成秘密基地 
讓我們把掠奪者前哨站改造成秘密基地吧! 106
這就是掠奪指前哨站 106
建造的訣竅 107
入口機關的製作方法 108
開門機關的製作方法 110
掠奪者前哨站的建造方法 112
樓梯的建造方法 116
牆壁的建造方法 118
2樓的建造方法 120
2樓室內的建造方法 122
3樓的建造方法 124
到屋頂為止的建造方法 127

第六章:隱藏在山體中的秘密基地 
建造一座隱藏在山中的秘密基地吧! 136
岩山內部居然有基地 136
建造的訣竅 137
地下部分的製作方法 138
「指令方塊」的製作方法 140
機關的製作方法 146
牆壁與天花板的建造方法 150
1樓的建造方法 152
1樓室內的建造方法 154
牆壁裝飾的建造方法 158
另一側牆壁的建造方法 164
天花板裝飾的建造方法 169

第七章:突然出現的秘密基地 
建造一座突然出現的樹屋型秘密基地吧 172
秘密入口 172
從普通的樹搖身一變為樹屋! 173
輸入指令才會出現的特殊方塊 174
「結構方塊」的使用方式 174
木造地基的製作方法 176
樹幹的製作方法 178
樹枝的製作方法 181
裝飾物的製作方法 182
另一側裝飾物的製作方法 183
陽台的製作方法 185
陽台的裝飾方法 187
樹葉與內部裝潢的製作方法 189
偽裝樹的製作方法 194
用結構方塊儲存建築物 195
變身機關的製作方法 197

附錄:指令ID列表 
建造秘密基地時可以派上用場的方塊ID列表 204
可設置的方塊 204
道具 215
藥水箭 220
藥水 221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68114
  • 叢書系列:GC遊戲頻道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5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在的,市面上關於Minecraft的指南多如牛毛,很多都是新手向的,教你怎麼挖礦、怎麼種田,這些對我這種已經摸索好幾年的玩家來說,早就爛熟於心了。我真正想看的,是那種能讓我現有技術更上一層樓的進階內容。如果這本書真的能配上「設計圖」這三個字,那絕對是我的菜。設計圖意味著的不僅僅是漂亮的圖片,更是一種結構化的思維導入,讓我了解設計師是怎麼思考空間、動線和整體風格的協調性的。我希望它能打破我過去那種「想到哪蓋到哪」的散漫風格,轉而建立起一套系統性的建築美學。特別是對稱性、比例尺的掌握,還有材質的搭配運用,這些才是真正區分「會蓋房子」和「會設計基地」的關鍵差異點。

评分

台灣的玩家社群,大家對於極限挑戰跟高難度生存的熱情是出了名的。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裡汲取到一些「反制環境」的智慧,而不僅僅是「美化環境」。這意味著,基地選址的策略性、抵禦外部威脅(像是爬行者爆炸、終界龍突襲)的加固技術,以及如何利用地形優勢來創造難以攻破的防禦縱深。如果設計圖裡能附帶詳細的陷阱佈局和核心區域的保護措施說明,那簡直是太棒了。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蓋出來的基地,不只是好看,更是「不好惹」,讓任何試圖入侵的怪物或惡意玩家聞風喪膽,這樣才能真正配得上「最強」這個名號。

评分

最近迷上了紅石機械,但問題是,我的紅石線路常常規劃得像一團義大利麵,看起來超級凌亂,而且效率也不高。我買過好幾本專門講紅石的書,但很多都只是展示單一機器的功能,很少有書籍能將紅石整合進大型建築結構中,使其看起來「自然」又不「礙眼」。我非常好奇,這本「冒險基地建造大寶典」在處理功能性設施(像是全自動農場、礦車系統、隱藏式儲藏室)時,是如何將這些複雜的紅石元件巧妙地隱藏或美化,讓整個基地在視覺上保持一致性和流暢感。這才是高階玩家的追求啊!如果能學到如何把複雜的技術,包裝在一個賞心悅目的外殼裡,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真的無可取代了。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單人或小圈子伺服器裡混的老手來說,基地不只是一個避難所,它更是我們探索精神和身份的象徵。每一次新的冒險,新的史詩級戰利品,都應該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家」來展示。所以我對「冒險基地」這個詞特別有感覺,它暗示著這個設計必須具備足夠的戰略深度和故事性。我期待看到的不是那種完美無瑕、彷彿從創意模式直接搬出來的樣板房,而是那種充滿戰鬥痕跡、經歷過無數次擴建和緊急修補,卻依然堅固壯麗的堡壘。有沒有那種隨著遊戲進程不斷疊代升級的設計思路分享?像是從地底洞穴擴展到空中浮島的演變過程,這樣更能貼合我們真實的遊戲體驗。

评分

這本書光是看到書名就讓人熱血沸騰,「最強」這兩個字簡直就是給我們這些MC老玩家的一劑強心針!我從小就對蓋房子有種莫名的執著,從一開始的火柴盒到後來嘗試做一些小小的紅石機關,每一次成功都帶來滿滿的成就感。不過說真的,自己想點子有時候真的會卡關,尤其是一些比較宏觀的基地設計,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靈魂。期待這本寶典能提供一些顛覆性的視角,讓我不再只是蓋那種了無新意的標準型基地。我最在意的是,裡面的設計是不是真的能實現在生存模式下,畢竟如果光是為了視覺效果而犧牲了實用性,那對我來說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希望它能涵蓋從基礎的資源收集動線規劃,到進階的防禦設施佈局,每一個細節都能讓我這個「基地控」看得目不轉睛,恨不得馬上登入遊戲開始實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