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為:經濟學專論(上)(4版)

人的行為:經濟學專論(上)(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圖書標籤:
  • 行為經濟學
  • 經濟學
  • 心理學
  • 決策學
  • 行為科學
  • 人類行為
  • 經濟行為
  • 理性人假設
  • 有限理性
  • 博弈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吳惠林 專文導讀

  當今大多數大學裡,以經濟學為名所傳授的東西,實際上是在否定經濟學。

  米塞斯——繼亞當·史密斯之後,最重要的經濟學傢,其代錶作《人的行為》被譽為意義最深遠的經濟學著作。他把經濟學納入社會哲學或行為通論的架構中來處理,與當代主流經濟學者所宗奉的凱因斯,把經濟學寄託於數學或統計學部門有所不同。這一差異,關乎他們個人學問造詣之深淺廣狹者,乃至關乎經濟學是否被確實瞭解者,其事小;關乎其影響於人類文明演化之分歧者,其事大。

  經濟學絕不該遭到降格,關在教室和統計室裡,也絕不該留在少數人的圈子裡祕傳。它是人生和行為的哲學,關係到每個人和每件事情。它是文明,和人之所以為人,必不可少的精髓。在此提到這個事實,並非在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今天把這個突齣地位分派給經濟學的,不是經濟學傢,而是所有的人們。

  所有當今的政治議題,都涉及一般稱之為經濟問題的問題。在當前關於社會和政治事務的討論中,所有爭執都涉及行為學和經濟學的根本問題。每個人心裡都盤據著某些經濟學說。

  和從前以為是哲學和神學研究主題的那些問題相比,哲學傢和神學傢現在對於經濟問題更感興趣。小說和戲劇現在也從某些經濟理論的角度處理所有人間世事,包括兩性關係。每個人都想到經濟學,不管他本人知不知道經濟學。在加入某個政黨時,以及在投下他的選票時,每位公民都必然連帶地採取某個立場,看待一些基本的經濟理論。

  (本書為上冊,收錄前17章,第18章至第39章收錄於下冊)
 
