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解破台語

語言學家解破台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承賢
图书标签:
  • 台語
  • 語言學
  • 閩南語
  • 方言
  • 語言研究
  • 台灣文化
  • 語言分析
  • 語音學
  • 詞彙學
  • 文化語言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語的動詞不會因為人稱加s,也沒有因為時態加ing,那麼,台語有文法嗎?

  我們都患了語言的遠視,對地球另一端的語言文法倒背如流,而身邊親近的台語似乎一無所知。

  你以為自己懂台語嗎?

  知道台語句子前面常出現的「啊」有什麼功能?
  你會用台語中的「that子句」嗎?

  你以為自己不懂台語嗎?

  「他的臉紅紅的。」
  「網美餐廳都是吃裝潢的啦!」
  「我想說我們明天就開高速公路去吧。」

  這些我們常常使用的華語句型,其實出了台灣後文法都不合格,因為這每一句都是台灣人內建的台語文法!台語的DNA已經深深寫進我們的舌頭,即使你以為自己不懂台語,但在講華語時也會不自覺地使用我們專屬的文法。
  
  就因為語言是我們思考、理解與構築世界的方式,所以語言的根埋得這麼深。

  越熟悉的語言,我們似乎越容易忽略它的特別。不過在語言學家的眼中,台語正在閃閃發光。

  本書透過各種構詞、語序,以及跨語言的對比、歷史演變,引介了當代的語言學研究成果,讓我們層層解破、深入理解台語的內在。帶我們從語言學學家的眼光,看看台語的為什麼這樣說、為什麼這樣想、怎麼建立語言的邏輯,最後形成今天的台語語法。

