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50個關鍵概念,理解現代社會的遊戲規則,和所有人口袋裡的錢

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50個關鍵概念,理解現代社會的遊戲規則,和所有人口袋裡的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喬納森‧波特斯
圖書標籤:
  • 資本主義
  • 經濟學
  • 金融
  • 社會學
  • 政治經濟學
  • 現代社會
  • 經濟體係
  • 財富
  • 投資
  • 知識讀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金融時報》年度經濟類最佳書籍 ★
 
資本主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影響經濟的運轉、社會的運作,
和你我的貧富、地位和命運…
每個人都應該懂!
 
  「波特斯為資本主義這個飽受爭議的經濟體係提供瞭簡要、清晰和寶貴的指南。」——馬丁‧沃夫(Martin Wolf,《金融時報》首席主筆)

  為什麼你銀行存的錢和房子就是你的,政府要保護你的「財產」?
  為什麼東西是勞工做,賣的錢卻是老闆賺,勞工隻拿工資?
  為什麼幾乎全世界每一國都有麥當勞?
  為什麼網紅愛曬名牌包、名錶、名車?

  這形形色色的問題,答案都指嚮——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這個工業革命就齣現的名詞,和現在的你我有什麼關係?

  不管喜愛或討厭,我們和資本主義脫不瞭關係——你有存款或是股票,就或多或少擁有「資本」;你有工作、領薪水,就是勞動市場裡的「勞工」;誰都免不瞭買東西,也就是身為「消費者」——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過著資本主義的生活,大小事都受它影響,甚至身份被它定義。

  不過,包括許多經濟學傢在內,多數人都搞不清楚資本主義究竟是什麼。

  《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是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傢喬納森‧波特斯為大眾讀者所撰寫,曾於2016年榮獲《金融時報》年度經濟類最佳書籍,口碑及銷售均佳,不僅風行英美,同時授權葡萄牙、義大利等多國。

  波特斯以50個基本概念,帶讀者掌握資本主義的整體架構,解釋你需要懂的資本主義的運作基礎(諸如貨幣,銀行,廠商及市場);說明資本主義與其他重要的歷史與政治概念(例如社會主義、帝國主義)之間的關係;扼要介紹當代一些最傑齣的思想傢(包括亞當.斯密、凱因斯以及馬剋思);探討資本主義如何透過文化來摺射(諸如消費主義、貧富差距及移民);也展望其前景(成長停滯、數位經濟及環境汙染等)。你可以學到:

  什麼是資本主義→以生產工具的私有權為核心的製度。

  例如∥生產工具由私人業主擁有,由業主與消費者的供需關係決定要生產什麼商品、生產多少;而非由政府控製。

  自由市場→價格由供需決定、而非基於政府乾預的市場。

  例如∥政府的角色是提供中立的法律架構,使契約得以執行,並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自由」最大化。

  剩餘價值→業主擁有營收,勞工領取工資。營收-工資-成本=業主的利潤,也就是勞工創造的剩餘價值。

  例如∥馬剋思主張,企業主將藉由盡可能降低員工工資,以創造更多剩餘價值,拿來再投資,追求本身獲利最大化,

  不平等→所得或財富流嚮前1%或前10%的比重顯著升高的情形。

  例如∥《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作者皮凱提認為,資本愈來愈集中於少數人之手,資方將獲得經濟大餅中愈來愈大的份額。

  資本主義文化→緻力於鼓勵生產與銷售文化產品。

  例如∥全球的電影及音樂產業由少數幾傢大型的美國公司製霸(也有一些較大國傢有欣欣嚮榮的本地產業,例如印度)。

  這本書,教你讀懂資本主義的方方麵麵:它的優缺點,它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讓身在其中的我們瞭解它如何影響所有人的貧富、地位和命運。

本書特色

  1.不管喜不喜歡,我們都活在資本主義裡
  從呱呱墜地到迴歸塵土,不論求學、工作、理財、投資、養老,我們都活在資本主義的運行軌道中,用資本主義的邏輯做齣選擇。在當代思潮中,唯有資本主義影響我們一輩子。因此,資本主義是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哲學領域最關注、也最需要懂的主題。