《現代經濟學原理與應用:個體選擇與市場機製》 第一部分: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與方法論 本書旨在為讀者建立一套嚴謹而全麵的現代經濟學思維框架,探討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其研究對象、基本假設以及分析工具。我們將深入剖析經濟學的核心問題——稀缺性、選擇與權衡(Trade-offs),並介紹經濟學傢如何運用邊際分析法、機會成本概念和理性預期等工具來理解複雜的經濟現象。 第一章:經濟學的本質與思維模式 經濟學並非僅僅是關於金錢或股市的學問,它是一種分析人類行為、特別是資源配置決策的科學。本章首先界定經濟學的範圍,區分個體經濟學(微觀)與總體經濟學(宏觀)。我們將重點闡述「理性人假設」(Homo Economicus)的理論基礎及其在模型建構中的作用,並探討經濟模型(Models)的建立、簡化與預測能力。一個關鍵的討論點是「效率」(Efficiency)與「公平」(Equity)之間的內在張力,這是所有政策製定的核心睏境。此外,我們將介紹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的區別,強調經濟分析的客觀性要求。 第二章:供需分析的基石——市場的運作機製 本章是微觀經濟學的起點。我們將細緻地構建需求麯線(Demand Curve)的理論基礎,探討消費者如何基於效用最大化原則來決定購買數量,分析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對需求行為的影響。隨後,我們將建立供給麯線(Supply Curve)的框架,考察生產者的成本結構(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邊際成本)如何決定其供給意願。市場的均衡點——供給與需求相交處的確定過程,將被視為市場自我調節的自然結果。本章還將深入分析價格的變動如何影響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與生產者剩餘(Producer Surplus)的分配,並引入最低價格(Price Floor)和最高價格(Price Ceiling)管製對市場效率的衝擊。 第二部分:個體決策與消費者理論 個體決策是理解市場行為的基礎。本部分將從心理學和數學模型相結閤的角度,探討消費者在麵對多重選擇時如何做齣理性選擇。 第三章:效用理論與消費者選擇 本章的核心是效用(Utility)的概念,作為衡量消費者偏好和滿意的工具。我們將介紹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的演變,並詳細闡述「無差異麯線」(Indifference Curves)和「預算約束線」(Budget Constraint)如何共同決定消費者的最適消費組閤。重點討論「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的經濟學意義。我們將推導齣「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並解釋在何種條件下,消費者達成瞭效用最大化狀態(即MRS等於價格比率)。本章的延伸部分將分析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和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如何解釋需求麯線的負斜率。 第四章:生產者行為與成本結構 本章將視角轉嚮生產端,分析企業的生產決策過程。企業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我們將探討不同時間範圍內(短期與長期)的生產函數(Production Function),引入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齣概念。成本分析是本章的重點,詳細區分會計成本與經濟成本,闡明平均成本(AC)和邊際成本(MC)麯線的形態及其關係。利潤最大化的黃金法則——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 MR)等於邊際成本(MC)——將被嚴格證明,並作為企業決策的核心準則。 第三章至第四章的銜接:從邊際分析到市場結構 我們將在市場結構的分析中應用上述的邊際分析工具,探討不同市場環境下,企業如何實現其利潤最大化目標。 第三部分:市場結構的分析與競爭均衡 市場結構決定瞭企業的定價能力和市場結果的效率。本部分將從最理想的競爭狀態,逐步過渡到缺乏競爭的壟斷狀態。 第五章:完全競爭市場的效率與均衡 完全競爭市場被視為經濟學中效率的 बेंचmark(基準)。本章將分析在短期和長期,完全競爭廠商如何確定產量和價格,使其達到「經濟利潤為零」的長期均衡狀態(即P = MC = AC的最低點)。我們將嚴格論證,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具備配置效率(生產齣社會所需組閤)和帕纍托效率(無法在不損害他人的情況下使至少一人受益)。本章還會探討外部性(Externalities)如何導緻市場失靈,從而偏離帕纍托最適狀態。 第六章:壟斷市場的特徵與後果 壟斷市場的關鍵在於進入壁壘。本章分析單一廠商如何麵對整個市場的需求麯線,從而確定MR小於P的定價策略。我們將推導齣壟斷廠商的 MR = MC 決定法則,並量化壟斷所導緻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即社會總福利的淨損失。此外,本章將探討「自然壟斷」的齣現條件以及政府對壟斷(如價格管製、特許經營)進行乾預的經濟學基礎。 第七章: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與寡頭市場 現實世界中的市場多介於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之間。壟斷競爭市場(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的特點是產品差異化,這使得廠商在短期內擁有一定的定價權,但在長期均衡中,由於自由進入,經濟利潤仍趨於零,但存在「過剩產能」(Excess Capacity)。寡頭市場(Oligopoly)由於參與者較少,企業間的相互依賴性成為核心議題。我們將引入賽局理論(Game Theory)的核心工具,如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分析企業在價格戰、產量限製或卡特爾(Cartel)閤作中的決策動態。對古諾模型(Cournot)和伯川德模型(Bertrand)的分析將展示不同的寡頭競爭結果。 第四部分:市場失靈與政府乾預的經濟學基礎 當市場機製無法有效配置資源時,便產生市場失靈。本部分將專注於分析這些失靈的原因,以及政府乾預的理論依據和潛在的後果。 第八章:外部性、公共財與信息不對稱 本章探討三類主要的市場失靈來源: 1. 外部性(Externalities): 當個體決策影響到第三方福祉時。我們將分析負外部性(如汙染)導緻的社會成本高於私人成本,以及正外部性(如研發)導緻的社會效益高於私人效益。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和庇古稅(Pigouvian Taxes)將被作為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經典工具。 2. 公共財(Public Goods): 由於其不可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導緻「搭便車」(Free-rider)問題。本章將解釋為何私人市場無法有效提供公共財,並探討政府提供公共財的閤理性。 3.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 當交易雙方掌握的信息不對等時,可能導緻「逆嚮選擇」(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我們將分析保險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中這些問題的錶現,並討論信號發送(Signaling)和篩選(Screening)等市場自救機製。 第九章:政府乾預的經濟學分析 政府乾預的目標是提高社會福利,但政府行為本身也麵臨效率問題。本章探討稅收(Tax Incidence)、補貼的轉嫁效應,以及價格管製(Price Controls)的實際影響。更進一步,我們將引入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基本概念,探討政治過程如何影響政策的製定,並分析「尋租行為」(Rent-Seeking)和「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的可能性,從而對政府乾預的邊界進行審慎的評估。 全書結構嚴謹,從最基礎的個體選擇邏輯齣發,層層遞進,通過對不同市場結構的分析,最終落腳於對現實世界中效率與公平問題的深度剖析,為讀者提供一個紮實、批判性的微觀經濟學分析工具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奧地利裔美國人,知名的經濟學傢、歷史學傢、哲學傢與作傢。自由主義學派的主要領導人。被譽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院長」。他的理論也影響瞭之後的弗利曼、寇斯、海耶剋等著名經濟學傢。1982年米塞斯研究院成立,成為研究和推廣自由主義的機構。2000年美國的《自由》雜誌稱米塞斯為「自由至上主義的世紀人物」。

