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緝庭談京劇:笑隱堂憶故

包緝庭談京劇:笑隱堂憶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包緝庭
圖書標籤:
  • 京劇
  • 戲麯
  • 文化
  • 迴憶錄
  • 包緝庭
  • 笑隱堂
  • 藝術
  • 傳統戲麯
  • 戲麯史
  • 錶演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劇評傢包緝庭自幼隨父親聽戲,對於梨園人士、劇目掌故如數傢珍。主編蔡登山先生蒐集整理包氏散見於報章雜誌上的文章,依內容分為人物憶舊、古往今來、國劇摭談三輯,書中特別收錄包緝庭之女包珈女士撰寫之〈先父包緝庭先生〉、王祖壽先生〈歷屆華岡藝展國劇公演記述〉二文,以饗讀者。
 
  輯一.人物憶舊│
  包緝庭談戲憶往,敘寫過去在北平與雷喜福、馬連良、王連平、葉盛蘭等京劇名傢交往,評點富連城科班、北平坤班人物,間及長兄包丹庭生平、餘叔岩拜譚鑫培為師的經過,並悼念平關耆宿硃殿卿、梅花館主鄭子褒、武醜李金和等至交。
 
  輯二.古往今來│
  原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專欄,談廣和樓興衰,介紹罕見戲《混元盒》和《狀元印》的由來、各行當冷僻的開場戲、龍年的龍戲、蛇年的蛇戲等,也迴憶起北平「賣飛票」的販子,以及已經在舞颱上失傳瞭的「火彩」技藝。
 
  輯三.國劇摭談│
  收錄包緝庭觀賞空軍大鵬國劇隊、復興劇校等演齣述評,劇目囊括《禦碑亭》、《打瓜園》、《紅拂傳》、《興隆會》、《金水橋》、《戰冀州》、《瓊林宴》、《拾玉鐲》、《繡襦記》等,除劇院現場演齣者,亦有臺視播演之《紅樓二尤》,記其演員陣容、劇本源流等,見證瞭臺灣京劇的蓬勃興起。
 
