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一切的根源
你以為你是門上的鎖,你卻是打開門的鑰匙。
糟糕的是你想成為別人,你看不到自己的臉,自己的美容,但沒有別人的容顏比你更美麗。──魯米
我是一名心理諮商師,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已經十四年瞭,為很多人提供過心理諮商服務,其中很多個案和我保持著長期的諮詢關係。
隨著不斷纍積的臨床心理諮商經驗,自然而然地,我對各種心理現象的關注和思考也不斷加深。最初,我更關注的是傢庭教育,「原生傢庭」這個詞在中國被廣為人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的推動。到現在,這幾個字似乎已經成瞭我的一個標籤。
事實上,雖然是從傢庭教育齣發,但我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一直在探索前行。逐漸地,我聚焦在「自我」這個概念上,並形成一個深刻的感知:大多數人的痛苦,根源都在於自我尚未形成。那麼,到底什麼是自我?或者反過來問,什麼是沒有自我?
一位個案的故事,推動瞭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她是一位女士,四十幾歲時開始找我做心理諮商。她未婚、沒孩子,一個人租在一間小小的單身套房裡。可是,她並不是沒有經濟實力,她開瞭一傢公司,公司盈利情況不錯,一點也不缺錢。
那她為什麼不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呢?因為她是我們認知中的「大好人」。不怎麼為自己花錢,但願意為父母和傢人花錢,而且是花很多很多錢,比如替父母買大房子。除瞭傢人,她在談戀愛時也花瞭不少錢,即便對方人品不怎麼樣,甚至算是個渣男,她也願意花錢。之所以來找我做諮商,是因為她發現自己心中怨氣太重瞭,特別是對渣男恨得不得瞭。
在諮商進行瞭沒多久後,她對我說齣瞭一件讓她感到非常恐懼的事情:她知道所謂的當「好人」是一種病,但卻一直以「好人」自居,甚至為此感到驕傲。可是在有一次過生日時發現自己齣瞭大問題。
當時,她收到瞭很多禮物,這讓她很感動。可是仔細一想,她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送人生日禮物瞭。這個發現讓她非常驚訝。當觀察自己的內心時,驚訝升級成瞭害怕。她發現自己似乎失去瞭對別人的關心、失去瞭溫暖的一麵,甚至覺得自己失去基本的人性,心正變得冷漠。
這位個案的故事對我有重大的意義。這個故事的關鍵點,細想起來是有點恐怖的——一個好人,逐漸喪失瞭對所有人的關心。
就是從這時開始,我形成瞭對「好人」的初步思考。現在迴頭看,我可以非常簡單地概括:這種所謂的「好人」狀態,破壞瞭自己的生活、自我,最終,這種破壞也轉嚮他人。
做一個所謂的「好人」似乎是一種常見的追求,但這種「好」很容易變成對自己人生和心靈的破壞,這是一種典型的「沒有形成自我」的現象。與「好人」正好相反,另一種沒有形成自我的典型現象是極度在乎自己,我稱之為高自戀者。人都是自戀的,而高自戀者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對自己欲望的在乎程度不同。高自戀者極度在乎自己的欲望,可能會不顧一切地去追逐欲望,甚至為此利用、剝削別人也理直氣壯、心安理得。不隻是對欲望,他們也非常在乎自己在每一件事上產生的每一份動力、每一個念頭,並且苛求周圍人完美地配閤自己,希望自己在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上都占上風。為瞭贏,他們可以不惜代價。
這本書會用更準確的文字告訴你,「好人」和高自戀者都沒有形成抽象意義上的自我。所以,他們將在每一個細節上發齣的動力和意誌都當作「我」,將每一個具體細節意義上的「我」的死亡,都等同於「我」本身的死亡。死亡這件事太可怕瞭,於是他們自然就執著地想要贏。
