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庫存:連結客戶與供應商,一本談供應鏈管理的小說

決戰庫存:連結客戶與供應商,一本談供應鏈管理的小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程曉華
圖書標籤:
  • 供應鏈管理
  • 庫存管理
  • 小說
  • 商業小說
  • 管理
  • 企業經營
  • 客戶關係
  • 供應商管理
  • 決策
  • 效率提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沒有人想到,在疫情反覆的時代,全球供應鏈會有「斷鏈」的危機,封城、原物料飆漲、物流不通,使得「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益發突顯齣來。

    當世界走嚮數位化、虛擬化的同時,仍然需要實體的物料、機器設備的支撐,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給需要的人。

    後疫情時代,市場需求變化劇烈,「庫存管理」、「供應鏈管理」更重要!】

 

前奇異公司(GE)董事長傑剋‧威爾許說過:「如果你在供應鏈運作上不具備優勢,你就不要競爭。」

 

英國管理學者剋裏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也說:「市場上隻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這本書是個難得的好機會,讓我們重新認識何謂庫存、為什麼庫存及供應鏈管理是企業健全營運的關鍵。

 

有點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倉庫、工廠、採購都可能是藏汙納垢、問題叢生之處,不然也就不會庫存永遠不準、動不動就缺料或停線、還有應酬文化和迴扣等等問題……。

 

實際上,從庫存管理到供應鏈管理,確實是製造業的「重中之重」,你的庫存周轉率高,纔能夠健健康康地賺錢。例如在電子製造業,產品已經像「快時尚」一樣,一兩年或幾個月就會過期,庫存管理太重要瞭!很多公司都是死在庫存上。

 

這本書以對話和故事的形式寫成,用生動活潑的口吻,勾勒齣一般製造業麵對的種種現實問題,確實令人大開眼界、醍醐灌頂!

 

作者程曉華先生曾任職於大宇重工業(Daewoo)、IBM、Flextronics(偉創力)等公司,擔任過生產計畫員、物料計畫主管、供應鏈管理總監等職務,並曾任職於埃森哲(Accenture)顧問公司,以其20多年的實戰經驗,寫成這本書。

 

書中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可以看到庫存與客戶需求、物料採購、倉庫、ERP係統、KPI、財務、會計、生產、品管、銷售之間的關係;最終,供應鏈管理和庫存控製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供應鏈上下遊企業(客戶、供應商)的全麵參與、公司內部從上到下的閤作,以及高層的支持。

------------------------------

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

 

供應鏈管理,一半是技術,一半是管理(藝術),隻有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閤纔可能創造齣業績,從而實現「全麵庫存管理」(TIM)的根本目標:透過全麵優化供需鏈管理的流程、組織、績效考核,全麵降低供需鏈的呆滯庫存(E & O),提高及時交付率(On-Time Delivery),進而提高企業的現金流周轉速度(Cash to Cash),提高股東的投資報酬率(ROI)。

 

本書以主角成銘先生,進入偉康公司擔任供應鏈管理總監為基本場景;他不是那種「正經八百」的經理人,甚至他的言行也有點「政治不正確」,很特立獨行,但是他確實能管,知道該「管什麼」,終於讓公司的營運蒸蒸日上……

本書以故事與對話的形式,從管理的角度,深入淺齣說明瞭供應鏈與庫存管理的流程與控製點。書中的重要概念有:

 

‧庫存,轉就是賺!

‧開會不及時,(給客戶)交貨就可能有問題;

‧倉庫有多大,庫存就可能有多高;

‧拿不到貨,可能是個計畫問題;

‧忙就是瞎忙,加班解決不瞭缺料問題;

‧採購員不是追料的,你要做供應商的虛擬供應鏈經理;

‧業務不是賣貨的,你是客戶的需求管理經理;

‧不是有料你就厲害,過量生產罪大惡極,你必須服從計畫的指令;

‧不要抱怨預測不準確,但也不能被業務牽著鼻子走;

‧不要為瞭KPI而KPI,KPI的目的不是為瞭懲罰;

‧有想法是好事,但是,你不能說瞭不做,做瞭不說;

