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的技藝:美國大學創意寫作課堂人手一本的40年長銷經典,從下筆、修改,到寫出自己的風格!

長篇小說的技藝:美國大學創意寫作課堂人手一本的40年長銷經典,從下筆、修改,到寫出自己的風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珍妮.伯羅薇
图书标签:
  • 小说写作
  • 创意写作
  • 写作技巧
  • 文学
  • 写作指南
  • 美国文学
  • 长篇小说
  • 写作风格
  • 修改润色
  • 经典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小說寫作之路必備的第一本工具書!
超越《小說面面觀》 實用性更勝《風格的要素》
美國大學最常用的權威寫作教科書
教你一步步從動筆寫、寫得好,直至精熟最複雜的長篇小說魔術

本書由一流小說家精心撰寫,乃是教授、學習寫作技巧的寶典!──《洛杉磯時報》
 

     每位寫作者的書櫃上都應該至少要放三本書:
     字典、全球暢銷千萬冊的《風格的要素》,
     以及這本《長篇小說的技藝》!

     ★亞馬遜網路書店給予平均4.6高分好評!近80%讀者回饋完美讚譽
     ★9組循序漸進寫作習題╳9份主題式延伸書單含90部經典名作╳近百位大師名言提點
     ★讀者評價與《史蒂芬.金談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等長銷寫作書齊名
     ★醞釀8年╳長銷40年╳歷經10度改版
     ★根據教學現場問答與操作經驗,從寫作者實際需求淬鍊而出的一部完美寫作書


    

     ★國內名家、寫作教學工作者一致推薦
     朱嘉漢(作家)
     杜明城(前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袁瓊瓊(作家、編劇)
     高翊峰(小說家)
     童偉格(作家)
     鄭美里(社區大學寫作教師)
     [按推薦人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請檢查你正在寫的長篇小說!
如果你的小說有以下問題── 

☑角色無法講出有趣對話   ☑人物欠缺魅力   ☑無法讓讀者喜歡筆下角色

請看第五章,學習如何讓人物自然而然開啟對話,用間接對話轉換場景,捕捉角色內心,為其口白注入特色呈現其天生性格與內在想法。

如果你的寫作過程碰到以下關卡──

☑無法流暢組合事件   ☑怎麼修改都難以順利呈現情節張力   ☑情節遭讀者吐槽太過平淡

請看第六章,學習「敘事弧」漸次安排故事緊張感,用莎翁經典《羅密歐與茱麗葉》和童話故事《灰姑娘》拆解情節衝突的原理。

如果你是這樣的寫作新手──

☑看不出自己作品的問題   ☑遲遲無法完整寫完一部作品   ☑在腦中醞釀許久,始終難以下筆

那麼請直接翻開本書封面,從第一章開始讀到最後一頁,你會學到有關長篇小說寫作的所有必備知識!


▼▼▼最完整的寫作練習自我學習聖經
1‧全書包含動筆準備、敘事基礎、人物塑造、故事背景……等九大寫作階段,循序漸進帶讀者認識小說組成的基本元素,以及有效吸引讀者的扎實技術。
2‧本作品歷經十個版本之間的實踐、修改、重新編選,四十年間歷經三位作者,與許多編輯、審定人的努力,精挑經典範例,並詳列超過一百三十項最完整延伸書單。
3‧九大篇章後皆有扎實課題提供讀者培養自我檢討的小說精進力,以及由小至大進階式挑戰的練筆題目,值得長期下來反覆練習。全書廣納超過百位作家有關寫作的金玉良言,隨手翻閱時時刻刻皆能自我提點。
4‧本書適合小說創作者、影劇遊戲等娛樂產業腳本工作者,也適合所有需要長篇故事技術的內容產業工作者。


▼▼▼這本書獻給這樣的你
☑不知該從何開始的寫作初心者

這本書廣納長篇寫作會遇到的所有關卡,創作之前事先研讀可擬定良好寫作策略,依照本書指示,可以用來學習扎實起步,按部就班完成小說。

☑半途卡關的小說老手
對於耕耘長篇的小說老手來說,寂寞創作路上最需要默默扶持、不離不棄的好夥伴,又能突破盲點,敏銳診療作品的問題點。卡關時,本書會是在書櫃上等著為你解惑的良師益友。

☑需要自我提升「故事力」的內容創作者
本書拆解小說組成所有要素,故也適合所有需要學習長篇技能的工作者。無論你是影視編劇、編輯、寫手、創意寫作教學工作者,這本書都會是你創意事業上的萬用錦囊,為你儲備故事基本功的犀利提醒,與修飾作品的精準妙計。




▼▼▼有關這部美國創意寫作課堂人手一本的經典好書

為什麼在自媒體當道、故事盛行、人人隨手寫作的今日,
一本問世40年的書可以重回寫作教學書排行榜?
書中準則何以讓各世代創作者深受啟發?
從「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等基礎元素學起,一步步自我精進、寫出完美小說!