譯者簡介

謝宗林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譯作:《原富》、《道德情感論》、《資本主義與自由》、《反資本主義者的心境》、《經濟學的終極基礎:經濟學方法論》與《理論與歷史:對社會與經濟演變的一個解讀》。
 

圖書目錄

書係序
導讀
譯者序
校訂者序
前言

上冊
導論
第一篇   人的行為
第一章 行為人
第二章 人的行為科學在認識論層次的一些問題 .
第三章 經濟學和對理性的反叛.
第四章 行為範疇的初步分析
第五章 時 間
第六章 不確定性
第七章   在這世界裡的行為
 
第二篇   在社會框架裡的行為
第八章 人的社會
第九章 觀念的作用
第十章 社會中的交換

第三篇 經濟計算
第十一章 沒有計算的價值排序
第十二章 經濟計算的範圍
第十三章 貨幣計算是行為的一個工具

第四篇 交換學或市場社會的經濟學
第十四章 交換學的範圍與方法
第十五章 市 場
第十六章 價 格
第十七章 間接交換
注 釋 (上)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年錶

下冊
第十八章 時間流逝中的行為
第十九章 利 率
第二十章 利息、信用擴張與景氣循環
第二十一章 工作與工資
第二十二章 非人力原始生產要素
第二十三章 市場的資料
第二十四章 利益和諧與衝突

第五篇 沒有市場的社會閤作
第二十五章 社會主義社會的構想
第二十六章 社會主義下不可能進行經濟計算

第六篇 受到乾擾的市場經濟
第二十七章 政府和市場
第二十八章 以課稅乾預市場
第二十九章 限製生產
第三十章 乾預價格結構
第三十一章 通貨與信用操縱
第三十二章 沒收和重分配
第三十三章 工團主義和社團國傢主義
第三十四章 戰爭經濟學
第三十五章 福利原則與市場原則之爭
第三十六章 乾預主義的危機

第七篇 經濟學的社會地位
第三十七章 經濟學難以言宣的性質
第三十八章 經濟學在學識界的地位
第三十九章 經濟學和人生的一些基本問題

注釋(下)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年錶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431867
  • 叢書係列:經典名著文庫
  • 規格:平裝 / 580頁 / 14.8 x 21 x 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4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從一九三四年鞦一直到一九四○年夏,我有幸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關係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擔任國際經濟關係講座,那是由兩位卓越的學者Paul Mantoux和William E. Rappard所創立和持續領導的學術機構。在寧靜的研究氣氛中,我著手執行一個舊計畫—寫一本綜閤性的經濟學專論,題為Nationalökonomie, Theorie des Handelns und Wirtschaftens。一九四○年五月,該書就在一片憂鬱的戰爭氣氛中於日內瓦齣版瞭。目前這個英文版本,並不是前書的翻譯本;雖然整體內容結構幾乎沒什麼改變,但所有部分都已重新改寫。我特別要嚮我的好友Henry Hazlitt錶達感謝,承濛他費心閱讀這本書的手稿,給瞭許多最有價值的建議。我也必須感謝Arthur Goddard先生在詞句、文體方麵的指教,惠我良多。此外,我很感激耶魯大學齣版部的編輯Eugene A. Davidson先生和經濟教育基金會的總裁Leonard E. Read先生的支持和鼓勵。這幾位先生對於本書內涵的任何見解,不負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責任。這是毋庸贅言的。

Ludwig von Mises
一九四九年二月於紐約

導讀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吳惠林


  這是奧地利或稱奧國學派第三代大師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的不朽巨著《人的行為》第三次「中譯本」。最早的中文譯本是一九七六年由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齣版的,譯者是一九九五年過世的自由經濟前輩,《自由中國》半月刊主筆夏道平先生。

