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斷:祖古烏金仁波切直指本覺

立斷:祖古烏金仁波切直指本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祖古烏金仁波切
图书标签:
  • 西藏佛教
  • 祖古烏金仁波切
  • 本覺
  • 禪修
  • 頓悟
  • 心性
  • 佛教哲學
  • 靈性成長
  • 自我探索
  • 密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認出心性的第一個剎那就已足夠,
  它好極了!
  所有的念頭都已斷除,
  你看見「沒有什麼可看的」,
  這是你唯一需要去看的。

  立斷是直接、立即地斬斷,不是藕斷絲連的「慢斷」。認出本覺,要如你瞬間抬起目光那般地立即,愈快愈好。

  本覺是什麼?它無可想像、無可造作,在你認出是誰在思惟的剎那,念頭便消融入你的自性之中,它如在水面上作畫,瞬間自現自解脫,你毫無散亂地安落於本覺之中。這是所有「見」、「修」、「行」的核心。

  本書是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尼泊爾的納吉寺,於十四年中為所有求法者所描繪的一張修行地圖,它涵蓋「立斷」之道的所有關鍵要點。首先,祖古烏金仁波切指出,本覺即是存在於一切眾生之內的佛性,而這本覺正是普賢王如來。接著,他教導立斷的前行——「區分輪涅」,我們區分自己平凡的身、語、意是源自正覺狀態的身、語、意。在此不共的前行之中,「身」的前行是金剛杵姿;「語」的前行是「吽」字語瑜伽;「意」的前行是探察念頭的「生、住、滅」,我們由此發現念頭無生亦無滅,而看見空性。此外,還有不共的奢摩他(安落於真如)與毘婆奢那(保任於本然),前者是透過心的探究而平等地安住於被認出的心性,後者則是指將那份「認出」帶入日常活動之中,並且不失其相續性。

  「椎擊三要」的法教則是正行,這「三要」分別是:「直指本來面目」、「唯於此中決斷」、「對於解脫得把握」。我們應該先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佛性;接著,決斷一切諸佛的三身盡在真如之中;最後,明了念頭生起即解脫,而對解脫生起信心。