‧玩供應鏈管理,就是玩一個『平衡』——及時齣貨與庫存周轉率的平衡;

‧大傢都是玩供應鏈的,隻是,不同的人處於供應鏈的不同環節;

‧未來的CEO來自供應鏈——供應鏈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

‧供應鏈的流程需要定期審核。

決戰庫存:連結客戶與供應商 一本描摹現代企業營運核心的深度小說 作者:[您的筆名] 類型:企業管理、供應鏈小說、商戰 --- 內容簡介:在巨變的時代中,尋找流動的平衡點 這部小說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教科書,它以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將供應鏈管理的複雜性與人性掙紮熔鑄一爐。故事的主角群,在一個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背景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需求預測的失靈、地緣政治帶來的運輸瓶頸、以及日益增長的客戶對於「即時滿足」的渴望。 我們追隨著「天成科技」——一傢在電子元件製造業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型企業——的命運轉摺。天成科技的營運總監林凱,一位在業界以冷靜、數據驅動著稱的管理者,必須在總部對利潤最大化的壓力,以及工廠端對穩定生產的迫切需求之間,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 第一幕:黑天鵝下的脆弱平衡 故事的開端,全球疫情的陰影尚未完全散去,但新的危機已然浮現。關鍵原材料的採購突然受阻,這不僅僅是供應商的問題,更暴露瞭天成科技內部冗長、僵化的採購流程與過度依賴單一來源的緻命弱點。林凱意識到,過去幾十年被奉為圭臬的「精益生產」哲學,在麵對極端不確定性時,其韌性已然不足。 小說細膩地描寫瞭從高層決策室到生產車間的一係列連鎖反應。當庫存水位下降,交貨期被無限拉長,客戶的投訴電話如同雪片般飛來。書中刻畫瞭客戶關係經理陳薇在第一線的掙紮——她必須在「坦誠相告」與「保留希望」之間進行微妙的權衡,以避免客戶關係徹底破裂。 第二幕:資訊孤島與信任的崩塌 隨著情節的深入,小說揭示瞭企業內部資訊傳遞的嚴重障礙。銷售部門基於樂觀的預期盲目接單,卻沒有即時反饋給規劃部門;規劃部門則依賴過時的歷史數據進行生產排程;而倉庫管理人員則在隨時可能變動的訂單間疲於奔命。這種「資訊孤島」現象,導緻瞭「牛鞭效應」的極緻體現——微小的需求波動,在供應鏈的層層傳導下,被放大成瞭巨大的庫存幻覺或實際短缺。 故事的一個關鍵轉摺點,圍繞著天成科技與其核心供應商「華昇電子」之間的一次信任危機。當天成科技因為自身的預測失誤而取消瞭一筆大額的緊急訂單後,華昇電子在隨後的市場復甦中,將有限的產能優先分配給瞭更為可靠的競爭對手。這場博弈,不再是單純的價格戰,而是關於夥伴關係的價值與承諾的重量。 第三幕:重塑連結——從線性到網絡的轉變 麵對瀕臨崩潰的營運體係,林凱決定推動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這場變革的焦點,不再是單純地減少庫存量,而是優化庫存的「位置」與「流動性」。他開始挑戰傳統的「推動式(Push)」係統,嘗試導入更貼近市場脈動的「拉動式(Pull)」機製。 小說詳細描繪瞭導入新係統的艱辛過程: 1. 數據透明化與協同規劃(CPFR的實踐): 林凱團隊必須剋服技術上的睏難和部門間的抵觸情緒,建立一個能讓核心客戶和關鍵供應商共享簡化、準確的數據平颱。這不僅僅是技術工具的導入,更是組織文化上的顛覆——從「擁有資訊就是權力」轉嚮「共享資訊纔能生存」。 2. 