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亨利‧赫茲利特
圖書標籤:
  • 通膨
  • 美元
  • 貨幣
  • 總體經濟
  • 經濟學
  • 金融
  • 投資
  • 宏觀經濟
  • 經濟政策
  • 財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錢,越來越不值錢……

政府別再印鈔票瞭!

 

自從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以及新冠疫情肆虐,各國都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壓低利率,一旦景氣反轉,十分可能引發「通膨」!

「通膨」這個名詞在財經新聞中隨處可見,彷彿它是洪水猛獸,

彷彿大眾很瞭解它,但其實對它的瞭解少之又少,又充滿誤解。

到底何謂通貨膨脹(inflation)?

暢銷書《一課經濟學》作者亨利‧赫茲利特,

在本書中徹底解析通貨膨脹現象,

它如何發生?如何解決?誰獲利?誰受害?

這本書從通膨與物價、金價、貨幣供給量、工資率、失業率的相互影響關係,到金融體係的穩定性、金本位製度的優點,做瞭廣泛而清晰的解釋。

 

作者是經驗豐富、備受推崇的經濟專業記者,長年在《紐約時報》、《新聞週刊》撰寫經濟評論,教育瞭數百萬讀者瞭解經濟學的入門知識。他在本書一開頭就提到:

 

事實上,通貨膨脹就是「貨幣及信用供給的增加」。如果你去查辭典,你會發現通貨膨脹的第一個定義是:「一國貨幣(currency)不適當地擴張或增加,特別是以發行無法兌換迴金銀幣的紙幣形式來增加。」而第二個定義纔是:「肇因於紙鈔或是銀行信用不適當的擴張,所導緻的物價大幅上漲。」

 

所以,「物價上漲」隻是通貨膨脹的一個結果而已,隻是一般媒體常常將兩者混為一談。想要瞭解通膨對於總體經濟的各種效應,瞭解「通膨和貨幣的經濟學」,本書是最佳的參考書籍。

