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心理判斷力

超強心理判斷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郁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思维模式
  • 决策力
  • 判断力
  • 认知偏差
  • 逻辑思维
  • 自我提升
  • 个人成长
  • 高效学习
  • 问题解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們對人的心理可說是相當兩極化。「兩極」指的是與朋友的人際關係,以及組織內的人際關係。即使平常能夠積極、開朗地和朋友建立人際關係的年輕人,在公司裡的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依舊是相當複雜、困難,甚至遇到瓶頸的情況也不少。
 
  其實,只要懂得人心,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哈佛大學的心理教授傑爾姆卡根,就指出:心理學家能讓你相信,你像一朵小花那樣脆弱,你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即使是早上鞋帶突然斷掉這種小事……而事實上,人是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強大!要去尋求心理醫生得到解脫,不如先讀點心理小品的書,你就會很驚訝的發現「原來我也可以變得很聰明!」
 
  即使是平常在教室裡喧鬧、一副無憂無慮的大學生,當筆者問道:「出社會工作時,最擔心什麼事?」往往他們都是以充滿不安的口氣說:「工作的事當然也會有點擔心,可是最擔心的,還是人際關係的問題。如果遇到不合的上司,或難以相處的同事,我該怎麼辦?」
 
  另外,「在公司上班快不快樂?」當我如此詢間已經畢業,出社會工作一年之後回到學校的上班族時,她回答:「嗯,工作比想像中的還要簡單,比讀書還要輕鬆,但是人際關係卻相當複雜……」對年輕人來說,公司內的人際關係似乎相當棘手。似乎無法像學生時代所擁有的快樂單純的人際關係,處處都有矛盾存在。
 
  當然這種說法是很合理的,因為學校的人際關係與公司的人際關係,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若認為這這兩種人際關係同樣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使用相同的方法來處理的話,在這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
 
  公司是一種組織,組織內的人際關係通常都是取決於地位、身分、職務、專長這種體制,只有少部分才是人性的。另一方面,由於學生時代的人際關係,是可以依據性格及人性來自由決定的,因此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人際關係。
 
  不過,在應對時,如果能夠多加注意這一點,相信公司內的人際關係,就不會如此棘手了。
 
  那麼,那些年輕人的上司又是如何對應他們的呢?由於位於管理職位的人們,長期都是以公司內的人際關係為中心,所以本身無法了解為什麼年輕人會對這兩種人際關係那麼迷惘。因此,有許多人到最後就會認為是那些年輕人沒有上進心。人際關係是互動的,所以身為上司的人也同樣要具備對人心理的新知識及觀點。
 
  為了讓人際關係可以順利進行,需要一個用來觀察人際關係的結構。
 
  因此,對人的心理學的知識就派上用場了。要創造出一個好的東西,需要有好的設計圖、道具,以及適當的技術。同樣的,要創造出好的人際關係,也需要有好的觀點、知識,以及技術。
 
