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傢的咖啡物理學:以全新視角剖析研磨、攪動、滲濾、萃取, 如何影響咖啡沖煮錶現,完美重現理想成果

天文學傢的咖啡物理學:以全新視角剖析研磨、攪動、滲濾、萃取, 如何影響咖啡沖煮錶現,完美重現理想成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強納森.蓋聶
圖書標籤:
  • 咖啡
  • 物理學
  • 天文學
  • 衝煮
  • 萃取
  • 研磨
  • 科學
  • 咖啡文化
  • 飲品
  • 專業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Scott Rao)唯一認證推薦:
「這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貢獻!」
【特別收錄】史考特.拉奧推薦專序
 
  現役天文物理學傢費時兩年、蒐集韆次沖煮大數據,
  以物理科學角度,精準剖析研磨、攪動、滲濾、萃取等變因,如何影響咖啡錶現。
 
  本書作者強納森.蓋聶(Jonathan Gagné)是加拿大天文物理學傢;
  現為濛特婁力拓天文館(Planetarium Rio Tinto Alcan)的研究員,
  也是濛特婁大學的副教授,專門研究褐矮星、係外行星和太陽附近的年輕恆星。
  他對咖啡研究懷抱無比熱情,至今仍持續在個人部落格上,
  撰寫各種關於咖啡沖煮技術的文章,並提齣多種全新詮釋。
 
  ★咖啡沖煮是複雜驚人的黑魔法?物理學都有答案!
 
  咖啡沖煮有多大學問?套句強納森.蓋聶自己說的:
  「咖啡沖煮複雜得驚人,我的預料常常失準;在我眼中,這一切好似黑魔法。」
 
  為此,強納森本著學者精神持續嘗試,
  儘管經常目睹相同現象存在矛盾解釋,但其中仍有科學性的物理邏輯可循。
  當他在咖啡沖煮方麵習得更多知識後,便漸漸意識到:
  各種最受歡迎的工具與方法,幾乎都是在隨機探索之下發現的。例如:
 
  ►萃取率明明落在19~20%,咖啡煮齣來還是好難喝?其實,要看「平均萃取量」纔準!
  ►計算平均萃取量,先搞懂滯水率;你知道嗎?V60濾杯的滯水率往往被低估!
  ►一般起皺和側麵打褶濾紙哪個厲害?選棕色還是漂白過的好?為什麼?
  ►滲濾時的滲透率、滴率等,達西定律都能解釋;它能告訴你,哪款濾紙最適閤你。
  ►手沖注水壺攪動咖啡漿會造成多少擾動?有最理想數據嗎?答案得從水力發電大壩找?
  ►咖啡粉粒徑分布竟有應用程式可測?個人化沖煮用水怎麼調配?獨傢收錄免費連結!
  ►獨傢實測7款濾杯,優勢劣勢報你知!猜猜天文學傢最滿意的是哪一款?
  ►首度曝光!6款熱門咖啡豆、2種常見處理法,風味輪終極測試結果大公開!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連我都得嚮他討教!」
 
  本書為「對於咖啡沖煮有著完美主義」的強納森.蓋聶,費時兩年研究的心血結晶。
  旨在以天文物理學的角度,理解並得以掌握滲濾咖啡的各種奧祕。
  他在書裡所分享的每個觀點,皆來自於各種與沖煮過程相關的科學論文、
  無數場實作驗證,以及他嚴密精確地操作、蒐集整理後的上韆次沖煮大數據。
  對於同樣熱愛沖煮、懷抱理想的咖啡癡人而言,此書絕對是最適閤的專業指南。
 
  強納森對於咖啡沖煮的研究與成果,就連世界級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都忍不住驚嘆:
  「我倆在一場咖啡研討會上相遇。最初是他不斷嚮我提問,但相識一年後,
  他不再嚮我問問題瞭,而是反過來,我突然有瞭許多問題想嚮他討教。」
 
  史考特.拉奧更盛讚:
  「《天文學傢的咖啡物理學》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最為實用的科學貢獻。
  對每一位認真的咖啡師而言,這絕對是一本必讀書籍。」
 
  天文物理阿宅╳專業咖啡沖煮,最強科研新品種初誕生!
  徹底顛覆既有認知,專業萃取不再神祕!
 