  2. 架構完整、內容淺顯又紮實
  最簡單又完整的入門書,架構完整,涵蓋6大領域、50項關鍵概念與知識、重點議題、未來發展,適閤入門者,也適閤想要對所麵臨的重要經濟、社會問題錶達見解看法的讀者。

  3. 簡單扼要,繁忙的現代人都學得快、用得上!
  以五頁篇幅講完一個概念,精要的整理與提點,句句都是精華。方便忙碌讀者學習及吸收。

專業推薦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林建甫(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颱大經濟係名譽教授)
  馬丁‧沃夫(Martin Wolf,金融時報》首席主筆)
《失落的文明:探尋亞特蘭蒂斯的未解之謎》 本書簡介 自古以來,關於失落的偉大文明亞特蘭蒂斯(Atlantis)的傳說便如同迷霧般籠罩著人類的想象。柏拉圖筆下那座擁有著無與倫比的輝煌、先進科技與嚴密社會結構的島嶼帝國,在瞬間沉入海底的悲劇性結局,激發瞭無數探險傢、曆史學傢、考古學傢乃至哲學傢的無限遐想與探尋。本書《失落的文明:探尋亞特蘭蒂斯的未解之謎》,並非簡單地復述那些流傳已久的神話,而是以一種嚴謹的、跨學科的視角,對亞特蘭蒂斯存在的可能性、其可能的地理位置、文明的特徵及其毀滅的原因,進行一次徹底而深入的梳理與考證。 我們的旅程始於對原始文獻的細緻解讀。柏拉圖在《蒂邁歐篇》和《剋裏提亞斯篇》中對亞特蘭蒂斯的描述,是所有後續研究的基石。本書將首次細緻分析這些對話的文學背景、哲學意圖與曆史可信度,探討柏拉圖是否是在藉用一個古老的故事來闡述其政治哲學構想,亦或他描繪的確實是一個基於某種真實曆史事件的遠古文明的殘影。我們將對比不同譯本對關鍵術語的理解,剖析“大洋中央”、“九韆年的曆史”等描述背後的精確含義。 隨後,我們將目光投嚮地理學與地質學的證據。亞特蘭蒂斯究竟沉沒在何處?本書係統性地評估瞭從地中海(特彆是剋裏特島的米諾斯文明被認為是其原型)、加那利群島、直布羅陀海峽外側,到南美洲、甚至南極洲等諸多假定地點。我們利用最新的海底測繪技術、洋流模式分析以及闆塊構造理論,來推導最有可能發生大規模地質災難的區域。我們深入探討瞭冰川期後的海平麵上升、大規模火山爆發(如聖托裏尼島,即提拉火山的噴發)對地中海文明的毀滅性影響,並將其與傳說中亞特蘭蒂斯被“吞沒”的描述進行比對,評估這些自然事件作為曆史藍本的可能性。 本書的重點之一在於“文明的先進性”。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擁有超越時代的金屬(如“奧裏哈爾肯”)、復雜的灌溉係統、宏偉的城市規劃以及強大的海軍。為瞭探究這種“先進性”是否可能真實存在,我們構建瞭一個對照模型。我們將對比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以及早期的愛琴海文明的實際技術水平,並審視那些聲稱發現亞特蘭蒂斯遺跡的考古發現——例如,對撒哈拉沙漠邊緣長期被淹沒的岩層結構、深海熱液噴口周圍發現的獨特礦物組閤,以及某些史前文明遺留下的與已知技術不符的工藝品。我們不迴避對僞科學的批判,但同時也對那些尚未得到科學界充分檢驗的“異常現象”保持開放的、批判性的研究態度。 更進一步,本書深入探討瞭亞特蘭蒂斯在文化與神話中的演變。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神秘學復興,到19世紀通神論(Theosophy)運動的推崇,再到當代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反復塑造,亞特蘭蒂斯如何從一個柏拉圖哲學寓言,逐漸演變成一個象徵著“失落的黃金時代”的文化符號?我們分析瞭詹姆斯·丘奇沃德(James Churchward)的“失落的大陸”理論、埃德加·凱西(Edgar Cayce)的“預言”,以及當代新時代(New Age)運動對該文明精神遺産的繼承,區分哪些是基於對古代文明的閤理推測,哪些是後世添加的浪漫主義色彩。 本書的結論並非提供一個確鑿的“坐標點”,而是提供一個理解人類文明發展脈絡的新框架。亞特蘭蒂斯的故事,無論其真實性如何,已經成為瞭人類集體無意識中對“完美社會”的嚮往,以及對自身脆弱性的深刻認知。通過對這場韆年謎團的全麵梳理,我們試圖揭示的,與其說是海底的宮殿,不如說是人類文明在麵對突變時所展現齣的韌性與遺忘的力量。本書將帶領讀者完成一次橫跨哲學、曆史、地質學與考古學的深度探險,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人類文明的開端與終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喬納森‧波特斯Jonathan Portes


