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六版)

經濟學(六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嘉棟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曼昆
  • 教材
  • 大学
  • 经济学原理
  •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六版
  • 基础经济学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為經濟學之入門教課書,涵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及重要經濟現象之發展,免去深奧、複雜的理論,以幫助讀者更容易進入經濟學的修習。本書共計 16 章,適用於一學期或一學年之經濟學課程,1-8 章是個體經濟學之範圍,9-16 章為總體經濟學內容。
 
  本書強調經濟直觀,採用本土範例,涵蓋當代議題,包括:金融海嘯、台灣央行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碳排放交易、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戰。更新數據資料與圖形。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深度交织》 导言:重新审视经济学的基石与前沿 自亚当·斯密首次描绘“看不见的手”以来,经济学这门学科就承担着解释资源稀缺性下人类行为选择与社会财富分配的重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动——从金融危机的反复冲击、气候变化带来的紧迫性,到数字技术对生产力结构的颠覆,再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全球供应链的重塑——无一不在挑战着既有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本书《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深度交织》并非一本传统的教科书,它旨在超越基础概念的罗列,深入探讨当代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相互作用。它面向的读者群体,不仅是经济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人员,更是对理解我们所处时代复杂经济图景抱有强烈求知欲的政策制定者、商界领袖和普通公民。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既扎根于经典理论的严谨性,又能够敏锐捕捉时代脉搏的前沿视野。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的范式转移——从理性人到行为的复杂性 传统微观经济学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之上,即个体是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者。本书在承认这一基础模型有效性的同时,将大量篇幅用于探讨“行为经济学”如何修正和丰富这一描述。 1. 认知的局限与决策的偏差: 我们将详细剖析“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如何解释人们在面对损失与收益时的非对称反应,以及“锚定效应”、“羊群效应”如何系统性地扭曲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重点讨论在信息过载的数字时代,认知捷径(Heuristics)如何成为主流决策模式,及其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潜在威胁。 2. 市场失灵的新维度:信息不对称的深化: 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如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在平台经济和数据经济中呈现出新的复杂性。本书探讨了大型科技公司如何通过对数据的垄断性控制,不仅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更在事实上成为新的“信息看门人”,这引发了关于数据所有权、隐私权与市场效率之间的深刻权衡。 3. 激励机制的设计与社会福利: 进一步分析最优激励机制的设计,特别是在零工经济(Gig Economy)中,如何平衡劳动者的灵活性需求与社会保障的缺失。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声誉系统”在缺乏传统合同约束的市场中扮演的替代性角色,以及其固有的脆弱性。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挑战——不确定性、增长与分配 宏观经济学正经历着自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最深刻的范式检验。本书聚焦于如何用更具弹性的模型来理解长期停滞、结构性失业和财富集中问题。 1. 增长的极限与技术冲击: 传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如索洛模型)在解释近几十年来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速放缓时显得力不从心。本书深入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量困境,以及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带来的“创造性破坏”与“破坏性创造”之间的动态拉锯。我们将审视“技术性失业”的真实威胁,以及应对策略——例如全民基本收入(UBI)或普及性技能再培训的经济学论证。 2. 财政政策的复苏与债务陷阱: 在低利率和高债务环境下,财政政策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本书批判性地评估了现代货币理论(MMT)的潜在适用性与风险,并分析了在主权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如何权衡通胀预期与财政可持续性。重点案例分析了疫情期间各国财政刺激的异同及其对长期财政健康的影响。 3. 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构与通胀的再现: 过去三十年,通货膨胀的“沉寂”使得菲利普斯曲线似乎失效。然而,近年来全球供应链中断和能源价格飙升引发的滞胀风险,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劳动力市场闲置程度、通胀预期和全球商品价格联动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详细分析了“核心通胀”与“软通胀”(涉及资产价格和环境成本)的区别。 第三部分: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交汇点 全球化不再是不可逆转的单向进程,而是充满摩擦、逆流与重构的复杂系统。 1. 国际贸易的新范式:从效率到韧性: 国际贸易理论已从比较优势的纯粹追求转向“供应链韧性”的战略考量。本书分析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如何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地理分布,以及由此带来的贸易成本上升与国家安全之间的权衡。我们将探讨服务贸易在全球化中的崛起及其监管挑战。 2. 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与金融一体化: 尽管资本流动更加自由,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退。本书分析了新兴市场在应对跨境资本大进大出时所面临的“三元悖论”困境。此外,数字货币(CBDCs)的研发对现有国际支付体系和货币主权构成的潜在冲击,也是本章的重点探讨对象。 3. 气候变化、资源稀缺与环境经济学: 气候变化不再是外部性问题,而是核心的经济约束。本书系统阐述了碳定价机制(如碳税与排放交易体系,ETS)的有效性与设计缺陷,并评估了绿色技术创新所需的公共政策干预强度。重点讨论了“转型风险”(Transition Risk)如何影响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和金融稳定。 第四部分:经济政策的伦理与治理 经济学最终要回归到如何构建更公正、更可持续的社会。本书强调了工具选择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内在联系。 1. 收入不平等的测量与归因: 超越传统的基尼系数,本书引入了更细致的收入与财富指标,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全球化和制度变迁对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对贡献。并聚焦于“机会不平等”与“结果不平等”之间的政策取舍。 2. 监管哲学的演变: 在数字经济、金融创新和环境挑战面前,政府的监管角色必须转型。我们探讨了“适应性监管”(Adaptive Regulation)和“沙盒机制”在平衡创新与风险控制方面的应用,以及跨国监管协调的必要性。 结语:面向未来的经济学思维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学》旨在培养读者批判性分析和综合应用经济学工具的能力。它强调,经济学不是一套固定的法则,而是一个持续演进的知识体系,必须不断与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进行对话。理解当代经济挑战,需要我们拥抱跨学科的视角,警惕模型简化带来的盲点,并始终将人类福祉和社会韧性置于理论分析的核心位置。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全面且与时俱进的分析框架,以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但又蕴含巨大可能性的时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嘉棟
 
