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簡單數學課: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

超簡單數學課: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DK出版社編輯群
图书标签:
  • 数学
  • 自然科学
  • 学习方法
  • 高效学习
  • 科普
  • 青少年
  • 基础知识
  • 趣味学习
  • 入门
  • 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從最基本的數與算術到分數與小數,從體積與表面積的測量到幾何與代數,從次方與根號到機率和統計學──數學這門科學的牽涉範圍之廣、資訊量之龐大,時常讓人難以招架。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能強記,數學也因此成為許多人學生時代的夢魘。
  
  這套最新的基礎科學學習指南系列,就是從輔助學生課堂理解出發,針對自然科琳瑯滿目的重點逐一突破,快速解除學習挫折感。《超簡單數學課》把數學的內容分成超過250個環環相扣的觀念全面講解,透過精細的繪圖與照片,配上條理清晰的文字說明,從數學的基礎思考要領開始,依序進入角度、形狀、小數、分數、度量單位、代數、次方、方程式、比例、幾何、三角學、機率、統計學與序列等主題,幾乎每一頁都附有容易消化與加深印象的重點提示與補充說明,幫助融會貫通。DK 發揮一貫強大的博物館式圖文整合能力,讓讀者在研讀每個觀念時,就宛如進入一座迷你主題博物館,得到不同於教科書的學習體驗。
  
  本書的內容架構不但有利於學生參照課堂進度來學習,也便於初次接觸數學的成人讀者尋找延伸閱讀方向,因此除了適合作為小學高年級到國中程度的補充讀物,也是其他年齡層讀者認識數學的最佳入門參考書。
 
本書特色
 
  ●全球百科權威DK理工編輯團隊第一套專為學校課程而設計的數學參考書。
  ●章節規畫完整,涵蓋「數學課」所有內容與跨科主題:幾何、函數、方程式、統計、機率。
  ●每頁皆附有重點圖表,搭配一目瞭然的圖解式數學規則,精準解析基礎數學的核心概念。
  ●視覺化的數學概念說明,快速查找內容綱要、釐清重點,提升遠距教學與預習、複習效率。
揭开宇宙的奥秘:从基础原理到前沿探索 一、 探索未知领域:物理学的宏伟蓝图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系统的物理学知识框架,带领大家领略从经典力学到现代物理学的壮丽景观。我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描述,而是深入探究支配物质世界运行的基本法则。 1. 经典力学的基石:运动与力的精确描绘 我们将从牛顿的运动定律开始,详细阐述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部分不仅会覆盖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等基础概念,还会深入探讨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行星轨道为何遵循特定的几何规律。随后,我们将引入能量的概念——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阐释能量在物理系统转换中的核心地位。 更进一步,我们将进入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力学的世界。虽然它们在数学上更为抽象,但为处理复杂系统和保守场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我们将展示如何通过能量泛函来推导运动方程,这种变分原理是现代物理学思想的深刻体现。 2. 电磁场的交响乐:统一光、电与磁的律动 电磁学是理解现代技术和社会运作的关键。我们将系统梳理库仑定律、高斯定律,随后进入更具概括性的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对电场和磁场的详细分析,读者将理解电荷如何产生场,以及变化的磁场如何诱导出电流。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本章的核心。我们将逐一解析这四个基本方程,展示它们如何将电、磁现象统一在一个优雅的框架内,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随后,我们会探讨电磁波的性质、频谱(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以及它们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3. 深入微观世界:量子力学的革命性视角 面对经典物理无法解释的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量子力学应运而生。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波粒二象性的迷雾,理解德布罗意波长和不确定性原理如何颠覆了我们对粒子行为的传统认知。 我们将系统学习薛定谔方程,这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演化的核心工具。通过求解一维势阱、谐振子等典型问题,读者将掌握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和概率解释。自旋的概念和泡利不相容原理,作为内禀属性的体现,也将被详细阐述,为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奠定基础。 4. 探索时空本质:相对论的革命性洞察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我们将从光速不变原理出发,推导出洛伦兹变换,揭示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奇特效应。质能等效原理 ($E=mc^2$) 不仅是核能的基础,更是物质和能量之间深刻联系的体现。 随后,我们将进入广义相对论。它将引力解释为时空本身的弯曲。本部分将介绍黎曼几何的基本思想,讨论引力如何影响光线传播(引力透镜效应)以及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最终展望黑洞和引力波等前沿领域。 --- 二、 深入生命机理: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 本书的生物学部分将聚焦于生命系统的复杂性、信息存储与能量转换机制,旨在揭示生命体如何从分子层面实现自我维持、复制和进化。 1. 分子的基石:细胞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我们将从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开始,详细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差异,特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 遗传物质的探索是核心内容。我们将详述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及染色体的组织方式。随后,我们将系统阐述中心法则:DNA复制、转录(RNA的合成)以及翻译(蛋白质的合成)的每一个精确步骤。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从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模型到真核生物的复杂转录因子网络,将展示生命如何精细地控制何时何地表达何种蛋白质。 2. 能量的流动:新陈代谢与稳态维持 生命活动依赖于持续的能量供应。本章将深入解析细胞呼吸过程,从糖酵解、克雷布斯循环到最终的氧化磷酸化。我们将详细剖析电子传递链中质子梯度驱动ATP合成的机制,这是细胞内最精妙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对于自养生物,我们将阐述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能量的捕获与转化)和暗反应(碳的固定)。理解这些生化反应的速率限制因素和环境响应机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至关重要。 3. 系统的整合:生理学与形态发生的奥秘 我们将超越分子层面,探讨生物体如何作为一个整合系统运作。例如,在动物生理学中,我们将研究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递,激素的信号通路如何实现跨系统的调控,以及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在发育生物学方面,我们将探讨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的原理。从受精卵开始,细胞分化、组织形成如何通过基因调控和细胞间信号精确地构建出复杂的三维结构。我们将讨论模式形成基因(如Hox基因)在身体轴线建立中的关键作用。 --- 三、 物质的构建单元:化学的元素周期律与反应动力学 化学是连接物理世界与生命世界的桥梁。本部分将构建读者对物质构成、性质以及相互转化的深刻理解。 1. 结构决定性质:原子、键合与晶体 我们将从量子力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原子结构,理解电子排布如何决定元素的化学行为。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共价键的电子得失与共享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形成特定的分子几何构型(如VSEPR理论)。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虽弱于共价键,却是决定物质宏观性质(如熔点、溶解性)的关键。我们还将分析晶体结构,从简单的离子晶体到复杂的金属键和共价网络,理解固体材料的物理特性是如何由其微观排列决定的。 2. 过程与速率:反应动力学与平衡 化学反应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转化,更是一个涉及能量和时间的过程。我们将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探讨反应的活化能、过渡态理论,以及催化剂如何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来加速反应。 化学平衡是本章的另一重要支柱。我们将学习平衡常数 ($K$) 的意义,以及勒夏特列原理如何预测系统在外界扰动(如温度、压力或浓度变化)下将如何调整自身状态以维持新的平衡。酸碱理论(如Brønsted-Lowry和Lewis理论)也将被系统地介绍,以理解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3. 宏观与微观的连接: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定律是理解所有自发过程的驱动力。我们将从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开始,引入焓变 ($Delta H$)。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熵 ($Delta S$) 的概念,并结合吉布斯自由能 ($Delta G$) 来判断一个过程在特定条件下是否能够自发进行。这些工具不仅适用于化学反应,也为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驱动过程提供了基础框架。 本书的编写力求逻辑严密、推导清晰,旨在培养读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科学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记忆点,而是理解我们所处世界运行规律的强大思维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DK出版社(Dorling Kindersley Limited)
 
