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93版)

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9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紀東
图书标签:
  • 六法全书
  • 法律
  • 法规
  • 判例
  • 台湾法律
  • 93版
  • 法律参考
  • 法学教材
  • 法律工具书
  • 法律查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版最新修正至民國111年7月4日總統寄立法院公布之法規命令。

  全書收錄國內法規與國際公約近700種、各級法院重要裁判判例要旨近5000則以及大法官釋字第1-813號解釋。

  本書突破坊間六法全書只列法條之通例,而於各主要法規中,逐條附註「條文要旨」、「立法理由」、「增訂理由」、「修正理由」、「參照法令」及「判解要旨」,俾讀者於閱讀條文之餘,兼及相關之法令、解釋、判例及裁判,以澈底瞭解條文真義,並作深入研究之參考,此為本書最大特點。
 
好的,以下是《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93版)》不包含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 --- 《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93版)》以外之相關法律參考書籍簡介 本簡介旨在介紹與《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93版)》在內容、編纂體系或側重角度上有所區隔,但仍屬於法律實務與理論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這些書籍或許涵蓋了相似的法律領域,但其結構、收錄的判例深度、法令的更新時效性,或是特定的學術觀點,均與該《六法全書》形成差異。 一、 專科領域深度研究與註釋書 許多法律實務工作者與學術研究者,會依據其專業需求,選用針對特定法條或法律領域進行深入探討的專著或註釋書。 1. 《中華民國刑法註解與實務見解彙編》 這類書籍通常聚焦於刑法總則與分則的逐條解析。它們的結構往往是以法條為核心,針對每一條文,詳盡列舉立法沿革、學說爭議,並系統性地引用歷年最高法院的判例、決議,以及重要的刑事庭推論(如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的裁定)。 與《新編六法》的區別: 深度與廣度: 《六法全書》追求的是廣泛涵蓋所有主要法域(如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的現行條文匯編,側重於法規的即時對照。而刑法註解書則將篇幅集中於刑法,對特定罪名下的構成要件、阻卻違法、罪數論等複雜爭議進行極為細膩的學理剖析,其註釋文字量遠超一般六法全書的簡要說明。 判解選擇性: 註解書會篩選並精選最具代表性、最具變革意義的判例進行深入評述,可能包含對該判決的優劣分析,這是純粹的法條彙編難以提供的。 2. 《民法債編重要判例深度解析》 專門探討民法中極為繁複的債編(如契約、不當得利、侵權行為等)的書籍,通常會以近二、三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最高法院民事判例為核心。 與《新編六法》的區別: 案例化教學: 這類書籍的編排方式更偏向案例分析與判決邏輯重建。它們不僅提供判決字號,更會重構案件事實,並詳細論述法院如何適用或解釋相關的民法條文。 學說對話: 許多優質的民法解析書籍,會將法院見解與國內外重要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對話與批判,探討條文在當代社會結構下的解釋邊界,這遠超《六法全書》僅提供條文與現行判例的基礎功能。 二、 程序法規與特定訴訟規則彙編 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的運作高度依賴法院的審判實務操作與細節規定。專門針對程序法的工具書,往往有其不可替代性。 1. 《民事訴訟法與強制執行法實務操作指南》 這類指南通常不以羅列所有法條為主要目的,而是側重於訴訟程序的「流程控制」。它會詳細說明起訴、準備程序、證據調查、宣示判決、上訴救濟等各階段的具體文書格式、應注意的時效規定,以及高院針對程序爭議的最新見解。 與《新編六法》的區別: 操作性與時效性: 《六法全書》提供的是規範性的法律條文。而操作指南則著重於「如何操作」,例如針對特定類型的訴訟(如存證金的計算、假扣押的要件),提供極度細節化的步驟指引,且其內容必須與最新的法院規則和最新修正的法院作業要點保持同步,更新速度可能快於一般法典的修訂週期。 2. 《行政訴訟法爭議與判決精選》 行政訴訟涉及國家權力與人民權利的界線劃分,其判決往往具有高度的政策意涵。