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索不達米亞泥闆的藉貸記錄到雷曼兄弟事件
貨幣演進下人類的欲望史
貨幣演進下人類的欲望史
◎蘇美人發明文字,是齣於保存藉貸記錄的迫切性;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孕育齣銀行、保險業與大航海時代,帶來自由的金融市場;
◎國傢之間的戰爭打造齣股票與債券的基石;
◎時至今日,理應獲得進化的國際市場,卻始終陷入通縮、通膨、泡沫經濟的循環。
◎從通史的角度鳥瞰金融的世界史,由淺入深、層層剖析當代金融概念的原始樣貌與本質。
◎閱讀本書有如撕開一層又一層的包裝,藉此掌握金融史的發展。
金融,是人類欲望所生的弊端?或是一門睿智的生意?本書從通史的角度,鳥瞰人類用於營生的金融。
本書作者運用自身豐富的歷史素養和金融財經的專業,依循人類歷史發展的脈絡,輔以各類趣聞、古今輝映,述說戰爭、政治、貨幣、債務、財富與人性,如何共譜數韆年來人類金融的歷史,金融製度又如何伴隨人類在政治、社會、文化、科技等各領域而臻於成熟之境,被「文明」與「進步」層層包裝,終至眼花撩亂的地步。
第一章以酒香切入,探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賒購啤酒,金融交易、商業銀行、高利貸如何萌芽於古老美索不達米亞,而世界上最古老的《漢摩拉比法典》如何加以規範。至於刻有楔形文字的泥闆,就是當時的「平闆電腦」,供交易及帳目核算等經濟活動之用。
第二章談貨幣的源起。西方世界認為貨幣鑄造源於希臘時代的「獅頭幣」,以鐵鎚敲打基座上的礦材來鑄幣,至今此一方法仍未改變。西元前四世紀的大狄奧尼西奧斯是第一位位利用礦材與貨幣間的價值差額(通貨膨脹手段),來獲取自身收益,從此以這種手段用作國傢還債的方法未曾間斷。同樣具啟發性的是巨石幣故事,直到晚近南方島嶼仍在使用巨石幣。在德國成為這些島嶼的統治者後,為瞭動員當地居民興建道路網,在石幣上以黑筆打叉,便能產生效果,此類似行為發生在1930年代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甚至被認為是經濟大恐慌的元凶。
第三章討論當代金融市場的主要投資手段──選擇權,此一投資手段源於橄欖榨油機使用權。作者將雷曼兄弟事件比擬為希臘神話的邁達斯國王,終其一生不擇手段地追求財富。第四章討論中世紀宗教信仰對於利息、奴隸貿易的理解與規定。在當時,君士坦丁堡成為歐亞貿易的中繼站,是義大利城邦國傢的繁榮基礎。掌握跨境商業網絡的弗朗切斯科.達迪尼,在記帳方式單式會計邁嚮複式會計,在處理不動產與有形資產時,也運用瞭現代會計的摺舊與攤銷等概念,並將無法迴收的債權明確認列為損失。
第五章述說大航海時代,美洲大陸流入的白銀引發歐洲長期的通貨膨脹,泛稱「價格革命」,今天美股報價皆以八分之一美元為單位,便源自以鉗子和鑿刀將墨西哥銀元對分的歷史傳統。歐洲各國在麵對此一新局勢時態度不同,英國亟於開拓新市場,其海事法庭頒發「私掠許可證」給海盜,因而建構瞭非正規海軍的海盜可襲擊敵國船隊的持續製度,可見資本主義從一開始就帶有流氓的色彩。
進入十三世紀,股票交易興起,要成立公司就須獲得政府和國王特許。第六章述說東印度公司與證券交易所,荷蘭東印度公司(VOC)被認為是現代股份有限公司的鼻祖,後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基於經營印度殖民而佔有一席地位,相較於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單次航海獨立為單一事業,荷蘭東印度公司將21年間所有的航海行為視為一個事業體,其精神類似以永續經營為目標的現代公司。而世界證券交易所的濫觴,便是交易VOC股票的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在英國,由於股票經紀人的惡習惡狀,皇傢交易所拒絕其進場,他們隻能在附近的咖啡館聚集,即舉世聞名的喬納森咖啡館。
第七章是國債與保險的源起。1688年以後,英國議會政治獲緻成功的要素在於「內閣製」及新穎的「貸款製度」,這就是國債的發明。在此之前,所謂國債並不存在嗎?可以在本章中找到答案。至於保險,《漢摩拉比法典》裡有其原型,勞埃德咖啡館則是現代保險的緣起。
第八章圍繞在諸如南海公司在內的特許公司,如何在歐洲引起一波波泡沫經濟。1689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對新任英國國王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發動「大同盟戰爭」,後來英國為瞭緩減大同盟戰爭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所導緻的政府債務膨脹,1711年開始進行南海公司的募股,因此開創瞭現代金融的債務股票化。正當歐洲處於泡沫經濟騷動之際,美國的證券市場萌芽於梧桐樹下與唐提咖啡館。處於遠東的日本,則在鎖國時期的大阪開設製度健全的米穀交易所,而成為全世界最早的期貨交易市場。