  烏金仁波切一再地強調認出本覺應該是立即的。如果你注視自己的鼻子,那是奢摩他。如果你抬起目光、往上注視,在那個剎那,只有赤裸的本覺,別無其他。

  請放下、安落於本然如是之中。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立斷:祖古烏金仁波切直指本覺》内容的图书简介: 书名:《星河的低语:宇宙演化与生命起源的深度探索》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李明哲、艾伦·霍金斯] --- 内容简介: 《星河的低语》是一部宏大而细腻的非虚构作品,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长河,从宇宙大爆炸的瞬间到生命在蓝色星球上的萌芽,再到文明的崛起与哲学思辨的演进。本书旨在以科学的严谨性结合人文的关怀,描绘出宇宙演化、恒星生命周期、元素合成以及地球生命起源的完整图景,并探讨人类意识在这一宏大叙事中的独特位置。 第一部分:混沌与秩序——宇宙的诞生与结构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带回138亿年前,那个不可思议的奇点时刻。我们详细剖析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基础,从暴胀理论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观测证据,揭示了宇宙如何在极短时间内从一个无限致密的状态膨胀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浩瀚空间。 我们将深入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主导作用。不同于仅关注可见物质的传统叙事,本书用了大量篇幅来解释,正是这些神秘的、难以捉摸的成分,塑造了宇宙的“骨架”,驱动着星系的聚集与宇宙的加速膨胀。读者将了解到最新的粒子物理学前沿发现,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引力透镜效应和星系团运动来“间接触摸”这些幽灵般的物质。 接着,我们进入恒星的熔炉。恒星不仅仅是夜空中的点缀,它们是宇宙中的炼金术士。本书详细描绘了恒星从分子云坍缩到主序星阶段的生命历程,重点阐述了核聚变如何将最轻的元素氢和氦转化为构成生命所需的碳、氧、氮乃至更重的元素。每一个原子,都携带着来自遥远超新星爆发的印记。我们追溯了“宇宙元素图谱”,解释了为何地球上的生命基础元素,如铁和硅,只能在巨大恒星的生命终结时才能被铸造出来并散播到星际空间。 第二部分:蓝色摇篮——地球的形成与生命之谜 在宇宙剧烈的演化告一段落后,焦点转向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本书描绘了太阳系盘的吸积过程,行星如何通过碰撞、融合和引力捕获形成各自的轨道。特别关注了早期地球的环境:磁场的形成如何保护了脆弱的大气层,以及火山活动和地质变迁如何为生命创造出必要的化学梯度。 生命的起源仍然是科学界最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本书系统梳理了当前最主流的假说,包括“原始汤”理论、深海热液喷口理论,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RNA世界”假说。我们不仅仅是罗列理论,而是通过对氨基酸的非生物合成实验(如米勒-尤里实验的现代修正版)的分析,展示了从无机化学到有机分子转变的复杂路径。 随后,我们将追踪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点: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飞跃、多细胞生物的出现,以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个地球历史上生物多样性急速膨胀的时期。我们审视了每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不仅仅将其视为灾难,更视为推动后续复杂生命形态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第三部分:心智的疆域——意识、文明与未来的边界 当生命演化到能够反思自身存在的阶段时,故事进入了心智与文明的篇章。本书探讨了人类大脑的结构如何支持抽象思维、语言和自我意识的产生。我们对比了不同物种的认知能力,试图理解“智能”在生物学上的演化路径,并提出了关于意识本质的几种主要哲学观点(例如,整合信息论、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文明的崛起,是工具、协作与知识积累的成果。《星河的低语》回顾了农业革命、文字的发明以及科学方法的确立,这些里程碑如何彻底改变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模式。作者强调,科学知识的累积是一个非线性的、全球性的努力过程,它源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试图理解“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将去往何方”。 最后,本书展望了人类的未来。面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星际探索的挑战,人类的适应性将面临终极考验。我们探讨了向太空移民的可能性,以及在其他星球上孕育新文明的伦理与技术障碍。本书以一种审慎而充满希望的基调结束:尽管我们在宇宙中是渺小的,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能力,赋予了我们在浩瀚时空中独特的意义。 本书特色: 跨学科整合: 深度融合了天体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化学和认知科学的前沿研究。 数据驱动叙事: 运用最新的天文观测数据和分子生物学模型,确保内容的科学前沿性。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既描绘了星系尺度的壮阔景象,也聚焦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精妙运作。 人文关怀: 探讨了科学发现如何影响我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理解,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敬畏之心。 《星河的低语》不仅是一本科学读物,它更是一次关于存在本身的深沉冥想,邀请每一位读者加入这场跨越数十亿年的探索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祖古烏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 1920-1996) 


  祖古烏金仁波切是一位卓越的大圓滿瑜伽士,在藏傳佛教的寧瑪派與噶舉派中,更是極重要的傳承上師,第十五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認證他為轉世喇嘛。

  祖古烏金仁波切的祖母貢秋巴炯(Könchok Paldrön)為大伏藏師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之女,他的前世是蓮師二十五位成就弟子中,以神通著稱的桑傑耶喜(Sangye Yeshe)。在寧瑪派的傳統中,祖古烏金仁波切持有秋吉林巴、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與蔣貢康楚羅卓泰耶(Jamgön Kongtrul Lodrö Tayé)三位偉大上師的完整教法。此外,他並擁有秋吉林巴重新取出的《新伏藏》(Chokling Tersar,《秋林岩藏》)近傳承,此傳承彙編了蓮花生大士教法的所有灌頂、口傳與口頭教導。祖古烏金仁波切也是確吉尼瑪(Chökyi Nyima)仁波切、慈克秋林(Tsikey Chokling)仁波切、竹旺措尼(Drubwang Tsoknyi)仁波切、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等四位祖古的父親。