  這本書裡充滿了許多這種觀點、知識以及技術。然後針對解讀對方心理以及呈現自己內心的這種人際關係的基本技巧,提出許多具體方法。當你想讓人際關係更順暢的時候,或是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遇到瓶頸的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請翻閱這本書,相信這本書一定可以派上用場!
《洞悉人心的艺术:人际交往中的非语言信号解读》 引言:沉默的语言与深层的联结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远不止于我们口中说出的每一个词汇。在每一次握手、每一次眼神的交汇、每一次身体姿态的细微调整中,都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信息。这些“沉默的语言”,即非语言沟通,构成了人际互动中最真实、最底层的数据流。掌握解读这些信号的能力,如同获得了一把开启他人内心世界的钥匙,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社交效能、深化人际关系,并在谈判、面试或日常相处中占据主动。 本书并非探讨如何通过心理技巧去“操控”他人,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框架,帮助读者精准地“阅读”出潜藏在行为之下的真实意图、情绪状态和潜在的动机。我们将深入挖掘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本能反应,并结合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揭示情绪在身体上的物理表现。 第一章:非语言沟通的基石——通用情绪的面部表情 面部是人类情感最直接的“显示器”。本书首先聚焦于保罗·艾克曼博士提出的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及其面部肌肉的精确运动单位(Action Units, AUs)。 我们将详细剖析: 微表情的捕捉与确认: 解释微表情的生理成因——它们是瞬间的情绪爆发,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在 1/25 秒到 1/5 秒之间),是抵御“情绪伪装”的有效工具。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视觉训练方法,帮助读者将“捕捉”微表情从被动的偶然事件转变为可控的观察技能。 表情的组合与矛盾: 探讨“混合表情”的复杂性,即多种情绪同时在脸上显现的情况,以及何时面部表情与口头表达产生“不一致性”,这往往是欺骗或内心冲突的强烈信号。 文化差异与普遍性: 区分哪些表情是跨文化普遍存在的,哪些表情的表达强度和展示规则受后天习得的文化规范(Display Rules)所制约。 第二章:身体的姿态——空间、距离与开放性 身体语言占据了非语言沟通的绝大部分信息量。本章深入探讨姿态、方向和空间利用如何泄露一个人的防御或接纳态度。 亲密区、个人区与社交区: 详细界定不同人际关系中可接受的物理距离(霍尔的邻近学说),并分析当距离被侵犯时,身体会产生的本能反应(如后退、手臂交叉)。 姿态的开放与封闭: 区分“开放姿态”(如身体朝向对方、手臂放松于身体两侧)与“封闭姿态”(如双臂抱胸、身体略微侧转),并讨论这些姿态在谈判或冲突解决中的意义。我们强调,姿态的“启动”往往早于语言的组织,是判断初始意图的关键。 镜像效应(Mirroring)与引导: 探讨无意识地模仿对方肢体动作的现象,这通常代表着关系融洽和共情。同时,学习如何通过主动、适度的镜像来建立初步的亲和力。 第三章:眼睛的凝视——信息交换的窗口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其在信息交换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本章专注于瞳孔、注视方向和眨眼频率的解读。 眼神接触的强度与时长: 分析不同文化中“恰当”的眼神接触时长。在西方文化中,过度的凝视可能被视为侵略性或性暗示,而回避眼神则暗示着不自信、羞愧或说谎。 瞳孔的扩张与收缩: 从生理学角度解释瞳孔如何对情绪(兴趣、唤醒、恐惧)和认知负荷做出反应。这是一种难以伪装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扫视的模式: 探讨眼睛在空间中的移动轨迹——是快速扫视房间,还是持续聚焦于谈话对象,这揭示了个体对当前环境的感知焦点和注意力分配。 第四章:声音的旋律——语调、节奏与停顿的魔力 语言的意义往往被声音的“音乐性”所塑造。本章关注的是“怎么说”,而非“说什么”。 音高与音量: 分析声音高低起伏与情绪的关系——高音通常与兴奋或焦虑相关,低沉的音调则常被视为权威或冷静的标志。 语速与节奏: 探讨说话速度如何反映内心的准备程度和情绪的激动程度。快速的语速可能意味着急于结束话题或内心紧张,而长时间的停顿则可能是在组织复杂的谎言或处理强烈的情绪。 语气的重音(Stress): 学习如何通过重读词语的变化来识别说话者真正想要强调的信息点,即使这些信息点与表面陈述的主题不符。 第五章:触碰的信号——高风险的亲密领域 触觉沟通是所有非语言信号中最为私密和高风险的一种,其解读必须极其谨慎。 触碰的类型与情境: 区分功能性触碰(如递东西)、社交礼仪性触碰(如握手、轻拍肩膀)和亲密性触碰。 握手的艺术: 详细分析握手的力度、持续时间和接触面的完整性,如何反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对关系的渴望程度。软弱无力的“死鱼手”或过度用力都传递着特定的信息。 领域的入侵与界限: 讨论不同场合下,身体接触的边界如何被设定和测试,以及“越界”行为可能导致的心理防御机制。 第六章:情境整合与真实性检验 单一的非语言信号往往具有多重解释。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致力于将零散的观察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基于情境的判断体系。 集群效应(Clustering): 强调解读的黄金法则——寻找信号的“集群”出现,而非孤立信号。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回答关键问题时,同时出现了目光闪躲、身体后倾和语速加快,那么其可信度将大大降低。 基线建立: 解释如何通过观察一个人在放松、无压状态下的自然行为模式(即“基线”),来识别出当压力或动机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偏离”信号。 适应性与反馈: 强调沟通是一个双向过程。学习如何根据对方的非语言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具同理心的交流。 结语:成为一个细致的观察者 解读非语言信号不是为了成为一个“读心术大师”,而是为了建立更深刻的同理心、更准确的自我认知以及更稳固的人际关系。本书提供的是工具箱,而非预设答案。真正的力量在于持续的观察、批判性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尊重。当你开始真正“看见”人们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时,你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以表情和動作來傳達的訊息
1‧愛不需要語言就可以表達
2‧會臉紅的女孩子是單純的
3‧感覺敏銳是與生俱來的?
4‧女性感覺比較敏銳的理由
5‧在行禮的同時能夠傳達你的心
6‧工作是言語的,感情是非言語的
7‧以表情的判斷力來建立人際關係
8‧表情是世界共通的語言
9‧感情是如何表現在表情上?
10‧表情會產生感情
11‧假笑和自然的笑
12‧舉手投足間可以表達出真心
13‧為什麼真正的心意會表現在非言語行為中?
14‧反對的時候,會一邊敲著桌子
15‧當語言和態度不一的時候
16‧相互傳遞感動的肢體語言
17‧默劇是一種肢體語言
18‧豎起小指頭只代表女性嗎?
19‧助益良多的手勢
20‧翹起小指喝飲料的男性
21‧翹腳的女性
22‧透過臉和身體可以傳達什麼訊息?
23‧意圖向對方表態時
24‧獨自一人處於陌生環境時
25‧大人物會大搖大擺地坐在椅子上
26‧無法正視老師眼睛的小孩
27‧眼神熊熊地燃燒時
28‧為什麼黑眼珠的女性較有魅力?
29‧說話時,兩人眼神交會的程度
30‧你曾注視過正在等紅燈的司機嗎?
31‧為什麼在客滿的電車裡會非常安靜呢?
32‧兩人的距離以及眼神交會的次數