 
‧故事看似盛行,人人都想創作,電影卻幾乎成了市場上唯一敘事典範,如何寫小說?勢必從頭開始認識各種小說元素,才能放手創作。
‧小說寫作是各種技藝的「交互作用」,因此寫作者必須善用對話呈現角色,以情節堆疊出主題,而當人物對話促成改變,便成了情節。
‧設計情節時謹記3-D公式:劇情(drama)=欲望(desire)+危險(danger),讓人物的渴望帶領故事前進。
‧所謂的「寫作瓶頸」,其實只是資訊不足,或是需要為大腦定時定量培養「產出習慣」,使用本書提供的「六項靈感建議」能夠快速尋找點子。
‧用奇幻大師勒瑰恩的「鬥爭觀」、《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劇情起伏,認識小說的衝突如何避免膚淺,創造最大張力。
‧絕對不能好高騖遠想著要寫出曠世巨作!必須抱著「最低標準」下筆,甚至寫最老套的開場。修飾剪裁,是下個階段的工作。
‧對於觀摩名作必須邊學邊批判,甚至在腦中大膽地把經典傑作「改寫一遍」。
‧每一個騙子都知道要把細節說得鉅細靡遺才能唬人,具體特定的細節也是動人小說的生命。
‧在文學中,唯有麻煩才是有趣的。無論是喜劇或悲劇,帶來麻煩的衝突絕對不可或缺。
‧人人皆會寫作,唯有真正的作家願意「反覆重寫」。沒有修改,不可能完成作品。


每位寫作者的書櫃上都應該至少要放三本書:一本字典、一部全球暢銷千萬冊的《風格的要素》,以及美國一代創意寫作名師珍妮.伯羅薇的《長篇小說的技藝》。這部經典教學書以九大階段一步步深度討論寫作技術,令寫作者獲致足夠的決心與經典不敗的小說妙計,能夠下筆思索、反覆修改,直到克服長篇小說所需要的各種技藝。無論你想寫的是哪一種類型的故事,都能成功在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獨特的聲音。


▼▼▼各方重量級讚譽 


邏輯清晰,絕妙佳作。──《詩人與作家》

全美的小說寫作班最常將伯羅薇的《長篇小說的技藝》當作教科書。本書引導讀者逐步敘事,從寫日誌起步到修改文稿,內容詳實,無所不包,廣受老師、學生和作家的一致好評。──《寫手》