  創立於1974年,半世紀來已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百科圖文書出版社。DK圖書除了強調知識性,更以「革命性的美術編輯」著稱,堪稱業界一絕,他們在版面上下足工夫,平均每頁的設計成本是其他出版社同類書籍的十倍以上,其中又以「去背圖像+全白襯底」的圖解手法最為獨特,這些圖像以多變的視角呈現,選用大量逼真的插畫或實物照片,時而宏觀、時而精細,與紮實的文字緊密結合,實踐「終身學習」的出版理念。
 
譯者簡介
 
楊朝銘
 
  輔大數學系純數組畢業,曾任補習班數學老師、英文老師,多家科技公司工程師與翻譯專員,現職電子業技術文件編輯,曾撰寫與翻譯出版語言學習相關書籍十多本。

图书目录

數與算術
10 數的概念
11 小數
12 整數的加減
13 小數的加減
14 負數
15 乘以及除以10、100、1000
16 乘法
18 除法
20 加減運算的速算
21 乘除運算的速算
22 數的次方
23 因數與倍數
24 質數
25 質因數分解
26 公因數與公倍數
28 四則運算的順序
 
角與形狀
30 角
31 角的性質
32 角與平行線
34角的度量與繪製
35 對稱
36 三角形的特性
37 四邊形的特性
38 多邊形的特性
39 三角形的角
40 四邊形個角
41 多邊形的外角
42 多邊形的內角
43 圓的特性
44 練習題:運用角來解題
 
分數、小數與百分比
46 分數
47 假分數與帶分數
48 分數的比較
49 分數的加減
50 數量的分數
51 分數的乘法
52 分數的除法
54 百分比
55 分數、小數與百分比
56 數量的百分比
57 百分率的速算
58 找出百分比的變化
59 百分比的增減
60 反向百分比
61 成長與衰退
62 複利
63 循環小數
64 循環小數與分數
 