商品特色
 
  ★文史專傢蔡登山蒐集整理劇評傢包緝庭劇文章,有助於瞭解民國初年、臺灣早期京劇發展
  ★特別收錄包緝庭之女包珈撰寫之〈先父包緝庭先生〉、前《聯閤報》記者王祖壽〈歷屆華岡藝展國劇公演記述〉二文
好的,以下是一本與《包緝庭談京劇:笑隱堂憶故》內容無關的圖書簡介: --- 《星火燎原:中國近現代革命史綱(1840-1949)》 內容簡介 序章:百年風雲的序幕——從晚清的危機到革命的萌芽 本書旨在全麵梳理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百多年間,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思想衝擊與武裝鬥爭的歷史進程。我們將從一個宏觀的視角齣發,探討中國是如何在內憂外患中,從一個古老的帝製國傢,逐漸蛻變為一個尋求民族獨立和國傢富強的現代化國傢。 歷史的開端是屈辱與覺醒的交織。1840年的鴉片戰爭,不僅是貿易糾紛的結果,更是東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標誌。本書將深入分析戰敗對中國傳統的“天朝上國”觀念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並探討隨之而來的“器物層麵”的自救嘗試,如洋務運動。我們不會將其簡單視為盲目的技術引進,而是著重分析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次矛盾:在不觸動政治體製的前提下,如何實現真正的富強? 隨後的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的興衰,以及甲午戰爭的慘敗,共同將清政府推嚮瞭統治危機的邊緣。我們將詳細剖析戊戌變法的短暫光芒及其迅速熄滅的原因,探討維新派與守舊派在國傢道路選擇上的根本分歧。在這一階段,民主共和的思想開始在知識分子群體中悄然傳播,為後來的辛亥革命奠定瞭思想基礎。 第一部:舊製度的崩塌與共和的艱難探索(1900-1927) 本書的重心將轉嚮20世紀初的劇烈變動。辛亥革命的爆發,標誌著統治中國兩韆多年的帝製徹底覆滅。然而,共和國的建立並非一蹴而就的坦途。我們將細緻描繪孫中山先生建立民國的理想,以及袁世凱稱帝逆流的興衰。 隨後的十數年間,中國陷入瞭北洋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麵。在軍閥混戰的錶象下,潛藏著深刻的社會結構性問題。本書將聚焦於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它如何通過對傳統倫理道德的批判,解放瞭思想,為後來的政治覺醒提供瞭精神動力。五四運動,作為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反帝、反封建的群眾運動,標誌著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關鍵的轉摺點,它讓知識分子意識到,僅靠文化啟濛不足以救中國,必須深入社會基層。 在這一時期,馬剋思主義的傳入及其與中國實際的結閤過程是重點分析對象。本書將梳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及其早期探索,並對國民黨的改組及其國共閤作的歷史背景、兩次閤作的麯摺過程進行客觀的分析。國民革命的興起及其在北伐戰爭中的成就與最終破裂,是理解中國現代政治格局形成的核心環節。 第二部:內戰與抗爭——民族生存的抉擇(1927-1937) 國共閤作破裂後,中國歷史進入瞭長達十年的“十年對峙”。我們將細膩刻畫國民政府在南京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建設努力——包括經濟上的整頓、法製化的嘗試以及在文化教育領域的推動。但同時,本書也將客觀評價其在解決農村土地問題、地方自治以及統一全國方麵的局限性。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經歷瞭“城市中心論”的失敗教訓,轉嚮“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探索。本書將重點闡述紅軍的長徵,這不僅是一次軍事上的戰略轉移,更是中共在艱苦環境中確立自身路線、凝聚領導核心的關鍵歷程。湘江戰役、遵義會議,這些關鍵節點的歷史意義將得到深入闡釋。 此外,東北淪陷與“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標誌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引發瞭全國範圍內要求停止內戰、一緻抗日的呼聲高漲。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被視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閤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性契機。 第三部:浴血奮戰——全民族抗戰的艱難歷程(1937-1945)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本書將詳細呈現淞滬會戰的慘烈、南京大屠殺的暴行,以及中國軍隊在正麵戰場上進行的持久消耗戰。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對敵後戰場的開闢與發展進行專門的論述。在敵後,國共兩黨領導的軍隊如何運用靈活的遊擊戰術,牽製和消耗日軍主力,並在根據地建設中探索新的社會管理模式。本書將超越傳統的單一視角,力圖呈現抗戰時期各個政治力量在民族存亡關頭所扮演的角色、相互的製衡與協作,以及人民群眾在後方和前線所展現齣的堅韌與犧牲。 抗戰的勝利,不僅標誌著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也極大地提升瞭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第四部:從閤作到決裂——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階段(1945-1949) 抗戰勝利後,中國麵臨著和平建國還是內戰再起的嚴峻選擇。重慶談判的破裂,揭示瞭國共雙方在國傢未來道路上不可調和的矛盾。 本書將深入分析解放戰爭的戰略轉變。從東北的拉鋸戰,到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解放軍如何運用靈活的戰略戰術,瓦解瞭國民黨的軍事優勢。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國民政府在經濟上因惡性通貨膨脹而麵臨的全麵崩潰,以及解放區在土地改革和社會建設上的成功經驗,這些都是決定最終勝負的深層因素。 最終,隨著解放軍渡過長江,佔領南京,宣告瞭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統治的終結。本書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莊嚴時刻收尾,總結瞭這百年風雲中,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傢富強所付齣的巨大代價,以及這段歷史對當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本書特色: 1. 結構宏大,線索清晰: 以時間為經,以政治、軍事、思想、社會變革為緯,構建一個立體的歷史圖景。 2. 史料豐富,觀點平衡: 廣泛參考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力求在描述重大歷史事件時,保持客觀和多角度的分析,避免簡單的道德評判。 3. 聚焦轉摺點: 特別強調瞭洋務運動的局限、戊戌變法的意義、五四運動的轉嚮、長徵的戰略意義以及抗日戰爭的民族凝聚力等關鍵節點的歷史必然性。 這是一部旨在幫助讀者理解當代中國如何從積貧積弱的舊時代走嚮新生的嚴謹而引人入勝的通史性著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原著/包緝庭(1905-1983)
 
  包文正公第二十八代後裔,祖籍中國浙江紹興。譜名桂熙、字緝庭。族中排行十二,在京時人稱「十二爺」。來臺後因髮色斑白,年齡又較友儕為長,故暱稱「緝老」。長期在觀劇後發錶評論,談論演員劇藝、戲劇結構、並作理論講座。後香港、日本雜誌也來索稿,被譽為「臺灣京朝派京劇、劇評傢第一把交椅」。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傢,曾製作及編劇《作傢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鬱達夫、徐誌摩、硃自清、老捨、冰心、瀋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傢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鬍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鼕》、《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校訂者簡介

包珈
 
  包緝庭之女,1944年生於中國北平市,四歲來臺,後任職中視公司,2004年導播組退休。2004-2011年間曾任大愛電視臺製作人,並於1999年起在《大雅雜誌》撰稿。

圖書目錄

先父包緝庭先生/包珈
 
輯一 人物憶舊
侗厚齋事略
我的大哥包丹庭
雷喜福
馬連良少年時
王道之義助王連平
富連成時期的葉盛蘭
記富連成科班人物
富連成的三多九如
迴憶當年北平坤班
鬚生泰鬥餘叔岩
國劇學會和李世芳
四大黴旦與四大糟旦
聽鎮澶州落淚替故人傷心──悼念梅花館主
憶劇評傢梅花館主
談《九江口》.憶程永龍
悼平劇耆宿硃殿卿
武醜李金和病逝
劇評人包緝庭病逝
 
輯二 古往今來
廣和樓滄桑
談一至八本《混元盒》
《狀元印》史話
漫談冷僻的開場戲
龍年談龍戲
迎蛇年談蛇戲
古往今來的《紅鬃烈馬》
北平賣飛票的
舞臺上失傳的藝術──火彩
 
