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版本唯一精裝˙首刷限量珍藏 ●
──中文繁體版獨步全球˙獨傢收錄──
絕版多年,復刻1978年首版全圖片┼44年後作者撰寫新序
國立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曾成德 導讀˙審定˙翻譯
當代深具理論性&創造性的建築大師
最新作品──臺北錶演藝術中心˙2022˙8月開幕
▌20世紀現代建築三大經典著作之一 ▌
認識庫哈斯及其作品,必讀之作
2000年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剋獎得主
2010年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
代錶作:葡萄牙波多音樂廳、西雅圖圖書館、北京中央電視颱、臺北錶演藝術中心
▌認識紐約&大都會建築的必備觀念 ▌
建築文化界專業17人,一緻口碑推薦
「他對世界的影響超越瞭建築本身,不同的人都能從他作品中領略到什麼叫自由。」──妹島和世
「庫哈斯是將作為社會現象的建築,轉變成令人反感事件的一位記者。他是世界上唯一這類型的建築師。」──伊東豊雄
▌繁體中文經典譯本,再現20世紀現代建築三大著作之一
《譫狂紐約》堪稱是20世紀現代建築最重要的三本著作之一(其他兩本為勒˙柯比意的《邁嚮建築》與範求理的《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這本由庫哈斯本人親自授權的繁體中文版,終於在庫哈斯於臺北的重要作品「臺北錶演藝術中心」即將落成之際推齣。如果「臺北錶演藝術中心」被放眼世界的新聞媒體CNN視為為本年度全球最被期待的十大建築,那麼《譫狂紐約》繁體中文版被視為是臺灣本年度齣版界的十大盛事恐亦不為過。今年在臺灣,庫哈斯的兩個作品,一棟蓋瞭十二年的建築物,和一本四十四年前初試啼聲的經典著作中文版,「臺北錶演藝術中心」與《譫狂紐約》都備受期待。
《譫狂紐約》一書在「後現代主義」崛起之時以另類觀點,不以形式主義切入,而將現代主義視為「未竟之誌」追索建築城市與慾望;慶賀大都會「壅塞文化」(Culture of Congestion)的多元綺麗;不以由上而下的菁英觀點,而更另闢蹊徑,不輕看生活環境周遭,指陳齣居住與文化、建築與現實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不僅如此,《譫狂紐約》更是年輕時的庫哈斯對於「建築是什麼?建築做什麼?建築如何做?」的摸索、質問、投射與想像。庫哈斯的建築創作生涯藉著《譫狂紐約》定調,更是他實踐建築時常常迴溯的起始點──包括臺北錶演藝術中心。
▌庫哈斯的建築創作生涯,藉著《譫狂紐約》定調&實踐
雷姆.庫哈斯( Rem Koolhaas )是當代的異數,兼具多種角色於一身的建築師──狂想傢/實踐傢、哲學傢/實用主義者、以及理論傢/預言傢/建築師。他是當今最富浪漫色彩的實用主義者,也是最具烏托邦色彩的建築師及時代實驗精神創作傢。他至今完成的設計作品,都可以迴溯至他的寫作著述,呼應他敏銳的世界觀。
▌以劇作傢與記者身份投入,當代建築界的傳奇轉嚮
庫哈斯1944年生於荷蘭鹿特丹,學童時代曾舉傢旅居亞洲印尼。曾於阿姆斯特丹電影與電視學院研讀劇本寫作,並參加電影製作與演齣。最初的職業是記者,曾經訪問義大利導演費裏尼,也於巴黎目睹1968年的學生運動。這促使他從記者、劇作傢身份轉變為一位「參與世界」的建築師。建築成為他發掘和製造事件的方式,劇作的訓練與記者的本能也隨之注入建築。他先赴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並赴俄國考察構成主義前衛建築,再到美國康乃爾大學與紐約建築與都市研究機構(The Institute for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udies)參與教學與研究工作。庫哈斯始終對大都會的城市現象著迷,親臨紐約的經驗給予他機會研究並寫作一部關於都會現象與都市研究的钜著:《譫狂紐約》。這部初試啼聲之作不僅使他聲譽鵲起,如今更被視為扭轉建築理論思潮的經典之作。《譫狂紐約》從寫作到齣版,由1972至1978長達六年,但在寫作的同時庫哈斯並沒有停止他的設計活動。1975年「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 OMA)正式成立。建築桂冠普立茲剋獎的評審團盛讚他是將理論與實務、建築與文化、抽象思想與實質環境都集於一身的當代最重要建築傢。
▌扭轉建築理論思潮的經典之作,影響日後所有作品
《譫狂紐約》齣版於1978年,距今四十四年,在書中,庫哈斯追索曼哈頓的各種正史、野史、插麯、傳聞、軼事、別傳,提齣一個關於「壅塞文化」/「曼哈頓主義」的宣言,使我們更注意實現大都會生活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此次以繁體中文版本問世,有別於當前全球流通的各種版本,試圖迴歸已絕版多年,1978年首度齣版的大開本與完整豐富圖錄,庫哈斯特別應允授權之餘更撰寫新的序言。繁體中文版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曾成德與專業譯者吳莉君閤譯,並由曾成德教授審定、撰寫導讀及譯註。
▌從北京中央電視颱到臺北錶演藝術中心,看見亞洲新城市
庫哈斯8歲時,就跟著父親從荷蘭到瞭印尼,迴荷蘭前也曾旅居巴西,整個成長過程受到多元文化的洗禮。新世紀裡他的視角與行腳遍及亞洲、非洲與伊斯蘭世界,以客觀多樣而獨創的觀點,企圖從中看見當代都會的潛在新可能。從北京中央電視颱到臺北錶演藝術中心,都是這些觀察後的具體實踐。如今在臺灣的我們可以透過庫哈斯親自操刀的最新作品――臺北錶演藝術中心的實體作品,以及他當年探索建築與大都會的處女力作《譫狂紐約》裡呈現的深刻思索與收錄早期實驗作品的紙上建築,具體體驗並認識這位獨特建築大師的實踐力與創造力。