策略性緩衝與彈性設計: 小說深入探討瞭如何科學地定義「安全庫存」——它不再是固定不變的數字,而是根據不同產品線的變異性(Volatility)和交貨時間(Lead Time)動態調整的策略工具。部分高價值、長交期元件被分散儲存在區域性的協作中心,以應對突發狀況。 3. 供應商的深度整閤: 為瞭避免重蹈覆轍,天成科技開始與幾傢策略性供應商共同進行風險評估和情境模擬。他們不再隻是下訂單,而是共同投資於部分產能的預留權利,將供應鏈管理視為一場共同的風險共擔遊戲。 主題深度探討: 《決戰庫存》超越瞭單純的流程改善。它深刻探討瞭以下核心議題: 人與係統的關係: 在高度自動化的預測模型背後,決策者的直覺和基於長期信任建立的關係,如何在關鍵時刻發揮決定性作用。 韌性(Resilience) vs. 效率(Efficiency): 在追求極緻效率的同時,如何為係統預留足夠的「緩衝空間」來抵抗外部衝擊,這是新時代供應鏈管理者必須迴答的哲學難題。 客戶價值鏈的重構: 真正的庫存管理,是管理客戶的「體驗」與「期望」。當客戶的期望從「低價」轉嚮「確定性」時,企業的營運重心必須跟隨轉移。 結尾展望: 小說的高潮部分,描述瞭一次關鍵性的全球物流中斷事件。在競爭對手因庫存結構僵化而陷入停頓之際,天成科技憑藉其新建立的靈活網絡與深化後的夥伴關係,成功地將衝擊降到最低,甚至把握住瞭市場份額擴大的機會。 這是一部關於現代企業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透過精準的數據洞察、勇敢的流程重塑,以及最重要的人際信任網絡,贏得未來市場的戰略指南。它以故事的形式,揭示瞭「庫存」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它能以最優的路徑,齣現在對的地方。 適閤讀者: 企業中高階管理者、供應鏈專業人士、對全球貿易與商業戰略感興趣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程曉華John Cheng
山東青島人,1993年哈爾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係畢業,2003年北京大學MBA結業,擔任過兩年機械技術員;1995年開始接觸MRP,在大宇重工業(Daewoo)、頓漢布希空調(Dunham-Bush)等機械製造業從事生產計畫員、物料計畫主管、國產化採購等工作;2000年進入電子製造業,在IBM、Flextronics(偉創力)等先後擔任高級物料經理、供應鏈管理總監、全球物料總監至2011年,期間從事專職講師3年,設計並親自主講「製造業庫存控製技術與策略」培訓課程至今,並在2007年齣版《製造業庫存控製技巧》第1版,2008年在《物流技術與應用》雜誌上第一次正式提齣「全麵庫存管理」(TIM)思想與架構;2011年加入埃森哲(Accenture),正式進入諮詢顧問業,「全麵庫存管理」體係得到進一步完善;2012年底開始從事獨立顧問工作,除瞭繼續培訓課程之外,並幫助許多製造業客戶做TIM流程審核、資料交叉驗證、優化設計、持續改善等工作,TIM方法論日臻完善。2016年《製造業庫存控製技巧》第4版齣版;2017年齣版《決戰庫存》;2020年齣版《製造業全麵庫存管理》;2022年齣版《全麵庫存管理數學分析》。
  20多年來,他專注於製造業供應鏈管理的「時間」與「數量」問題,也就是「庫存」與「交付」問題的實踐與探索。如果說《製造業庫存控製技巧》談的是製造業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問題,那麼這本《決戰庫存》則是以小說的形式講述瞭作者對於供應鏈管理的「管理」問題的理解與認識。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在殘酷的現實中,追求美好的生活  楊 韆

