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稅素芃
圖書標籤:
  • 兒童教育
  • 品格培養
  • 習慣養成
  • 親子關係
  • 正麵教育
  • 行為習慣
  • 道德教育
  • 三好原則
  • 良好素養
  • 傢庭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老師、傢長、學生攜手努力「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啟迪孩子嚮善嚮上的品格力

  星雲大師「三好運動」推廣至校園的精采紀錄,
  是教育現場所有老師的三好寶典。

  做瞭,改變就來瞭!

  星雲大師終身投入教育、關心教育,他將自己寫書所得,以及「一筆字」墨寶的善款捐齣,於二○○八年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並於二○一一年五月開始「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與獎勵,將三好運動推廣至校園中,期望學校啟迪學生嚮善嚮上的「品格力」。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迄今已舉行十二屆,自推動以來,發掘人師典範,激勵正嚮價值,滴水穿石,漸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為校園的品德教育注入活水,三好習慣更內化為孩子一生的素養力。

  如今已有一韆多所學校響應參加(獲選學校一韆多校次,不重複學校數為五百多),本書採訪十七所三好學校(包括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將這些學校實踐「三好運動」後所推動的好事、帶來的良善轉變、學生所受到的潛移默化記錄下來。期待更多人看到這些美好的故事,讓人人都能行三好,社會更和諧。

  【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 什麼是做好事呢?
  修橋鋪路是好事,施茶施水是好事,垃圾你丟我撿、助弱扶危……都是好事。
  § 什麼是說好話呢?
  凡是給他人歡喜、讚美是好話,給他人鼓勵、加油是好話,給他人指導、教育是好話,以鼓勵代替責備,以愛語代替指責都是好話。
  § 什麼是存好心呢?
  我們的心每天都在天堂、地獄裡來迴,如果把心存放在天堂裡、好念裡,那就是好心瞭。
  ──星雲大師

  ◎中國的聖賢、所謂的君子,因為他們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而美名流傳,因此我們今日也要發願做好人,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帶動社會善美的風氣。──星雲大師│佛光山開山

  ◎「三好」運動有效發揮匡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並為校園的品德注入活水,實踐人生的真善美,從人間佛教的推動裡,實踐三好意涵,帶動社會共同參與這一場寧靜的革命。──心保和尚│佛光山寺宗長

  ◎人人行三好、社會更美好。從自身做起,將個別的光點,匯聚成整體社會的光彩,可望成就臺灣共好的未來。──楊朝祥│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佛光山教團係統大學總校長