度量
66 公制單位與時間
67 英制單位
68 單位換算
69 面積與體積單位的轉換
70 複合單位
72 練習題:複合單位
73 周長與面積
74 面積公式
75 面積公式的運算原理
76 圓周長與圓面積
77 弧長與扇形面積
78 練習題:複合圖形
79 三維立體形狀
80 立體形狀的截面
81 平面圖與立視圖
82 長方體的體積
83 長方體的表面積
84 角柱的體積和表面積
85 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
86 角錐的體積和表面積
87 圓錐的體積和表面積
88 球體的體積和表面積
89 練習題:複合立體形狀
90 四捨五入與概算
92 準確度的界限
 
代數
95 代數項
96 多項式
97 代入
98 代數的指數
99 括號的展開
100 二次式的展開
101 因式分解
102 二次式的分解
104 二次式的進階分解
105 平方差
106 代數分式
107 代數分式的加減
108 代數分式的乘除
109 公式
110 公式的重列
111 函數
112 反函數
113 合成函數
 
次方與計算
115 更高次和次方的概算
116 方根
117 負次方
118 帶次方數的乘除
119 次方再取次方
120 分數指數與分根
121 練習題:帶次方數的計算
122 無理根與無理數
123 根式的化簡
124 分數根式的運算
125 精確的計算值
126 科學記號
127 科學記號的乘除
128 科學記號的加減
 
方程式與圖形
130 方程式
131 簡單方程式的解法
132 進階方程式的解法
133 帶括號的方程式
134 聯立方程式
136 練習題:真實世界的聯立方程式
137 簡單二次方程式的解法
138 進階二次方程式的解法
139 配方法
140 如何配成平方
141 二次方程式的公式
142 練習題:選擇二次方程式的解法
143 嘗試與修正
144 直角座標
145 線性函數的圖形
146 直線方程式
147 平行線與垂直線
148 線段的長度和中點
149 二次函數的圖形
150 真實世界中的二次方程式
152 使用圖形解簡單的方程式
153 使用圖形解進階的方程式
154 不等式
155 繪製線性不等式的圖形
156 二次不等式
 
比率和比例
158 比例
159 依比例分配
160 正比
161 反比
162 單位法
163 比例法
164 比率
165 比率的比較
166 比率方程式
167 練習題:比率和比例
 
幾何學
169 向量
170 向量的運用
171 向量的加減
172 向量的乘法
173 練習題:向量與幾何
174 平移
175 鏡射
176 旋轉
177 描繪旋轉圖像
178 放大
179 分數倍率與負數倍率
180 面積和體積的縮放
181 練習題:變換的組合
182 比例圖
183 方位角
184 尺規畫垂線
185 尺規畫角
186 軌跡
187 練習題:軌跡的使用
188 全等與相似的形狀
189 全等三角形
190 相似三角形
191 練習題:相似與全等
192 尺規畫三角形
193 圓定理(一)
194 圓定理(二)
 
三角學
196 畢式定理
197 三角學
198 正弦、餘弦和正切
199 找邊長與角度
200 特殊角
201 正弦定律
202 餘弦定律
203 三角形的面積
204 練習題:三角函數的運用
205 仰角與俯角
206 三維畢氏定理
207 練習題:三角函數公式
 
機率
209 機率尺度
210 機率的計算
211 互斥事件
212 計數結果
213 兩個事件的機率
214 機率樹狀圖
215 條件機率
216 條件機率表
217 文氏圖
218 文氏圖與機率
219 相對次數
220 機率樹狀圖
221 機率分布
 
統計
223 統計調查
224 資料類型
225 種群及樣本
226 次數表
227 長條圖
228 象形圖
229 折線圖
230 圓形圖
231 算術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和全距
232 次數表與平均值
234 標準差
235 練習題:標準差的使用
236 累積次數
237 四分位數
238 直方圖
239 繪製直方圖
240 時間序列
241 盒狀圖
242 練習題:分布的比較
243 散布圖
244 最佳擬合線
 
進階的函數圖形
246 距離時間關係圖
247 速率時間關係圖
248 曲線下的面積
249 曲線的斜率
250 日常生活中的線性函數圖
251 日常生活中的非線性函數圖
252 函數的定義域與值域
254 三次函數的圖形
255 倒數函數的圖形
256 指數函數的圖形
258 三角函數的圖形
260 圖形的變換
262 圓的方程式
 
數列
265 數列
266 項到項的規律
267 位置對應項次的規律
268 找出第n項
269 第n項公式
270 圖案等差數列
271 算術級數
272 正方數與立方數的數列
273 三角形數的數列
274 二次式的數列
276 幾何數列
278 費布那西數列
 