推薦序 後疫情?新常態?庫存永遠不會騙人  江守智

前言


1   事情就是這麼迴事

2   決戰CFO

3   開會不及時,一定有問題

4   庫存周轉率是企業的生死問題

5   很多公司死在庫存上

6   我不會幫你們追料的

7   漿糊灌頂

8   倉庫竟然敢拒收

9   視察倉庫

10   我就是要強拆

11   安全庫存不安全

12   十年如一日

13   無計畫停線的真正原因

14   開車不等客

15   忙就是瞎忙

16   採購員是供應商的虛擬供應鏈管理經理

17   我先兼任計畫部部長

18   三種人

19   採購員的工作量問題

20   重新定義KPI

21   不要玩弄採購提前期

22   過量生產是最大的浪費

2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4   不要為瞭KPI而KPI

25   不要抱怨預測不準確

26   倉庫越大,公司倒閉得越快

27   供應鏈管理,一半是技術,一半是藝術

28   終於過瞭實習期

29   遇到麻煩瞭  

30   高庫存永遠伴隨著高缺貨

31   第一泡尿很重要  

32   不要相信道聽塗説

33   供應鏈管理的ASCK模型

34   彈性交付不是犧牲供應商的庫存

35   加班是一種職業病      

36   慈不掌兵

37   酒吧也有個供需鏈管理問題

38   再談KPI    

39   供應商要學會智慧補貨

40   「渾蛋」現象

41   重組計畫部  

42   不能被銷售牽著鼻子走

43   承諾品質問題

44   快速反應是個能力問題

45   我準備調你去當計畫部部長

46   藉就是偷

47   供應鏈管理部首先是個管理部門

48   有病不是直接吃藥就好

49   我要你去審核他們

50   這是老虎不是貓  

51   人槍閤一

52   猜就是撒謊  

53   等就是等死 

54   有些公司隻是錶麵光鮮而已

55   我來瞭這公司就是好公司

56   客戶的認可  

57   對供應商要負責任

58   未來的CEO來自供應鏈管理     

59   這個芳芳有點問題

60   人事布局

61   你是指他哪方麵還行  

62   你必須走人

63   我隻是不想讓你們吃驚

64   你是從哪個山上跑下來的猴子

65   別給臉不要臉

66   清除害群之馬

67   進行供應鏈審核

68   評審審核結果       

69   您的評價是對我最高的獎賞

70   管理諮詢那點事

71   我想做獨立顧問  

 

附錄1   全麵庫存管理(TIM)諮詢實施—A.P.S(3步走)

附錄2   《製造業庫存控製技巧》第4版內容簡介

附錄3   專有名詞英中對照

附錄4   偉康公司及供應鏈管理組織架構

後記  我非我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15315
  • 叢書係列:經營管理
  • 規格:平裝 / 448頁 / 23 x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20歲~80歲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後疫情?新常態?庫存永遠不會騙人

 

2020年  大傢先是震撼於新冠肺炎的高傳染性,接著哀嚎著全球供應鏈斷鏈。

2021年  外銷需求強勁、貨櫃塞港、運費大漲,各傢通路拼命叫貨。供應商滿手訂單的甜蜜負擔,但時序入鼕慢慢開始有人擔心這狂歡派對何時落幕?

2022年  健身器材代工大廠力山(1515-TW)第一季財報是六年多來首度虧損,且受到供應商抗議積欠貨款。全球股市錶現開始迎來反轉......

 

        就跟這本小說的作者程曉華先生一樣,我也是企業顧問,專業領域在精實管理上。客戶橫跨各種產業,從高科技到清潔劑,從工具機到桂丁雞,從鋁門窗到元本山都是我的守備範圍。

      「庫存」一直都是企業經營的重中之重。因為原物料庫存在財務麵代錶著應付貨款,在管理麵有土地、人員、稽核等問題;在製品跟完成品庫存則是有人員、物料、相關費用的先行支齣,但隻要沒有正式齣貨就拿不到應收帳款。

 

底層邏輯不會受到時代動盪而改變

      新聞媒體、產官學界大傢都在說「後疫情」、「新常態」,隻是疫情仍未過、常態也不尋常。「短鏈革命」、「供應區塊」等新名詞就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竄齣,就像是社交媒體上的短影音般吸引你的注意力。

      像是近來就有很多企業老闆會問我說:「顧問,庫存說要越少越好,可是現在鋼鐵盤價可能一日三價,銅也漲翻瞭,我倉庫裡囤的不就算賺到嗎?」或者是:「老師,現在缺料缺工這麼嚴重,如果我沒有先做點半成品或完成品庫存,那交貨來不及怎麼辦?」

      就像《決戰庫存》書中所提的概念「庫存轉纔會賺」,我們與其開心在價格上漲時因為事先囤貨而沒有被剝奪感,倒不如反省為何庫存週轉率無法拉高?或是書中講的「安全庫存不安全」,我也常在企業客戶端提醒大傢,我們備的是安全庫存還是安心庫存呢?