這類書籍會專注於特定類型的行政處分(如稅捐、土地徵收、行政罰)的爭議點,並彙集近年來相關的最高行政法院判決。 與《新編六法》的區別: 行政處分脈絡: 它們將行政法條文置於具體的行政實務脈絡中,分析行政機關的裁量空間、信賴保護原則在實務上的運用等,這些是單純法條彙編難以呈現的場景化分析。 三、 基礎法理與比較法研究 對於法律基礎概念的探討,以及跨國法律體系的比較研究,是學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書籍的屬性與實務法典有顯著區隔。 1. 《法理學基礎:從自然法到法律實證主義》 這類書籍是嚴謹的法哲學教材或專著。它探討的是法律的本質、正義的定義、法律的效力來源、法律與道德的關係等宏觀議題。 與《新編六法》的區別: 抽象層次: 法理學研究處於極高的抽象層次,處理的是「法是什麼」的問題,而非「法條如何規定」的問題。它不收錄具體的法令條文或實務判決,而是分析法律體系背後的思想基礎。 2. 《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繼承制度比較研究》 比較法書籍旨在對比不同國家或法系在處理同一法律問題時的差異。例如,深入分析英美法系的信託制度與大陸法系的財產信託(若有引進)之間的結構性差異。 與《新編六法》的區別: 外國法視角: 這些書籍主要引用外國的法源、判例和學術觀點,旨在提供一種外部視角來反思本土法律的優缺點,其內容完全屬於國際視野下的學術探討,與我國現行法規的實務應用無直接關聯。 四、 專業領域法規與特別法彙編 隨著社會發展,許多新興或高度專業化的領域會產生專門法規,這些法規可能未被納入標準的「六法」體系中,或僅以附錄形式簡要列出。 1. 《證券交易法與金融法規精要》 專門針對資本市場的法規,如《證券交易法》、《金融控股公司法》、《票券交易法》等,這些法規修正頻繁,且涉及大量行政命令與自律規範。 與《新編六法》的區別: 法規層級與細緻度: 金融法規的實務運作往往依賴於金管會發布的眾多命令(如解釋令、函釋),這些命令的數量與細節遠超一般六法全書所能容納的範疇。專業彙編會將這些層級較低的行政規範納入,以滿足金融從業人員的特定需求。 2. 《環境影響評估法規與實務解析》 環境法規涉及多個層級的法律、行政命令,以及跨部會的協調機制。 與《新編六法》的區別: 跨領域整合: 此類書籍會將環境基本法與其相關的技術標準、審查程序細則等整合在一起,提供一個高度跨學科的法規視圖,其結構是依據環境保護議題而非傳統的民、刑、公法分類。 總體而言,雖然《新編六法參照法令判解全書(93版)》是法律人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書,但上述提及的各類專著、註解書和操作指南,則提供了超越法條彙編範疇的深度、專業性、操作細節,或更廣闊的理論視野。它們的價值在於對特定法律問題進行的「鑽探」而非「羅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壹、憲法及關係法規
貳、民法及關係法規
參、商事法及關係法規
肆、民事訴訟法及關係法規
伍、非訟事件法及關係法規
陸、刑法及關係法規
柒、刑事訴訟法及關係法規
捌、行政法及關係法規
1.一般行政
2.民政
3.教育
4.文化
5.經濟
6.財政
7.主計
8.公共工程
9.交通
10.國防
11.外交
12.兩岸關係
13.考銓人事
14.就業勞動
15.醫藥衛生
16.環保生態
17.農林漁牧
18.專門職業
19.法律倫理
玖、國際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31201
  • 規格:軟精裝 / 3840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93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啊,拿到手就感觉挺扎实的,封面设计虽然不花俏,但那种传统的法学书籍的味道就出来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那种需要细细啃的“大部头”。我记得我买这本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对照一些早期的判例和比较细微的法条解释,毕竟“新編六法”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体系感,像是把各个法典的精髓都整合进去了。老实说,有些新的法律发展和修正,这本书可能没能第一时间完全跟上,毕竟是93年出的,那会儿的法律环境跟现在差得远了,很多新兴的法律议题它根本还没摸到边。不过,它在基础法理的阐述上,特别是在对一些经典、教科书式案例的引用和分析上,确实有独到之处,那种老派的、注重条文脉络的论述方式,对于理解立法精神的“原味”很有帮助。但如果你是想找针对最近几年热点案件的最新判决分析,那这本书可能就力有不逮了,得再配上近期的判例汇编才行。