280 名詞解釋
284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36938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2歲~18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我身邊一堆朋友都在推這本書,他們都是那種看起來很聰明的學霸,每次看到他們輕鬆地在講述物理題目的解法時,我心裡就默默地為自己感到汗顏。他們總說「這不就是基礎的微積分概念嗎?」或者「連牛頓第二定律都要用到向量分解啊!」聽得我一頭霧水。我對數學的恐懼已經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從小考到大,只要看到「證明」兩個字我就自動跳過。所以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不能真正地「解構」數學的門檻。我不是要成為數學家,我只是想學好生物、化學、物理,不要再被數學這個「擋路虎」卡住。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全新的學習路徑,例如,先建立一個直觀的物理模型,再溫和地引進必要的數學工具,而不是反過來,那對我來說簡直是救贖。我希望它能讓我意識到,數學其實是描述世界的一種語言,而不是用來折磨學生的工具。

评分

我以前的數學老師總喜歡強調「數學是宇宙的語言」,聽起來很浪漫,但對我來說,它聽起來更像是某種外星密碼。我一直懷疑,是不是我們被教導的方式錯了?《超簡單數學課: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聽起來像是要修正這個錯誤。我非常關注它對「自然科」的側重。自然科學的數學應用往往圍繞著物理定律和化學反應的速率,這些都離不開微分、積分、統計這些核心概念。如果這本書能夠用最少的篇幅,把這些核心工具「錨定」在最經典的自然科學案例上,例如用拋物線來解釋重力,用濃度變化來解釋化學反應,而不是把數學知識拆得零零碎碎,那閱讀體驗一定會大大提升。我買這本書,不是想回去考高中聯考,而是希望能夠重新拾起那份對世界運作原理的好奇心,而數學,就是解鎖這個世界的那把鑰匙,我希望這本書能幫我把鑰匙磨利一點。

评分

身為一個已經脫離學校體制很久的社會人士,偶爾會因為工作性質需要接觸一些需要用到數據分析或基本科學原理的項目,這時候就會深刻體會到當年數學教育留下的陰影有多大。每次遇到需要計算斜率、理解變化率的時候,那種無力感真的很糟。這本書對我來說,或許更像是一種「重塑基礎認知」的機會。我期待它能擺脫傳統教科書那種冰冷的、教條式的風格,用更貼近現代人思維的方式來呈現。譬如說,能不能用程式語言的概念來解釋代數,或者用時間軸的拖移來解釋微積分的極限?如果能結合一些時下流行的網路迷因或熱門話題來舉例,或許能讓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更不容易中斷。畢竟,要維持學習的動力,光是「有用」是不夠的,還必須是「有趣」才行。

评分

這本《超簡單數學課: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光看名字就覺得是為我這種數學白癡量身打造的啊!我每次看到那些複雜的公式、抽象的理論就頭痛到想吐,尤其是要應用在物理、化學那些自然科學領域時,簡直是噩夢一場。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沒那個「數學細胞」,所以每次學自然科都只能靠死記硬背,結果考試出來總是一塌糊塗。這本書的宣傳語聽起來就超有希望,強調「超簡單」、「超高效」,這正是我需要的。我特別期待它能把那些我看不懂的數學工具,用最直觀、最生活化的例子解釋清楚,而不是一開頭就丟一堆艱澀的數學符號。如果真的能做到讓我理解數學在自然科學裡的真正用途,而不是純粹的數字遊戲,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高了。我希望它能像一個耐心的家教,把我拖進數學的兔子洞後,還能把我安全地帶出來,並且讓我對數學不再那麼畏懼。畢竟,科學精神的基礎還是得靠數學來支撐,如果光是靠感覺去理解自然現象,總覺得少了點說服力。

评分

我花了錢買了不少號稱「簡化」數學的書籍,結果內容都像是用更小的字體把更難的東西塞進去而已,根本是換湯不換藥。這次會選擇《超簡單數學課:自然科超高效學習指南》,主要是衝著它「高效學習」這幾個字。我的時間很寶貴,沒空在一些邊緣的數學證明上浪費精力。我需要的是一套可以直接在考試中派上用場的「速成秘笈」,當然,這個「速成」必須建立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而不是死記那些解題步驟。我非常好奇,它如何平衡「簡單」和「高效」這兩個看似互相矛盾的目標。一般來說,越簡單的解釋往往會犧牲掉一些深度,但如果深度不夠,應用在複雜的自然科學問題時,馬上就會遇到瓶頸。我希望這本書能找到一個完美的臨界點,讓讀者在不被複雜性壓垮的同時,也能具備應對大學程度自然科學問題的基礎數學素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