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學(2版)

總體經濟學(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謝德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总论
  • 教材
  • 大学教材
  • 经济学原理
  • 经济分析
  • 金融
  • 经济学研究
  • 宏观经济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特色
 
  1.個案導讀:每章均以國內外實際經濟情勢案例為起源,點出問題根源,引申出預擬探討的理論主題。
  2.實際環境:針對每章演繹的理論內容,適時配合「知識補給站」,以實際經濟活動詮釋,提升理論的實用性。
  3.重點提示:重要總體概念標示於課文旁邊,清楚顯現真正意涵。
  4.學者介紹:針對理論內容分別介紹重要貢獻的經濟學者,清楚掌握理論發展的來龍去脈。
  5.網站連結:每章針對相關重要概念或事件,列出網路練習題,並提供連結,讀者可深入查詢詳細資訊,以掌握實際現象脈動。
  6.問題研討:每章附有「觀念問題」與「問題研討」,供讀者演練以熟悉概念,強化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政策应用:深入剖析经济运行的脉络与调控之道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与政策分析工具。它不仅仅是对经典理论的复述,更侧重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运用这些工具来理解经济波动、评估政策效果,并预测未来趋势。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涵盖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各个核心领域。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衡量 本部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清晰界定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与衡量标准。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精要: 深入探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方法,区分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差异,强调通货膨胀在衡量经济产出中的影响。详细解析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计算及其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同时,阐述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包括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的占比变化,以及这些分配如何影响总需求与长期经济增长。 失业现象的深度剖析: 不仅定义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更着重分析了自然失业率的构成及其动态变化。书中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双方行为,包括工资的粘性机制(名义刚性与实际刚性),以及最低工资法、工会力量、失业救济制度对自然失业率的长期影响。对于衡量失业水平的效率指标,如劳动参与率和U-6失业率,也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代价: 系统梳理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深入分析了菲利普斯曲线的短期权衡与长期垂直性,探讨了通胀预期的形成过程(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同时,详细评估了恶性通货膨胀对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的严重负面效应,以及通货紧缩带来的“债务-通缩”螺旋风险。 第二部分:短期经济波动与总供求模型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构建并应用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用以分析短期内的经济周期性波动。 总需求(AD)的决定机制: 详尽阐述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对总需求的贡献。特别关注凯恩斯乘数效应的精确计算及其在财政政策分析中的作用。对投资理论的探讨将超越简单的利率决定因素,引入托宾Q理论、企业现金流状况以及不确定性对资本形成的影响。货币市场分析中,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外生性问题将被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考察。 总供给(AS)的微观基础: 区分了短期总供给(SRAS)与长期总供给(LRAS)。对SRAS的推导将基于工资合同的粘性、菜单成本理论以及信息不完全性。LRAS的分析则回归到经济的潜在产出,讨论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要素的供给如何共同决定长期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采用IS-LM模型(或更现代的IS-MP模型)来展示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或减税)如何通过利率和收入效应影响总需求。书中将对“挤出效应”(Crowding Out)进行量化分析,并讨论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如流动性陷阱)财政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与权衡 本部分侧重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实现目标中的实际操作和面临的挑战。 货币政策的工具箱与目标设定: 细致讲解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在现代背景下,本书将重点分析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如量化宽松(QE)、负利率政策(NIRP)的传导机制和潜在副作用。对泰勒规则(Taylor Rule)的深入解读,将帮助读者理解现代央行的“盯住通胀”或“混合目标”操作框架。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与有效性: 深入探讨货币政策从决策到产生实际效果所需的时间(认知、行动和影响时滞),以及这些时滞如何影响政策的精准性。讨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制于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资产负债表效应和全球资本流动的复杂性。 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 引入开放经济体的宏观分析框架,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详细区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相对效力。汇率的决定理论将涵盖购买力平价(PPP)和利率平价理论,并分析资本自由流动对国内政策自主性的限制。 第四部分:经济增长与长期发展 本部分将视角从短期波动转向长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关注可持续的繁荣之路。 古典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理论: 以索洛增长模型(Solow Model)为基础,分析资本积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在决定人均产出长期趋势中的作用。重点阐述稳态(Steady State)的概念,并探讨了储蓄率的差异如何导致国家间的收敛性差异。 内生增长理论的突破: 介绍Romer模型等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人力资本、知识溢出效应和研发(R&D)投入在推动长期、非递减的回报和持续增长中的核心地位。分析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教育投资方面的角色。 财政政策与债务可持续性: 考察政府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的动态关系。运用巴罗的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探讨减税和增加支出的替代效应,并分析高额债务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财政可持续性的界限。 第五部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思潮与前沿议题 本部分旨在引导读者理解宏观经济学思想的演变,并探讨当代热点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理性预期革命: 阐述理性预期如何冲击传统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介绍经典的“政策无效性命题”(Policy Ineffectiveness Proposition)。 新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解释新凯恩斯主义如何通过微观基础(如粘性价格和粘性工资)来为政府干预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平衡了理性预期与短期市场失灵。 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审慎政策: 结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探讨资产泡沫、金融摩擦对宏观经济传导机制的扭曲。深入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如资本缓冲要求、逆周期资本准备金)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中的必要性与实施挑战。 本书内容深度适中,论证详实,案例丰富,旨在培养读者独立分析经济现象、批判性评估政策建议的能力。它不仅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学生,也为政策制定者、金融分析师以及所有关注经济健康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德宗
 