  ◎三好校園的推動,校長、老師是靈魂人物,他們以身作則,感動學生,從而使學生的三好行為自然齣現。──洪蘭│中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三好運動不隻對傢庭、對學校、對社會很重要,也對於科技將取代人類工作的當下,對於消弭仇恨對立至關重要,尤其以正嚮的同理心及真實行為麵對人類彼此,讓三好概念,成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思維方式。──嚴長壽│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大師的一生:改革瞭佛教,改善瞭人心,改變瞭世界。這本書討論大師的「三好」,正是一個人人可以學習得益的範例。──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鏡花水月:探尋古典園林中的詩意與哲思》 書籍簡介 一、 緣起:在有限空間中捕捉無限意境 《鏡花水月》並非一本簡單的園林圖錄或建築技術手冊,它是一部深入探討中國古典園林美學、哲學意涵及其文化精神的深度探索之作。本書聚焦於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精髓——如何在有限的尺度內,通過精妙的布局、疊石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築點綴,營造齣無限廣闊、富含詩意和人生哲理的“縮微山水”。 本書以時間為軸,從魏晉南北朝的私傢園林初現端倪,曆經唐代盛唐氣象的舒展,至宋代文人審美趣味的成熟,並重點剖析瞭明清時期,尤其是江南私傢園林(如蘇州園林)的集大成階段。作者認為,園林不僅僅是居住者休閑賞玩的場所,更是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安頓身心”、“體悟自然”、“寄托情懷”的精神傢園。 二、 結構與核心主題 本書分為四大闆塊,層層遞進地揭示瞭中國園林藝術的復雜內涵: (一)造境之術:空間的詩學與結構邏輯 此部分詳盡分析瞭古典園林的設計原則,闡釋瞭“藉景”、“對景”、“框景”等核心造園手法。 移步換景的動態美學: 深入剖析園林路徑的蜿蜒麯摺並非偶然,而是精心設計的“敘事綫索”。行走其間,視綫被巧妙地引導和遮蔽,每一次轉摺都預示著新的景觀發現,體現瞭中國傳統哲學中“漸入佳境”的探索精神。 虛實相生的辯證法: 探討“虛”(如水體、空地、留白)與“實”(如山石、建築)的平衡藝術。亭颱樓閣作為點綴,其存在是為瞭襯托環境的空靈,而非占據主體。特彆討論瞭“空曠”之美,如何以“無”喻“有”,達到“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境界。 疊山理水的哲學寓意: 詳細考證瞭假山堆疊的技法,探討瞭石材的選擇(如太湖石的“皺、漏、瘦、透”),並將其與道傢“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的思想聯係起來。水,作為園林生命的源泉,其流動與靜止,象徵著生命的運行與哲思的沉澱。 (二)物象之語:符號學與審美情趣 古典園林中的每一個元素——花木、匾額、楹聯、乃至門窗的造型,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密碼和情感投射。 花木的情感象徵: 不僅介紹瞭梅蘭竹菊的“四君子”文化,還深入挖掘瞭海棠(富貴)、芭蕉(清幽)、鬆柏(堅貞)在特定空間中所扮演的角色。園林是文人精神的物化,植物的選擇直接反映瞭主人的道德取嚮與人生態度。 建築的“退隱”姿態: 分析瞭廳堂、軒榭、舫、廊等建築形製,強調它們的設計核心在於“融入”而非“統治”自然。窗欞的格心圖案、門的形製,無不體現瞭天人閤一的審美追求。建築是觀景的平颱,而非目的本身。 題詠與意境的交互作用: 匾額和楹聯如何通過文字的力量,對景觀進行詩意的“注釋”和提升。本書收錄並解讀瞭多處著名園林的匾額,闡釋瞭“知止”、“流水不”、“麯徑通幽”等命名背後所蘊含的禪意或儒傢思想。 (三)園林與文人精神世界 本部分將視角從技術層麵提升至人文層麵,探討園林如何成為特定社會群體的精神容器。 士大夫的“第二天地”: 在政治高壓和世俗喧囂中,園林是文人自我隔離、恢復精神自由的“桃花源”。它是詩歌的誕生地,是書畫創作的靈感源泉。園林的建造本身就是一種創作行為。 雅集與社交空間: 園林並非完全隱居之所,更是文人雅集、品茗論道、修身養性的重要社交場域。通過對不同主題(如賞月、聽雨、撫琴)空間的分析,揭示瞭古代精英階層如何通過對環境的精雕細琢來展示其高雅的文化品味。 江南園林:水性與柔情: 重點剖析瞭江南園林相對於北方皇傢園林的獨特氣質。江南的富庶、細膩的文化氛圍,使得其園林更偏重於“雅緻”、“清麗”和“水氣”,與北方園林的端莊、規整形成鮮明對比。 (四)曆史的流變與現代啓示 最後,本書梳理瞭園林藝術在近現代的衰落與轉型,並探討其對當代城市規劃與人居環境設計的價值。 審美標準的變遷: 探討近代以來,西方造園思想的傳入對傳統園林美學衝擊。 迴歸人本的自然觀: 總結古典園林中“順應自然”、“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呼籲當代建築師和設計師從這份深厚的文化遺産中汲取智慧,創造齣既現代又富有文化根基的休憩空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古典美學、建築史、園林藝術、以及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尤其對希望深入理解“意境”、“詩意”和“哲學”如何在實體空間中被塑造的建築設計專業人士和曆史愛好者,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預期閱讀體驗 通過閱讀《鏡花水月》,讀者將不再僅僅將園林視為精美的花園,而是會將其視為一部凝固的詩篇、一幅流動的畫捲,以及一處深邃的哲學思考空間。每一次對書中園林的“遊覽”,都將是一次精神上的洗滌與沉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稅素芃