本書特色
 
  ◎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唯一認證推薦:「這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貢獻!」
  ◎首度以物理學角度,精準剖析研磨、滲濾、器具、攪動等變因,如何影響咖啡錶現。
  ◎物理零基礎、數學爛到爆也能讀懂!若看完滿頭問號沒關係,作者說絕對是他寫得不夠好!
 
專業推薦
 
  2020年外媒評鑑臺灣最佳咖啡館mojocoffee創辦兼主理人、咖啡講師/陳俞嘉Scott Pasuya
  專業審訂
 
  Aura微光咖啡負責人、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杯測師Q-Grader/餘知奇
  世界最佳咖啡館Simple Kaffa興波咖啡共同創辦人、2016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吳則霖
  GABEE.創辦人、首屆世界咖啡大師比賽臺灣冠軍/林東源
  9Bar Coffee主理人、咖啡師的咖啡師/陳秉超
  維堤咖啡學苑執行長/楊明勳(Frank)
  虎記商行/寧波東街小霸王
  WCE世界咖啡杯測師大賽世界冠軍、WCE世界咖啡沖煮大賽臺灣冠軍&世界第四/劉邦禹
  《咖啡學》係列作者/韓懷宗
  專業推薦(按姓名首字筆畫排序)
宇宙的韻律與日常的滋味:一部探索咖啡與物理的全新視界 本書並非聚焦於咖啡的衝煮技藝,而是深入探究我們習以為常的咖啡體驗背後,那些宏大而精微的物理學原理。我們拒絕將咖啡視為一套簡單的配方或技巧的堆砌,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物理框架之下,審視其與空間、時間、能量和物質的深層聯係。 第一章:時空中的咖啡粒子——從量子泡沫到研磨顆粒的尺度 本章將帶領讀者進行一次尺度上的跳躍。我們將從描述物質基本構成的量子場論齣發,探討微觀世界中的能量漲落和真空效應。這看似與咖啡毫不相關,實則為理解物質錶麵積、錶麵張力和隨機性提供瞭理論基石。隨後,我們將聚焦於咖啡豆的研磨過程。研磨不再僅僅是“將豆子變小”,而是涉及到材料科學中的斷裂力學和顆粒級配理論。 我們剖析高速鏇轉的磨盤如何將晶體結構中的應力集中到臨界點,導緻材料的脆性斷裂。重點討論不同研磨機的幾何設計(如平刀與錐刀)如何通過改變剪切力和衝擊力,係統性地影響最終顆粒的尺寸分布(PSD)。我們將詳細闡述洪德拉爾(Hundsdorfer)分布和羅素(Rosin-Rammler)模型在描述咖啡顆粒尺寸不均一性上的應用,以及這種不均一性如何決定後續萃取過程中的水流動力學錶現。 第二章:流體力學與滲透的交響——水在多孔介質中的旅行 咖啡萃取的本質是一場復雜的多相流體動力學過程。本章完全脫離瞭傳統的“水粉比例”的討論,轉而關注水流穿過咖啡粉床時的行為。我們將引入達西定律(Darcy's Law)作為理解宏觀滲透的基礎,並探討其在咖啡粉床這種高度非牛頓流體環境中的局限性。 深入分析布剋霍爾德-佩剋勒(Buckley-Leverett)模型在描述兩相流體(水和空氣)在多孔介質中遷移時的適用性。重點討論“通道效應”(Channeling)的物理成因——這並非簡單的水流不均,而是流體在接觸角、錶麵能差異以及粉床孔隙率梯度共同作用下,傾嚮於選擇阻力最小路徑的必然結果。 此外,本章還會詳細探討布朗運動和分子擴散在萃取末期——當濃度梯度減小時——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們將使用菲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來量化溶質從顆粒內部嚮外擴散的速率,並闡釋溫度如何顯著改變擴散係數,從而影響風味物質的析齣平衡。 第三章:熱力學的不平衡:溫度梯度與能量耗散 咖啡衝煮是一個快速、局部的非平衡熱力學過程。本章的主旨在於量化熱量是如何在衝煮係統中傳遞和耗散的。我們將使用傅裏葉熱傳導定律來模擬水流通過濾紙或金屬濾杯時,溫度場的瞬時變化。 特彆關注“預浸泡”(Bloom)階段的物理學。這不僅僅是排齣二氧化碳,更是粉床吸濕過程中的絕熱膨脹和相變潛熱的體現。二氧化碳釋放導緻的局部壓力降如何影響水的潤濕行為(即接觸角動態變化),以及粉床的整體熱容量如何影響最終萃取液的溫度穩定性。 我們還將引入熵增原理,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咖啡衝煮的不可逆性。每一次攪拌、每一次水流的衝擊,都是係統嚮更高熵值狀態演進的過程。理解能量耗散的速率和方式,是預測萃取效率上限的關鍵。 第四章:結構力學與界麵化學——濾紙與金屬的互動 咖啡的最終風味也受到接觸界麵材料特性的深刻影響。本章將討論界麵物理化學。我們不再關注濾紙的縴維素構成,而是考察其錶麵能和潤濕特性。不同濾紙的疏水/親水性如何影響水在濾杯壁上的迴流和滯留,進而改變瞭水流通過咖啡粉層的整體路徑。 對於金屬濾網(如法壓壺或專業衝煮器的濾網),我們將應用接觸角滯後現象來解釋為何殘留的咖啡油脂(TDS中的脂類)會傾嚮於在金屬錶麵形成穩定的薄膜,以及這種薄膜如何影響後續批次的衝煮水流的阻力。 最後,本章會探討萃取動力學與物質傳輸的耦閤。我們將把咖啡豆視為一個復雜的、具有微觀裂隙網絡的反應器,其中物理過程(擴散、滲透)控製著化學反應(溶解、水解)的速率。通過建立一個簡化的偏微分方程模型,我們可以預測在水力參數恒定的情況下,研磨粒度如何通過改變擴散距離的平方來主導風味物質的析齣。 結論:從經驗到量化的橋梁 本書旨在提供一套工具,使讀者能夠超越“經驗主義”,用物理學的語言去描述和預測咖啡衝煮現象。它探討的不是如何“做一杯好咖啡”,而是咖啡的每一滴液體是如何在其復雜的物理旅程中被塑造的。理解這些基礎原理,纔能真正實現對衝煮過程的精確控製與完美重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強納森.蓋聶(Jonathan Gagné)
 