  祖古烏金仁波切不論傳授何種法教,他都試圖把它帶回到佛教的修持核心「心性」之上。他認為「認出心性」是一件容易且與生俱來的事,而總是以簡單又充滿信心的方式,例如手勢、通用的語言與事例,給予求法者直指心性的教授。他一次次地重複直指竅訣,從每個角度為人揭露心性,許多人因而在他面前品嚐了本覺的滋味,實證了自己的心性。

  |祖古烏金仁波切相關著作|
  眾生出版:《金剛語》、《除障第一》、《空行母事業》

譯者簡介

項慧齡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從事翻譯多年,譯有《修行百頌》、《大圓滿之歌》、《如是》、《你可以更慈悲》、《如來藏,藏如來》、《達賴喇嘛說止觀》等書。目前與家人定居美國西雅圖。

图书目录

【推薦序】與虛空同在/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
【序言】尋找你自己的心性/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前言】完美無瑕的密續修行者——祖古烏金仁波切
/瑪西亞.賓德.史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
【導言】在心之內,一切皆圓滿

第一章  基
佛與眾生都在「基」的任成之中
符號、實義與徵相
一切法在本覺的虛空中顯現
本覺虛空無增無減,就是這樣
掌握普賢王如來的狀態

第二章  立斷的前行
「區分輪涅」——區分輪迴與涅槃
大圓滿不共的前行
注視自心,認出心性
讓疲勞的心性休息

第三章  大圓滿的奢摩他與毘婆奢那
大圓滿教導不共的奢摩他與毘婆奢那
現證諸法皆空
安落於真如
保任於本然
處於本覺,顯空雙運

第四章  語言與文字猶如米糠
共的奢摩他帶著一絲貪執
善念與惡念於本覺中解脫
本覺是自生的
本覺具有自明了的正念
真正的見地超越二元分別
大圓滿與大手印的「正念」
覺察散亂,離於輪迴
念頭消融於本覺的虛空

第五章  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比較
大手印與大圓滿唯一不同之處
大手印與大圓滿的修持對境
顯相與本覺是雙運的
把修持融入日常活動之中
本淨與任成
充滿本覺的明空雙運

第六章  椎擊三要
第一要:直指本來面目
第二要:唯於此中決斷
第三要:對於解脫得把握
看見「沒有什麼可看的」
決心要離於念頭
「殺死」迷妄,唯有三要
我們從未與本具的心性分離
認出、修持與證得穩固

第七章  直指赤裸的本覺
構成自生本覺的三個面向
決斷法教的兩種方式
指出赤裸的本覺,即身證悟

第八章  直指
直指本來面目
認出「無時」的第四時
分別心停息,法身赤裸顯現
兩種指出心性的基本方式
決斷「這就是了!」
本覺就在那裡!

第九章  增盛那分「認出」
無修、無散亂地保持本然
念頭自現自解不間斷
念頭從自性生,消融於自性
心才是真正的感知者
以一座橋跨越匯流的百川

第十章  二元心與本覺的特徵
遍基、遍基識、意識與末那識
遍基與本覺的差異

第十一章  區分二元心與本覺
放下的剎那,就只有心性
如電光閃照般的凝視
只管「認出」就好
二元心與本覺的差異
沒有什麼要去禪修的
當下的心即是本覺

第十二章  觀看者與被觀看者
觀看者與被觀看者是無二的
大聲叫喊出「呸」!
實證本然的狀態
心是顯空雙運的
非造作的本然——這就是了!

第十三章  本覺的功德
心與虛空融合,如無雲晴空
本覺的意義
諸法從本覺的妙力之中生起

第十四章  解脫的法門
生起即解脫
水中作畫,不留痕跡
認出本覺時,一切都解脫

第十五章  三虛空瑜伽
認出心的體性,三虛空就結合為一
三虛空無須被融合
「外空」的虛空無方向的限制
「內空」的空心無生、住、滅
「覺空」的密空了無三時的念頭
沒有什麼可被看見
無為的剎那即能摧毀三毒
在無參考點的虛空中,徹底地放下

第十六章  入於四時佛平等༔
四時修持不息法性的續流
等同於一切佛的狀態
入於四時佛平等
於黃昏自然地集攝諸根
於午夜使識入寶瓶
於黎明自然地明現本覺
於白晝封印顯相
日日夜夜保持無散亂