  曾任職於媒體,現耕耘於文字。在每一趟字裡行間的行旅裡,享受每一道精采的生命之光。著有《現代兒童的生活世界》、《翻轉人生》、《人生因利他而豐富》、《得慧根,要會跟》等書。

授權者簡介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二○○八年星雲大師以寫書所得版稅與「一筆字」,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開展新的人文偉業,推動許多深具教育意義的公共事務。包含鼓勵優質新聞從業人員揭示人間真善美事蹟的「星雲真善美傳播獎」;發掘優秀作傢、作品的「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深入校園的「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及「星雲教育獎」,形塑優質校園倫理文化,發掘人師典範。盼望社會的公益服務永續經營。

圖書目錄

齣版者的話 三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的素養力 高希均
序 什麼是「三好」? 星雲大師
推薦序 三好,是一場寧靜的革命 心保和尚
推薦序 三好給瞭教育希望的支點 楊朝祥
推薦序 持續做三好,好品格自然內化於心 洪蘭
推薦序 三好思維,邁嚮教育的新思維 嚴長壽

前言 三好校園已成招生招牌
第一章 崎峰國小:三好精神,把偏鄉變豐鄉
第二章 均頭國中:三好老師成就三好學生
第三章 塗城國小:三好校園實現童話美夢
第四章 景文高中:推廣三好,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第五章 淡水國中:為老人送餐,讓愛不斷變大
第六章 南華大學:以珍珠計畫培養三好青年
第七章 普門中學:在好苗子與棒球隊看到三好
第八章 四維高中:三好教育,百善孝為先
第九章 前金國小:三好校園就是一場寧靜革命
第十章 忠孝國小:三好在布藝教育閃閃發光
第十一章 健行科技大學:好學有禮,老師先以身作則

附錄 「三好校園」操作守則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257866
  • 叢書係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齣版者的話

三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的素養力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一)「三好」紮根深入民心

  星雲大師於一九九八年首次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盼望安定人心,找迴社會良知。推行多年後,星雲大師深感教育乃百年大事,國之根本,於是將自己寫書所得的版稅,以及「一筆字」墨寶的善款,拿齣來成立瞭「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做為推廣社會教育文化之用;並於二○一一年起辦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活動,冀望以「三好運動」往下紮根,讓這個精神理念深入校園,為校園的品德教育注入活水。當孩子將三好習慣內化於心,自然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迴傢就能影響整個傢庭,進而還能將這股風氣擴及鄰裏、社區,讓更多人實踐三好,帶動社會良善的風氣。

  如今已有一韆多所學校響應參加「三好校園」(獲選學校一韆多校次,不重複學校數為五百多),從小學到大學,從一般教育到特殊教育,也有基督教、天主教學校參與,成果斐然。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特別精選十七所三好學校,將這些學校實踐「三好運動」後所推動的好事、帶來的良善轉變、學生所受到的潛移默化記錄下來。各校都在本身的基礎上,發展齣各具特色的三好活動,例如海邊小學以養殖教育做為三好課程、山邊學校把山野教育融入三好課程、由佛教辦的學校會以靜坐培養學生三好習慣、體育學校將三好精神轉為運動紀律等;還有學校結閤區公所,服務社區長者與弱勢族群。

  每一個學校的三好活動都別齣心裁,深具意義,期待能有更多人看到這些美好的故事,讓人人都能行三好,社會更和諧。

  (二)天下文化殊途同歸

  今年二○二二年剛好是「天下文化」創刊四十週年,這個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宗旨,以「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為實踐的齣版事業群,已齣版過近四韆多種書,平均每年被閱讀過的書,可以堆積成六十座「101大樓」。

  四十年來,我們驚喜與感恩,在「傳播進步觀念」的路上並不孤寂,從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甚至宗教上,我們都有同道。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我們齣版過大師二十種以上的好書。

  星雲大師集改革、創意、教化於一身,推動「人間佛教」,成為舉世少有的佛教領袖。

  一九四九年,星雲大師隻身走齣苦難中國,來到那時窮睏的臺灣。依著佛陀本懷,以示教利他的宗教精神,推行人間佛教,創立佛光山,開展現代化的佛教事業,更在二十年前推動「三好運動」。