  無論你覺得自己會台語、不會台語、正在學台語,這裡都有你要的寶藏。

  ▶ 書衣背附長海報,白話字版台語手勢詞貼在牆上天天看,讓你用詞更精準。
  ▶ 頁緣藍字劃重點,讓本書當你的台語文法祕笈,讓語言學家當你的武術指導!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漢語語言學通論》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漢語語言學通論》:深入探索漢語結構、演變與應用 內容概述 《漢語語言學通論》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系統的視角來理解漢語(包括普通話、粵語、閩南語等主要方言群)的結構、歷史演變、社會應用及其理論基礎。本書不同於專注於單一語言現象或特定方言的著作,它力求建構一個宏觀的框架,使學習者能夠掌握現代漢語語言學研究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論。全書內容涵蓋語音學、音韻學、詞彙學、語法學、語義學、語用學,並專設章節探討漢語的歷史語言學、方言地理學以及當代漢語的應用研究。 本書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證的結合,大量引用當代語言學的經典理論模型(如生成語法、認知語法、功能主義視角等),並通過豐富的實例數據(來自不同語域、不同文體的真實語料庫)進行深入分析和驗證。它不僅是語言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教材,也是對漢語歷史、文化或教育有濃厚興趣的跨學科研究者的實用參考書。 目錄詳解(部分重點章節) 第一編:漢語語言學的基礎與方法論 第一章:語言學的範疇與漢語研究的歷史脈絡 本章首先確立漢語語言學作為一門學科的邊界和研究對象,界定「漢語」的廣泛含義。接著回顧自上古文獻考訂到近現代語音學引入的漢語研究史,區分早期訓詁學、文字學傳統與現代科學語言學的區別與聯繫。重點分析了20世紀漢語語法研究的幾次重大轉向,包括基於書面語的傳統語法、結構主義對漢語的解構,以及當代認知與功能視角的介入。 第二章:研究方法論與語料庫的建立 詳細介紹語言學研究中常用的定性與定量方法,特別是針對漢語研究的特殊性,例如如何科學地描寫聲調變異、量化句法結構的複雜度。本章深入討論了漢語語料庫(如北京大學語料庫、臺灣漢語語料庫)的設計原則、數據採集與標註規範(如詞性、句法依存關係),強調語料庫在驗證理論假設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編:漢語的微觀結構分析 第三章:漢語語音學:從發音器官到聲學表徵 本章從語音學的基礎出發,細緻描繪漢語輔音和元音的發音部位與方式,特別關注喉化音、捲舌音等漢語特有現象的發音機制。結合聲學分析數據,深入討論元音的共振峰變化與輔音的時長、氣流特徵。 第四章:漢語音韻學:聲調系統的結構與變異 此章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它系統分析了現代標準漢語的四個基本聲調的音位地位、調位變化及調值測量。更重要的是,它拓展至複雜的聲調組合(如變調、連讀變調)的規律,並將分析擴展至吳語、粵語等具有豐富聲調系統的方言,對比其音系結構的異同,探討聲調的音韻功能(區別意義與語法功能)。 第五章:詞彙學與詞法結構 探討漢語詞彙的構成要素,重點分析漢語的構詞法:包括合成(聯合、偏正、動賓、主謂等)、派生(加綴詞)以及重疊。本章的深入之處在於探討複合詞的語義透明度與不透明度(習語化現象),並從跨語言比較角度論述漢語詞彙的詞類界限模糊性(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論解釋)。 第三編:漢語的宏觀結構:語法、語義與語用 第六章:漢語句法學:結構層級與關係 本章聚焦於漢語的句子結構,從短語層級到句子層級進行層次分析。詳細闡述了漢語特有的結構特徵,例如「把」字句、「被」字句、「是…的」結構的時間焦點功能,以及話題(Topic)與主語(Subject)的區分。運用主流句法理論(如依存關係分析、句法樹結構)來描繪漢語的內部層次。 第七章:漢語語義學:意義的層次與表徵 從詞彙語義(意義場、同義詞辨析)過渡到句子語義。深入探討漢語動詞的體貌系統(如「了」、「著」、「過」的區別與交替),這被視為漢語語義研究的核心難題之一。同時,分析量詞系統的語義劃分原則(可數、不可數、集合體)及其句法表現。 第八章:漢語語用學:語境中的意義生成 探討語言在實際使用中的功能。重點分析漢語社會語用學中的禮貌原則(特別是親疏關係的體現)、間接言談行為(如請求、拒絕的委婉表達)以及情境對話結構的控制。本章也探討了指示詞(如「這」、「那」)在指代和篇章銜接中的語用功能。 第四編:漢語的歷史與變遷 第九章:漢語歷史語言學:音韻與詞彙的變遷 本章追溯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到近代漢語的演變軌跡。著重分析聲母、韻部的脫落與合併現象(如唇音的清化、尖團合流),以及聲調的形成機制。在詞彙層面,分析漢語詞彙的層積現象(如上古詞彙在文言文中的殘留)以及外來語的吸收模式。 第十章:漢語方言學概論與分區 系統介紹漢語方言的劃分標準(主要基於語音與詞彙的對比分析),概述官話區、吳語區、閩語區、粵語區、客家語區、贛語區、湘語區的主要語音特徵(如中古音的保留程度、入聲的演變)與核心詞彙差異。本章強調方言之間的連續性與間斷性,避免將方言視為獨立語言的誤解。 第五編:當代漢語的應用與發展 第十一章:應用漢語語言學:教學、科技與規範 探討語言學成果在實際領域的應用。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分析漢語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常遇到的難點(如體貌、量詞、聲調的習得障礙)及其教學對策。在計算語言學方面,討論自然語言處理(NLP)中,如何為漢語分詞、句法分析和機器翻譯設計更精確的語言模型,同時探討漢語規範化(如簡繁體異體字處理)的語言學依據。 第十二章: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漢語:規範、標準與變體 分析在現代社會中,普通話作為標準語的形成過程、其語言權威的確立,以及標準語與各地方言之間的社會地位差異。討論語言接觸(如普通話與少數民族語言的互動)產生的語言現象(如語言的混合、借用),以及在網路時代下,書面語、口語和網路語言(如表情符號、網絡新詞的創造)的快速演變與相互影響。 本書特點 1. 理論的廣度與深度兼備: 不僅涵蓋了語言學的各個核心分支,還深入探討了各分支間的交互作用,確保讀者在宏觀層面理解漢語語言系統的整體性。 2. 實證導向的研究方法: 大量運用現代漢語語料庫的數據,以實證為依據分析複雜的語言現象,避免過度依賴主觀描述。 3. 跨方言視野: 在討論音韻和詞彙時,始終保持對漢語主要方言的關注,展現了漢語這一語言共同體的豐富多樣性和內部聯繫。 4. 結構清晰、邏輯嚴謹: 全書結構設計從微觀(語音)到宏觀(語法、語用),再到歷史與應用,層層遞進,有助於初學者建立清晰的知識體系。 《漢語語言學通論》是理解漢語這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語言的權威指南,為學術研究和教育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分析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承賢 Lau Seng-hian


  在台北出生、長大,不知道還算不算是嘉義人。

  台大財金系畢業,在券商、電子公司及媒體工作多年後,才到台師大台文系讀碩士,並決心鑽研句法學,2017年於清大語言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碩博生時期曾擔任《台文通訊BONG報》等台文雜誌文字編輯。