  台灣臺南人,1948 年生。
  台大經濟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央銀行副總裁、財政部長。
  現任東吳大學講座教授。
  主要研究興趣為貨幣理論與國際金融。
 
吳聰敏
 
  台灣屏東人,1952 年生。
  台大電機系畢業,政大企研所碩士,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大經濟學系名譽教授。
  主要研究興趣為台灣長期經濟成長。
  他與吳聰慧教授共同開發了cwTEX 排版系統。
 
張清溪
 
  台灣彰化人,1947-2022 年。
  台大經濟學系畢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
  生前長期任教於台大經濟系,主要研究興趣是中國經濟。
 
劉鶯釧
 
  台灣台南人,1951-2009 年。
  台大經濟學系畢業,台大經濟研究所碩士、博士。
  生前長期任教於台大經濟系,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所得分配、失業統計、勞動經濟、個體經濟以及計量經濟等方面。

图书目录

第01章 經濟問題與經濟觀念
1.1 什麼是經濟學?
1.2 為什麼要學經濟學?
1.3 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線
1.4 比較利益法則
1.5 經濟學解釋現象
1.6 本書結構

第02章 供需均衡與彈性
2.1 需求
2.2 供給
2.3 市場供需均衡
2.4 價格彈性
2.5 所得彈性與交叉彈性
2.6 需求彈性的應用

第03章 市場機能與政府干預
3.1 需求價格與消費者剩餘
3.2 供給價格與生產者剩餘
3.3 一隻看不見的手
3.4 政府管制
3.5 市場失靈

第04章 外部性與公共財
4.1 外部效果
4.2 公共財
4.3 效率之外
4.4 公共決策與政府失靈

第05章 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決策
5.1 效用與價值
5.2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5.3 需求價格與需求曲線
5.4 生產的基本觀念
5.5 生產理論
5.6 成本分析

第06章 競爭與獨占
6.1 市場結構
6.2 完全競爭
6.3 競爭廠商之長期供給線
6.4 獨占
6.5 獨占性競爭
6.6 寡占
6.7 不完全競爭的問題與補救