第2章 人的勢力範圍以及互相接觸
1‧深海潛水夫和黑紋裸胸鱔
2‧類似呼啦圈的人性空間
3‧電梯中的美國人
4‧一旦變得更親密,就會超越區域
5‧區域的提升會讓彼此更親密
6‧有如外國風景般的男女
7‧將一個月內所做的身體接觸畫成地圖
8‧碰觸手指會產生好感
9‧在機場別離的兩人的接觸
10‧世界上各個都市的咖啡廳裡的戀人們
11‧互相喜歡的人會無意識地做出同樣的動作
12‧依據目的的不同,兩人會有許多不同的坐法
13‧只看得見戀人及海的咖啡廳
14‧在外一條蟲,在家一條龍
15‧自己的桌上出現別人的東西時會感到討厭
16‧放上私人物品就可以確保你的地盤

第3章 與人順利交談的方法
1‧男人喜歡邊聊天邊喝酒
2‧從會話中也可以得到性的滿足
3‧互相責備的溝通方式
4‧請仔細聽我講話
5‧自我總結溝通的八個實例
6‧吵架會使人際關係變好
7‧決定好感的非言語公式
8‧說話的聲音會傳達心意
9‧請以高興的心情來唸ABC
10‧根據電子合成樂器所做的音響心理研究
11‧藉由聲音可以揭穿謊言
12‧說話方法的訓練
13‧從講話方式就可以了解教養及地位
14‧透過聲音型態可以了解性格
15‧根據聲音及影像所做的溝通
16‧會話型溝通的分解
17‧敬語是封建時代所遺留下來的?
18‧直呼上司名字的人
19‧讓會話順利進行的四個心得
20‧請別人關門的六種說法
21‧擁有兩種語言能力並不難
22‧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情況下……
23‧直接演說及間接演說
24‧為什麼說話型態會改變呢?

第4章 為自己留下好印象的方法
1‧請回想一下你的第一次約會
2‧印象管理就是自我表現
3‧重要的不是說了什麼,而是如何拍攝
4‧印象管理是欺騙的技巧?
5‧人生是一齣自導自演的連續劇
6‧照著自己所寫的劇本行動
7‧體會並回應對方的要求
8‧人在無意識中會進行印象管理
9‧午夜中的早安
10‧與其受到喜愛,不如讓大家畏懼
11‧新馬基維利人類
12‧做面子是國際性的人際關係
13‧下次去你家玩吧!
14‧人為什麼要自我呈現?
15‧讓自己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16‧透過權力,有意圖地創造人際關係
17‧打動人的五種戰略
18‧由於怕對方生氣,所以就照著他所說的去做
19‧比賽從恫嚇對方開始
20‧處罰、處刑、火箭攻擊
21‧如果生逢其時,我一定是君王
22‧受不了別人哭訴的人
23‧以好意來改變權力關係
24‧為了受到喜愛的自我呈現戰略
25‧奉承話被揭穿
26‧上司的內心並不希望這是阿諛奉承
27‧八同二異和小異大同的訣竅

第5章 客觀地看自己
1‧別揭下成功的面具
2‧改變職場,改變形象
3‧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4‧和舉手投足間散發自信的人相處時……
5‧在考試前一天為何還會看電視呢?
6‧突然被問道:「那你又如何呢?」
7‧調整領帶暗示著求愛行動
8‧曾經在電視情節中看見自己的影子嗎?
9‧當你成為矚目焦點時
10‧看見鏡中的自己
11‧「旅途之恥不須在意」的海外旅行
12‧檢查自己自我意識的程度
13‧名牌一族
14‧總是在意上司的眼光
15‧優質的變色龍人類
16‧檢查自己的變色龍程度
17‧「見機而行」的監控型的人
18‧自我監控型的人很適合城市生活
19‧想討對方歡心反而被討厭
20‧你曾經撒過謊嗎?
21‧日常生活的小插曲
22‧社會性小插曲的作成法
23‧工作、茶會、賞花、約會