  學歷:台大經濟系 學士、碩士、博士
  現職:台大經濟系與經研所 教授
 
  經歷:台大經濟系 教授、土銀與合庫銀行 官股董事、高僑自動化公司 外部董事、行政院開基金創投 審議委員、勞保基金 諮詢委員、考試院 典試委員。主要教授科目為總體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金融機構管理與投資學等。研究興趣為總體理論、公司理財、貨幣理論、銀行理論與投資理論。
 
  著作:貨幣銀行學
  貨幣銀行學:題庫與解析
  財務管理
  總體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題庫
 
封面畫作繪者簡介
 
謝州融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學士、教育研究所 碩士
  經歷:歷任高雄縣六龜、圓富、五甲、燕巢等國中 校長

图书目录

CHAPTER 1 導 論 
1.1 經濟理論起源與類型
1.2 總體循環流程與景氣循環的衡量
1.3 總體理論發展背景與關注議題
1.4 總體理論演變過程與本書架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2 國民所得的衡量
2.1 國民會計帳
2.1.1 生產方法(GNP)
2.1.2 支出方法(GNE)
2.1.3 所得方法(GNI)
2.2 物價指數的衡量
2.3 社會福祉的衡量
2.3.1 國內產出毛額的缺陷
2.3.2 淨經濟福利指標
2.3.3 綠色國民所得帳
2.4 國民財富帳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3 儲蓄與投資的互動
3.1 Keynes革命的貢獻
3.2 Keynesian-Cross模型
3.2.1 基本模型與乘數分析
3.2.2 節儉的矛盾性
3.2.3 動態分析
3.3 財政政策
3.3.1 政府預算與財政政策類型
3.3.2 緊縮缺口與膨脹缺口
3.4 可貸資金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4 封閉體系的Hicks-Hansen模型
4.1 總體預算限制與Walras法則
4.2 商品市場均衡(IS曲線)
4.3 貨幣市場均衡(IM曲線)
4.4 債券市場均衡(BF曲線)
4.5 總體均衡與動態調整過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5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效果的爭論
5.1 總體政策類型與效果
5.2 貨幣政策效果
5.3 財政政策效果
5.4 排擠效果與拉入效果
5.4.1 公私部門支出間的關係
5.4.2 間接排擠效果
5.4.3 拉入效果
5.5 財富效果
5.5.1 貨幣數量變動的傳遞途徑
5.5.2 財富效果類型
5.6 政策組合效果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6 國際收支、匯率與總需求
6.1 國際收支帳
6.2 外匯市場
6.3 匯率決定理論
6.3.1 購買力平價理論
6.3.2 利率平價理論
6.4 Mundell-Fleming模型
6.4.1 開放體系總體模型
6.4.2 固定匯率制度
6.4.3 浮動匯率制度
6.5 總需求函數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7 生產函數、因素市場與總供給函數
7.1 生產函數與技術進步
7.2 因素市場需求函數
7.3 勞動供給函數
7.4 就業與失業
7.5 總供給函數
7.5.1 古典與Keynesian學派的總供給曲線
7.5.2 新興古典與新興Keynesian學派的總供給曲線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8 總體經濟均衡與傳統學派爭論
8.1 總體經濟體系均衡與變動
8.2 古典學派總體理論
8.2.1 貨幣數量學說內容
8.2.2 古典學派與新古典學派總體模型
8.3 Keynesian革命
8.3.1 古典體系自我調整機能失靈
8.3.2 Keynesian學派總體模型
問題研討
 