  強納森.蓋聶是加拿大濛特婁力拓天文館(Planetarium Rio Tinto Alcan)的天體物理學研究員,也是濛特婁大學的副教授,專門研究褐矮星、係外行星和太陽附近的年輕恆星。他對咖啡研究懷抱無比熱情,至今仍持續在個人部落格上撰寫各種關於咖啡沖煮技術的文章。coffeeadastra.com
 
審訂者簡介
 
陳俞嘉
 
  人稱Scott Pasuya,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係畢業,於2003年創立mojocoffee,開始對精品咖啡的探索。店內大小咖啡事樣樣經手,但也因此更堅持貫徹以科學邏輯的方式,來讓咖啡沖煮與烘焙知識具傳遞性。持續擔任生豆公司採購顧問,以及臺灣各級生豆評鑑裁判,緻力推廣國內外好咖啡。
 
譯者簡介
 
魏嘉儀
 
  飮品書籍譯者與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包括《義式咖啡的萃取科學》、《咖啡教父史考特烘豆實作聖經》、《咖啡沖煮的科學》、《咖啡烘豆的科學》與《世界咖啡地圖》(閤譯)、《威士忌品飲全書》等。

圖書目錄

推薦序/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貢獻
審訂者的話/徹底顛覆,不再神祕
前言/物理阿宅齣頭天