  目前是台師大台文系副教授。論文及教科書以外,出版了《翻身.番身》及《倒轉:Voyu Taokara Lâu台語短篇小說集》兩本短篇小說集。
 

图书目录

-台語是方言?還是語言?
-「打朱使知南國英雄之有主。」這是越南文!
-「大丈夫」我都唸大丈夫,你呢?
-「看著」是see還是watching?
-「主詞/受詞」風味的「主語/賓語」
-媽寶、電話、接,怎麼排列組合?
-「有才調」是一個詞還是「有+才調」兩個詞?
-「ima會落雨」降雨機率是50%還是100%?
-「慢慢仔」對「slowly」,是故「仔=ly」?
-「找錢」是你錢不見還是要找零?
-台語的花式否定詞
-無錢我無愛vs.沒錢我不要
-「毋免」就是「免」,那是在「毋」什麼?
-「無」有時候是「明明就有」的意思!
-X)點著蠟燭 (O)摔破碗公
-「行路」跟「跋倒」是不一樣的動詞
-足以大亂十字路口的「予過!」
-駛高速公路去食餐廳
-「倒爿、正爿,佗一爿?」
-從「一」開始就不一樣
-台語「好毋好?」竟然不等於華語的「好不好?」
-how、why、what一魚三吃的「按怎」
-你「嗎」不是我「mah」
-有時候「啥物」、「按怎」其實沒在問你意見
-「Itisraining.」的it是誰?
-聽到「燒喔燒喔」就知道湯麵要上桌了!
-貓共狗咬/貓給狗咬,到底誰咬誰?
-解鎖「予」的隱藏版功能
-語的that子句
-紅、紅紅、紅紅紅,哪個比較紅?
-「做警察做假的!」犯法嗎?
-慎防長輩們「啊」開頭的句子
-「獅仔會」沒有歧視的意思
-「人攏已經死矣」怎麼翻譯?
-台語詞彙比較「幼秀」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093828
  • 規格:平裝 / 150頁 / 17 x 24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Tī學術箍仔,有兩款感慨,第一是:做台語研究ê人是少數,做台語句法研究--ê,koh-khah是少數內底ê少數;第二是:我m̄-nā一擺hōo朋友問講:「台語語法冊佗位有thang買?」Tsit兩个感慨,就是當原初想beh寫tsit本冊ê原因。

  少數huān少數,m̄-koh久長粒積,台語句法相關ê論文to也少缺,偏偏仔讀ê人袂輸貓kiān水雞毛,m̄-tsiah會有朋友ài咱推薦台語語法冊。Koh-khah按怎講,學術論文一般人罕得會去摸,koh來,beh隨讀有嘛khah oh,咱若繼續關tī象牙塔寫論文,恐驚仔一百冬後嘛是佮一般人無khan-kha̍p,我感覺按呢真害。
  
  所擺,雖罔寫tsit款冊無「業績」,我嘛是拍拚寫,希望sia̋n-pái 佮現此時學者ê研究,會當用另外一款方式呈現,入去tī一般人ê世界,甚至吸引koh-khah濟人投入台語句法ê研究;另外,tsit本冊嘛會當tsiânn-tsò「台語語法冊佗位有thang買?」ê回應,講--起-來,就是ǹg-bāng頭前hit兩个感慨,tī未來會沓沓仔無--去。
 
  是講,恁看冊皮大大典典寫:『反正市面上也沒有其他台語文法書,所以你也只能看這本了。』論真講,其實無影--lah,雖然khah罕,市面上猶原有冊名號做台語語法ê冊,佮台語語法相關ê冊嘛iáu揣有--leh,啊咱敢按呢kā人拐,就是精差tī咱有信心講:「我tsit本上淺白;我tsit本佮句法上kài相關。」

  因為是「科普」ê非學術著作,tsit本冊無照學術格式,就按呢嘛無引用佮參考文獻,tī tsia特別提醒,tsit內底ê內容,就親像別本科普冊仝款,毋是tsiâu是作者家己想--ê,有足濟攏是sia̋n-pái in ê研究成果,我kan-tann是kā改寫,紹介hōo逐家niā-niā。

  落尾,beh感謝五花鹽ê可樂、建興,感謝in hōo我tsit个機會出tsit本冊,koh tsiânn用心將規个初稿修削--過;嘛真多謝怡伶kā冊做tsiah-nī-á媠ê冊皮、畫海報、做規个美編、設計hām排版。各位推薦人,勞力!Hōo恁讀亂操操ê冊稿,寫推薦ê話,麻煩--恁--ah,尤其ài感謝陳豐惠執行長鬥tsih-tsiap。