CHAPTER 9 通貨膨脹、Phillips曲線與穩定政策
9.1 通貨膨脹
9.1.1 通貨膨脹的過程
9.1.2 通貨膨脹的影響
9.2 Phillips曲線
9.2.1 Phillips曲線的起源
9.2.2 預期形成與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
9.3 通膨環境下的總體均衡
9.3.1 動態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
9.3.2 停滯性膨脹與紓緩政策類型
9.3.3 通貨緊縮與債務通縮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0 經濟成長理論
10.1 Harrod-Domar成長模型
10.2 新古典成長理論
10.2.1 Solow-Swan成長模型
10.2.2 儲蓄率、人口成長率與折舊率變動的影響
10.2.3 新古典成長理論的缺陷
10.3 知識經濟與技術進步
10.3.1 知識經濟與經濟成長
10.3.2 內生成長理論
10.4 新古典貨幣經濟成長模型
10.4.1 Tobin貨幣成長模型
10.4.2 Levhari-Patinkin貨幣成長模型
10.5 最適成長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1 貨幣需求與資產選擇理論
11.1 貨幣的功能與複式三分
11.2 貨幣需求理論的起源
11.3 Baumol-Tobin存貨模型
11.4 預防性貨幣需求
11.5 投機性貨幣需求
11.5.1 預期效用函數
11.5.2 Keynes-Tobin流動性偏好理論
11.5.3 Markowitz-Tobin資產選擇理論
11.5.4 資產替代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2 貨幣供給與銀行信用
12.1 金融體系
12.1.1 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
12.1.2 資訊不對稱與金融監理
12.2 貨幣與流動性
12.2.1 貨幣與流動性定義
12.2.2 實證性定義
12.3 貨幣供給與銀行信用模型
12.3.1 貨幣乘數方法
12.3.2 銀行信用模型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3 消費與儲蓄理論
13.1 跨期選擇理論
13.2 Keynes的絕對所得理論
13.3 相對所得理論
13.4 恆常所得理論
13.5 生命循環理論
13.6 隨機漫步消費理論
13.7 儲蓄理論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4 投資理論
14.1 淨現值方法
14.1.1 淨現值方法
14.1.2 投資的邊際效率
14.2 新古典投資理論
14.2.1 最適資本存量的決定
14.2.2 資本的使用者成本
14.3 加速原理
14.4 q比例理論
14.5 投資資金供給
問題研討
網路練習題
 
CHAPTER 15 新興古典學派與新興Keynesian學派
15.1 貨幣學派與新興古典學派
15.2 理性預期學派
15.3 實質景氣循環理論
15.4 新興Keynesian學派
問題研討
 
CHAPTER 16 金融危機與財政重整
16.1 從金融危機到金融海嘯
16.1.1 金融危機演化過程
16.1.2 反通膨、通縮與流動性陷阱
16.2 財政政策與政府債務累積
16.2.1 財政政策的發展
16.2.2 政府預算赤字融通
16.3 供給面經濟學
16.3.1 供給學派的主要看法
16.3.2 Barro-Ricardo等值理論
16.3.3 公債管理政策
16.3.4 財政重整的影響效果
16.4 傳統總體理論的檢討
16.4.1 傳統總體理論的基本特質
16.4.2 傳統總體理論的缺陷
16.4.3 傳統總體理論面臨的問題
問題研討
 
CHAPTER 17 貨幣政策與總體審慎政策
17.1 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
17.1.1 穩定政策影響流程
17.1.2 時間落後與時間不一致
17.2 法則與權衡
17.2.1 法則與權衡的評價
17.2.2 貨幣法則類型
17.3 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量化寬鬆
17.4 最適貨幣指標的選擇
17.5 央行的角色與總體審慎政策
17.5.1 總體審慎政策
17.5.2 總體審慎指標與政策工具
問題研討
 
名詞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32345
  • 規格:平裝 / 664頁 / 19 x 26 x 3.3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再版序
 