第07章 國際貿易
7.1 國際貿易的源起
7.2 貿易之均衡與貿易條件
7.3 貿易利益與利益之分配
7.4 貿易政策
7.5 台灣的對外貿易與貿易政策

第08章 要素市場
8.1 勞動市場
8.2 勞動市場的干預
8.3 地租
8.4 利息

第09章 國民所得與物價指數
9.1 國民所得:從生產面計算
9.2 國民所得:從支出面計算
9.3 國民所得之估算
9.4 國民所得統計的缺失
9.5 實質GDP
9.6 消費者物價指數

第10章 經濟成長
10.1 現代經濟成長
10.2 戰後的高成長
10.3 固定投資
10.4 所得水準趕上

第11章 貨幣與金融
11.1 儲蓄
11.2 金融體系
11.3 貨幣的功能與衡量
11.4 存款貨幣與貨幣乘數
11.5 貨幣供給與貨幣政策
11.6 外匯操作

第12章 景氣波動、失業與物價膨脹
12.1 景氣波動
12.2 勞動市場與失業
12.3 貨幣供給與物價
12.4 物價膨脹之影響
12.5 菲利浦曲線

第13章 簡單凱因斯模型
13.1 總合供需模型與菲利浦曲線
13.2 民間消費支出
13.3 固定投資
13.4 簡單凱因斯模型
13.5 進出口與均衡國民所得

第14章 國際金融
14.1 外匯與匯率
14.2 外匯供需與國際收支表
14.3 匯率之決定
14.4 匯率制度
14.5 台灣的國際收支、匯率與貨幣政策自主性

第15章 總合供需模型與政府政策
15.1 名目利率如何決定?
15.2 凱因斯總合需求線
15.3 凱因斯總合供給線
15.4 凱因斯總合供需均衡
15.5 政府政策之效果
15.6 景氣循環理論之發展

第16章 全球化、資產泡沫與金融危機
16.1 全球化的源起
16.2 全球化的影響
16.3 貨幣供給與資產泡沫
16.4 金融危機
16.5 2010 年以來的國際經濟金融變局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0102418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9 x 26 x 2.1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六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六版序
 
  35年前(1987年),我們本著予初學者提供可初窺經濟學堂奧、獲得完整且正確的經濟學概念,並多以台灣的事例進行說明,讓讀者增進對台灣經濟現象之了解等目的為職志,開始出版包含上下兩冊的經濟學入門教科書《經濟學-理論與實際》。然後,自1998年起開始出版這本全一冊的《經濟學》。
 
  這本教科書過去每4或5年即改版一次。在2021年下半年, 張清溪教授即與我們兩人討論,距第5版問世已歷5年,是否該再改版。此事尚未有定論,清溪兄卻慟於2022年元月意外辭世,讓我們兩人萌生應速完成其遺願之心。清溪兄是這本被暱稱為「台大四人幫」經濟學教科書之掌舵者,且主動挑起許多事務性的工作;本書能順利多次改版,清溪兄居功厥偉。
 
  我們兩人認為,為了讓國人記得,清溪兄對國內經濟學之推廣曾有此一貢獻,萬不能讓此教科書隨清溪兄的辭世而驟止改版。在2009年6月,「四人幫」的另一夥伴劉鶯釧教授回到天上的家之後,我們即是基於此一想法,將此書持續改版,並將四位並列為合著者迄今。
 
  就入門教科書而言,必須涵蓋的內容,主要是基本的經濟學概念,以及重要經濟現象之發展,難以包含太多深奧、複雜的新理論。由於基本經濟學概念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這次改版與前幾次相同,除了更新統計資料,個體經濟學的部分調整不大,但總體經濟學部分有較大的調整。
 
  在章節方面,前8章屬於個體經濟學範疇,其章節順序大致維持不變。第1、2章介紹基本概念與市場供需。第3章討論市場機能, 是個體經濟學的核心。第4章分析外部性與公共財兩項市場失靈;第5章討論市場供需的基礎消費者與生產者行為。第6章介紹市場結構,包括了四種市場。第7章國際貿易討論國與國間之交易,是市場機能的應用。第8章討論要素市場,包括要素需求與要素的供給。
 