建築文化界專業17人,一緻口碑推薦
王俊雄 |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係係主任
王增榮 | 建築評論人
吳光庭 |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李明璁 | 社會學傢、作傢
阮慶嶽 | 小說傢╱評論傢
林芳慧 | AECOM 全球建築與人居環境 運營總監╱庫哈斯《大躍進:哈佛設計學院城市調研計畫》「建築」章節作者
林傢如 | OMA臺北錶演藝術中心項目總監╱臺灣女建築傢學會 理事長
姚仁喜 |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創始人╱臺北錶演藝術中心執行建築師
張基義 | 颱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張樞 | 張樞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前理事長
張鐵誌 | VERSE創辦人暨總編輯
曾瑋 | 東海大學建築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黃聲遠 | 田中央工作群 主持建築師
漆誌剛 |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係專任助理教授
褚瑞基 | 銘傳大學建築係專任副教授
鄭泰昇 |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係教授
龔書章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建築師
好評推薦
▌「庫哈斯是我們時代的柯比意!」當代建築評論傢基普尼斯(Jeffrey Kipnis)曾這麼斷言。哈佛前建築係主任莫內歐(Rafael Moneo)也曾如此形容。與其認為這樣的論斷是關於「明星建築師」的魅力或「建築大師」的能力,倒不如說庫哈斯如同前輩大師,同時具有設計創作、論述寫作與錶述能力; 也許更重要的,也都持有建築態度與觀念視野。普立茲剋獎委員會在頒獎辭上寫道:「雷姆‧庫哈斯是一位罕見兼具遠見視野與實務實力的建築師,也是哲學傢與實用主義者,以及理論傢與先知先行者,以及當代最受矚目、最被討論的建築人物......他的寫作以及他和他的團隊與學生的研究常常超乎傳統甚至激發爭議。他以他的著述、都市與城鄉規劃、學術研討議題,以及大膽、突齣、撩人、發人深省的建築為世人所知。......而這一切始自於《譫狂紐約》......」────曾成德|國立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
▌庫哈斯是少見的、真正的現實主義者。就如同杜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所說的:「現實主義者不會害怕他們的研究結果」那般,《譫狂紐約》裡冷酷、無情、瘋狂、甚至駭人聽聞的自白,都來自庫哈斯1970年代在Peter Eisenman所領導的IAUS(建築及都市研究組織)任職研究員時的研究成果,日後也成為他成立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的宣言。不再具有任何現代主義建築的烏托邦性、全然的現實到底而產生的魔幻,正是我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樂趣。在這裡,紐約取代瞭班雅明的19世紀巴黎成為20世紀的現代性之都,所有一切堅固事物更加快速煙消雲散!────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係係主任
▌莫內歐(Rafael Moneo)在《哈佛大學建築係的八堂課》裡,讚譽庫哈斯是當代建築理論與專業在80-90年代巨大轉變中最具代錶性的一位建築師,這一切都始自於庫哈斯年輕時在《譫狂紐約》一書中所展現的視野,值得細讀!────林芳慧|庫哈斯《大躍進:哈佛設計學院城市調研計畫》「建築」章節作者
▌透過庫哈斯的狂想,《譫狂紐約》考古記錄中充滿各種大都會生活精準隱喻的「進步劇場」,即將在今日的臺北錶演藝術中心真實上演。這兩者同樣注定具有「將不相容的事物相容」的纔能,是把壅塞文化發揮到極緻的未來夢境。神話島嶼產齣的曼哈頓主義宣言中,理論和實踐反覆思辨,不能明言,好似「夢境」裡的「燈塔」(The Beacon Tower)太過耀眼,引誘讀者脫離現實航道,往未知的旅程展開冒險!─────林傢如|OMA臺北錶演藝術中心項目總監
▌庫哈斯是研究所時期影響我建築生涯最重要的啟濛老師,而他在1970年代的青年時代钜作《譫狂紐約》,更是開啟我對於城市與建築的多重辯證和想像,一直至今!
在我心中,庫哈斯是當今最富浪漫色彩的實用主義者、也是最具時代性實驗精神的建築師。他總能如煉金師一般地「化現實之銹為想像之金」——一方麵不閃躲地直球麵對有限、理性、重複生活中的種種現實;另一方麵卻又創造齣一係列「多元並立、價值紛陳、祕而不宣」之無盡幻想的璀燦內涵。
這本伴隨我個人創作思考三十年的《譫狂紐約》,庫哈斯並不採用任何奇特或創新的模式,來攻擊根深蒂固的既有傳統形式;反而是不斷地試圖對當今一切城市文化現象,採取寬容、客觀且樂觀的接受態度,一層層地迴顧並發現紐約曼哈頓這個城市過去成果的邏輯與軌跡,然後激進地揭露齣這所有的「事件」與「生活」之間的歡愉和慾望想像。
就像庫哈斯所說:「隻要時機一到,『過去』(the past) 總是能以某種形式再現人間。」
如果問我如何建構心中最想追尋的那種當代城市中迷人的「狂譫」美感,無疑就是這本令人難以離手的《譫狂紐約》!─────龔書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