  最後,讀者若是冊讀了有心適,有beh考大學、研究所--ê,hōo我鼓吹,來讀相關ê科系,來做台語ê研究heh!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語言學家解剖台語》,書名實在是太狂了,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對語言有興趣的「外行人」量身打造的誘餌。說實話,市面上很多語言學的書都寫得高深莫測,看了幾頁就讓人頭昏眼花,我擔心這本會不會也是一樣的「艱澀文學」。不過,既然作者敢用「解剖」這麼具體的動詞,我猜測他應該很有信心能把複雜的音系、語義變化,用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作者像是個經驗老到的外科醫生,拿著精密的工具,把台語這門語言的「骨骼」、「肌肉」和「神經」都一一標示出來。我特別想知道,書裡會不會提到台語裡那些很獨特的聲調系統?台語的七個聲調,常常讓學中文的朋友學到快崩潰,如果這本書能把聲調系統的秘密徹底揭開,告訴我們為什麼同一個字,不同聲調意思就差這麼多,那簡直是神作了!總之,我希望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是那種帶點幽默感,又充滿洞察力的,讓我邊讀邊點頭如搗蒜,甚至忍不住想拿去跟朋友炫耀:「嘿,你看,我終於搞懂台語的秘密了!」

评分

這書名《語言學家解剖台語》,聽起來就帶有一種「挑戰權威」的氣勢在裡面。台語在台灣的發展歷史,其實一直夾雜著一些複雜的政治情感和教育上的壓抑。所以,如果這本書能從語言學的角度,有力地證明台語的結構是多麼精密、邏輯性多麼強,那對提升我們對母語的認同感,絕對有正面的幫助。我猜想,書裡應該會花很多篇幅去探討「羅馬字拼音系統」和「漢字對應」之間的糾結吧?畢竟,這是很多想學台語的人最大的障礙。如果語言學家能提出一個更科學、更易學的書寫方式,或者能解釋清楚為什麼現有的書寫系統會這麼混亂,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在學術層面,簡直是具有文化建構的意義了!我希望作者能夠像個勇士一樣,大膽地去觸碰那些敏感的議題,用嚴謹的學術論證,來為我們這塊土地上最親切的語言,爭一口氣,展現它的美麗與奧妙。

评分

咳,說實話,我對「解剖」這個詞有點警惕。語言是活的,它會變,會跟著時代一起進步,甚至會被其他語言影響而產生新的面貌。如果這本書試圖把台語「固定」在某個時間點上,用一種靜態的、線性的方式去分析,那就會顯得有點過時。我更傾向於看到一種動態的、演化的視角。舉例來說,台語在近幾十年受到日語和英語的衝擊,產生了多少新詞?這些新詞在語言結構上是如何被「消化」和「台語化」的?這才是最考驗語言學家功力的部分。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像「語言接觸論」這類的分析工具,讓我們看到台語是如何靈活應對外來文化的挑戰,並且保有其核心特徵。如果這本書能讓我產生「原來我每天都在參與一場語言的進化史」的感覺,那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推薦給所有關心台灣文化的朋友。畢竟,了解語言的「變遷」,遠比了解它「靜止的結構」要來得有趣且有意義多了!

评分

老實講,光是看到「語言學家」這幾個字,我的第一反應是:喔,又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分析吧?我們台灣人講台語,有時候就是憑感覺,開心就用那個詞,不用想那麼多什麼詞源、什麼結構。所以,我會很在意這本書的作者有沒有真正深入到民間的語感中去。如果他只是在圖書館裡研究幾本古籍,然後對台語妄下定論,那這本書對我們來說就沒什麼實用價值了。我希望的「解剖」是,作者走進市場、走進廟口,去聽那些阿嬤在菜市場裡用台語殺價的腔調,去聽那些在地人怎麼把華語的詞彙很自然地混進台語裡。真正好的語言研究,應該是能捕捉到語言在活生生使用中的生命力。如果這本書能對照一些現代的網路用語、年輕人的口頭禪做分析,那就太厲害了!那才代表作者真的有在「接地氣」,而不是在象牙塔裡閉門造車。期待它能成為一本真正能提升我們對母語自覺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束之高閣的學術專著。

评分

哎喲,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語言學家解剖台語」,光是這個標題就讓人充滿好奇心啦!雖然我手邊沒有這本書,但我可以憑著這個書名,想像出一些台灣讀者可能會有的反應和期待。首先,身為一個天天講台語的在地人,我會很想知道「解剖」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我們來說,台語就是我們跟阿公阿嬤、鄰居阿姨叔叔溝通的日常語言,它就像空氣一樣自然存在,誰會想到要「解剖」它呢?所以,我會猜測這本書的作者肯定是用了一種非常學術、非常細膩的角度,把我們習以為常的發音、詞彙、甚至語法結構,一層一層地剝開來看。我很期待看到書裡會不會解釋一些我們自己都搞不太懂的詞彙的來源,像是有些字明明寫起來很奇怪,但講起來就是那個樣子,難道背後有什麼歷史典故?如果書裡能把這些複雜的語言學概念,用我們聽得懂的方式講出來,那這本書肯定會大受歡迎,畢竟,誰不想更了解自己每天都在用的工具呢?我希望作者不要只顧著學術探討,也能多舉一些生活化的例子,這樣讀起來才不會像在啃教科書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