第6章 喜歡對方的原因
1‧用15分鐘來分析生活
2‧寵物風潮與兜售
3‧為什麼人類需要人際關係呢?
4‧從毫無關係變成戀人關係的五個階段
5‧這個人看起來不錯喔!
6‧剛開始會表現出拘謹、嚴肅的態度
7‧不是同事、同學、戀人關係的朋友
8‧學弟、好友、戀人、夫妻
9‧喜歡及討厭的人際關係
10‧每個階段中決定好感的重點
11‧朋友隨時都會在你身邊
12‧五百公尺的戀愛
13‧為什麼會開口和鄰近的人說話呢?
14‧為什麼容易對鄰近的人產生好感呢?
15‧聊天可增進彼此間的好感
16‧從現在開始對身旁的人抱持好感
17‧從外表直接看對方的個性
18‧微笑是增進好感的主要條件
19‧由外觀的美醜與契合度來選擇戀人
20‧為什麼外表好看的人會受到喜愛?
21‧外在美麗的人內在也同樣美麗
22‧相似的人會成為朋友
23‧為何會喜愛與自己相似的人?
24‧感情的平衡
25‧意見相同可以讓心情舒暢並擁有自信
26‧喜歡稱讚自己的人
27‧想要被對方喜愛,就要先主動去喜歡對方
28‧敞開心扉就可以加深好感
29‧光是讚美的話,不過是馬屁精
30‧失敗是友情的根本
31‧像齒輪一樣緊密結合
32‧朋友的喜悅就是自己的喜悅
33‧行為會產生好感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21491
  • 叢書系列:閱讀的力量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最近市面上的心理學書籍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說自己是「終極指南」,但讀完後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很多理論都卡在學術名詞的泥沼裡,讀起來很吃力。我拿起這本的時候,其實內心是抱持著懷疑的,畢竟「超強」這個詞實在是太誇張了。不過,光是書名散發出來的那種自信感,就稍微抓住我的注意力了。我會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更貼近生活、更有實戰性的觀察角度,而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空泛論述。我希望它能告訴我,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互動細節裡,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訊號。如果內容能夠深入淺出,並且用台灣人比較熟悉的文化脈絡來舉例說明,那就更棒了,畢竟有些國外的案例,我們看了總覺得有點水土不服的感覺。

评分

翻閱目錄的時候,我注意到幾個章節標題設計得很巧妙,它們不是那種直白的「如何判斷...」,而是用比較詩意或帶有懸念的問句來呈現,這會讓人忍不住想趕快翻到那一頁去尋找答案。這說明作者在內容的編排上,應該有花過心思設計閱讀的「流暢度」和「驚喜感」。我個人很重視閱讀體驗,如果一本書的結構鬆散、前後呼應不佳,很容易讓人中途棄讀。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像偵探小說一樣,層層剝繭,引導讀者逐步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判斷邏輯。如果能搭配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哪怕是虛構的,只要邏輯嚴謹,都會大大增加說服力。

评分

最近身邊發生了一些讓我對人性感到困惑的事件,讓我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是不是在某些情境下判斷失準了。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填補我在「直覺判斷」上的盲區。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校準自己的雷達,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台灣社會的文化背景比較含蓄內斂,很多話都是「講給一半聽」,所以更需要有能力去解讀那些潛在的、沒有說出來的訊息。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探討「潛台詞」和「非語言溝通」在台灣人互動中的特殊性,那它就真的非常值回票價了。總之,我是抱著一個尋求心靈武裝的態度來對待這本書的。

评分

我對這種探討人類行為深層動力的書特別感興趣,總覺得了解別人是如何思考的,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第一步,也是保護自己的重要盔甲。這本書的定位似乎是放在「實用」與「洞察」之間,這是一個很難拿捏的平衡點。我希望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操控他人的工具書,而是真正能幫助讀者看透事物的本質,進而做出更明智決策的輔助。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系統性的分析框架,讓我能有跡可循地去解構複雜的人際場景,那就太好了。畢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分辨真假、看清意圖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這也是我會購入這本書的主要驅動力。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是讓人眼睛一亮,那個配色跟字體選擇,很有種「不看會後悔」的氣勢,一拿在手上就感覺到它沉甸甸的份量感,不是那種輕飄飄的、隨便印一印的感覺。我特別喜歡它在紙質上的處理,那種微霧面的觸感,拿著看書的時候心情都會跟著穩定下來。翻開內頁,版面排得非常舒服,行距、字級的設計都看得出是用心調整過的,讓長時間閱讀也不容易感到疲勞。雖然我還沒開始細讀內文,但光是這樣的外在包裝,就已經讓我對內容充滿了期待。這年頭,能把實體書做到這麼有質感的,真的不多見,看得出出版社在製作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這對於我們這些老派的愛書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啊!光是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很棒的裝飾品,充滿了知性的美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