  自從作者在1970年代中期進入台大經濟系任教後,同時講授《總體經濟學》與《貨幣銀行學》兩門攸關總體金融的課程,轉眼間半世紀即將過去。作者在授課初始,即追求將自己的想法架構於上課內容上,而非限縮在國外教科書,照本宣科演唱一遍。是以凡是作者曾經講授過的課程,都嘗試著將累積的教材演繹理成一本書,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每本教科書都會一再改版,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現。
 
  從1990年代起,作者陸續撰寫過三本各具特色的總體經濟學教科書。爾後,每次約隔7年,作者的行囊中就會持續累積回饋意見、新穎教學思維與7年的學期考試資料,從而誘使作者起心動念,思索另外撰寫心中理想的總體教科書。到了2014年出版的《總體經濟學》中,作者想要將總體理論概念的起源、傳承與演化過程融為一爐,嘗試依循教科書的章節架構,將總體經濟學者生平事蹟與研究領域,引薦其貢獻於教科書的字裡行間,讓讀者能夠掌握理論概念的來龍去脈,不再是侷限於片段零散的總體知識,從而展現迥異於其他教科書的特色。
 
  2014年迄今,8年光陰飛逝,此時正逢跨越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9年爆發COVID-19的期間,國際經濟與金融局勢波瀾起伏,當年詮釋原書的經濟環境儼然劇變。此外,作者在講授該書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章節安排欠缺順暢,概念表達有待補實與修正。隨著滄海桑田時間流轉,原書引薦的總體經濟學者動態亟須增補調整,凡此均讓作者興起重作馮婦意願,戮力重寫畢生最後一本總體經濟學,文字描述與內容異動超越近半,猶如再作新書。
 
  1930年代大蕭條,讓墨守傳統思維的決策當局束手無策。J. M. Keynes總結斷簡殘篇的古典學派理論,聚集非主流的古典學派主張,系統化完整論述的《一般理論》,建立當代總體理論的里程碑,啟動輝煌壯闊的總體經濟學派論述與論辯。總體理論是兼具理論與實用的學門,是政府擬定總體政策的基石,也是輔助人們研判景氣變動,擬定各種決策的參考。實務上,讀者研讀總體理論,將須兼顧「直覺」與「符合現實」,而掌握「為何」與「如何」也是同等重要。據此,本書特色即在關注何者是重要且實用的總體經濟議題,結合純理論的運用,精簡高深繁瑣的理論推導過程。尤其是讀者如何精準剖析相關訊息與掌握經濟活動脈絡,運用總體理論進行預測與評估,將是確保決策精確性,避免掉入可能的陷阱而陷入操作偏誤。
 
  此外,讀者若要精準掌握總體概念與彼此間的關聯性,進而如何運用理論,則需透過不斷演練習題,提升對理論的掌握度。是以作者將早先出版的《總體經濟學題庫解析》(2007),再次依循本書章節順序,亦步亦趨重新設計為搭配本書的《總體經濟學題庫》(2021)。讀者在閱讀本書後,若能配合演練題庫,當能發揮事半功倍效果,透徹瞭解每一個概念與書中細節。
 
  最後,本書封面來自於父親謝州融先生描繪的一系列畫作之二。父親自國中校長職位退休後,居家沉醉於畫作,超級享受作畫之樂,30餘年來累積絕美佳作超逾500幅,也曾將心愛畫作贈與諸多好友校長的學校家長會拍賣,所得資金用作學校的獎學金。雙親先後離世3年有餘,睹畫思人恍如就在隔日。「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作者將此書獻給遠離塵世的雙親,表達深深的思念。同時,作者深深感謝40年來超過5,000位修習總體理論的學生們,他們遍及年過半百的上班族與青春洋溢的在學生,消逝的40餘年宛如霎時瞬間,不同世代的學生持續反映各種意見,讓作者得以持續修正,他們的意見至今反映在作者畢生最後一本的總體理論上,為此而畫下完美句點。
 
台大經濟學系教授
謝德宗
2022年7月20日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教科書的編排,坦白講,對我這個初次接觸總體經濟學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不像有些經典教材那樣,把大量的數學模型堆砌在前面,讓人光看目錄就開始頭皮發麻。作者在處理複雜概念時,展現出高超的「翻譯」功力,硬是把IS-LM曲線、菲利浦曲線這些原本抽象到不行的模型,用生活化的例子和清晰的邏輯串聯起來。特別是關於政府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討論部分,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教科書式的「乘數效應」口號,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台灣現行經濟體制下,這些政策工具可能遭遇的實際阻力,像是立法院的角力、央行獨立性的界線等等,這些細節的著墨,讓我感覺到這本書不只是在講「學理」,更是在談「實務」。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拿起筆在旁邊註記,因為作者的論述節奏掌握得很好,不會急著往前趕,總會留給你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剛才那個觀念,不像有些書,一頁翻過去,你可能還沒搞懂前一頁在說什麼,下一頁的複雜模型就已經砸到你臉上了。對我這種需要扎實基礎的人來說,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實在是太友好了。