  倫敦國王學院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英國國傢經濟社會研究院前總監,曾任英國高登.布朗(Gordon Brown)內閣首席經濟學傢,就經濟大政方針嚮政府提供建議。他為《金融時報》、《衛報》、《電訊報》、《泰晤士報》、《新政治傢》和《旁觀者》撰稿,並在 BBC、天空新聞颱和國際電視頻道上對各種經濟問題發錶評論。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近期齣版的《中國網路圈套》、《七大市場力量》、《普林斯頓最熱門的電腦通識課》、《貝佐斯新傳》、《領導者的數位轉型》、《21世紀汽車革命》。

圖書目錄

自序

第1部∥基本概念
第1章     什麼是資本主義?
第2章     財產與財產權
第3章     自由市場
第4章     資本
第5章     勞動力與剩餘價值
第6章     貨幣
第7章     獨占/壟斷
第8章     相對優勢
第9章     看不見的手
第10章     創造性破壞
第11章     成長

第2部∥資本主義的機構
第12章     企業傢
第13章     廠商/公司
第14章 銀行
第15章 政府的角色
第16章 中央銀行
第17章 工會

第3部∥金融與金融市場
第18章 股票市場
第19章 金融體係
第20章 有限責任
第21章    效率市場
第22章    金融危機
第23章    債務

第4部∥政治經濟
第24章    民主
第25章    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第26章    社會主義
第27章    馬剋思主義
第28章    凱因斯革命
第29章    國有化與民營化
第30章 福利國傢製度
第31章    工業革命
第32章    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
第33章    戰爭
第34章    全球化
第35章    中國奇蹟
第36章    自由的土地?

第5部∥社會與文化
第37章    消費主義
第38章    失業
第39章    文化
第40章 進化論
第41章    貪婪
第42章    不均
第43章    貧窮
第44章    移民

第6部∥資本主義的未來
第45章    停滯
第46章    豐裕與超豐裕
第47章    工作前景
第48章    數位經濟
第49章    環境
第50章 有別的選擇嗎?
詞彙錶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99889
  • 叢書係列:藍學堂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2 x 1.3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資本主義」講清楚、說明白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提起「資本主義」(Capitalism)這個詞,真可以說人人琅琅上口,可是大傢心目中的「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大傢指的是同一種東西嗎?

  其實,在歷年來對於資本主義種種的辯證過程中,已有專傢做瞭此項工作,而已故的自由經濟學前輩、也是曾對颱灣民主具引導作用的《自由中國》半月刊主筆夏道平先生和全球知名華裔產權經濟學者張五常教授兩人最具代錶。

  ●資本主義就是私產經濟、市場經濟

  夏先生在1988年曾說:「正確地講,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秩序。這種經濟秩序,是以私有財產為基礎;生產與分配則由市場運作,透過價格體係來決定;政府的經濟功能,隻限於提供某些必要的法製架構,使市場能自由順暢地運作而不加乾擾。所以我們也把資本主義叫做市場經濟。」他接著說:「市場經濟不是什麼偉大人物的精心設計,它是蕓蕓眾生個別行為的互動中慢慢自然形成的;高明的社會哲學傢隻是發現它,瞭解它的優越性、並進而發展齣一套自由經濟的理論體係。」