  我試用一句成語來形容大師,那就是:「大師的一生:改革瞭佛教,改善瞭人心,改變瞭世界。」

  這本書討論大師的「三好」,正是一個人人可以學習得益的範例。



什麼是「三好」?
星雲大師 佛光山開山


  一九九八年四月,我在中正紀念堂恭迎佛牙捨利來臺祈福的法會上,邀請當時的副總統連戰先生,共同宣誓「三好運動」;二○○九年起,國際佛光會在總統府前舉行國定佛誕節活動的時候,總統馬英九先生也與我一起宣誓三好的口號。

  「三好」就是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簡單說就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即所謂的「三好運動」。

  一般人身、口、意容易造惡業。如身:殺、盜、邪、淫;如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心:貪、瞋、愚癡、邪見,行三好就是讓身、口、意不要造惡業。

  一般人都知道,生存在世間要多行善,不可以造惡業。佛教徒也都瞭知因果輪迴的道理,我們纍劫以來因身、口、意業的造作,種下善惡業因,招感著六道輪迴的果報。然而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纔有科學傢證明佛教所說的業力,就是他們研究齣來的基因──生命的密碼。

  現在農業專傢要改變植物的基因,讓植物長更大更多;動物學傢也在想用什麼方法來改進豬、馬、牛、羊等動物的基因,讓動物體能更加健壯;甚至各國的科學傢,更緻力於人類基因圖譜的建立,希望找齣人體所有的基因,以幫助癌癥、先天性疾病的患者,針對有缺陷的基因,加以治療。

  其實人的身、口、意行為,無論善惡,都會產生一股力量,驅使我們去造作新的行為,新的行為又會產生新的力量,形成循環,而這些善惡業的因緣成熟,一切還得自作自受。因此,佛教早就昭示人要行善,要諸惡莫作,要眾善奉行,所以行「三好」就是佛教的本意。

  你拜佛不拜佛,佛也不一定要你拜他;你念佛不念佛,佛也不一定要求你念他,你心中有沒有想佛,佛也不一定要求你觀想,但是佛教要求每一個人要修身、修口、修自心。就像房屋漏水,要修繕一下;地下髒瞭,需要掃地;桌子壞瞭,需要工具來修理;衣服破爛,要修補一下;身體的疾病,也要治療一下。身、口、意有病,怎能不修繕、修補呢?那修補身、口、意,需要什麼工具呢?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什麼是做好事呢?比方,修橋鋪路是好事,施茶施水是好事,垃圾你丟我撿、助弱扶危都是好事;「憐蛾不點燈,愛鼠常留飯」,也可說是好事,和睦社區、服務社會都是好事,寺院的慈善團體或寺院道場的許多義工,犧牲休假日為大眾服務都在做好事。或者倒一杯茶給人解渴、煮一餐飯給人止餓,乃至行車駕駛,不亂按喇叭、不橫衝直撞等等都是好事。

  什麼叫說好話呢?比方你在公司裡服務,經常對人說好話:「董事長你好!」「總經理你好!」「同事你好!」或許哪一天公司就因為你的態度良好,來瞭一道命令,說:「你來做個組長吧!」這也就是你待人好,所帶來的好因好緣瞭。

  凡是給他人歡喜、讚美是好話,給他人鼓勵、加油是好話,給他人指導、教育是好話,以鼓勵代替責備,以愛語代替指責都是好話。金錢多瞭,錢也能犯罪;力量太多,成為權力也不太好;但好話不怕多,適當的好話,可以鼓舞人心,淨化的、美化的好話愈多愈好。

  存好心是什麼呢?一念為人是好心,一念護生是好心,一念愛國是好心,一念助人是好心,祈願國泰民安是好心,祈願風調雨順是好心。我們的心每天都在天堂、地獄裡來迴,如果把心存放在天堂裡、好念裡,那就是好心瞭。

  一個人能夠行「三好」,也就是一個好人,做為一個好人,人傢就會尊敬你,不會阻礙你,如此,人生自然就會幸福安樂。人人都能成為「三好」的好人,我們的社會不就更美好瞭嗎?不就是一個「三好」的社會瞭嗎?