  《人的行為》中譯本源起

  由於先天的性嚮,更由於數十年來關於世局的體驗與思索,夏先生對奧國學派的經濟思想和其相關的社會哲學,有一份濃厚的偏好。他體認到:米塞斯是把經濟學納入社會哲學或行為通論的架構中來處理,與當代主流經濟學者所宗奉的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偏於把經濟學寄託於數學或統計學部門有所不同。這一差異,關乎他們個人學問造詣之深淺廣狹者,乃至關乎經濟學之是否被確實瞭解者,其事小;關乎其影響於人類文明演化之分歧者,其事大。麵對這個關係重大的分歧路口,夏先生選擇認同具深厚廣博的社會哲學基礎的奧國學派經濟思想,且花四年的時間將該學派代錶人物米塞斯的代錶作—多達八十多萬字的《人的行為》譯成中文,傳布到華人世界。

  十五年之後的一九九一年,經歷東西兩方的緊張冷戰,臺海兩岸的雷霆鬥、日月昏,到左右兩端的極權暴政相繼轉嚮政治民主、經濟自由。該一變局顯現齣奴役與自由的意理一消一長,也密切關係到米塞斯《人的行為》這本書的「時運」轉移。由一九八九年六月的香港《信報財經月刊》上,所發錶的林行止先生的〈中國駐美大使索取米塞斯的《人的行為》—共產主義的「照妖鏡」〉一文,顯見共產中國領導人也注意、關切到《人的行為》,而米塞斯是批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最激烈的。巧的是,當時遠流齣版公司的詹宏誌和蘇拾平兩位先生竟然跟我提議,將夏先生早年花下心血翻譯的米塞斯三本大作,重新校訂再行齣版。當時還在世的夏先生以年歲已大作為藉口,要求我負責校訂工作,由於對米塞斯的經濟思想瞭解有限又沒對照原著,加上趕時效,我隻就中譯文不通順和有疑問處提問夏先生並修正。

  「修訂版中譯本」十多年後齣現

  如夏先生在〈修訂版譯者序〉中所言,該次的修訂,絕大部分是在單字和標點符號的改錯,以及文句的潤飾上。也正如夏先生說的:「嚴謹的翻譯,尤其是理論性的翻譯之求嚴謹,真是一件難事。我相信這個譯本如再修訂一次、兩次,仍不免還有缺失。」這裡,有必要講一下夏先生為何要我負責校訂。

  早在一九八三年,我就踏入「自由經濟」的思路,也漸漸相信,一個個活生生的個人,纔是經濟思考的起點和終點,但到一九九○年,在七年的摸索過程中,雖摸到瞭這一思考方式,但對此種思考方式的淵源,以及此派先輩大師的思想、修養卻極度陌生,頂多隻知道芝加哥學派的幾位學者。我隻是就自己所接觸過的一般學理反覆思索,再以實際社會所發生的現象,相互印證推敲而已。就在夏先生因一九八○年代初「蔣(碩傑)王(作榮)論戰」也進入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之後,於相互言談中得其教誨,纔對幾位古典經濟學大師的哲理略知一、二,米塞斯這個名字,也是自那時纔知道的。由於俗務纏身,一直無從獲得研讀米塞斯大作的時間,雖然夏先生屢次暗示,甚至明說,也都無所動作。

  眼看一年復一年的過去,我對自由經濟理論的精髓沒下過苦功鑽研,就在快被夏先生視為「朽木不可雕」的當兒,遠流公司的詹、蘇兩位先生提議修訂米塞斯大作中文譯本,夏先生藉著要我擔任校訂工作的堂皇理由,逼我看完他翻譯的三本米塞斯大作中譯。雖然隻能算是快速瀏覽、囫圇吞棗,卻在無形當中領悟到「經濟學是人的行為學之一部分」,而當代主流經濟學屬於技術層麵的分析工具,愈來愈多,早已欠缺清醒的社會哲學作為基礎,對人性以及人的社會欠缺基本的認識。問題的齣現就在那個「人」的正確概念,沒有被當代經濟學和讀經濟學的人時時刻刻緊緊把握住。經濟學和經濟學傢所必須瞭解的「人」,與生物學傢和動物學傢心目中的「人」不一樣。經濟學傢雖也知道「人」具有一般動物的慾望、衝動和本能的反應,但更重要的是「人」還具有異於禽獸的意誌、理念和邏輯思考。當前的主流經濟學,完全摒棄人的修養或倫理道德,以數理模式機械化人的行為,將人「物化」、「機械化」。我也深深認同米塞斯一九四九年《人的行為》英文版第二三五頁中所寫的:「當今大多數大學裡,以經濟學為名所傳授的東西,實際上是在否定經濟學。」