第十七章  正念
正念是成就「無散亂」的法門
念智與念知
本智沒有二元執取
自生智離於束縛,也離於解脫

第十八章  座上修與座下修
把修持融入日常活動之中
座下修即是座上修

第十九章  歸根結柢就是見地
生起真實的自信
對境是顯相,不具實有
正解空性,萬法無咎

第二十章  立斷與頓超雙運
認出三身為你的自性
五身與五智是無別的
念頭從你的本覺之中現起
離於固著,不執取諸法

第二十一章  修持的徵相
覺受僅僅只是覺受
在慈心的剎那,空性顯露
虔敬心與悲心是無上的法門
充滿悲心的空性

第二十二章  《離戲之究竟上師成就法》
/作者:祖古烏金仁波切/藏譯中:喇嘛巴滇

第二十三章  《離戲之究竟上師成就法》釋論
前行
正行
迎請
持誦
持金剛誦
結行

第二十四章  《中陰直指祈願文》
/作者:龍欽繞絳尊者(Longchen Rabjam)/藏譯中:喇嘛巴滇

第二十五章  《中陰直指祈願文》釋論
第1頌/第3頌/第4頌/第6頌/第7頌/第8頌/第9頌/第10頌
第11頌/第12頌/第13頌/第14頌/第15頌/第16頌/第17頌/第18頌
【附錄】《甘露點滴》(Drop of Nectar)
/紐修堪仁波切(Nyoshul Khen Rinpoche)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43349
  • 叢書系列:大圓滿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2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與虛空同在
明就仁波切(Mingyur  Rinpoche)


  已故的怙主祖古烏金仁波切是一位偉大的上師、密續行者、金剛上師,也是我的父親。當我年幼時,他懷著甚深的慈悲教導我如何禪修,而他也以相同的慈悲對待所有的弟子。這些弟子來自亞洲、歐洲與北美洲各地,佛法從祖古烏金仁波切心中流瀉而出,注入所有願意習法之人。他們來到他位於加德滿都谷地邊緣的閉關所——納吉寺(Nagi Gompa),坐在他的跟前,領受法教與灌頂。本書集結了祖古烏金仁波切給予弟子充滿光彩的智慧與指引。

  當我年幼時,我飽受令人心力交瘁的恐慌症之苦,童年大部分的時間都活在恐懼之中。出身一個禪修者輩出的家庭,我熱愛「禪修」這個想法,但是卻有點懶散。在煎熬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終於鼓起勇氣,詢問母親是否能夠代我向父親提出請求,容許我正式地在他跟前學習。父親首肯,並且在接下來的三年之中,以他的親身經驗教導我禪修的法門,並且指出與我的念頭、情緒為友,以及自解脫五毒的道途。

  在學習如何禪修時,我真心地想要取悅我的父親。我採取禪修坐姿,精進地坐著,蹙眉專注。我們一起安靜地坐著,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會抬頭看著父親,尋求他的認可。在這些時刻,他會用那雙溫暖又充滿耐心的眼睛看著我,並且說:「阿米(Amé,這是祖古烏金仁波切對幼年的明就仁波切表達愛意的暱稱),你在做什麼?」我回答:「(我在)禪修。」然後他會面帶微笑,邀請我「與虛空同在」(to be with the sky)。

  我之後瞭解到,他是在邀請我放下對二元造作之心的執取,以及放下執取的企圖。他以身作則地教導我,本覺是任運自成的,無須被造作。本覺就是自生智(self-existing wakefulness;藏rang byung ye shes,音「讓炯耶喜」),它的體性是空的,但並非空無;本覺猶如虛空般既空又明。這一向是我父親傳法的方式,他總是安住於心性之中。

  之後,當我質疑自己學習禪修的能力時,他告訴我,我具有佛性,而佛性是我本具的真實自性。他說,即便是街道上的狗,也都如所有眾生般具有佛性。我相信父親所說的字字句句皆是由衷之言,我百分之百地信任他,但是我還是有點懷疑:「一隻狗怎麼會與我一樣擁有相同的自性?我們怎麼會都擁有佛性呢?」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他要我不要去想我們的色相,而要去思考人、狗或任何眾生的體性,以及那佛性並非是造作的或有為的,反而是從無始以來,就自然而然地存在於我們之內。我的父親就是這個樣子,他懷著真誠且堅定不移的仁慈與喜悅,慢慢地引導你剝除遮蓋佛性的層層障蔽,認出你的真實自性。