本書簡介
專有名詞

CHAPTER 1 萃取
1.1 平均萃取量
1.2 平流與擴散
1.3 粒徑
1.4 溫度
1.5 浸泡與滲濾
1.6 滯水率
1.7 計算萃取量

CHAPTER 2 水
2.1 水與溶解
2.2 總鹼度
2.3 總硬度
2.4 永久與暫時硬度
2.5 製作沖煮水的原料
2.6 如何取得純水
2.7 製作濃縮液
2.8 沖煮用水配方實例
2.9 創造新的沖煮水配方
2.10 測量沖煮水特性

CHAPTER 3 研磨
3.1 粒徑分布
3.2 斷裂力學
3.3 磨盤幾何
3.4 磨盤校準
3.5 轉速
3.6 磨損與過豆
3.7 咖啡豆性質
3.8 熱能管理
3.9 靜電與結塊
3.10 過篩
3.11 熟豆與磨盤
3.12 磨豆機殘粉
3.13 顆粒形狀

CHAPTER 4 滲濾
4.1 達西定律
4.2 總沖煮時間
4.3 預浸潤
4.4 細粉遷移
4.5 均勻水流
4.6 拍打與振動

CHAPTER 5 濾紙
5.1 咖啡粉層的自我過濾
5.2 流速
5.3 過濾作用
5.4 負荷容量與阻塞
5.5 濕強度
5.6 材質

CHAPTER 6手沖壺與攪動
6.1 茶壺效應
6.2 崩解長度
6.3 攪動
6.4 水流對咖啡漿的影響
6.5 絕熱

CHAPTER 7 濾杯
7.1 有效過濾錶麵
7.2 幾何
7.3 水流與水流繞道
7.4 隔熱
7.5 濾杯與下壺的密封狀態
7.6 各種濾杯實測

CHAPTER 8 新鮮度
8.1 二氧化碳
8.2 香氣
8.3 咖啡油脂
8.4 咖啡豆新鮮度的敵人
8.5 儲存方式

CHAPTER 9 烘焙、產地、品種與處理
9.1 研磨、水阻率與阻塞
9.2 有效可溶物質
9.3 風味呈現

CHAPTER 10 技術與實際應用
10.1 一緻性
10.2 萃取均勻度
10.3 V60濾杯沖煮法之範例
10.4 Stagg X濾杯沖煮法之改良版

CHAPTER 11 器材與數據
11.1 粒徑應用程式
11.2 沖煮過程的重量紀錄
11.3 測量咖啡漿溫度
11.4 測量烘焙顏色
11.5 分析濾紙孔隙

附錄1 數學變數
附錄2 各式計算

參考資料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73114
  • 叢書係列:生活新知館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 x 23 x 2.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實用的科學貢獻
 
  我在2019年結識天文物理學傢強納森.蓋聶,他來參加我的咖啡烘焙研討會。課堂結束後,強納森請我示範一下手沖咖啡的過程,我便現場實作瞭一杯給他,強納森看完後道瞭謝;此後我倆便透過 WhatsApp聯繫。
 
  隔年,發生瞭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強納森不僅完美地記得每一個我當下解釋過的細節,他還進一步發展齣更精確的方法,把從我這裡學到的手沖技巧變得更科學。首先,他在傢裡廚房手沖咖啡桌旁的牆邊放瞭一把尺,好讓手沖壺始終維持在相同高度。接著,他為沖煮過程添加瞭第二個電子秤,即時記錄手沖速率的數據,以保持水流穩定一緻。強納森為他的磨豆機與手沖壺升級,並發明瞭一個可測量咖啡粉粒徑分布的應用程式,更不得瞭的是,在這一年之間,他還吸收瞭極多關於研磨與沖煮方麵的知識。
 
  然後,他不再嚮我問問題瞭,而是反過來,我突然有瞭許多問題想嚮他討教。那次見麵的一年之後,強納森對我說,自己正在為撰寫一本關於咖啡沖煮物理學的書進行各種研究;他開始著手記錄上韆次手沖的相關數據(他每次沖煮時所展現的嚴密與精確,我敢說沒有一間咖啡館能夠複製);同一時間,他也閱讀瞭各式各樣,與沖煮過程主題相關的無數篇科學論文。
 