  中國的聖賢、所謂的君子,因為他們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而美名流傳,因此我們今日也要發願做好人,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帶動社會善美的風氣。

  (此文原載於《三好一生》書序)

推薦序

三好,是一場寧靜的革命(節錄)
心保和尚 佛光山寺宗長


  星雲大師終身投入教育,關心教育,從創辦佛教第一所幼稚園,到海內外五所大學;從建寺安僧到世界各地兩百多所寺院學校化;從一張文憑都沒有,到榮獲三十多個榮譽博士。為瞭推動教育、文化、慈善等領域公益工作,注入一股正嚮力量於社會,於二○○八年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並於二○一一年五月繼而成立「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與獎勵,將三好運動推廣至校園中,原以國小、國中、高中職學校為對象,二○一四年特別增設大專校院組,期望學校有計畫、有創意及新思維來結閤課程與活動,擬定具體實踐的策略,使師生能在生活中思辨與力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行為,共創自信信人、自立立人、服務人群、造福社會國傢的三好學生、三好老師、三好傢長。

  為瞭教育的無私奉獻與付齣,如同一場寧靜革命,一種和緩、不帶傷害、不帶勉強的創新改革、改造,三好校園計畫的推行,和平的在校園間,隨學校的發展與需要,萌芽成各式各種的樣貌,也為無數的師生、傢庭種下一顆善的種子。

  星雲大師從三個方嚮進行寧靜的革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從「身口意」三業進而淨化整個身心及行為。行為關係到自身及社會的將來,所以大傢提倡三好的校園,可以說為社會打入一個最好的基礎,讓未來社會更加美好、祥和。

推薦序

三好給瞭教育希望的支點(節錄)
楊朝祥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佛光山教團係統大學總校長    

  星雲大師於一九八八年即耕耘人間淨土,倡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他希望藉由傳播善的種子,形成善的循環,進而實踐人生的「真、善、美」。為瞭加速落實「三好運動」,二○一一年,大師將寫書所得的版稅以及「一筆字」成立瞭「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除瞭設立「星雲真善美傳播獎」、「星雲教育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好苗子專案」之外,並舉辦「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活動」,迄今已十二年有成,受惠的學校遍及全臺一韆餘所,「三好運動」於臺灣校園中儼然已遍地開花。

  目前,三好校園的實踐以小學耕耘最深,其次為國中,再者為高中與大學。基於紮根基礎教育,嚮上提升至中學階段,最後擴及於大學,將能逐級深化,收風行草偃之效。尤其近年來,配閤新課綱頒布,鼓勵各校依照不同地域、條件發展自我特色,也使不同學校建立自己的特色,符應瞭當前學校本位的精神,將促成「由下而上」(bottom-up)學校主體性的彰顯,不論生態、環保、體育,乃至服務學習,已然建構瞭學校教育的新風貌。

  本書中揭示瞭十餘所學校,包括國小、國中、高中和大學等不同之學製,所凸顯之三好精神,談及學生、教師之良善德行,校園之境教、三好教育活動等,皆有具體的做法,故事勵誌、溫馨,讓人見賢思齊。透過本書的齣版,深信可以影響更多人實踐三好精神,推廣三好運動,讓已經來到成熟期的「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活動」更具感染力,再次號召更多的人一起參與到集體幸福工程的實踐運動之中。

推薦序

持續做三好,好品格自然內化於心(節錄)
洪蘭 中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多年前,黃春明的黃大魚兒童劇團去偏鄉的國小演齣《桃花源記》。有一個學校的老師便在第二天的作文課,要學生寫「我心目中的桃花源」。有看戲,學生都能盡情發揮,但是有個小朋友卻寫:「我心目中的桃花源是父母不吵架,老師不打人,同學不欺負我,街上沒有壞人。」我看瞭有點心酸,這個最簡單的需求,怎麼變成瞭他的理想國?傢庭和樂,社會安定,這不是我們大人應該給孩子的基本生活環境嗎?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神經學傢米尼(M. Meaney)的老鼠實驗顯示,環境會深入到DNA的層次,從而改變大腦的結構,即母鼠對待小鼠的態度會決定大腦基因的展現與否:一個得不到母愛的小鼠,長大後不會是好媽媽,牠會虐待自己的孩子,落實瞭「禍延三代」這成語。《安徒生童話》的作者安徒生更說:「百分之八十的罪犯來自冷漠沒有溫暖的傢庭。」自私自利的冷漠社會,會嚴重影響我們孩子的未來。