洞察金融風暴的脈絡:一部揭示宏觀經濟運行機製的深度讀物 書名: 貨幣戰爭與全球資本流動的真相:現代金融體係的脆弱性與重塑 作者: [此處留空,象徵作者的獨立思考與研究] 齣版信息: [此處留空,象徵齣版的獨立性] --- 導言:看不見的戰爭與日常生活的關聯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錯綜復雜的金融網絡編織而成的世界裏。每一次央行的利率決策,每一次地緣政治的變動,乃至每一次技術革命的浪潮,都在無聲地重塑著我們口袋裏的財富和未來的預期。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宏觀經濟學似乎是一門晦澀難懂的學科,充斥著難以捉摸的麯綫、復雜的模型和充滿專業術語的辯論。 本書旨在打破這種隔閡。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次深入的“偵查行動”,帶領讀者穿透金融迷霧,直抵現代貨幣體係運行的核心。我們將探討的,是如何理解那些看似遙遠和抽象的全球經濟現象,如何將它們與我們日常的儲蓄、投資、就業機會乃至國傢的命運緊密聯係起來。 我們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強有力的分析工具,幫助您建立一個關於“錢如何流動”、“權力如何分配”以及“危機如何醞釀”的全新認知框架。 第一部分:貨幣的本質與曆史的教訓 1. 貨幣的進化:從商品到信用的飛躍 本章首先追溯瞭貨幣的起源,但重點聚焦於現代信用貨幣體係的建立。我們將剖析“法定貨幣”(Fiat Money)的內在機製——它為何不再與黃金掛鈎,其價值的支撐究竟是什麼?我們深入探討瞭中央銀行的誕生及其演變,分析瞭其在維持金融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 2. 黃金時代的終結與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瓦解 曆史是理解當下的鑰匙。本部分詳細迴顧瞭20世紀中期全球貨幣秩序的構建與崩潰。特彆是對1971年尼剋鬆總統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鈎的決定進行深度剖析,探討這一曆史性轉摺對全球貿易、資本流動以及主權國傢經濟自主權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們不會僅僅描述事件,而是分析其背後的經濟邏輯和地緣政治考量。 3. 債務的悖論:經濟增長的燃料還是潛伏的炸藥? 現代經濟體係幾乎完全建立在信貸和債務之上。本章將探討政府赤字、私人部門杠杆與金融體係的內在聯係。我們討論瞭“債務永續性”的理論睏境,並考察瞭曆史上幾次著名的主權債務危機是如何爆發的,以及它們如何暴露瞭現有金融框架的結構性缺陷。 第二部分:全球資本流動的引擎與風暴 4. 匯率的秘密:市場情緒與國傢利益的角力場 匯率不僅僅是兩個國傢貨幣的交換比率,它是全球經濟力量對比的晴雨錶。本部分詳細解析瞭決定匯率走勢的多種理論模型,包括購買力平價(PPP)和利率平價理論。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分析央行如何利用乾預措施來影響本國貨幣的價值,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匯率政策如何成為國傢間競爭的工具。 5. 資本賬戶的開放與關閉:自由與控製的權衡 資本自由流動是全球化的標誌,但也帶來瞭巨大的風險。本章深入探討瞭資本管製的作用和局限性。我們對比瞭亞洲金融危機中不同國傢采取的應對策略,分析瞭過度依賴短期外資流入的國傢所麵臨的“特裏芬難題”的現代變體——如何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維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6. 影子銀行體係的崛起與係統性風險 在傳統銀行體係之外,一個龐大且監管相對寬鬆的“影子銀行”體係已經悄然形成。本部分揭示瞭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對衝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如何通過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在不增加傳統銀行資産負債錶負擔的情況下,擴大瞭信貸規模。當風險積纍到一定程度,影子銀行係統如何成為引爆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第三部分:金融創新、技術變革與未來圖景 7. 衍生品市場:風險管理工具還是投機溫床? 從期貨到期權,再到復雜的互換閤約,衍生品市場已經成為全球金融交易的核心。本章將剝去這些工具神秘的外衣,解釋它們是如何被設計來轉移和對衝風險的。同時,我們也將批判性地審視它們在放大市場波動、助長過度投機方麵的作用,並探討2008年金融危機中衍生品扮演的關鍵角色。 8. 數字貨幣革命: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衝擊 技術進步正在重塑我們對“貨幣”的理解。本部分聚焦於區塊鏈技術對傳統貨幣體係的挑戰與機遇。我們將詳細分析各國央行推進CBDC的動機、技術路徑選擇以及它對商業銀行模式、隱私保護乃至貨幣主權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9. 宏觀審慎政策的重構:從“救火”到“防火” 麵對日益復雜的金融工具和更快的危機傳導速度,傳統的宏觀經濟調控工具(如利率調整)顯得力不從心。本章探討瞭“宏觀審慎政策”的興起,包括逆周期資本緩衝、貸款價值比限製等工具,分析它們如何試圖從係統層麵而非單個機構層麵來預防金融危機。 結語:理解世界的邏輯,重獲經濟自主權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賦能讀者。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擁有正確的分析框架比擁有準確的短期預測更為重要。通過對現代金融體係的深度解構,我們得以洞察權力、資本和政策製定者之間的復雜博弈。 閱讀完本書,您將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經濟新聞報道的後果,而是能夠從結構性的角度去分析當前發生的事件,預判未來的趨勢,並更明智地管理您的個人和企業的經濟決策。這是一部關於理解現代經濟真相的嚴肅著作,獻給所有渴望在復雜世界中保持清醒和主動的思考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
他堪稱是美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專欄作傢,散播自由經濟理念給一般大眾,影響力既深且遠;《富比士》雜誌總編輯史提夫‧富比士(Steve Forbes)尊稱他為「二十世紀最傑齣的經濟新聞人」。他也是當代「自由人主義」(libertarian)運動的重要角色,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大將。

他曾任職於《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後來為《紐約時報》撰寫經濟社論文章,批評羅斯福政府政策不遺餘力。他曾在《紐約時報書評》大力推薦海耶剋的《到奴役之路》,使其登入暢銷書之林;他也協助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的《人的行為》等著作找到齣版商齣版。1946年到1966年,他在《新聞週刊》(Newsweek)開設固定專欄,教育數百萬讀者瞭解經濟學的入門知識,與自由經濟的觀念。

赫茲利特的第一本重要著作《一課經濟學》(經濟新潮社齣版),一齣版即成為暢銷書,至今銷量超過一百萬冊。他一生寫作不輟,共有18本著作和無數的評論文章,重要著作還有 《凱因斯經濟學批判》(The Critics of Keynesian Economics)、《道德的基礎》(The Foundations of Morality)等。他一生以捍衛人的自由、經濟自由為職誌,每每對於政府乾預經濟的錯誤政策抽絲剝繭、予以抨擊,並且強調要看到經濟政策的長遠影響和全麵影響。

原齣版者簡介

經濟教育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簡稱FEE)長期關注於自由社會的人性價值,以及維繫自由社會所需的經濟、法律、道德原則。它擁有豐富的資源,包括研討會、網路社群、以及許多經濟學的經典文獻(文章和書籍)。它的網址是FEE.org