  張五常曾在1987年12月15日發錶的〈可怕的資本主義〉反諷式文章裡,劈頭就說:「在主觀的、價值觀的經濟學上,我一嚮推舉的是私有產權——即在資產上有明確的個人權利界定的製度,但卻從來沒有擁護過那人雲亦雲的『資本主義』。……私有產權當然可說是資本主義的一種製度。但私有產權——有清楚界定的私人使用權利、轉讓權利,及收入的享受權利——是一個很清楚的概念。」這應非常明確地點齣他心目中的真正資本主義就是私產製度。

  既然「資本主義」這個迷人的名詞不可能被丟棄,我們也將其真義做瞭明確的定義和說明,而「私產製度」或「市場經濟」就是最好的代名詞。那麼,正如上文引述的夏道平先生之說法,市場經濟是一種經濟秩序,是以私產為基礎,生產與分配則由市場運作,透過價格體係來決定,政府的經濟功能,隻是在於提供某些必要的法製架構,使市場能自由順暢地運作而不加以乾擾。因此,市場經濟的主體是韆韆萬萬活生生、有靈魂、會思考的「個人」,而在人類有人與人之間互動開始以來,為瞭追求生活的最大滿足,緻「治理這地、生養眾多、遍滿地麵」的境界得以達成並維繫,發現市場經濟是最好的製度。當然,在市場經濟裡,充滿瞭人際間必須遵循的「準則」,我們姑且稱之為「市場規則」或「市場倫理」,而各個行為人也應該具備身為人的基本修養,如誠信倫理,至於政府這個組織,在市場經濟裡也扮演著極其重要角色,簡單地說是「維護蕓蕓眾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實際生活在「所謂的」市場經濟的人們所看到的社會現象,叫人厭惡或苦惱的,卻是愈來愈多。這該怎麼解釋呢?實情是,這不是市場經濟的結果,而是市場運作受到許多違反經濟法則的乾擾使然,而這種乾擾的源頭卻弔詭的總是原本該擔任去除阻礙市場運作障礙任務的政府。

  ●瞭解「資本主義」的一本入門書

  經由上文對資本主義的明確定義,並剖析所謂資本主義社會裡諸多不堪現象的疑惑之後,大傢對於「資本主義」是否清楚明白瞭呢?如果還是一知半解或者充滿疑惑,那麼,波特斯教授的這本《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或可為讀者解惑。

  本書一開頭就是「什麼是資本主義?」作者用「生產工具的私有權」這一句話來概括,可說一語中的,也就是上文所說的「私產製度」或「市場經濟」。作者意識到:資本主義的故事是經濟學、歷史、政治學、社會學、文化,以及現代社會的故事。也體認到:資本主義充滿矛盾,持續處於危機之中,總是顯得它即將終結,但也充滿活力與機動力,因而得以如此成功地演進。作者覺得:若不思考資本主義的運作及其奏效的原因,就不可能瞭解我們的社會如何運作。而瞭解資本主義的運作基石——貨幣、銀行、廠商,以及市場,是很有必要的,對於資本主義和其他重要的歷史與政治概念(如社會主義、帝國主義)之間的關係之認知,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鑑於此,波特斯教授乃選取50大核心概念,劃歸成「基本觀念」,「資本主義的機構」、「金融與金融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以及「資本主義的未來」等六部循序漸進,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寫成此書,每一概念都隻五頁左右篇幅,言簡意賅。其間適當地插入重要傑齣思想傢的名言,以及列齣歷史大事簡圖,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臓俱全」,也可看作一本「資本主義」的經濟小辭典。

  想要瞭解當前社會「現代資本主義」真相的朋友們,盍興乎來?!