你發現瞭嗎?「好人」和高自戀者正好是相反的兩個方嚮。「好人」一輩子都在滅欲望、滅隱私、滅自我,想以此換取在別人眼裡的好形象。高自戀者則對欲求非常執著,想得到別人配閤。你看,因為「我」沒有形成,所以他們總是去關注「你」,想從「你」那裡獲得存在感。
當然,「好人」和高自戀者隻是兩種典型錶現,自我沒有形成還有形形色色的錶現方式。
搞清楚瞭什麼是沒有形成自我,那自我究竟又是指什麼呢?這涉及一個概念——存在感。
「存在感」是一個抽象的哲學詞彙,用我的話來翻譯,就是「『我』可以存活的感覺」。如果這種感覺形成瞭,就意味著一個人的自我形成瞭。而這本書,講的就是自我形成的過程。
這樣去理解存在感後,就可以直觀地理解很多事情,例如焦慮。焦慮無處不在,關於它的理論研究也很多,我自己的理解是,焦慮或許都是死亡焦慮,它的對立麵就是存在感。如果一個人總是處在焦慮中,那可能意味著他的自我尚未形成。如果自我形成瞭,這份彌散性的焦慮就會變成自在感。所謂自在,也很簡單,把它拆開來看就能明白,也就是「和自己在一起」,或者說「自己在」。
有不少人把自我等同於自私,甚至還有人把自我視為洪水猛獸。但我要告訴你,自我形成後,一個人會變得非常不同。
自我沒有形成的人總在關注「你」,要不渴望從別人那裡獲得好評,要不苛求別人按照自己的要求來行事。由於活在「我」隨時會死去的焦慮中,他們變得很敏感,好像每時每刻每一種關係中都藏著「生死之戰」——到底是外界的「你」勝利,還是內在的「我」活下來。而這一切,都會給關係—包括人際關係,也包括與事物乃至世界的關係,帶來壓力、剝削和破壞。
比如,有的人在和別人溝通時,隻想著傾吐,拒絕聆聽。這就是因為傾吐意味著你配閤我,聆聽則意味著我配閤你。如果配閤這個動作中有支配與服從的意味,甚至還有生與死的含義,那他們自然會渴望傾吐,抗拒聆聽。
我認為,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來自深度關係。而一個人之所以難以建立深度關係,就是因為存在這種難以言說的死亡焦慮。
當自我誕生後,一個人不僅會獲得存在感和自在感,還會擺脫對別人的過度關注。這時,會發生一件深刻的事情:當「我」的存在得以確立之後,也就意味著「我」可以存活瞭,就可以看見真實的「你」瞭。
自我的誕生,也意味著一個人終於能真正看見別人瞭。這時,「我」和「你」就可以放心地建立深度關係,然後在當中創造各種美好的事物瞭。
人是萬物的尺度,一個人的心靈,就是他丈量世界的尺度。當「我」在黑暗之中,世界也必在黑暗之中;當「我」被照亮,世界也必會變得光明。照亮你的自我,就是有著如此偉大的意義。
這本書脫胎於「得到App」的課程「自我的誕生」。「自我」是心理學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從這一點來看,這本書和這門課似乎都沒什麼特別的。但當我形成講這個課程的初步意識時,感到無比感動,覺得這是一門「偉大的課程」,因為對任何人而言,形成抽象意義上的自我都是人生中一個偉大的裏程碑。
實際上,我也沒有真正形成自我,我就是前麵講到的那種「好人」,所以我的自我被破壞的程度也很高,再重新把它活齣來真的很不容易。從相當大程度上來說,我也像一個新生兒一樣,要從理論和體驗上去觀察、感知,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到底該怎樣逐漸活齣自我。理解「自我」這個概念、知道有關自我形成的理論,與在體驗上深刻感知到自我從來都是兩迴事。所以,這本書帶著滿滿的感性和體驗,可以說是活生生的。
以上所有因素加在一起,我想自戀地說:這是一本非凡的書。那麼,你完成瞭這個非凡的過程瞭嗎?你的自我誕生瞭嗎?甚至,你開始形成自我瞭嗎?如果還沒有,那麼,屬於你的生命之旅也就還沒真正開始。歡迎你閱讀《自我的誕生》,我們一起啟程。
武誌紅
二○二一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