從第九章開始,作者將時間軸拉到近代,從兩位酒鬼牧師的故事帶齣投資信託的序麯。法國大革命戰爭讓倫敦成為占盡優勢的金融中心。拿破崙將法國在北美的屬地賣給美國政府,其範圍相當於今天美國領土的23%。大傢所熟知的金本位製的誕生,天文學傢牛頓是重要推手。國際貨幣體係逐漸成形於拿破崙戰爭後各國的復興,而所需資金都在倫敦市場以發行英鎊計價的債券來籌措。
在歐洲泡沫經濟最高峰的1720年,英國頒布瞭《泡沫公司禁止法》,以約束草率籌資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以州為單位進行立法的美國則針對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不必像特許公司那樣逐一製定法律,隻要登記即可。第十章開始,美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重鎮,南北戰爭時期愛心國債的銷售,擴大瞭美國證券投資者的人口規模,並奠定日後美國證券投資業的發展基礎,及革新金融資訊流通效率。到瞭1882年,道瓊服務公司創立,利用電信和電傳紙帶將股價資訊附加其上,也開始新聞通訊的服務,這就是今天的道瓊工業指數。
第十一章進入二十世紀,透過日俄戰爭期間交戰雙方決定勝負的關鍵──資金籌措能力,來探討證券交易市場如何成為國際政治外交的手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以英、法兩國為中心,各國在紐約市場發行約20億美元的外國公債,於是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轉移到紐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及接下來的戰後處理,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甚钜,泡沫經濟與通貨膨脹成為創造短暫快感的麻藥,世界經濟大恐慌則標示著人類經濟史走入新階段。在此期間,美國製定瞭「銀證分離」的法案,不僅支配瞭日後的華爾街,也影響戰後日本的金融管理。
第十二章的重點是一戰到二戰的日本,涵蓋證券交易製度、股價指數計算、貨幣製度、投資信託等,文末敘述戰後初期的經濟復興政策與股市熱潮。第十三章進入戰後的世界。戰後世界經濟秩序的重建,首先是《布雷頓森林協定》,然後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藉此孕育自由貿易體係,並支撐日後日本與西德的復興。在布林頓森林體係下,美元成為霸權貨幣,美國企業開始嚮全世界進軍,此時期被稱為「黃金六○年代」,在這段時期還發生仍左右當今股票市場的「股息革命」。1971年的「尼剋森衝擊」讓全世界變瞭調,美元貶值引起美國霸權的衰弱與日本長期的經濟停滯,卻促使衍生性金融商品(選擇權、期貨等)金融科技的進步。
何時日本能走齣「尼剋森衝擊」下的長期經濟停滯?至今仍睏擾著日本政府。第十四章告訴我們日本泡沫經濟為何爆發,1985年的廣場協議是關鍵因素。廣場協議雖未立即引發泡沫經濟,但1980年外國匯率及對外證券投資自由化以降一係列放寬管製的政策,是泡沫經濟的伏流。其中,股價上漲、再次發行債券、取得融資的循環模式,更像是往昔南海泡沫事件的翻版。
最後一章探討所有投資人都關心的問題:股價預測是否可行?指數型基金與個股孰優孰劣?作者梳理各門派的學說背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巴菲特與詹森的辯論。對於雷曼兄弟事件,作者以正麵口吻錶示,金融理論固然是一把雙麵刃,但負麵評價頗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絕不是倒退,而是一場技術革命與進步。
名人推薦
李為楨(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洪紹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黃紹恆(陽明交通大學客傢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係教授)
張怡敏(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係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