她的一舉一動,無不高雅大方,她的隻字片語,全然清晰易懂。……伯羅薇是傳奇人物。──《芝加哥論壇報》
 
《文字炼金术:如何锤炼你的叙事肌肉》 一部专为渴望精进写作技巧的严肃学习者和职业作家量身打造的深度指南 在浩瀚的书海中,真正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往往不是那些昙花一现的热门,而是那些深入探讨写作本质、提供坚实技艺支撑的经典。本书并非提供某种速成的秘诀或浮于表面的技巧堆砌,而是以一种近乎工匠精神的态度,带领读者深入探究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节奏掌控以及语感磨砺的复杂工艺。 第一部分:构建坚实的叙事骨架 成功的长篇小说,无论题材如何天马行空,其底层都依赖于一个逻辑严密、富有张力的结构。本篇将摒弃传统的“起承转合”的粗略划分,转而聚焦于现代叙事学的核心概念。 一、 潜意识的蓝图:超越三幕式结构的深层规划 我们首先要审视“三幕式”并非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其基础上植入更精妙的次级冲突和时间线交叉。我们将探讨诸如“冰山理论”在结构中的应用——即作者在文本中呈现的,远少于其在幕后构思的潜在信息量。重点分析如何通过“场景-反应链”的不断累积,而非单一的重大事件,来推动情节的不可逆转性。 核心冲突的层级划分: 分析主冲突(宏大叙事)、次冲突(人物目标)与内在冲突(人物缺陷)三者间的张力耦合。探讨如何让这些冲突在叙事过程中相互“引爆”,而非简单地依次发生。 节奏的锚点与自由落体: 如何精确地布置“情节转折点”(Plot Points)和“危机时刻”(Crises),确保它们在心理和时间上都能对读者产生最大的冲击力。分析特定章节如何像齿轮一样,必须在精确的时间点咬合,驱动下一阶段的叙事。 二、 空间与时间的心理学 小说中的空间不仅仅是背景,它是个性、压抑或自由的延伸。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将环境描写内化为角色心理的投射。 叙事时间(Story Time)与阅读时间(Reading Time)的弹性处理: 学习“缩写”(Summarization)与“延展”(Scene Expansion)的精确运用时机。何时应该在几句话内掠过十年,何时又需要用数千字来描绘一个至关重要的五分钟对话?这需要对读者的专注力和耐心进行精密的计算。 地点作为角色: 分析经典作品中,建筑、气候甚至光影如何塑造人物的命运,并探讨如何避免“明信片式”的描述,转而采用充满感官细节和情绪重量的空间呈现。 第二部分:人物的锻造与心灵的解剖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其核心永远是那些有血有肉、矛盾重重的人物。本书的这一部分,旨在提供超越“背景故事”的深度塑造工具。 一、 缺陷即驱动力:矛盾的必要性 完美的人物是平庸的叙事。我们将剖析“人物弧光”(Character Arc)的真正含义:它不是简单的“变好”,而是对核心缺陷的接纳或对抗。 “需求”与“想要”的永恒拉锯: 区分人物表面追求的“想要”(Want)与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缺乏的“需求”(Need)。探讨小说后半段如何迫使人物在两者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 “角色动机”的深度挖掘: 如何构建一个角色童年经历的“创伤印记”,并追踪它如何在成年后的决策中,以不自觉的方式扭曲其判断力。我们不只是列举动机,而是要理解动机是如何在角色体内“腐蚀”或“强化”他们的行动的。 二、 声音的独特性:对话与内心独白 对话是表演,内心独白是哲学。如何确保每一个角色的发声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 语域与词汇的选择: 探讨特定职业、地域和教育背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用词习惯、句式结构乃至停顿方式。分析“潜台词”的构建:角色说了什么,以及他们没有说出口的真正意图。 “旁白视角”的精确调校: 深入研究限制性视角(Limited POV)的艺术。如何通过限制视角,让读者与角色一同体验“认知盲点”,从而增强悬念和代入感,避免全知视角的傲慢。 第三部分:语言的雕刻与风格的沉淀 技术层面之外,文字本身必须具备无可替代的美感和力量。本章聚焦于如何将技巧转化为具有个人印记的风格。 一、 动词的力量与名词的沉重 摒弃对形容词和副词的过度依赖,转而追求强健的动词和精确的名词。 “展示而非告知”的进阶应用: 不仅是展示情感,而是展示情感如何“物理化”地影响身体。例如,与其说“他很焦虑”,不如描绘“他的拇指在裤缝上磨出了白痕”。 句子的音乐性: 分析长句(如富有巴洛克式细节的句子)与短句(如突发事件时的冲击性句子)在不同语境下的切换效能。学习如何通过句子的韵律来暗示或反衬情节的紧张程度。 二、 语感与“文体记忆”的建立 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输入”和有意识的“模仿训练”。 有目的的阅读: 如何阅读大师的作品,不是为了享受故事,而是为了拆解他们的“文体构造”。选取特定作家的一个段落,尝试用另一个作家的语气重写,以清晰地辨识风格的构成要素。 抵抗陈词滥调的侵蚀: 建立一套个人化的“反陈词滥调”的筛选机制。训练自己对那些用得过多的比喻和描述产生本能的排斥,从而挖掘更具新鲜感和个人洞察力的表达方式。 结语:写作是一种持续的自我审视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写作意识”。真正的技艺精进,来源于对每一次落笔的负责,以及对作品最终呈现效果的苛刻要求。掌握了这些工具,你便不再是文字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其主动的、富有远见的架构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珍妮.伯羅薇Janet Burroway
一九三六年生,美國重要詩人、小說家、一代創意寫作名師,也是佛羅里達人文委員會終生成就寫作獎得主。著作等身,涉獵戲劇、散文、詩歌和兒童讀物等領域,出版了八部小說,並以《貪得無厭》(The Buzzards)獲普立茲小說獎提名。另有《生絲》(Raw Silk)、《首映之夜》(Opening Nights)、《切割石》(Cutting Stone)和《沙橋》(Bridge of Sand)等作品。
身為詩人、小說家,伯羅薇最廣為人知是她的寫作書《長篇小說的技藝》,她先後於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授課,本書就淬鍊自她的寫作教學經驗,成書四十年來,歷經十次改版,如今不僅是此類書種當中的長銷經典,更成了全美大學最常使用的創意寫作教科書。有人說,所有學生在課堂上用過的這本教科書,甚至可以塞滿一座球場。
伯羅薇執教逾半世紀,目前已退休,目前專職寫作,在芝加哥和威斯康辛州的日內瓦湖分頭居住。