  為此,做為老師的我,開始去偏鄉推廣閱讀。普利茲獎得主米契納(James Michener)說:「一個國傢的未來取決於孩子少年時所讀的書,這些書會內化成他對國傢的認同、生命的目的、人生的意義,以及他對未來的理想。」我希望孩子讀的好書能內化成他好的品格。不過這個歷程很慢,無法立竿見影,而孩子一天天在長大。正在煩惱時,覺培法師請我為這本書寫序,我很驚訝的看到,佛光山竟然已經找到方法瞭,這些三好學校所做的,正是成就那個孩子心中桃花源的方法。

  原來桃花源的境界可以從每個人「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心」開始,當人人開口說好話、做好事時,社會自然安詳,傢庭自然和樂。

  這本書令人感動,希望大傢都能去讀。因為有感動,觀念就會改變,觀念改瞭,行為自然改變。相信繼續推動三好學校,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一定能達到那個孩子心中的桃花源。

推薦序

三好思維,邁嚮教育的新思維(節錄)
嚴長壽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這是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網路無處不有,資訊鋪天蓋地而來。在過去,從傢庭到學校再至社會,各自發揮瞭不同階段的教育功能。但是隨著科技與通訊軟體的快速成長,在人類與教育還沒準備好應對方法之前,無奇不有的真假訊息、色情網站、知識網站已滲透到瞭所有人的大腦,各種意圖的思想,正以不同麵貌腐蝕著人類的心智。

  尤其這幾年,在世界各地政治人物與各懷鬼胎的陰謀者推波助瀾下,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蕩然無存,懷疑與仇恨取代瞭信賴與關懷。在地球暖化與疫情快速肆虐的當下,烏俄戰爭驟然暴發,兩岸間的緊張關係也達到瞭歷年的最高點;加上人與人之間缺乏同理心,不斷以網路互罵、鄙視對方的模式,更是火上加油的威脅著人類文明。「殺君馬者路旁兒」,在此紛亂的時代裡,任何一個在旁錯誤鼓譟的行為,都可能讓世界落入毀滅的萬丈深淵。

  值此文明倒退的年代,唯一的解方,就是迴到教育的原點,透過正確的教育,從根本的態度著手。感恩星雲大師自二○一一年就已經洞察到世界的變化,從學校開始推行三好運動,希望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導正這個風氣。很高興看到在許多教育現場已有瞭明顯的成果,此時此刻更加體現三好價值的重要性。三好運動不隻對傢庭、對學校、對社會很重要,也對於科技將取代人類工作的當下,對於消弭仇恨對立至關重要;尤其以正嚮的同理心及真實行為麵對人類彼此,讓三好概念成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思維方式。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這本書抱持著一種「找迴本心」的期待。現今社會充滿瞭各種快速緻富、捷徑成功的訊息轟炸,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一種「外求」的價值觀:我要更棒的玩具、更好的成績、更受歡迎的社群形象。這種不斷嚮外追逐的動力,往往會讓他們內在的世界變得空虛。《三好》強調「存好心」,這讓我聯想到傳統中醫裡講的「養氣」,也就是內在能量的培養。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詮釋「好心」的培養過程?這是否包含瞭情緒管理?例如,當孩子嫉妒別人、感到挫敗時,如何引導他將負麵情緒轉化為善意或積極的動力,而不是任由妒火吞噬自己?這種內在心靈的建設,比外在的成就更為穩固。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冥想或正念練習的入門方法,讓孩子學習如何觀照自己的念頭,而不是被念頭牽著跑,那它就超越瞭一本普通的育兒書,而是一本引導生命智慧的指南瞭。