  許多弟子也如我一般,在祖古烏金仁波切跟前領受甚深的禪修教導。我們透過每一個提問而有所學習,而這學習並非只是來自字字句句,也來自隱藏於字裡行間的深意,以及他身體力行、饒益眾生的典範。

  本書記錄了我父親的一些弟子的習法經驗,在十四年期間,他們領受了關於「立斷」(cutting through;藏trekchö,音「徹卻」)的法教。許多法教是以問答的方式呈現,其中包含了竅訣,並且針對早期的管制書籍《金剛心》(Vajra Heart)內的法教作了釐清。由於《金剛心》大部分的內容如今已刊載於其他的出版品,所以,本書重新回顧了修持立斷的所有要點。在眾人悉心地彙編之下,本書清楚地呈現出我父親以及他的上師桑天嘉措(Samten Gyatso)的傳法風格。

  我要向所有參與本書翻譯與出版的人員獻上最深的謝意。我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甚深的大圓滿法得以傳續不息,饒益無數眾生。猶如祖古烏金仁波切滿懷慈悲地授法一般,願諸位在領受法教之時,亦心懷慈悲。

序言

尋找你自己的心性
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我記得,祖古烏金仁波切總是提及他的上師桑天嘉措(Samten Gyatso)仁波切在傳授關於「心性」(mind nature)的法教時,一定會一再地確認弟子是否已瞭解他所傳授的內容。一旦弟子們在他的羽翼之下,他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孜孜不倦地重複講授這些教導,並且召喚弟子前來,親自驗證並確保他們已經瞭解。我認為,桑天嘉措仁波切影響了祖古烏金仁波切,後者的教學風格也如出一轍。

  十四歲那年,在祖古烏金仁波切位於納吉寺的小房間之內——距離我們現在所在之處不遠,我第一次領受了直指竅訣(pointing-out instructions)。那時,仁波切一次又一次地重複這些竅訣,當天是如此,隔天亦是如此。他以手勢、通用的語言與事例來說明,而這些皆是以蓮師、大譯師毘盧遮那(Vairotsana)等大師的語錄為本。

  時至今日,最重要的法教尤其是在於尋找你的心性;這是最主要的事情,也是佛教的核心。不論祖古烏金仁波切傳授了哪一種法教,他都試圖把它帶回到「心性」之上,使你能夠實證自己的心性。環顧現下的景況,我瞭解到我們當時何其幸運,而我們現在已很難領受到如祖古烏金仁波切所給予的教授。你可能會領受一整套完整的法教,或只得到某種口傳(reading transmission;藏lung),而且在受法之後,你將必須自己理出頭緒。

  這不是祖古烏金仁波切的作風。他保任於心性之中,而且(當他傳法時),彷彿我們是在一起沐浴一般。或者,以另一個例子來說,那情況猶如我們一起釀酒,一起壓榨葡萄。你從每一個剎那之中得到某種東西,或明白某種道理。就我個人而言,那種教授是非常重要的。「心性」的教授是根本的、核心的教授。然後,你從紐修堪(Nyoshul Khen)仁波切與堪布南卓(Khenpo Namdrol)那裡領受法教,並在某個時刻就能與這法教相契合,而那不僅僅只是智識上的契合而已。但是,如果你沒有心性(的體驗與覺受),光只是聽聞所有的文本,那麼,它就會變得有點沈重,繼而變成另一種智識上(的追求),你因而不知道從何處契合。