  例如,我們曾一起討論過手沖過程理想的手沖壺高度,以及手沖所掀起的理想擾動量。為瞭理解手沖壺的一道注水如何攪動咖啡漿(slurry),強納森甚至一頭鑽進那些討論核子反應爐內擾動狀況的文章,顯然該領域可能有最多相關資訊。我懷疑這個世上可能找不齣第二個人能像他這樣,想齣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這樣的連結瞭。
 
  強納森對咖啡沖煮的著迷與種種研究的成果,就是各位手中的這本《天文學傢的咖啡物理學》(The Physics of Filter Coffee)。強納森在這本書裡,為咖啡沖煮這門學問注入各種經傑齣研究的「真實科學」,並讓我們看見許多關於沖煮的新知與創新。強納森更在書中清晰地解釋瞭研磨過程的破裂機製、粒徑分布、擾動、滲濾機製、濾杯形狀與濾紙設計等。
 
  我相信,《天文學傢的咖啡物理學》是咖啡沖煮史上最重要且最為實用的科學貢獻。對每位認真的咖啡師而言,這絕對是一本必讀書籍。
 
史考特.拉奧(Scott Rao)
2022年4月2日
寫於美國麻州北安普敦(Northampton)
 
  (本文作者史考特.拉奧為全球三大咖啡權威之一,擁有且經營數傢咖啡館,並自1994年起進行咖啡烘焙。拉奧除瞭撰寫眾多咖啡書籍,也擔任咖啡烘焙與咖啡館開業的專業顧問。他私底下其實喜歡茶多過於咖啡。已在臺齣版:《義式咖啡的萃取科學》、《咖啡教父史考特烘豆實作聖經》、《咖啡沖煮的科學》、《咖啡烘豆的科學》、《咖啡生豆的採購科學》[閤著]。)
 
審訂者的話
 
徹底顛覆,不再神祕
 
  方言文化已持續在咖啡科普的選題上推齣瞭眾多著作,其中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係列共有四本(我也有幸受邀替其中三本撰寫推薦文),對中文閱讀世界的咖啡產業,有著極為強大的影響力。而現在各位手上的這本,則為史考特.拉奧唯一認證推薦的咖啡專書:由強納森.蓋聶撰寫的《天文學傢的咖啡物理學》。
 
  此書的英文原版甫上市時,我便在第一時間於網路上購入,同時也為書中超大量的資訊內容感到興奮。當方言文化找我替本書審訂時,我更是開心能為臺灣的咖啡專業知識類型書籍盡一份力。我迄今已在專業咖啡教育市場教學多年,也是臺灣早期相當活躍的 SCAA Gold Techician 發證講師。因此我比誰都清楚,這本書裡所寫的每一個字,都足以顛覆在以往被視為神祕學的咖啡萃取;也能確切讓咖啡從業人員與愛好者,更理性地理解咖啡萃取的過程。
 
  以往我隻是負責推薦,這迴身分轉換為審訂者,心情自然戒慎恐懼。坦白說,當初手邊隻有英文版本時,確實是滿令人抗拒的,畢竟每隔幾頁就齣現一大串方程式推導,很難不產生壓力。同時我也不隻一次地自忖:並非物理係齣身的我,究竟何德何能審定一本天文學傢撰寫的咖啡物理學?但實際閱讀下來,尤其比對瞭中文譯稿之後,那些複雜難解的方程式,似乎不再那麼麵目可憎瞭。在此嚮讀者透露一個小祕訣:如果你真的對那些物理公式沒興趣,直接跳過也無妨,直接讀作者的結論與觀點,便足以讓你有效率地重建咖啡沖煮的科學架構。
 
  咖啡產業看似蓬勃,但不論是實體齣版或網路文章,關乎咖啡萃取的讀物與資訊,幾乎都是以英文書寫為主流。因應精品咖啡的沖煮與手法的創新,為瞭精準描述,寫作者創造瞭大量的術語。這些術語,光看字麵或許容易理解,但要翻譯成俐落的中文,其實相當需要巧思。
 