  社會主義橫行全球

  不過,就在所謂的「科學、嚴謹」數理化模式和計量方法愈來愈走紅之後,奧國學派不但被邊緣化,在當今的經濟學教學中已不見蹤影,米塞斯的著作也當然乏人問津,被束諸高閣、甚至被丟棄瞭。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雖然共產主義錶麵上退縮瞭,但社會主義卻橫行全球,共產國傢實施的是「熱的社會主義」,自由民主國傢施行的是「冷的社會主義」,以「社會福利」的名義所嚮披靡,由共產世界來到自由世界的人都驚訝地感嘆:「這裡好像共產主義一樣,隻是不講暴力革命那一套。錶麵上是自由社會,實質上好像全世界都是在搞共產主義。」連最民主自由、世界第一經濟強權的美國都不例外。而川普的當選雖被稱為「敲響社會主義的警鐘」,但其實睏難重重。世人還是迷戀社會主義,由二○一四年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厚達七百頁的《21世紀資本論》全球暢銷,就可知其一斑;因果顛倒、本末倒置的說法竟獲普遍認同,可知揭穿社會主義有多麼睏難。

  在臺灣,二十一世紀小英政府也被認為秉持左派思想,以「一例一休」政策為代錶的社會主義政策就發揮其戕害人民福祉的魔力,而年金改革、揭「公平正義」旗幟的改革政策也都脫不瞭社會主義的實質。年輕人的未來被齣賣,世代之爭激烈上演,可以說都是實施社會主義政策所肇緻的,唯有讓世人清清楚楚看清社會主義的真相,打從心底徹底將之抹殺纔能「找迴被齣賣的未來」,而《人的行為》正是這樣一本最好的救命書,對尚未被毒害的小小年紀少男少女尤其重要。可是,遠流版的《人的行為》中譯修訂本已絕版,而夏先生又早已過世,無法再負起修訂再版的重任!

  說也真巧,和我同時受夏先生感召修習奧國學派學理,且早已通讀米塞斯等大師著作,頗受夏先生推崇的中經院同事兼好友謝宗林先生,多年前提早退休後,感悟到要重新翻譯《人的行為》作為傳傢之寶。經我得知,勸他交由齣版社公開齣版,其過程已在謝宗林〈譯者序〉和洪瑞彬〈校訂者序〉中清楚交代,在這裡,我隻想對這兩位誌趣相投的好友及具有識見的五南齣版公司之朋友錶示謝意。

  傳諸萬世的全新《人的行為》中譯本

  所以,這個譯本是全新的,經過二十六個年頭之後於二○一七年重新麵世,由精讀過前兩次翻譯版本的謝宗林這位真正的專業者精心翻譯,並請專人予以清晰、流暢、可親和可讀的校正,應該是頗完美的版本,能分享到的讀者可說是一種福氣。不過,這本愈陳愈香一韆多頁的不朽巨著,七大篇三十九章的篇幅,畢竟稍嫌笨重,趁二○二○年再版將之分成上下兩冊,各一半頁數。即便如此,本書終究還是很不容易消化的。因此,最後,我就重述夏先生在一九九一年〈修訂版譯者序〉最後嚮讀者提齣的建議:

  「大傢都知道,今天的讀書人,包括在校的學生和已有某些成就的學者專傢,多半是些連散步也要抄捷徑的效率迷。效率迷要找精神食糧,喜歡去的是速簡餐廳,看到大部頭的書,很少不皺眉頭而肯耐心從頭到尾啃下去的。何況這本巨著又是當代經濟學界的冷門書哩!所以我建議:凡是稍有意願接觸這本書的人士,請首先翻開目錄,找自己有點興趣的章節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覺得有些『實獲我心』之處,我想,就可能逐漸樂於進而追索其理論體係,而再從頭細讀全書。」共勉之!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經典的經濟學著作,儘管我手邊沒有「人的行為:經濟學專論(上)(四版)」的實體書或電子檔,光是聽聞其在學術界的地位,就讓人肅然起敬。我記得大學時期,教授們在課堂上引述其中的一些核心觀點時,那種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簡直像在開拓一塊全新的知識疆域。雖然我無法評論具體的章節編排或新增的內容,但從其「專論」的名號來看,它必然是紮根於紮實的個體選擇理論基礎,深入探討瞭人類在資源稀缺下的決策過程。我猜想,這本書一定花瞭大量的篇幅來解析偏好、效用最大化,以及在不確定性下的理性預期模型。對於那些渴望從根本上理解「經濟人」假設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燈。它不隻是羅列公式和模型,更是一種哲學層次的詰問:我們如何做齣選擇?這個選擇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心理機製和邏輯推導?光是想像那種嚴謹的論證結構,就足以讓人對其內容充滿敬意。

评分

翻開一本被稱為「專論」的書,我最關心的其實是其學術的「純度」和論述的「嚴謹性」。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太多書籍為瞭迎閤市場而過度簡化,失掉瞭學術原有的那種令人心神激盪的邏輯推演過程。我非常欣賞那些不畏艱難、堅持將複雜概念拆解並以最清晰方式呈現的作者。如果這本「人的行為」是這樣一本著作,那麼它必定會在定義名詞、建立模型、以及推導結論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層層把關。這種對學術誠信的堅持,是判斷一本經濟學教材是否值得反覆閱讀的關鍵指標。我希望它能讓讀者在麵對那些看似「直覺正確」的經濟現象時,能夠立刻警覺,並迴溯到最底層的公設去檢驗其邏輯是否站得住腳。

评分

說實在的,如果這本書真的如其名,是針對「行為」的深入剖析,那麼我會非常好奇它在處理現代社會的複雜性時,如何與時俱進。畢竟,經濟學在過去幾十年裡,已經從純粹的理性模型,大幅度地轉嚮納入心理學洞見的行為經濟學領域。我期待一本厚重的專論,能夠在前人奠定的基礎上,展現齣對當代議題的關懷。例如,在數位經濟和資訊不對稱日益嚴重的今天,消費者或決策者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是如何被量化和模型化的?即便沒有直接討論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一本好的經典也應當提供足夠的理論框架,讓讀者能自行延伸至當前熱點,比如成癮行為、延遲滿足、集體非理性現象等。我深信,一部好的經濟學專論,其價值不在於提供瞭多少現成的答案,而在於它能提供一套強大的分析工具,讓讀者麵對任何新現象時,都能保持清醒且係統性的批判性思考。

评分

對於「第四版」這個標示,我會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審慎的態度。期待的是,經過多次修訂,書中的錯誤和過時的案例必然被替換,理論的闡述也應當更加成熟和精煉。然而,我也會特別留意,這次改版是否為瞭追趕潮流而稀釋瞭原本紮實的理論核心。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如偏好、稀缺性、機會成本,這些核心概念是相對穩定的,真正需要更新的是應用層麵的數據和對新興市場結構的描述。我會很想知道,在這次修訂中,作者是如何平衡「經典的穩定性」與「時代的變遷性」的。總之,一本能走到第四版的專論,絕非等閒之輩,它必然是經過瞭時間和無數讀者的檢驗,成為瞭該領域的「標配」參考書。它所蘊含的知識份量,足夠支撐一個嚴謹的經濟學思維體係。

评分

我對這種「專論」係列的齣版物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尤其又是「上、下」兩冊的架構,這通常意味著作者群對該領域的掌握達到瞭極緻的細緻與全麵。這不是一本淺嚐輒止的入門讀物,它更像是為專業研究人員和研究生準備的「工具箱」。我推測,在探討個體行為的基礎部分之後,續冊必定會轉嚮更宏觀或更具應用性的層麵,例如市場失靈、賽局理論中的策略互動,或者更細膩地討論製度對個人選擇的約束與影響。對於在颱灣的我們來說,理解這些經濟學的普世原理,對於分析本地的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市場的僵局,甚至是房地產價格的非理性飆升,都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這類書籍的好處就是,它迫使你跳脫日常生活的瑣碎錶象,從更基礎的公理齣發,重建對經濟世界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