  第9章至第16章是屬於總體經濟學範疇。由於總體經濟學所討論的議題,主要包括經濟的短期波動,涵蓋國民所得、就業與物價的變動,以及長期的經濟成長,因此這次改版時,將「經濟成長」移至「國民所得與物價指數」之後,讓讀者對總體經濟議題先有個概略的了解。
 
  這次改版較重要的調整如下。第9章更清楚說明GDP與國民所得的關係,另外也新增以連鎖法計算實質GDP的方法。第10章介紹經濟成長的概念。台灣在1960–2000年期間的高成長,被經濟學家譽為是「經濟奇蹟」,本章首先簡介台灣長期經濟成長的軌跡,後半部分則從比較利益的角度解釋電子業初期的發展。
 
  第12與13章討論景氣波動的議題。經濟衰退時,現代政府都會推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以求減少經濟衰退之衝擊。第12章從菲利浦曲線的概念出發,說明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操作方法;第13章則說明擴張性財政政策,並討論消費券(2009年)之效果。
 
  由於金融面密切影響實質面,因此這次改版將「國際金融」移至第14章,並說明匯率干預在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裡的重要角色。第15章介紹凱因斯總合供需模型,本章的內容大幅度改寫,以更簡明扼要的方式介紹這個模型。最後一章「全球化、資產泡沫與金融危機」,則加上了對幾件2010年以來嚴重衝擊國際經濟的重大事件的簡略說明,包括美中爭霸、新冠肺炎疫情與反全球化逆流。
 
  雖然「四人幫」如今只剩我們兩位,我們還是努力地改版,作必要的修正與補充。期待改版後的本書,能繼續為國內有志於修習經濟學之人士,提供一本優質的教科書或參考書,進而為提升國內民眾的經濟學觀念,略盡棉薄之力。每次改版都受惠於許多經濟學界朋友與讀者的鞭策與指正, 這次也是一樣。感謝所有關心這本教科書,跟我們提出建議的所有朋友們。
 
  本次改版,我們感謝吳慕凡小姐重新繪製經濟行為流程圖。另外,我們特別感謝黃品鈞同學協助校對。事實上,他的貢獻遠超過校對的範圍,他常指出我們沒寫清楚,甚至寫錯的地方。我們這次已改正了過去的不少錯誤,但總還是有不盡週全的地方。書中若有錯誤,希望讀者仍舊不吝給予指正。
 
許嘉棟.吳聰敏
2022年7月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本《經濟學(六版)》,我會說它是一本「極致的通用工具箱」,但缺乏台灣在地工具的客製化服務。它的優點是廣度極佳,幾乎涵蓋了經濟學所有主要的次領域,從生產者理論到國際貿易理論,幾乎沒有遺漏,這對於準備任何形式的專業考試都非常有利,因為它確保了知識的完整性。然而,正因為追求這種「大而全」,它在處理當代熱門議題時,深度上就顯得有點不夠前沿。例如,關於數位經濟、平台壟斷(如Google或Meta在台灣的影響力)以及加密貨幣對貨幣主權的挑戰等新興課題,書中的討論往往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市場結構分析,對於這些新形態的經濟活動所帶來的規範性難題著墨不多。我期望一本六版的新書能更積極地擁抱這些正在發生的變化,而不是僅僅修訂舊有章節的數字。總而言之,它是一本優秀的參考書,能建立你的理論框架,但若想了解「今天的台灣正在發生什麼經濟大事」,你可能還得搭配報紙社論或財經專欄來進行即時的「版本更新」。