伊利莎白.斯特基─弗蘭奇Elizabeth Stuckey-French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英語系教授。

內德.斯特基─弗蘭奇Ned Stuckey-French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身兼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出版與編輯證書課程主任。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及自由譯者。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建立「天地無用」部落格,分享多年的學習英語心得。

部落格「天地無用」 english.ecominfozone.net


图书目录

前言|學習寫作的最好時代

第一章|想方設法,管用即可──談寫作過程 

▶著手起步
寫日誌/自由寫作和率性書寫
▶堅持下去
刺激/使用電腦/關於批評:一點忠告/選擇主題/從作家的觀點閱讀
▶略談小說主題
延伸閱讀1 名家寫作初心
寫作練習1 從培養動筆習慣開始

第二章|眼見為憑──展現與講述
▶重要細節
情緒意象/過濾
▶主動語態
▶散文節奏
▶技巧總結
延伸閱讀2  展現與講述巧妙技術典範
寫作練習2  幾個「展現與講述」的扎實練習

第三章|刻劃性格──人物塑造(一)
▶直接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方法
▶人物對話
摘要對話、間接對話和直接對話/用對話鋪陳情節/台詞和潛台詞/說「不/沒有」的對話/對話節奏/格式和風格/方言
▶外貌描繪
▶行為描述
▶想法揭露
延伸閱讀3  以言行塑造人物的精采之作
寫作練習3  在指定情境和特殊條件之中呈現人物 

第四章|肉身成文字──人物塑造(二)
▶間接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方法
作者詮釋/其他角色詮釋
▶表現人物特徵時,不同方法之間的衝突
▶角色的可信度
▶角色的意圖
▶角色的複雜性
▶變化
▶重新創造角色
▶塑造角色群體
▶角色日誌
延伸閱讀4  用各種細節塑造角色的經典手筆
寫作練習4  在指定條件中完成一人或多人的描寫 

第五章|昔日之事,遙遠之地──小說背景
▶氛圍:時間、地點和氣氛
角色與地點之間的和諧與衝突/象徵性的地點
▶敘事時間的某些層面
概述與場景/空白空間/倒敘 /慢動作
延伸閱讀5  呈現故事舞台之精采範例
寫作練習5  挑戰不同的故事背景

第六章|塔與網──情節和結構
▶衝突、危機和解決
敘事弧/力量的模式/聯繫和中斷聯繫/以打勾號呈現的故事形式
▶故事和情節
▶短篇故事和小說
▶小說的類型
延伸閱讀6  衝突典範之作
寫作練習6 讓衝突發生

第七章|叫我以實瑪利──敘事視角
▶誰在說?
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有限全知視角/客觀視角/第二人稱/第一人稱
▶向誰說?
講給讀者聽/說給另一個角色聽/對自己說/內心獨白/意識流
▶以何種形式?
▶離多遠的距離敘事?
▶距離以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
▶視角的一致性:一點提示
▶探討文化挪用
▶敘事視角:摘要
延伸閱讀7  高明運用視角的名家手筆
寫作練習7  嘗試各種視角轉換限制

第八章|是與否──比喻
▶隱喻和明喻
隱喻和明喻的類型/過時的隱喻/應避免的隱喻錯誤
▶寓言
▶象徵
▶客觀對應物
延伸閱讀8 精采比喻案例
寫作練習8 辨別陳腔濫調、精進比喻

第九章|山姆,再來一遍──修改與主題
▶修改
有疑慮便擱置/修改的問題
▶主題
自問一個大問題:我寫了什麼?/小說元素如何協助鋪陳主題/描述修改過程/結尾
延伸閱讀9 形式與意義的高度融合典範
寫作練習9 刪減、更改,與抽象概念呈現練習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01937
  • 叢書系列:NEW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3 x 16.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排版設計來看,這本書的用心程度也遠超一般翻譯本。它不像有些翻譯書只是把原文硬塞過來,而是有針對性地加入了許多符合西方創意寫作課程脈絡的討論點。身為一個在台灣浸淫文學多年的人,我發現它在處理「聲音(Voice)」這個概念時,提供了一個非常不同於東方傳統的視角。我們習慣強調意境、含蓄,但這本書卻直指「聲音的清晰度與獨特性」才是與讀者建立連結的橋樑。它不會強迫你變成某種特定風格,而是透過大量的「對比練習」,讓你意識到自己的「慣性寫法」在哪裡。舉例來說,當它比較兩位風格迥異的大師在處理「時間流逝」時,你會立刻明白,所謂的「風格」其實是作者在面對重複挑戰時,所發展出來的一套獨有解決方案。這套書的結構性非常強,像是爬樓梯一樣,每爬一層,你對小說的理解就加深一分,而不是一開始就被扔到山頂,眼花撩亂。

