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在正是練就不受資訊擺布之力的時候!
「資訊豐富會造成注意力匱乏」
這是一九七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賀伯.賽門所說的話。
意思是資訊量愈多,就愈難去注意每一則訊息。這話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
每天都有無數訊息從掌心那方小螢幕自然而然映入我們眼簾,即使我們沒有意識到。再者,如果不能明確錶達齣想傳達事情的本質,那麼在社群網站上發再多的文,恐怕也會淹沒在資訊的洪流中,無人理會。
我稱這些「多餘且沒有價值的資訊」為「雜訊」。
二○二二年的現在,世界正如開頭那句發自一九七○年代的話所說的,滿是雜訊,使得要認清資訊的本質變得很睏難。
特別是在商業社會,我們活在一個必須不受雜訊影響地輸入(吸收資訊:讀、看、聽等)和輸齣(產齣資訊:講話、寫作、行動等),否則連生存都有睏難的時代。
在良窳雜陳的資訊中「辨識何者具有價值的能力」,說它是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必備技能應該不為過。
你有能力從氾濫的資訊中辨識齣「本質」嗎?
你是否具備能在嚴酷的資訊社會中生存的思維方式?
在這本書中,我將提供您武器,讓您在資訊洪流來襲下仍能不受雜訊擺布地取得成果。
我有許多客戶都可以快速輕易地取得成果。
高度覺醒、高學歷且任職於大企業的人;用很短的時間使公司壯大的企業傢;成為專業領域權威的自由工作者。類型各式各樣,但在旁觀者看來,都覺得他們取得成果的過程瀟灑利落,總是讚嘆他們「真聰明」。然而,他們的成功真的隻靠「聰明」嗎?
我感到懷疑,於是觀察那些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果的人。結果,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會動腦設法辨別能帶來成果的「核心資訊」。
從玉石混雜的資訊中漸漸抓住要點:「簡單說,這項資訊中最重要的就是○○」。那部分毫不複雜。由於在資訊過量的狀態下仍能非常簡單地抓住要點,所以工作的速度也很快。
如果要輸入所有資訊,再將想傳達的訊息全部輸齣,時間再多都不夠用。
總而言之,能取得成果的人,「運用資訊的能力」肯定勝過他人。
以前,京瓷創辦人稻盛和夫曾如此斷言:
「笨蛋會把單純的事想得很複雜。普通人是把複雜的事想得很複雜。聰明人則是把複雜的事簡單化」
一如上述,真正聰明的人即使處在資訊過量的時代也有能力運用資訊,簡單地掌握本質。正因如此纔能取得成果。
今後的世界,人可能會分為兩類。
‧為假訊息時喜時憂,受過量資訊左右的人
‧隻掌握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資訊,做齣最大成果的人
你想要成為哪一類人呢?
二十五歲初齣茅廬就意氣風發地創業的我,顯然是前者。隻看重資訊的量,意圖確立自己的地位。
奇怪的是,我盲目地吸收愈多資訊,業績和收入愈是成反比地下滑。隻是藉由接觸龐大的資訊來滿足求知欲,對此感到自我滿足罷瞭。
創業的兩年後,我開始從事顧問工作,有一天客戶這麼跟我說:
「你隻是說一些哪傢報紙或商管書裡有的內容,不具附加價值。必須從吸收的資訊中簡單地掌握有價值的訊息,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纔行。」
從此以後,我開始把工作的重心擺在簡單理解資訊,掌握資訊的本質再用自己的語言輸齣。
結果,幾年後我再次遇到那位客戶被他誇獎:「鈴木先生已是一位思考整理傢瞭呢」,並透過研習和寫作,教導人如何用簡單思考來處理資訊。
本書也包含瞭我自己的經驗,是以「任何人都能實踐的實用書」為目標來書寫。
我衷心希望本書能成為各位在這個複雜而嚴酷的社會生存下去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