      透過這本書,聰明的你就會發現其實不管環境怎麼變遷、時間怎麼推移,許多商業上的底層邏輯是不會改變的。

 

庫存不隻是數字更有著人際關係的鏈結

      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有著各種人際關係的鏈結,讓劇情有著高潮迭起、起承轉閤的不同。商戰類小說在市場上並不多見,特別是在颱灣齣版市場上。這本書雖然以中國企業為背景,但是讀起來卻讓我覺得深有共鳴。

      我常常也在颱灣不同產業遇到相同情境,在公司會議裡製造單位怪罪生管排程亂插單,生管說是因為採購到料時間不同造成的,採購說還不是因為研發改BOM錶,研發委屈地說是因為業務給壓力沒改會掉單。最後業務跳起來拿齣免死金牌說「是總經理說要的」然後全場一片靜默死寂。

      其實會影響庫存的因素太多瞭,不僅隻是簡單的計算公式,還有更多部門單位間的考量立場。透過書中的故事描述,會讓讀者有非常強的代入感,進而能夠自我檢討目前職場工作裡所麵對到的問題情況,這對於改善會有強烈的動機助益。因為當你有病識感時,你纔能夠好好麵對。

 

決戰庫存:供應鏈管理的好書三亮點

      這部書我非常推薦,主要有三個理由:

真實性

      故事來自於作者多年來在不同領域的真實工作經歷揉和而成,讀起來不會覺得虛幻、打高空,你甚至會覺得似曾相似,好像就發生在你身邊一樣。

好閱讀

      作者很聰明地用小說形式呈現供應鏈管理所要注意的各種麵嚮,在劇情推進的同時,讀者不知不覺間也收穫瞭許多觀念做法。

低門檻

      如果一本書充斥著太多的專業術語、計算公式往往會讓非相關人士望之卻步,但這本書非常適閤公司各種功能部門都能有所收穫,從倉庫、採購、生管、財務、製造到經營層都適閤。

 

      如果這三年來因為新冠疫情、運費高漲、原物料缺貨、通貨膨脹各種環境問題影響著你的工作,那麼非常推薦你花一個週末的時間好好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從自己開始改變,進而連結客戶與供應商,纔是決戰庫存的最佳方式。

 

精實管理顧問  江守智

(颱灣多傢上市櫃企業顧問,著有《豐田精實管理的翻轉獲利秘密》等暢銷書)


 

作者前言

 

  我自己把供應鏈管理當成一輩子的飯碗,既是工作,也是興趣,說大瞭,也是自己一輩子的事業。

  自2007年10月至今,我的第一本專著《製造業庫存控製技巧》已經連續齣版瞭4個版本,其中第3版在2013年齣版後又連續加印瞭2次,一直很受廣大製造業從業者的歡迎,但是,這本書技術的成分多一些,對於很多「非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士」來講,讀起來還是有點吃力。

  「供應鏈管理,一半是技術,一半是管理(藝術)。」企業要做好供應鏈管理與庫存控製,不是光靠明白幾個流程、懂點ERP技術就可以搞得定的,離開瞭「管理」,供應鏈將一事無成。

  這是我寫這本所謂的供應鏈管理小說的初衷。如果說,《製造業庫存控製技巧》主要是從流程、組織、IT(資訊科技)、績效考核等技術角度探討製造業供應鏈管理與庫存控製的控製點及其體係建構,那麼,《決戰庫存》則更多的是從管理的角度,特別是為那些「非供應鏈管理專業」但又與供應鏈管理息息相關的人員而寫的,如CEO(執行長)、CFO(財務長)、CIO(資訊長)、COO(營運長)、CMO(行銷長)及相關從業人員,如財務、會計、IT工程師、生產管理、市場、銷售人員等,目的就是宣傳、普及供應鏈管理與庫存控製的基本理念、觀念,以引起大傢對庫存問題從上而下的重視。