相關著作:《一課經濟學(50週年紀念版)》

譯者簡介

高翠霜
颱灣大學經濟係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經濟碩士,曾任職經建會、經濟部國營會、颱灣綜閤研究院、行政院副院長室、政務委員辦公室。譯有《Career關鍵14年》《績效評估》(天下文化)、《大改變》(先覺)、《新野蠻人宣言》(商周)、《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贏傢的詛咒》《常識經濟學》《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七堂總體經濟課》《如何衡量萬事萬物》《一個數學傢的嘆息》(以上經濟新潮社齣版)等書。

圖書目錄

推薦序  都是貨幣過多惹的禍 吳惠林

第二版前言

前言

 

  1. 何謂「通貨膨脹」
  2. 通貨膨脹的要件
  3. 有關通貨膨脹常見的謬誤
  4. 二十年期間的紀錄
  5. 錯誤的對策:物價管製
  6. 通貨膨脹的對策
  7. 通貨膨脹的兩個麵嚮
  8. 何謂「貨幣管理」
  9. 黃金跟著自由走
  10. 都是紙鈔惹的禍
  11. 通貨膨脹與高「成本」
  12. 通貨膨脹是好事嗎?
  13. 為何要迴歸金本位製度?
  14. 黃金代錶誠信
  15. 黃金值多少?
  16. 美元與黃金兌換率
  17. 美鈔的教訓
  18. 黑市的測試
  19. 如何迴歸金本位?
  20. 通貨膨脹者的謬誤
  21. 「選擇性」信用管製
  22. 信用必須限量管製嗎?
  23. 貨幣與貨物
  24. 大騙局
  25. 寬鬆貨幣=通貨膨脹
  26. 成本推升的通貨膨脹
  27. 相互衝突的目標
  28. 「管理型」通貨膨脹
  29. 寬鬆貨幣,有其極限
  30. 可有「緩慢的」通貨膨脹?
  31. 如何消除債務?
  32. 成本─價格壓縮
  33. 1946年就業法
  34. 膨脹?還是調整?
  35. 赤字與就業
  36. 廉價的貨幣為何行不通?
  37. 如何控管信用?
  38. 是誰造成通貨膨脹?
  39. 以通貨膨脹作為政策
  40. 公開的陰謀
  41. 工資價格螺鏇是怎麼個轉法?
  42. 通貨膨脹與道德問題
  43. 如何擊敗通貨膨脹?
  44. 通貨膨脹入門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95031
  • 叢書係列:經濟趨勢
  • 規格:平裝 / 208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20歲~80歲

圖書試讀

 推薦序 
都是貨幣過多惹的禍──徹底瞭解「通貨膨脹」的終南捷徑
吳惠林

  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為何會在1949年退守颱灣?被共產黨戲耍固然是主因,但當時神州大陸嚴重的「通貨膨脹」(由1美元兌4.25億當地貨幣的事實可知一斑),以緻民生凋敝,更是世人共認的要因。當時還對囤積、惜售的業者施以嚴刑峻罰、甚至處以當場槍斃的極刑。可見國民政府也知道事態的嚴重性,也想辦法製止,但終究徒勞無功。國民政府退守颱灣之後,對通貨膨脹的禍害牢記在心,而「新颱幣」的發行可以為證。那是1949年6月中,「四萬元換1元」的新颱幣開始發行,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管颱灣,但國共內戰更殷,颱灣物資被強運中國接濟國民黨軍,中國經濟麵臨崩潰,更連纍颱灣。當時的物價指數已是終戰時的七韆倍。(見李筱峰,〈週年啟示錄〉,《自由時報》,2009.4.19)

通貨膨脹危害世人罄竹難書

  其實,類似通貨膨脹大禍害的經驗,在人類歷史上到處都有,在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已故的自由經濟大師弗利曼(M. Friedman, 1912~2006)膾炙人口的著作《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一書第9章中就這樣寫著:「通貨膨脹是一種病,一種危險,有時會緻命的病。這種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摧毀一個社會。相關的例子俯拾皆是。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俄羅斯和德國發生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有時纔隔一天,物價就上漲一倍或一倍以上──結果是其中一個國傢走上共產主義,另一個國傢走嚮納粹主義。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爆發惡性通貨膨脹,有助於毛澤東擊敗蔣介石。1954年巴西的通貨膨脹率高到一年約100%,導緻軍政府上颱。更為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得智利的阿言德(Allende)1973年遭到推翻,阿根廷的依莎貝兒.裴隆(Isabel Perón)1976年下颱,兩國接著都由軍事執政團掌權。」
  不過,儘管史跡斑斑,為何總難得到教訓,而讓悲劇一再重演?弗利曼說的好:「沒有一個政府願意接受造成通貨膨脹的責任,即使為害不是那麼大也一樣。政府官員總是找理由來搪塞──企業傢貪得無厭、工會獅子大開口、消費者揮霍無度、阿拉伯酋長見錢眼開、天候惡劣,或者八竿子打不著的其他任何理由。沒錯,企業傢十分貪婪,工會的要求不嫌多,消費者不知節製,阿拉伯酋長把油價調高,天氣經常奇差無比。所有這些,會推高個別商品的價位,卻不能使各種商品的價格普遍上揚。它們能促使通貨膨脹率短暫上升或下跌,卻不能製造持續性的通貨膨脹,理由很簡單:上麵這些被指稱的禍首,無一擁有印鈔機,沒辦法印齣讓我們放在錢包裏的那些紙;無一可以閤法授權記帳員在帳簿記下相當於那些紙的數字。」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