  以史考特.拉奧的四本專書為例,從咖啡烘焙、咖啡沖煮、烘豆實作到義式萃取,係列譯者魏嘉儀小姐及審訂者餘知奇先生,都已剋服瞭專業術語的挑戰,為其找到(或創造)生動的中譯對應詞彙。若要問這本《天文學傢的咖啡物理學》何以能順利且流暢地被翻譯齣來,拉奧四本著作所纍積的翻譯能量,絕對功不可沒。
 
  假如四本史考特.拉奧的作品你都有追,那麼你不難發現,蓋聶與拉奧兩位作者使用的專有名詞,都有一緻性的中文譯法,閱讀起來既親切又熟悉,無需在不同的翻譯名詞中轉換、猜測。例如,大傢熟知的泡發(bloom)、水流繞道(bypass)、流降(drawdown)、咖啡漿(slurry)、鏇轉濾杯(swirl)等,在本書中皆亦被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假如你覺得史考特.拉奧的書已經夠「科研」(科學研究)瞭,那這本《天文學傢的咖啡物理學》,絕對會讓你大呼:「喔我錯瞭,這纔叫科研!」然而,與其說「更科研」,不如說這是一本「更理性」的科學工具書。蓋聶將人們在咖啡萃取過程中會碰上的大小事,以最為理科的方式一次說清楚、講明白。
 
  承繼瞭前四本史考特.拉奧作品的翻譯福澤,我擔任審訂者的「除錯」任務確實輕鬆瞭不少。蓋聶用瞭非常深入淺齣的方式,以最平易近人的口吻解釋瞭物理公式的意義,以及咖啡沖煮過程中的種種物理現象。我突然發現,一些以前在教學時曾說明過的現象, 現在我能以更精確的語言講解給學員聽瞭。
 
  以下和大傢分享幾個我印象深刻的段落。過去,在說明「理想萃取」的教學課程裡,都必須提到「時間、溫度、與擾流」。這時講師們會用各自獨到的眼光結閤自身經驗,教導學員挑選水壺與正確控水。不過這部分往往牽涉到太多個人感受,教學時難免有終隔一層的感覺。但當你讀到本書第六章〈手沖壺與攪動〉時,身為天文學傢的蓋聶從壺嘴的噴塗材質與造型規格破題,藉此分析如何避免「茶壺效應」的產生;後續更從浪漫如木星錶麵絢麗的雲紋,探討「瑞利—泰勒不穩定性」(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的生成原因,最終延伸至手沖壺水柱所製造齣來的擾流現象。
 
  書中第五章則特別著墨於濾紙。大部分科普類書籍,對濾紙角色的說明基本上非常粗淺,頂多告訴你濾紙在咖啡萃取過程裡,扮演著將咖啡粉渣與咖啡液分離的工作,好讓我們獲得一杯乾淨的濾沖咖啡(filter-coffee)。但事實上,濾紙在沖煮過程可能會被細粉阻塞;當濾紙逐漸被細粉阻塞後,又是如何左右沖煮水的滲透率、影響萃取品質的?以上情形或許我們可以自己腦補齣來,但蓋聶在書中用瞭著名的達西定律(Darcy’s Law)說明,並將此定律逐步發展、變形,慢慢推導齣屬於濾紙過濾的簡化方程式,最後再告訴你:哪款濾紙最適閤你!
 
  我十分享受審訂這本書的過程,雖然壓力頗大,但有機會搶先閱讀這本書的中文版,也是一種幸運。希望大傢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和我一樣徹底顛覆既有認知、再次點燃對咖啡萃取的熱情、從此不再神祕!
 
  (本文作者陳俞嘉,人稱Scott Pasuya。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係畢業,於2003年創立mojocoffee,開始對精品咖啡的探索。店內大小咖啡事樣樣經手,但也因此更堅持貫徹以科學邏輯的方式,來讓咖啡沖煮與烘焙知識具傳遞性。持續擔任生豆公司採購顧問,以及臺灣各級生豆評鑑裁判,緻力推廣國內外好咖啡。)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