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書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重」。不是重量上的重,而是內容的份量感。我本來期待這會是一本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的小六法版本,結果顯然是我多慮瞭。這根本就是一本可以當作鎮紙用的「百科全書」。不過,一旦翻開,那種厚實感就轉化成一種信賴感。書中的註解部分,特別是在關於「證據法則」的論述上,簡直是精闢入微。例如,對於傳聞證據的例外規定,傳統的教科書常常隻會列齣條文和幾個典型的判例,但這本書卻深入探討瞭不同證據種類在不同訴訟階段的容許度,甚至還引用瞭幾篇在學術期刊上討論度很高的日韓法學見解作為對照,這層次是很多市麵上的工具書望塵莫及的。我尤其佩服作者在「社會秩序維護法」這類比較邊緣的法律領域,也給予瞭相當詳盡的分析,顯示其寫作範圍之廣泛,幾乎涵蓋瞭所有讀者可能遇到的法律難題。雖然價格不便宜,但考慮到它可能替代數本零散的參考資料,從長期投資報酬率來看,這筆開銷絕對是值得的。
评分這本《最新實用六法全書》,真的是讓身為法律從業人員的我,感到既興奮又有點頭痛。興奮的是,它的編排方式相當新穎,不再是傳統死闆的法條堆砌,而是試圖將不同領域的法律知識串聯起來,給讀者一種「原來法律是這麼一迴事」的豁然開朗感。尤其是在處理跨領域案件時,過去總是要翻好幾本不同的參考書纔能找到脈絡,現在光是透過這本書的架構,就能大緻勾勒齣案件的法律全貌。不過,這「全書」的份量,坦白說,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有點嚇人,畢竟法條的數量本身就夠多瞭,再加上作者的深度解析和豐富的實務案例補充,讓人感覺這根本就是一本教科書加上實務手冊的超級綜閤體。我特別欣賞它在「行政程序法」和「民事訴訟法」交叉點上的論述,寫得非常細膩,光是針對訴願程序的幾個關鍵要件,就用瞭將近五十頁的篇幅去闡述,看得齣作者在學理上的紮實功底。隻是,對於我們這些已經習慣特定教科書說法的資深律師來說,偶爾會需要花點時間去適應作者的獨特法律觀點,畢竟法律見解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統一標準嘛。整體而言,它絕對是一部值得在書櫃中佔據重要位置的參考書,但要完全消化,恐怕得花上好一陣子的時間瞭。
评分說實話,在接觸這本巨著之前,我對市麵上所有標榜「全書」或「大全」的法律書籍都抱持著高度懷疑的態度,總覺得內容難免為瞭湊篇幅而顯得空泛。但這本《最新實用六法全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立法意旨」與「條文適用」之間的鴻溝給彌閤瞭起來。作者很擅長用白話但又不失專業的語言,去解釋那些看似深奧的立法委員在審查法案時背後的考量。舉例來說,在分析刑法中關於「正當防衛」的要件時,作者不隻是引述瞭條文,還钜細靡遺地分析瞭歷次修法時,針對「防衛過當」的界線如何調整,以及社會通念在這中間扮演的角色。這種由內而外的剖析,讓讀者在記憶法條的同時,也能真正理解「為何如此規定」。我甚至發現,很多我過去在法庭上辯論時卡住的盲點,在書中透過幾個簡單的圖錶和邏輯推演,就迎刃而解瞭。唯一的缺點,或許是它的索引係統設計得過於「智慧型」,有時候我隻是想找某個關鍵字在所有法律中的交叉比對,它卻預設瞭我會想找「某一條法在所有相關法規中的連結」,稍微有點不符閤我當下快速檢索的需求。但這已經是吹毛求疵瞭,對於渴望深入理解颱灣法製全貌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近十年來最重量級的貢獻之一。
评分講到這本號稱「最新實用」的法典彙編,我不得不說,它的更新速度確實讓人印象深刻。要知道,颱灣的法律修訂頻率,簡直跟不上時代的變遷速度,很多時候前幾個月纔剛學會的條文解釋,可能下個會期就悄悄被修正瞭。這本書最讓我激賞的一點,就在於它對近期修法的跟進速度。譬如說,針對公司法最新的修訂,對於閉鎖型公司的各種限製和彈性設計,書中不僅清楚列齣條文,更搭配瞭司法院近期的解釋函令,把理論和實務的落差處理得相當到位。對我這種經常需要處理商業登記和企業重組的律師來說,這點太重要瞭,省去我一大半去法務部網站比對條文的時間。不過,話說迴來,它雖然「實用」,但編排上偶爾還是會讓我這個習慣查閱特定法條順序的人感到有點彆扭。它的分類邏輯似乎更傾嚮於「事件導嚮」而非「法典順序」,這雖然有助於理解法律如何運作於實際生活,但在快速檢索特定法號時,反而需要多繞幾個彎。隻能說,這是一本適閤用來「學習和理解」的書,而不是一本可以讓你「快速翻找條號」的工具書,兩者取嚮不同,讀者需要自行拿捏使用時機。
评分這本《最新實用六法全書》,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某位資深教授退休前,將其數十年教學心得和實務經驗,一次性傾囊相授的集大成之作。它的語氣非常穩健,不追求譁眾取寵的「新潮」見解,而是專注於那些經過時間考驗、在法院實務中具有穩定基礎的法律原則。比如在「公法領域」的論述,作者幾乎是以一種博物館管理員的謹慎態度在描述每一個權力界線,既不偏袒國傢機關,也不過度誇大人民的訴願權利,保持著一種近乎冷靜的平衡感。這對於我們在處理敏感的公法爭議時,提供瞭極為穩固的論證基礎。美中不足的是,或許是因為追求這種「穩健」的風格,書中的案例選擇似乎比較偏嚮於數年前的經典案例,對於近兩年內突然爆紅或爭議性極高的社會事件所衍生的新興法律爭議,探討的篇幅相對較少。這讓我覺得,雖然它「實用」於既有法律體係的理解,但在麵對快速變化的社會脈動時,需要讀者自己再補上最新的時事判決。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可以信賴的基石,但要跟上潮流,可能還需要搭配最新的判例彙編一起使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