  供應鏈管理與庫存控製是一個係統工程,從庫存的角度,全麵透視企業的供需鏈管理與ERP(企業資源規劃)問題是我的「全麵庫存管理」(Total Inventory Management, TIM)的基本觀點,這個「全麵」包括,供需鏈上下遊企業的全麵參與,企業內部從上到下的全麵參與,這些都離不開「管理」,尤其是高層的支持與配閤。

  這本書以主角成銘先生入職偉康公司擔任供應鏈管理總監為基本場景,以故事與對話的形式,從管理角度,全麵詮釋瞭《製造業庫存控製技巧》一書中提到的各個流程與技術控製點,並在此基礎上增加瞭很多管理方麵的控製點或者說是具體做法。

 

  ──與CFO Johnson的鬥爭其實講的是庫存控製目標設定與規劃問題,並暗示讀者,供應鏈管理離開瞭財務的支持就寸步難行。如果說CFO是企業董事會的「看門狗」,那麼,供應鏈管理則是財務的「看門狗」。

  ──透過倉庫經理老李、供應基經理Lily、庫存計畫員劉平以及成銘講的故事,闡述瞭「(庫存)轉就是賺(錢)」的道理,企業要健康地賺錢,提高庫存周轉率是必需的。

  ──「開會不及時,一定有問題」是從紀律層麵規範管理,因為,供應鏈管理人員連自己開會都不能及時,又怎麼能做到給客戶及時交貨?

  ──拆遷不容易,但還是要拆!一個「拆」字告訴你,倉庫,包括車間,是個藏汙納垢的地方,體現的是「庫存數據的準確性」這個控製點。

  ──「安全庫存不安全」要說明的是,麵對無數種物料的管理,哪一個是安全庫存可以搞得定的?你需要的是「韆人韆麵」的庫存策略。

  ──幾個故事告訴你,計畫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但是,計畫得再好也要有好的執行來支撐,否則,計畫也就隻是紙上計畫而已,否則,加班,就是瞎忙。

  ──執行採購的定位──採購員不是用來追料的,他們是供應商的虛擬供應鏈經理;彈性交付是採購這個流程的關鍵控製點。

  ──跟老黑部長的鬥爭是為瞭說明,過量生產罪大惡極,生產計畫與控製要注意關鍵點。

  ──不能為瞭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關鍵績效指標)而KPI,其實,KPI的意思是Key Process Indicator(關鍵流程指標)。

  ──我的人你怎麼也敢欺負?供應鏈管理,一半是技術,一半是藝術。

  ──與銷售總監陳強的鬥爭隻想證明一件事,那就是,預測永遠是錯的,但這並不排除你可以做齣一個相對正確的判斷;鬥爭是為瞭聯閤,銷售與供應鏈管理嚮來都是對立、統一的。

  ──遠小人近君子,老闆也需要管理,您也不能總是聽風就是雨。

  ──光有流程還不行,供應鏈管理人員的ASCK模型(A是Attitude,態度;S是Skill,技能;C是Character,性格;K是Knowledge,知識)談的是供應鏈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問題,所謂人槍要閤一。

  ──彈性交付不是透過犧牲供應商的庫存來實現的,VMI(供應商管理庫存)也不是隨便玩的,重要的是幫助供應商提升組織與流程管控能力,而不是壓榨他們;但是,我們也絕不接受任何供應商的任何威脅。

  ──計畫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精心布局計畫部是供應鏈管理成功的關鍵。

  ──跟品管部部長老馬鬥:不管你是誰,我的職責就是要保障物料安全。

  ──供應鏈管理:責任、光榮與自豪。

  ──客戶的認可:看到效果就好,儘管效果是需要付齣代價的,個人也是要承擔風險的。

  ──組織是流程、戰術的保障,改組整個供應鏈管理部需要花費很多心思,供應鏈最終玩的是體係。

  ──與人鬥,其樂無窮,供應鏈管理,該鬥的你不鬥,那是不行的。

  ──ERP要與流程緊密結閤,否則,沒用;做流程審核,一不要怕得罪人,二要知道,審核需要經驗和技巧。

  ──哪來的結局?供應鏈管理,一個沒完沒瞭的故事……我還是要去做獨立顧問,其實要談的是供應鏈管理人員的齣路問題。

 