评分

翻閱這本《經濟學(六版)》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數據處理上的「西方標準感」。書中引用的統計數據和圖表,幾乎都是取自OECD國家或美國的長期數據,這讓它在宏觀層面展現出極高的穩定性和可比較性。例如,在探討人口紅利消失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時,它呈現的是日本或德國的長期趨勢圖,這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參考角度。然而,這種對國際數據的偏好,也造成了一個小小的落差:台灣的經濟結構,特別是中小企業佔GDP的比例極高,且服務業的就業結構非常特殊,這些細微的結構性差異,在書中很難找到直接對應的數據支持。我常常在想,如果書中有個章節專門分析亞洲四小龍(或至少是台灣)在特定經濟體系轉型階段的獨特挑戰,那閱讀體驗會更具現場感。它教你如何分析一個成熟的、低通膨的已開發國家經濟,但對於像我們這樣,時常面臨產業升級壓力與潛在通膨風險的環境,我們需要的「解方」可能需要從書中理論中,自行「提煉」和「轉譯」出來。

评分

這本《經濟學(六版)》的教科書,坦白說,對我這種在台灣土生土長、習慣了用台灣本土視角理解經濟現象的讀者來說,初接觸時確實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首先,它的章節編排和案例選擇,明顯帶有濃厚的國際化色彩,這對理解全球經濟脈動當然是極好的,但若要緊密連結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像是台北房地產的供需曲線、台積電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或是勞保基金的精算問題,有時候得自己動手做點「在地化」的腦補工作。舉例來說,當書中談到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時,引用的可能是美國速食業的消費數據,而不是台灣珍珠奶茶店的排隊人龍分析。書中的圖表製作精良,數據來源標註清楚,這點我很欣賞,畢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清晰的視覺化工具能大大降低學習門檻。不過,對於某些更細膩的政策工具解釋,像是台灣特有的證所稅或房地產選擇權稅制對市場的影響,內容就顯得比較宏觀,少了點「接地氣」的實務深度。整體而言,它是一本紮實的理論基石,但若能再多放一些我們熟悉的在地案例,讓抽象的經濟模型能更具體地映照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那學習體驗想必會更上一層樓。

评分

哇,這本《經濟學(六版)》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走進了一個設計極度現代化、但裝潢風格偏向歐美的圖書館,書本的排版跟邏輯流暢度沒話說,那種理工科般的嚴謹性貫穿始終。我特別注意到,它在處理個體經濟學的賽局理論部分,論述得相當透徹,從最基本的囚徒困境到更複雜的納許均衡,幾乎是手把手帶你推導公式和分析策略,對於想深入了解商業談判或市場競爭機制的讀者來說,這部分絕對是精華。但老實講,當我們在討論總體經濟,像是利率政策或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時,書裡的論述似乎太過於依賴「理性人假設」。在我們台灣的社會氛圍中,民眾的投資決策常常摻雜了大量的情緒因素,例如對政府發言的短期反應,或是特定節日或事件帶來的非理性消費衝動,這些「非理性」的成分在書中幾乎是零著墨。因此,雖然理論推導無懈可擊,但當我試圖用它來解釋為什麼上週股市會無故大跌時,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能解釋台灣人「心之所向」的鑰匙。它提供的是一把通用型的萬能鑰匙,但打開我們這間特殊的「小房間」時,可能還需要自己打磨一下鑰匙的鋸齒。

评分

作為一本學術教材,這本《經濟學(六版)》的學術深度毋庸置疑,但閱讀體驗上,我得說它比較適合已經具備一定經濟學背景的學生,或者說是那種追求「原汁原味」學術語言的學習者。書中許多關鍵術語的定義,都非常貼近國際學術界的標準翻譯,這對於未來若要出國深造或參考頂尖期刊的文獻,無疑是個巨大的優勢,等於是先幫我們打好了學術「內功」。然而,對於初次接觸經濟學概念的「小白」來說,這種嚴謹性有時會變成一種門檻。例如,在解釋供給與需求彈性時,它傾向於直接給出積分和微分的公式來定義,而不是先用生活化的比喻來建立直觀理解。我比較習慣那種「先講故事,再談公式」的引導方式。再者,書中對於不同學派的批判與比較,雖然全面,但篇幅相對平均,對於當前台灣學界比較關注的「新古典」與「凱因斯」之外的思潮(比如奧地利學派的零星觀點),著墨不多,有點像是教科書必須保持中立的宿命吧。總之,紮實到會讓你頭痛,但理論的骨架非常硬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