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說,這本書的排版和攝影水準真的很高,完全是台灣出版物中屬於精品級別的水準。那些水晶餃的晶瑩剔透感,隔著書頁都能感受到它的 Q 彈,鍋貼煎得金黃酥脆的樣子,更是讓人食指大動。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嘗試做書裡的「褶邊燒賣」,光是那個收口的漂亮弧度,我練了好幾次才掌握訣竅。書裡把每一個步驟都拆解得非常清楚,好像有位老師傅在我旁邊手把手教學一樣。重點是,它不是只教你「怎麼做」,更會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例如,在介紹水餃餡料時,它會提到不同肉類的油脂比例對口感的影響,甚至連「打水」的技巧都有詳細的示範,讓餡料吃起來格外鮮嫩多汁,一點都不乾柴。這種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讓原本覺得製作麵點很複雜的過程,變得趣味盎然。
评分關於造型的部分,我必須給予高度讚賞,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對「造型」就是「麻煩」的既有印象。它不只是教基礎的包法,更深入探討了如何透過不同的捏法和摺疊技巧,來營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口感層次。例如,書中針對「水晶餃」的透明度處理,提供了很獨到的見解,讓原本看起來很費工的半透明餃皮,在掌握好溫度和揉麵的手勁後,變得不再遙不可及。更棒的是,它還展示了如何用一些簡單的工具,比如竹籤或湯匙邊緣,來創造出不同於傳統的裝飾紋路,讓原本單純的麵點瞬間升級成宴客菜等級的精緻點心。我發現,當你學會了這些造型技巧,做出來的食物,連家人看著都會多吃好幾個,光是那種視覺上的滿足感,就已經讓人成就感爆棚了。
评分這本《輕鬆學造型中式麵點》簡直是拯救了我這個廚房新手!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漂亮的中式麵點很感興趣,特別是水餃和燒賣,但每次自己動手包,包出來的形狀總是五花八門,親友都笑說這是「抽象派」水餃。這本書的封面光是看到那些飽滿又漂亮的造型,就讓人忍不住想馬上翻開來學。 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於基本功的強調。書裡很細膩地解釋了麵皮的揉捏技巧,從麵粉的選擇到水量比例,每一個環節都有圖文並茂的說明,讓我這個從來都是亂猜水量的「憑感覺派」終於找到了標準。以往包水餃,麵皮不是太厚就是太薄,不然就是桿不圓,導致餡料容易露出來。但照著書裡說的,用「推」跟「壓」的技巧來處理麵團,麵皮的韌性和延展性立刻提升了好幾個檔次。特別是它有提到如何判斷麵團是否「醒」好了,這點對新手來說超級受用,不再需要靠猜測,而是有科學依據。對於那些想要做出媲美專業麵館口感的人來說,光是學會如何處理這個麵團,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评分這套書的實用性絕對是滿分,它完全是針對台灣在地家庭的廚房環境設計的。很多市面上看到的食譜,動輒要求用進口的特殊麵粉或少見的調味料,結果跑了幾趟雜貨店還是買不齊。但這本書裡幾乎所有的材料,我都能在住家附近的全聯或傳統市場輕鬆買到。像是鍋貼的麵糊,它提供了一個非常簡易卻能產生完美焦脆底部的比例,我試過好幾次,每次都能煎出那種「恰恰」的口感,搭配上麵皮的軟韌,簡直是絕配。而且,它還貼心地設計了一些「偷懶」的技巧,例如在趕時間時,如何用最快速的方式做出造型相對漂亮又不失風味的麵點,這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星。我已經把書裡的「快速包法」應用到我平日帶便當的午餐裡,省下了不少時間。
评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本食譜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它所傳遞出來的「溫度感」。製作麵點,本來就是一種慢工出細活、充滿人情味的手作過程。書中並沒有把製作過程描述得過於制式化,反倒鼓勵讀者去感受麵團的彈性,去觀察蒸氣對麵皮的影響。有幾次我因為揉麵太久手痠,結果成品有點硬,書裡針對這種「失誤」也提供了補救措施,而不是冷冰冰地告訴你「重來一次」。這種貼近生活、充滿同理心的編輯方式,讓我感覺不像在閱讀一本食譜,更像是在跟一位很有經驗的長輩學習傳統手藝。每次我按照書裡的步驟完成一籠熱騰騰的燒賣,那種香氣和成就感,遠遠超過了單純填飽肚子的滿足,是一種對傳統美食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我強力推薦給所有想把「吃」變成一種生活藝術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