评分

坦白說,有些經濟學的書,讀完之後會讓人感覺自己好像「懂了」,但一旦合上書本,面對現實新聞裡的經濟數據,就完全接不上線。但這本《總體經濟學(2版)》的優勢就在於它的「數據對話能力」。作者在關鍵的量化分析章節後,總是會附帶一些如何解讀央行發布的領先指標、落後指標的說明,雖然沒有手把手教你操作計量軟體,但它教會你的是一種「經濟學家的眼光」。舉例來說,當討論到通膨預期對總體供需的影響時,書中會提示讀者去關注期貨市場對於未來一年通膨率的報價,而不是只看當下的CPI數字。這種引導讀者將靜態模型與動態數據連結的寫法,大大提升了學習的層次。對於想從理論學習走向實際市場分析的人來說,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比單純塞一堆公式要有用得多。它讓你明白,總體經濟學不是一個封閉的學術體系,而是一個持續與現實世界互動的工具箱。

评分

這本書在處理國際貿易與開放經濟體系的部分,我認為是它的一大亮點,尤其在探討匯率決定模型時,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流暢且具備啟發性。他們沒有僅限於介紹最基礎的購買力平價(PPP)或利率平價(IP)理論,而是巧妙地將這些理論融入到當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進行討論。我記得其中有一段特別讓我印象深刻,是關於「本國貨幣超額升值」對出口產業的衝擊分析,作者甚至用了一個相當貼近台灣產業結構變化的假設情境來進行模擬推導,這讓抽象的「J曲線效應」變得具體可感,不再只是教科書上的一條曲線圖。此外,對於經常帳與資本帳的平衡關係的闡述,它也清晰地指出了在資本大量流入或流出時,對國內利率和投資決策的連鎖反應,這對於理解我們這邊面對國際資金波動時的政策困境,提供了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整體而言,這部分內容的實戰性極高,遠勝於其他只停留在定義層面的參考書。

评分

從排版和視覺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用心程度也值得稱讚。對於一個動輒數十萬字、充滿圖表的學術著作來說,如何維持讀者的專注力是一個大挑戰。這本第二版在這方面確實做了優化,字體間距和行距的拿捏恰到好處,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圖表的處理非常細膩。很多教科書的圖表,印刷出來後線條變得模糊不清,特別是那些表示均衡點或變動路徑的箭頭,常常會混在一起。但這本的圖表清晰度很高,而且每個圖表下方都有極為精煉的文字說明,點出了圖表的「核心訊息」,而不是單純的重複課文內容。這種輔助設計,讓我在快速複習或查找特定觀念時,可以迅速定位到視覺化的記憶點。這不只是美觀問題,更是直接關係到學習效率的關鍵環節,顯示出版方確實有考量到台灣讀者長時間研讀的需求,而不是隨便套用國外教材的樣式了事。

评分

說真的,要找到一本能把古典學派跟凱因斯學派的爭論講得這麼透徹的用書,實在不多見。很多課本在介紹這些流派時,總是有點「和稀泥」,好像兩邊都說了一點,但核心的價值觀衝突卻沒有被凸顯出來。然而,這本《總體經濟學(2版)》在這塊著墨極深,它明確地指出,兩派在「長期均衡」與「短期干預」上的根本分歧點在哪裡。光是探討「理性預期」在貨幣政策中如何削弱政府的有效性那幾章,我就反覆看了好幾次。作者沒有直接給你結論,而是引導你去看歷史上的實證案例——像是1970年代的高通膨問題——如何促使經濟學家們重新審視既有模型。這種「以史為鑑」的寫法,讓原本冰冷的理論充滿了溫度和現實感。我尤其欣賞它對「新古典復興」的介紹,它沒有將其描繪成對凱因斯主義的完全否定,而是展示了理論是如何在修正與對話中不斷前進的。對於想搞清楚經濟思想流變的讀者而言,這部分的深度是遠超預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