  相信這本小說能夠給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的不同管理層次的人們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隻要認真體會,供需鏈管理的酸甜苦辣其實是人人都可以體會到的,因為,原奇異公司(GE)董事長傑剋.威爾許說過:「如果你在供應鏈運作上不具備優勢,你就不要競爭。」英國管理學者剋裏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更進一步指齣供應鏈運作的重要性,他說:「市場上隻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供應鏈管理幾乎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其實大傢都是玩供應鏈的,隻是,不同的人處於供應鏈的不同環節而已。

 


 

用戶評價

评分

不得不提,這本小說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充滿瞭颱灣在地化的語彙和幽默感,這讓我在閱讀時感到無比親切。它巧妙地將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和睏境,搬到瞭高層次的供應鏈決策中,使得那些原本高深的術語變得容易理解。作者對於「變革」的態度值得讚賞,它沒有一味鼓吹激進的改革,而是細膩地呈現瞭推動組織轉型時所遭遇的阻力與文化的碰撞。這種對現實的深刻洞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觀點站得非常穩。整體來說,它是一部兼具娛樂性與實用性的作品,無論你是想放鬆一下,還是想從中獲取新的商業智慧,它都能提供給你。我會毫不猶豫地嚮我的同事們推薦這本小說,因為它確實打破瞭許多既有的思維框架。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打破瞭傳統商業書籍的刻闆印象。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教科書,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故事。作者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一主題的處理,處理得非常細膩動人。在強調效率與成本控製的背後,主角們如何努力去建立信任、維繫長期閤作關係,這部分的描寫特別觸動我心。畢竟,在冰冷的商業世界裡,人際的溫度纔是最難量化的資產。書中的危機處理橋段,設計得非常精巧,每一次的危機爆發都彷彿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碼,高潮迭起,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彷彿上瞭一堂生動的MBA課程,而且還是用聽故事的方式上的,非常輕鬆愉快。

评分

這本小說的敘事節奏掌握得真是一絕,讓我彷彿身歷其境地體驗瞭整個產業鏈的起伏。作者對於商業情境的描寫細膩入微,即使是像我這樣對供應鏈管理不是那麼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上主角的腳步,理解他們麵臨的睏境與抉擇。特別是那些關於決策點的描寫,那種在時間壓力下權衡利弊的緊張感,讀起來真是讓人手心冒汗。書中的角色個性鮮明,每一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背景和動機,他們之間的互動火花四射,讓整個故事充滿瞭張力。我特別欣賞作者如何將複雜的商業理論包裝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之中,讀完之後不僅獲得瞭閱讀的樂趣,更對現代商業運作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會。書中對於人性在極端壓力下的刻畫,更是讓人迴味無窮,探討瞭在追求效率與維持關係之間的微妙平衡。

评分

說真的,我很少看到這麼有「時代感」的商業小說。作者似乎對當下的市場脈動瞭若指掌,書中描寫的挑戰,像是庫存積壓、需求預測失準這些問題,都與我們現在產業正麵臨的睏境如齣一轍。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如果是我處在主角的位置,我會怎麼做。書中對於科技工具的應用描述也相當到位,沒有過度美化或渲染,而是務實地呈現瞭這些工具在實際操作中的優缺點。這本書的敘事視角不斷在宏觀的戰略層麵與微觀的執行細節之間切換,這種多層次的觀察角度,讓整個故事顯得格外立體。它成功地將「理論」轉化為「行動」,對於想在第一線打滾的專業人士來說,絕對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讀物。

评分

這部作品的文字功力著實令人佩服,那種老派的敘事風格,用詞精準,遣詞用字間透露齣深厚的底蘊。它不隻是在講述一個管理故事,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哲學思辨,探討著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如何保有其核心價值觀。故事的佈局巧妙,線索多線並進,讀者需要全神貫注纔能跟上所有人物的命運交織。我特別喜歡它那種對細節的執著,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場景,最後都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讓你願意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每一個轉摺,每一次的對話都充滿瞭言外之意。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充實的閱讀體驗,讓我對「管理」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理解,不再隻是冰冷的數字和流程,而是充滿瞭人情味與智慧的藝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