评分

我个人对于法典类的参考书,最看重的是它的“可信度”和“体系性”。这本“新編六法”,至少在93年那个时间点上,无疑是业界的标杆之一。它不是简单地把六法典并列在一起,而是尝试构建一种内在的逻辑关联,比如在相邻的法律领域,它会标明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冲突点,这对于处理跨法域的复杂案件尤其关键。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剧变,特别是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这本书对于这些新兴领域的覆盖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很多关于电子证据、数据权属、新型担保方式的讨论,在书中几乎找不到立足之地,这使得我们在处理前沿案件时,这本书只能作为“地基”的参考,上层建筑的部分就得依靠更近期的专业书籍来补充了。它更像是一部坚实可靠的“古代军事地图”,能告诉你主要的河流山川在哪里,但对最新的“无人机侦察”成果就无能为力了。

评分

整体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法律底层逻辑和历史沿革的深刻理解上。它不是一本让你快速解决今天下午诉讼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本帮你建立稳固法律世界观的基石。如果你只是想应付明天的开庭,随便找一本近三年的判例汇编可能更有效率。但如果你想深入研究某个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意图,想要追溯某个判例是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那么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和学术化,少有那种为了迎合大众而进行的简化和通俗处理,读起来确实需要一定的法律功底和耐心去咀嚼那些精炼的文字。对于我这种习惯于追根究底的人来说,它提供的历史纵深感,是很多光鲜亮丽的新书所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评分

翻开目录,那种扑面而来的规范感就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版的法律史诗。我特别喜欢它在区分不同法条适用范围时的那种严谨和审慎态度,不像现在有些资料写得太口语化,读起来轻松,但关键时刻却找不到支撑点。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把那些看似冰冷僵硬的法条,通过引述历史上的重要判例,给它注入了一点“人情味”和“实践的重量”。举个例子,对于某个特定的民事纠纷,它能追溯到几十年前的最高法院的某个“活化石”判决,然后层层剖析,让你明白为什么现在的解释会是这个样子。当然啦,这种深度也意味着阅读门槛有点高,不是那种三分钟就能看完一个知识点的速成读物,你得准备好咖啡和足够安静的环境,跟它进行一场持久的智力对话。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吃力,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实务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人来说,它就像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能帮你打通一些一直想不明白的知识关节。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设计,真是很有那个年代的特色,字号偏小,行距也比较紧凑,对于长时间阅读眼睛负担不小。我有时候为了看得清楚点,还得配上放大镜,感觉自己像个老学究在研究古籍。不过,内容上,它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切入点,到现在看来依然是教科书级别的。例如,在论述某些合同法的核心原则时,它引用的学说和早期学者的观点,比现在很多网络资源上的“一句话总结”要深刻得多。问题是,它对很多概念的界定,是基于那个时代的法律思维框架建立的,有些术语的用法和现在流行的用词已经有些微的偏差,初次接触的人可能需要花时间去适应这种“时代感”。而且,索引系统的构建,虽然也算完整,但如果想快速定位到某个非常细枝末节的规定,那种现代电子检索的便捷性是绝对比不上的,每次查找都需要耐心翻阅,但这也许就是阅读实体书的乐趣和代价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