评分

最近讀書的風氣似乎越來越強調「深度思考」與「批判性分析」,但我總覺得,在追求這些高階能力之前,我們是不是漏掉瞭一些更基本、更紮根的功夫?這本《三好》的書名,簡直像是在提醒我們迴歸教育的初心。我對「做好事」的詮釋特別感興趣,它會不會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例如,讓他意識到自己在傢裡的角色,不隻是索取者,而是貢獻者?在颱灣的教育環境中,很多時候「助人」變成瞭一種功利性的誌工時數纍積,而不是發自內心的體恤。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橋樑,讓孩子從「為別人做點事」中,真正體會到自我價值感和社會連結,那就非常有意義瞭。我也想知道,書中對於「好事」的定義會不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層有所區分?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能理解的「好事」跟一個青少年能實踐的「好事」,肯定有很大的差異。好的教育,是提供適齡的引導,而不是一概而論的標準。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鄰傢長輩,用親切、不說教的語氣,為我們拆解如何將這些抽象的美德,轉化為孩子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小小的、具體的行動。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社會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好像越來越薄弱瞭,大傢低頭滑手機的時間,遠遠超過麵對麵真誠交流的時間。因此,這本聚焦在「說好話」的書,馬上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在我們的文化裡,「禮貌」很重要,但「真誠的讚美」和「溫和的溝通」又是另一門藝術。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請、謝謝、對不起」的實用技巧,可能是如何給予建設性的迴饋,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或是如何練習「非暴力溝通」的基本模式,讓孩子在衝突發生時,懂得錶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隻會發脾氣或退縮。颱灣的親子溝通,有時候卡在「長輩的權威」和「孩子的自我錶達」之間,很難找到平衡點。《三好》若能巧妙地處理這個兩難,教導孩子如何「好好說話」,讓他們的話語帶有溫度和力量,那絕對是送給所有傢庭一份無價的禮物。畢竟,言語的力量是雙麵刃,用對瞭,能修復關係;用錯瞭,卻可能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评分

從行銷的角度來看,《三好》這個書名非常成功,它簡潔有力,朗朗上口,帶有一種傳統美德的懷舊感,卻又能在現代生活中找到對應。對於我們這些在颱灣忙碌的傢長來說,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我期望這本書的內容結構是高度實用且易於消化的。它不應該是一本需要反覆閱讀纔能理解的哲學著作,而應該是像一本工具書,隨時可以翻開,找到對應的場景應用。比如說,當孩子在學校和朋友發生爭執時,傢長可以馬上翻到「說好話」的章節,看看有沒有立即可用的溝通策略。又或者,在準備過年或節慶時,可以對照「做好事」的清單,和孩子一起規劃服務社區的活動。這種「即時救援」的實用性,對於講求效率的現代傢庭至關重要。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真實的颱灣傢庭案例,那讀起來會更有共鳴,感覺就像是隔壁的王媽媽或李爸爸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而不是遙遠的專傢口吻,這樣纔能真正打動人心,讓書中的「三好」精神,真正內化為我們下一代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

這本《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聽起來真是讓人眼睛一亮,特別是對於現在這個資訊爆炸、孩子容易迷失方嚮的時代,這種強調「素養」的書簡直就是及時雨!我最近觀察到身邊很多傢長都在煩惱,光是課業成績好,好像沒辦法應付未來社會的挑戰,真正重要的,是孩子的人格特質和處世態度。看到書名中提到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不就是最樸實也最核心的教育方針嗎?我猜測,這本書大概會從很多生活化的情境切入,不會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真正能讓傢長在陪孩子吃飯、睡前故事的時間裡,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導的實用方法。畢竟,現在的孩子心思細膩,太死闆的教育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抗拒。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於「存好心」的部分能有深入的探討,因為動機是行為的根本,如果孩子的心是善的,那他後續的言行自然就能建立在正嚮的基礎上。這本書若能提供一些親子對話的腳本,或是讓孩子理解「同理心」的遊戲活動,那就太棒瞭,希望能幫助我們這些在教育路上摸索的父母,找到一條既溫柔又堅定的教養路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