  弗利曼於是說:「現代世界中,通貨膨脹是印鈔機現象。認清嚴重的通貨膨脹不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隻是瞭解通貨膨脹成因和對策的起步而已。更為基本的問題是:為什麼現代政府會使貨幣數量增加得太快?既然知道通貨膨脹為害的潛力,它們為什麼要製造通貨膨脹?」
  弗利曼的《選擇的自由》是1979年齣版的,他對通貨膨脹的詮釋,其實早在1960年就由享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 1894~1993)提齣,比弗利曼足足早瞭二十年,而弗利曼隻用一章的篇幅,赫茲利特卻用瞭一本書來解說,就是這本《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Inflation)。赫茲利特被稱為美國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專欄作傢,散播自由經濟理念給一般大眾,曾任職《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又為《紐約時報》撰寫經濟社論,1946年到1966年在《新聞週刊》開闢名為「商業浪潮」固定專欄,教育數百萬讀者瞭解經濟學的入門知識,以及自由經濟的觀念。就在寫專欄期間,時常收到讀者來信詢問,如何獲知有關通貨膨脹的原因及對策的「簡短」說明,也有人希望他提供有關個人應該遵循怎樣的途徑,以防止其儲蓄的購買力受到進一步的侵蝕。為迴應讀者們的需求,乃有本書的齣現。
  這本書隻有大約兩百頁的篇幅,竟然包括瞭44章之多,可見每章之「言簡意賅」,也顯現齣赫茲利特「通俗化、簡化」的苦心,因為通貨膨脹很重要,看似簡單,其實難以說清,更不容易「真懂」。我們耳熟能詳的「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商品」,以及上文所引述的「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固然一針見血,但幾乎每個人都希望「錢多多」,也幾乎對政府的各種撤錢政策拍手贊成。2009年初颱灣的「消費券」發放,各國政府在金融海嘯、經濟衰退、景氣低迷之際,一而再地「印鈔救市」似乎都被認為是德政,就彰顯齣歷史從來沒讓人得到教訓。其關鍵就是通貨膨脹的觀念不被理解,甚至被扭麯,或者被有心人誤導讓某些人獲利、但傷害大多數人。

不要讓通貨膨脹齣現

  赫茲利特的這本書抽絲剝繭、钜細靡遺,以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將通貨膨脹的來龍去脈,循序漸進剖析。告訴人們工資和物價、生產成本的上漲,甚至循環、螺鏇式的上漲,都是貨幣過多的結果,也告訴我們通貨膨脹的發生有人得利、有人受害,於是存有「政治操作」空間。更遺憾的是,人往往具有「貨幣幻覺」,以為貨幣增多之後所得、工資果真增加,卻對貨幣增加導緻物價高漲後知後覺,等到發現時已無法擺脫,必須承受。他也告訴我們,一旦不幸齣現通貨膨脹,一定要趕快製止,不可存有「緩慢通貨膨脹是好的」之幻想。
  這本書其實傳達瞭一個老掉牙的觀念──「預防勝於治療」,對通貨膨脹更要有此認知,應謹記通貨膨脹沒有解決良方,有的話隻有一個,就是「不要有通貨膨脹!」。赫茲利特非常認同「金本位製度」,因為它能限製通貨和信用的膨脹,而通貨是交易媒介,其內涵是「信用」。當今政府發行貨幣、控製貨幣,本來就不可能「確切」得知該印行多少數量,更何況存在有政治操作!要求政府嚴控貨幣數量,勿讓貨幣濫發、釀禍,戛戛乎何其難哉!無怪乎赫茲利特堅持以黃金作準備纔可有效限製。
  不過,要迴復金本位製,在1960年代都不可能瞭,遑論21世紀的現在!所以,我們必須接受各國政府負責印製鈔票的現實,而後設法嚴密監督政府破壞信用、濫發鈔票,以免時常遭受通貨膨脹夢魘。
  如何有效監督政府濫印鈔票?全民具備有關的「通貨膨脹」和「貨幣為何物」的正確基本觀念是先決條件,那麼,嚮本書取經是最有效、最便利、最節省的終南捷徑!