  重點在於,祖古烏金仁波切受到他的上師桑天嘉措仁波切的啟發,因而展現出(相同的傳法風格)。他以這種方式對我傳法,也以同樣的方式對眾多弟子傳法,這是我親眼所見。他所傳授的那些法教,全都包含在這本《立斷》(Vajra Heart Revisted)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你是那種已經對傳統的儀軌、哲學思辨感到厭倦,但又深知自己內在仍有未解之謎的人,那麼這本書或許會是你下一階段的導航。它的語言風格是一種非常沉穩、卻又充滿活力的結合體。它不煽情,但卻極具說服力,這種說服力並非來自邏輯推演,而是來自於一種「就是這樣」的確定性。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拿來做為日常的「提醒工具書」,而不是一本從頭讀到尾的文學作品。每當感覺心緒開始散亂、開始過度思考時,隨手翻開其中任何一頁,裡面的幾句話總能像穩定的錨一樣,瞬間將漂浮的意識拉回當下。那種感覺,就像是身體裡某條卡住的能量管道突然被疏通了,雖然沒有戲劇性的變化,但那份順暢感是真實且持久的。

评分

翻開書頁,我立刻感受到一種極為純粹的能量流動,那種感覺很奇妙,不像一般的佛學著作讀起來需要高度的專注力和智力上的理解,反而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層次的「校準」。書中的每一句話,似乎都經過了無數次實證的淬鍊,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重量感。特別是描述到心性的顯現時,文字的選用非常貼近生活,沒有刻意地拉高層次,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去解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執著。我感覺作者(或傳述者)對於「如何讓眾生在日常中領悟」這點,有著極高的慈悲心和清晰的洞察力。這本書的排版也很有意思,留白很多,讓讀者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那些關鍵的句子,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淹沒。它不是那種讀完後你會把書闔上,然後覺得「嗯,懂了」的書,而是讀完之後,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在當下反覆咀嚼那份直觀的覺知。

评分

這本《立斷:祖古烏金仁波切直指本覺》光是書名就帶著一股強烈的震撼感,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記得當初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被那個簡潔有力,卻又充滿深意的封面設計吸引住了。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你已經在各種佛法書海裡漂浮很久了,讀了無數的理論,繞了很多圈子,然後突然有這麼一本書,像一根俐落的針,直接刺穿了那些複雜的表象,直指核心。這種「立斷」的氣魄,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內容過載的時代,顯得格外珍貴。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不是冗長的鋪陳,而是精準的開示,像是祖古仁波切親自在你耳邊低語,用最直接、最無可迴避的方式,讓你面對自己那顆原本就清明的本心。它不賣弄艱澀的術語,不玩文字遊戲,就是要你「看清楚」,這種毫不留軟的風格,對於那些真正渴望解脫、不想再被概念束縛的修行者來說,簡直是久旱逢甘霖。

评分

說實在的,市面上關於大手印或大圓滿傳承的書籍很多,但真正能讓人產生「茅塞頓開」之感的,寥寥可數。大多時候,我們只是在跟隨作者的思路走,被引導著去想像某種境界。然而,這本《立斷》給我的感受是,它更像是一張地圖,但地圖上的標記不是指引「去哪裡」,而是指明「你現在就在哪裡」。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才是它最引人入勝之處。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誤解」和「障礙」時的態度,非常直接,絕不拖泥帶水。它不會去美化修行的過程,反而坦誠地揭示了我們心識是如何不斷地為自己製造麻煩。對於我們這些在都市中忙碌、被各種「應該」和「如果」纏繞的人來說,這種直截了當的棒喝,實在是太及時了。它逼迫你放下那些自我編織的複雜故事,回歸到最單純的體驗層面。

评分

整體來看,這本《立斷》帶給我的震撼感,更多是結構性的而非情緒性的。它並不是那種會讓你讀完後熱血沸騰、想要立刻改變世界的書,它更深層的影響,在於它悄無聲息地改變了你看待「改變」這件事的視角。它讓我意識到,所謂的「解脫」或「開悟」,並非是要去「得到」某個東西,而是要徹底地「放下」那些以為自己擁有的東西,特別是「我是一個需要努力修行的凡夫」這個堅固的身份認同。書中對於「自性本具」的闡述,非常細膩,沒有使用過於玄奧的詞彙去包裹,而是用一種極為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個始終如如不動的覺知本體呈現在讀者眼前。對於想要真正從「知」走向「證」的讀者而言,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覆參閱的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