用戶評價

评分

身為一個習慣接收大量影音內容的世代,我對文字書籍的「耐讀性」要求越來越高。這本書如果編排得當,圖錶清晰,而且敘述風格流暢自然,那簡直是天賜的禮物。我尤其希望作者在解釋那些比較抽象的經濟學模型時,能運用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或故事,而不是堆砌學術術語。例如,用一個市場攤販的買賣故事來闡述供需法則,會比直接引用公式來得生動百倍。資本主義之所以讓人感到壓迫,往往是因為它披著一層看不懂的學術外衣,讓人產生無力感。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剝下這層外衣,用最直觀的方式,讓我們看清市場運作的底層邏輯,讓讀者產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那它就超越瞭一本單純的知識傳遞工具,而成為一種賦權的過程,讓讀者更有信心地去麵對這個複雜的現代社會。

评分

這類型的「入門大全」書籍,最怕的就是「蜻蜓點水」,每個概念都提一下,結果什麼都沒講深。我更看重的是作者的「取捨」和「詮釋」的功力。在資本主義的宏大敘事中,有太多可以著墨的角度,從古典經濟學到當代新自由主義,中間穿插著各種修正和反思。要濃縮成50個概念,必然需要極高的智慧去蕪存菁。我期待它能聚焦在那些「最核心」、對理解當代社會運作「最必要」的脈絡上。比如,它會不會花篇幅去解釋「邊際效用遞減」的現代應用?會不會深入探討「股票」和「債券」這兩種最基礎的金融工具,在數位時代的角色轉變?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邏輯線索,讓讀者能像拼圖一樣,把零散的經濟新聞片段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世界觀,那麼它就成功地完成瞭它的使命。

评分

這本《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50個關鍵概念,理解現代社會的遊戲規則,和所有人口袋裡的錢》,光是書名就夠吸引人瞭!身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每天跟著新聞跑、看著物價起起落落的在地人,總覺得社會上那些經濟學的術語,像是「量化寬鬆」、「GDP」、「通膨」什麼的,聽起來很遙遠,但實際上卻是決定我能不能買得起房、荷包夠不夠力的關鍵。我一直很想找本能把這些複雜概念「接地氣」的書來看,最好是能像跟一個懂行的朋友在咖啡廳聊天一樣,聽他把那些華爾街的術語,翻譯成我們日常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樣子。這本書的結構看起來很有條理,如果它真的能用50個核心概念,幫我們把整個資本主義的架構,從宏觀的國傢競爭力,到微觀的你我薪水結構都梳理清楚,那絕對是本值得放在書架上,隨時拿齣來翻閱的工具書。畢竟,不懂遊戲規則,怎麼在牌桌上不當被宰的肥羊呢?我對這種能把硬核知識包裝得平易近人,又不失深度的作品,抱持著高度的期待,希望它能真正揭開那些經濟報紙上的「黑話」麵紗。

评分

我對書名最後那句「和所有人口袋裡的錢」非常有感觸。這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我們每天都在做消費決策,從買菜、換手機到規劃退休金,背後都牽動著金融市場的脈動。我想知道,作者是怎麼連結起華爾街的期貨市場,跟我們在便利商店刷悠遊卡之間的關係?是不是解釋瞭為什麼明明薪水好像沒少拿,但纍積財富的速度卻越來越慢?這種「小蝦米」與「大鯨魚」之間的對話,是決定一本書能否真正「有感」的關鍵。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分析一個知名的企業如何透過資本運作達成壟斷,或者解釋一個國際金融危機是如何透過連鎖反應影響到颱灣本地的傳統產業,那讀者在闔上書本後,馬上就能在生活周遭找到印證,那種學習的成就感絕對是無可取代的。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資訊爆炸時代,什麼都講求效率,要我從頭啃那些厚重的經濟學經典,簡直是摺磨。我們需要的是那種「懶人包」式的智慧,但前提是,這個懶人包不能是為瞭簡化而犧牲瞭正確性。我特別好奇這本書是如何處理「不平等」這個議題的。在颱灣,貧富差距的討論從來沒停過,從高房價到低薪睏境,每個議題背後都隱藏著資本運作的影子。如果這本書能清晰地剖析,資本主義的內生矛盾是如何催生齣現在的社會結構,並且不迴避地探討這些問題在不同發展階段國傢的樣貌,那就太棒瞭。我希望它不是一味地歌頌市場萬能,也不是一味地批判剝削,而是能提供一個相對中立的分析框架,讓讀者能自己建構起批判思考的能力。畢竟,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單一意識形態的極端化,最終都會帶來社會的動盪,找到中間那個複雜但真實的平衡點,纔是真正的學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