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我心我城

香港:我心我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知梅
圖書標籤:
  • 香港
  • 城市文化
  • 香港曆史
  • 個人隨筆
  • 文化觀察
  • 城市記憶
  • 香港生活
  • 嶺南文化
  • 遊記
  • 散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不但是作者的懷舊之旅,也是他對香港未來的展望。硃知梅醫生於上海齣生,在香港長大,之後前往英國深造成為一名血液專科醫生,並在當地行醫三十多年。後於2012年獲邀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服務,過去十年來一直穿梭於深圳、香港與英國之間。

  這段頻繁往返香港的日子,重新喚醒作者對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昔日為英國殖民地、如今是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香港,歷史背景獨特,東西文化匯聚,交織成一幅多彩多姿、和而不同的圖畫,耐人尋味。

  隨著近年整個世界不斷經歷急劇轉變,香港現正處於十字路口,未知今後將會何去何從。這個舉世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及貿易樞紐,既有其優勢與機遇,亦有其不足和挑戰,前路殊不明朗,也正因如此,她的過去和今天更值得懷念細味,記下留存。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香港:我心我城》的書籍的詳細介紹,但該介紹內容完全不涉及或提及《香港:我心我城》這本書的任何實際內容、主題或信息。 --- 《塵封的航道:十七世紀歐洲與東方的貿易風雲》 書籍簡介 《塵封的航道:十七世紀歐洲與東方的貿易風雲》是一部深入剖析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網絡重構的宏大曆史著作。本書摒棄瞭傳統上聚焦於單一強權或綫性進步史觀的敘事模式,轉而采用多中心視角,細緻描摹瞭在風帆時代,歐洲、中東、南亞以及東亞之間錯綜復雜、充滿張力的商業互動圖景。 第一部分:風暴之源——歐洲的擴張動力與內部格局 十七世紀,歐洲大陸正經曆劇烈的社會與政治動蕩。宗教改革的餘波未平,威斯特伐利亞體係的奠基預示著民族國傢概念的興起,但歐洲內部對財富的渴求,尤其是對香料、絲綢和瓷器等東方奢侈品的無限需求,成為驅動其嚮外探索的最核心動力。 本部分首先審視瞭荷蘭、英國、法國和葡萄牙等主要海上力量的內部經濟結構。重點分析瞭股份製公司的崛起,特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VOC)與英國東印度公司(EIC)的運營模式。我們詳盡考察瞭這些公司如何將政府授權、私人資本與軍事力量熔於一爐,形成前所未有的跨國商業實體。它們的董事會會議記錄、航海日誌和內部信函被重新解讀,揭示瞭資本原始積纍的殘酷性與高效率。同時,本書也探討瞭歐洲內部為爭奪航綫和殖民地控製權而爆發的一係列衝突,如英荷戰爭,這些衝突不僅僅是軍事對抗,更是早期全球資本主義的雛形較量。 第二部分:亞洲的門戶——權力轉移與商品流通 與歐洲的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洲內部正處於權力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本書將焦點投嚮瞭明清易代之際的中國、莫臥兒帝國的鼎盛時期及其潛在的裂痕,以及東南亞海域的權力真空。 在中國部分,作者細緻梳理瞭白銀的流入對明末清初財政體係的衝擊。來自美洲和日本(後來的西班牙通過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白銀,如何改變瞭傳統的賦稅結構,並間接影響瞭社會階層的流動。關於瓷器貿易,本書不再滿足於描述其藝術價值,而是側重於景德鎮的生産組織方式、勞動力結構,以及這些商品如何在世界範圍內被“符號化”和“商品化”的過程。 在印度洋上,莫臥兒帝國的強勁需求成為歐洲人獲取紡織品的核心前提。本書詳細分析瞭蘇拉特、馬蘇利帕塔姆等主要港口城市與歐洲貿易商之間的復雜關係——既有依賴,也有抗拒。歐洲人並非一味主宰,他們必須適應當地的金融係統、地方王公的規製以及強大的本土商業階層。我們發現,許多歐洲貿易站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當地中間商的成功整閤。 第三部分:物流的奇跡與代價——航綫、技術與生態 貿易的實現依賴於技術的突破和復雜後勤係統的支撐。本部分著重於“硬核”的物流細節。 我們考察瞭十七世紀的造船技術如何演進,以適應漫長而危險的跨洋航行。例如,荷蘭的“卡拉剋船”(Fluyt)如何通過降低船員成本來優化利潤。同時,本書也深入探討瞭航海中的知識轉移:歐洲人對季風和洋流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阿拉伯、印度水手的經驗學習與吸收。 商品貿易的背後,是巨大的生態代價。本書首次將“非人因素”納入貿易史的考察框架:船隻攜帶的病菌如何跨越大陸造成人口災難;歐洲對特定商品的渴求如何導緻特定區域的森林砍伐或土地使用模式的改變。通過分析船上食品的配給記錄和病患報告,我們可以窺見遠洋貿易對人體生理極限的挑戰。 第四部分:邊緣的交匯——文化摩擦與知識的碰撞 貿易不僅僅是商品的交換,更是觀念、信仰和技術的滲透。本書的最後一部分關注貿易點上的“文化摩擦”。 在東南亞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荷蘭人建立瞭他們的權力中心,這裏成為瞭一個充滿異質性的混閤空間。作者考察瞭歐洲傳教士、地方精英、華人移民和被奴役的非洲人在這一“全球城市”中的日常生活與互動模式。這些交往並非總是衝突,也催生瞭對彼此世界的誤解、模仿乃至融閤。例如,歐洲人對亞洲醫學典籍的翻譯嘗試,以及亞洲手工業者如何學習並改進歐洲帶來的工具。 本書的結論指齣,十七世紀的全球貿易網絡並非一個由歐洲單嚮輸齣並主導的係統,而是一個由多個核心區域——如印度洋的金融中心、中國的生産基地、以及歐洲的資本中心——共同支撐的、動態且脆弱的平衡係統。歐洲的成功,在於他們更有效地將國傢暴力與商業資本結閤,並在不同區域的權力真空和需求缺口中找到瞭自己的立足點。 《塵封的航道》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幅十七世紀全球經濟活動的全景圖,它揭示瞭現代世界體係如何在無休止的商品流動、資本積纍和文化碰撞中,以一種非綫性的、充滿偶然性的方式,悄然成型。這是一部關於連接、權力、以及被遺忘的物流細節的史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硃知梅


  於上海齣生,三歲隨父母來港,在香港成長及接受教育。1978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80年移居英國,自此在英國行醫32年。2012年獲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邀請齣任血液科顧問醫生及教授至今,期間不斷穿梭於深圳、香港及英國之間。

梁璐如

  早年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翻譯及當代英國文學。畢業後先後在私營公司及半政府機構服務,從事翻譯工作超過30年。現已退休,但仍然以自由職業者身分從事翻譯工作。

圖書目錄

引言 香港與我001

第一章我對二次大戰後香港的迴憶015
第二章1950至1980年:成長期023
第三章1980至1997年:黃金時代047
第四章1997至2020年:迴歸祖國——香港特區年代061
第五章香港流行文化興起史071
第六章成功重塑經濟091
第七章卓越的公共服務101
第八章積德行善與善長仁翁111
第九章香港的挑戰119
第十章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一國兩製」133
第十一章變幻中的新天地143
第十二章後新冠時代的香港163
第十三章香港或深圳——我如何選擇?187

 

圖書序言

  • ISBN:9789620449499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4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