(本文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用戶評價

评分

不得不說,作者在文字風格上,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冷硬學術腔調,反而帶著一種老練的、略帶批判性的口吻,彷彿一位經驗老到的市場觀察傢正在對你耳提麵命。在探討歷史事件時,作者的筆觸往往非常生動,彷彿能讓人「看見」當時的金融恐慌是如何蔓延的。這種敘事技巧,成功地將枯燥的經濟模型注入瞭戲劇張力。不過,我個人覺得,在某些章節,作者對特定經濟學傢的觀點似乎帶有一點個人偏好,雖然這讓文章讀起來更具個人色彩,但對於初學者來說,或許會誤以為這就是唯一的真理。總之,它提供的知識是紮實的,但讀者需要保持一份批判性的距離去吸收,纔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评分

整本書讀完後,最顯著的感受是,對於「未來」的經濟走嚮,我心中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至少多瞭幾副眼鏡來看待新聞。以前看到財經記者報導某個經濟數據,我可能隻會覺得「哦,好像有點嚴重」,但現在,我會下意識地去連結到書中講述的某個貨幣供給模型,或是聯準會可能採取的下一步行動。這本書帶給我的,與其說是具體的投資建議,不如說是一種思維框架的重塑。它教會瞭我如何從更深層次、更宏觀的角度去解構市場的波動,而不是被短期的價格起伏牽著鼻子走。這對於一個在資訊爆炸時代尋求清晰判斷的颱灣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寶貴的智識投資,讓我在麵對各種經濟不確定性時,能多一份從容與底氣。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其實蠻吸引人的,封麵選色大膽,給人一種嚴肅中帶著一點點挑釁的感覺,很符閤探討總體經濟這種「硬骨頭」議題的調性。翻開內頁,排版清晰,雖然畢竟是談論經濟學,字數不少,但作者在分段處理上似乎下瞭不少工夫,讓閱讀的節奏感不至於太過沉悶。我特別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各種經濟學理論時,習慣搭配一些近幾年的國際新聞事件作為佐證,這一點很加分,畢竟對我們這些非專業的讀者來說,如果能把抽象的理論跟日常生活、新聞頭條串起來,吸收起來就快多瞭,不隻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學術討論,而是真正感受到那些宏觀數據是如何影響到我們口袋裡的薪水跟物價波動。整體來說,從視覺和初步的閱讀體驗來看,它成功地為一門看似艱澀的學科,鋪設瞭一條相對平易近人的引路。

评分

這本書在處理跨國比較議題時,展現齣來的深度確實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比較不同國傢央行麵對類似經濟挑戰時所採取的不同貨幣政策路徑。書裡並沒有一味地推崇某一種單一模式的優越性,而是非常細膩地分析瞭每個政策背後的歷史脈絡、政治考量,以及對國內產業結構的衝擊。我個人尤其關注作者對區域性經濟差異的闡述,例如,同樣是量化寬鬆(QE),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所引發的後續效應是截然不同的,這本書將這種差異性描繪得淋灕盡緻。這種全球視野的切入點,讓我這個隻關心颱灣島內狀況的讀者,開闊瞭不少眼界,意識到颱灣的經濟命運,其實是與全球金融體係緊密交織在一起的,讀起來很有「世界感」。

评分

老實講,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通膨」這個詞的理解,大概就停留在「物價變貴瞭,錢變薄瞭」這種最基礎的認知上,對背後那些貨幣供給量、利率政策之類的機製,簡直是一頭霧水。但作者的敘事方式,就像在帶領一個對經濟學一竅不通的人,手把手地走過一條複雜的迷宮,雖然過程中還是需要我稍微停下來,重新迴味一下某個專有名詞的定義,但總體而言,作者對複雜概念的拆解能力實在是高明。特別是關於貨幣創造的過程,那種描述方式,讓我覺得過去在學校裡聽過的那些解釋,簡直是蜻蜓點水。書中對於不同經濟學派對抗通膨手段的論述,也讓我開始思考,原來解決同一個問題,會有這麼多種針鋒相對的學術觀點,這讓原本單嚮的知識輸入,變成瞭一場多元思辨的旅程,非常耐人尋味,值得反覆咀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