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本身學建築設計,中原建築設計系畢業,後來研究所念MBA ,可是最後卻回到心理學的性格學研究,乃至後來對九型人格學產生非常大的熱情。為什麼會有這些研究動機的轉變呢?我來說明一下原因。
話說人有性格,空間有類型。有人說這個人跟我好合得來,這個空間我好喜歡;或者這個人我不喜歡,這個空間我厭惡不是我的菜。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建築內容包含了個人生活的經驗、心理的需求、人文藝術與團體共生而產生的一種搓合及比較,因此形成了一種好惡感覺。空間又包含三個特色,第一個是用,使用;第二個是強,堅固;第三個是美,美感的特質。所以如果說「建築」是建築師外在興趣與個性智慧而創造生成的形式的話,我們「人」又何嘗不是因為性格當中的養成、一路從學校家庭社會成長、經過一系列內外因素揉雜完成的一種組合呢?
所以我們人內在的心理空間和我們外在的建築空間就產生了一種對應。我個人覺得這種關於類型的對應蠻有意思的,因此引發我對性格學的研究興趣。其中我常用最喜歡用的是九型人格學。九型人格學至今已發展出相當程度的學說成果;在本書稱為九柱圖,有人稱為九點圖。整體而言,我必須說它就是空間跟人的類型學;空間與人會因為類似的氣質場域彼此相吸、物以類聚,所以我把他們合在一起作類型學的研究。
九型人格學很特別。我本來是非常喜歡DISC 性格學的人,可是當我遇到九型人格學的時候,我忽然打開另外一雙眼睛,因為頭一次看到有學說可以如此精準預測人在受壓面與自在面的行為表現與心理狀態,也就只有九型人格學做得到了。DISC 跟十六因子的性格學分析,只是分析當下一時的心情可能有何類型的探討,可是卻無法預測出他受壓面跟自在面時的表現(因為無法知道受測者在測驗的當下是處於受壓面還是自在面,測驗結果就會產生誤差)。最好的例子是選舉。當權者的受壓面和自在面,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們並不清楚,所以我們常常發覺在選舉中會選錯或誤判一個人。由此可知,人是最難研究的也最複雜。
我身為一個跨領域的心理與空間研究者,九柱圖跟建築的關係是什麼,無疑是我最有興趣要探討的事情。1990 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阿爾多.羅西建築師,也將人的本質視為建築的原型;人可以透過自由意志自由地想像來變換,將同種類型轉換為另外一種,跟原型作對照比較而產生新的建築。同理我們的性格也是一樣:我們原來平常的時候可能是什麼樣子?自在的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受壓的時候又變為如何的樣子?這種透過學習而調整性格的方式,跟建築師調整設計、調整空間的過程,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綜觀建築設計發展史,各種理論學派也在推陳出新,有古典主義、現代主義,文藝復興主義,然後回到結構主義、新古典主義,最後變成超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等等;一代一代的建築美學思潮跟設計哲學也呈現在人們的生活環境當中。每一個學派的擁護者,每一個學派的大師,也常常因為種種宣告及理念而有所爭執。其實這些爭執,我從性格學的角度來看原來是不需要的,因為每一種性格跟每一種建築的哲學都有他存在的價值以及時空背景的需求,所以每一種號碼,所提出的設計就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在這兒提出九型人格學,希望可以讓各派理論的本位主義放下爭執;其實彼此只是不同。
從2001 年開始,我參加了香港創立的ASK 心動力課程,以及NLP 神經語言學課程,晶華新世界,桃花源中心,靈糧堂的課程,還有張老師諮商工作坊的培訓。2016 年我到宇宙光從事志工活動,運用心理學和一些原理方向來解決人本身的一些狀況,甚至更進一步發揮當事人的潛能。在這方面我主要運用的是焦點解決跟NLP ,而在我的空間設計學當中,我最喜歡用的心法是七號人格,也就是創造可行性的機會,造就另外一種設計的理論;有的人會稱為後現代主義,有的人會稱為創新古典主義;我覺得合在一起combine(結合)效果遠遠比單一種效果還要大,就像我們人一樣。
通常看空間的同時我最喜歡看的是人,是因為我看見那個人在空間當中的對話是真實的,他不是就坐在那裡簡單的行立坐臥而已。可能一個桌上的電燈、一個天花板的吊燈,可能旁邊的一些沙發,可能書櫃上的一些書本,都透露出一種能量來讓你跟空間產生關係,就像我們今天談話中可能喝一杯飲料,可能產生出一種感覺,跟某個人就產生出另一種關係。這是人的情感記憶與所處空間互動所產生出來的結果。所以我喜歡這樣的研究。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家初步了解,人的性格學跟空間類型學的組合與相互影響。我不能說它是風水,但我必須說這兩個能量確實相關,端看設計者的巧思以對你有所幫助。期待讀者自己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