评分

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真正消化完這本書,並不是因為它艱澀難懂,而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實用」了。它不像有些理論書籍是從哲學或美學角度切入,而是完全站在「如何成功地完成一部作品」的角度來佈局。我特別喜歡它在談論「修訂與編輯」那一塊的態度。在華人寫作圈,常常給人一種「初稿即一切」的迷思,彷彿創意的火花一旦消逝,作品也就定調了。但這本書用極其嚴謹的篇幅,闡述了寫作的下半場往往在修改中展開,而且修改不是單純的語法潤飾,而是結構性的「重構」。書中提到「刪除你最愛的那段話,如果它沒有推進故事」,這個建議對我衝擊極大。那時候我正卡在一篇短篇的結尾,寫了一大段極度抒情的心理描寫,但看完書中的論點後,我狠下心把它砍掉,結果故事反而更俐落、更有力。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了強大的「批評者視角」給作者自己,讓我們能從讀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文本,這在自我摸索的階段是極其缺乏的。

评分

真正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信賴感的,是它處理「展示而非告知」(Show, Don't Tell)這個老生常談的原則時所用的方式。很多書會簡單帶過,但這本卻提供了多達十幾種不同的「告知」情境,以及對應的「展示」寫法。它不是只告訴你「不要用『他很生氣』」,而是會展示「如何透過他緊握的拳頭、微微顫抖的下巴,以及他對窗外風景的過度關注,來展現他的怒氣」。這種層次感和實戰性,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只是理論指導,更像是一本「編劇手冊」。對於長篇小說這種需要長時間維持讀者投入度的文本來說,持續使用「展示」技巧是保持張力的關鍵。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不斷地在腦中進行「翻譯」——將我腦中抽象的想法,轉換成書中教授的具體寫作技巧。它讓寫作從一種玄妙的感性活動,變成了一項可以被拆解、學習、優化和精進的專業技能。對於任何想要長期投入文學創作,並且不甘於只停留在業餘水準的台灣寫作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反覆翻閱的案頭書。

评分

說真的,我對這類型的「技藝」書通常抱持著一半懷疑一半期待的心態,畢竟文學創作這檔事,天分佔多少、努力佔多少,一直是個難解的題目。但這本《長篇小說的技藝》給我的震撼,在於它成功地將「藝術」與「工匠精神」做了完美的平衡。它沒有鼓吹什麼靈光乍現的謬論,而是非常紮實地探討了小說的骨架——情節、人物、場景、視角——這些構成敘事大廈的磚塊。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它對「人物動機」的剖析,作者群似乎對於人類心理層次的理解非常透徹,他們提供的練習題並不是那種幼稚的「主角想要什麼」,而是深入到「主角為什麼非要這樣做不可」的內在衝突點。這種對深層結構的探討,對於寫作長篇小說尤其關鍵,因為篇幅一長,人物很容易「走味」或「崩塌」。我個人是透過書中關於「次要角色如何服務主題」的章節,才真正理解到,配角不只是背景裝飾,他們往往是檢視主角觀念的稜鏡。這本書的編排邏輯,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檢視與修正,它不是在「教你寫」,更像是在「引導你思考如何成為一個更精準的說書人」。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夠吸引人了,那個「美國大學創意寫作課堂人手一本」的標語,簡直是所有想認真寫作的人心中的聖杯啊!我記得當初看到它在博客來或誠品上架時,就忍不住點進去看。坦白說,現在市面上翻譯的寫作指導書多如牛毛,很多都講得天花亂墜,結果內容空泛,讀完也不知道該怎麼落筆。但這本不一樣,它給人的感覺是沉穩、務實,像是資深教授在課堂上親自示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為了解決寫作者在不同階段會遇到的實際難題而設計的。光是光碟片裡附帶的那些範文解析,就讓人覺得物超所值了。我當時就想,如果我當年唸外文系時能有這本在手邊,或許我的初稿就不會寫得那麼諛草了。它不是那種給你一堆華麗詞藻,要你模仿的書,而是教你怎麼把「說故事」這件事拆解成可以訓練的技藝,從基礎的「如何建立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到進階的「多線敘事的結構安排」,都有非常清晰的步驟和案例支撐,對於想要從業餘進階到專業水準的創作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工具箱裡不可或缺的瑞士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