輯三 國劇摭談
評《蘇武傳》
《打瓜園》與《紅拂傳》
《興隆會》與《金水橋》
明駝七天佳奏紛陳
大鵬推齣冷戲多齣
大鵬後期幾齣好戲
復興傳班五鳳
海光十一場戲
河南豫劇在臺灣
《戰冀州》.《瓊林宴》.《拾玉鐲》
《群英會》
俞大綱新編《繡襦記》──鬍陸蕙初演李亞仙
名伶章遏雲初露《孔雀東南飛》
大鵬將演《王魁負桂英》
硃陸豪初演《鐵籠山》
小陸光初演《溪皇莊》
談《大溪皇莊》
《狀元印》與《芙蓉屏》
復興劇校排演《精忠報國》
《人麵桃花》觀後
鵬程萬裏,小大由之
陸光今演《勾踐復國》
吳陸君初試《玉堂春》.鬍陸蕙重演《花木蘭》
老戲《乾坤福壽鏡》
臺視播演《紅樓二尤》
麒麟廳改為國劇院.今起連演四天好戲
《雁門關》去蕪存菁
吳陸君初演《釵頭鳳》
小陸光排演四齣武戲
大鵬今演《梵王宮》
國劇聯演.百彩紛呈
《鎖麟囊》加強陣容.趙守貞易劉復雯
《掃蕩群魔》.《十老安劉》
麒麟國劇院.明演《雁門關》
文化學院國劇新材備齣
禦碑亭聽法
 
附錄.歷屆華岡藝展國劇公演記述/王祖壽
代跋/包珈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28534
  • 叢書係列:血歷史
  • 規格:平裝 / 492頁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代跋
 
包珈
 
  春節過後,名作傢蔡登山先生忽然來電話詢問:「可有庫存 令尊遺作乎?」我告知:「先父生前嚮不保留文稿,隻留戲單;即使 先父臥床病重時,都拜託其好友鬍孟久伯父代為收取觀賞後戲單,予以保存。俟 先父故後二十年民國九十三年我在中視退休後餘暇,按年月日整理排列成夾。 先父遺作我僅存昔日《中華雜誌》之〈故都憶舊〉十九篇,我集結影印成冊贈與傢人故舊。」
 
  蔡先生鍥而不捨,辛勤倍至。到國傢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圖書館,蒐集 先父遺作數十篇;扣除一些應酬吹捧文字,可用者六十三篇日前交愚整理校對。
 
  在下數十年電視臺任職導播組工作,不通文墨,更未研習博大精深京劇:歷史、沿革、戲麯內容……惶惶乎!接此重任,如似綿羊背駱駝~不堪重任也。然除我之外亦無他人可托……
 
  費時一週許,字字句句按照當年在「大愛電視臺」龐宜安經理審理「劇本模式」,逐字查閱。稍有疑問,即翻閱書籍:唐伯弢所著《富連成三十年史》、周誌輔伯父所著《百年瑣記》、《京劇五十年史》、富社少夫人孫萍女士編撰《富連成畫傳》、芝翁高拜石之《古春風樓瑣記》、《淨門師魂(紀念孫盛文先生)》、《馬連良藝術評論集》、《舞臺生活四十年》、《梨園一葉》、《摩登小花臉~孫盛武》等書籍。或詢問當年為 先父讚譽之:「六歲神童」後來是享譽海內外「大導演」硃剋榮、及其兄硃錦榮兄弟、孫元坡夫人嚴莉華女士、名作傢賈馨園學姊、甚至跨海請教捨侄包立一一詳查確定。也為《新四郎探母》作者請教名教授王安祈女士(原稿誤植「劉綱」,據我記憶前輩隻有劉嗣叔叔,並未聞劉綱者也。)然事關百年前清末民初一段史故,實難確查。更有些秦腔、漢劇我真是無從問起,祈請讀者方傢諒察並指正。同時感謝富連成孫萍女士、孫嚴莉華女士、硃陸豪提供珍貴照片。
 
  學戲講究「薰」。 先父少年時雖未進富連成科班,但閒暇隨先祖父在廣和樓聽戲,又與富社王連平先生(在梨園界稱「先生」是對前輩恭敬的尊稱)和孫盛文孫三叔、盛武孫四叔莫逆交好,耳濡目染薰(學)到許多京劇知識、歷史沿革。王先生長 先父四歲,日常閒談時告知很多怹小時候看過的前輩錶演藝術。見「輯一 人物憶舊」。而 先父記憶力過人,多年後在臺灣耳順之年,尚能記誦劇本、行頭、砌末、武行翻打、套路行擋,見「輯二 古往今來」〈八本混元盒〉、〈狀元印〉等篇。至於評論演員演齣技巧,及戲麯來龍去脈,可在「輯三 國劇摭談」諸篇多矣。
 
  當然 先父為文時,必參考許多資料書籍。但怹能記得許多書上沒有的:劇中人名、臉譜、行頭、武打套路,我不得不套一句 先父愛用的詞彙「腹笥淵博」!
 
  先父為文筆鋒犀利,或捧或責,絕不顧及人情,不免在文句中責及藝者,此次我盡量刪減原文,如還有後代傢人不盡滿意之處,祈請諒察!
 
二○二二年五月十九日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