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逍遙2022

齊物逍遙202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效文
图书标签:
  • 哲学
  • 道家
  • 齐物论
  • 逍遥游
  • 魏晋风流
  • 传统文化
  • 思想史
  • 学术
  • 文化
  • 老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當代探險家的探險筆記,讓讀者可以一窺探險家的工作跟所思。

  這是《齊物逍遙》(Enlightened Sojourn)同名系列的第四本書;主要敘述探險家在二0二一年踏上中國境內的旅程,兩段都在二十一天隔離的要求之後進行的。作者不僅充分善用飯店隔離期間閱讀與書寫,疫情也沒有阻擋探險家的腳步,他的兩次長途遠行,繼續帶我們看到世界的繼續轉動。

  探險家在的在二○二一年踏上中國境內的兩次長途遠行。重新認識中國中部與沿海地區,觀察自一九七○年代以來的變化。

 
瀚海拾遗:一部关于古典哲学与现代情境的沉思录 书名:瀚海拾遗 作者:[此处留空,代指一位专注于跨学科研究的学者] 出版社:[此处留空,代指一家专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独立出版社] 字数:约15万字 ISBN:[此处留空] --- 内容简介: 《瀚海拾遗》并非一部体系化的哲学专著,而更像是一系列在历史的深处与当下的喧嚣之间搭建的思维桥梁。它试图超越碎片化的信息洪流,探寻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追问。本书以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将古典智慧的精髓与当代社会变迁的复杂性进行交织,旨在为疲惫于效率至上和即时满足的现代心灵,提供一处可以休憩和深思的智性空间。 全书结构松散而内在逻辑严密,分为“溯源”“流变”与“重构”三个主要部分,共计三十余篇独立而又相互呼应的章节。 第一部分:溯源——失落的尺度与原初的宁静 本部分聚焦于西方哲学和东方古典思想中,那些关于“理想状态”和“本体论”的早期叙述。作者并未采取传统的梳理方法,而是精选了几个关键的概念节点进行深度剖析,试图还原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温度”与“重量”。 1.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与技术时代的“极端化”: 这一章深入探讨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中道”(Mesotes)概念,将其置于一个高度工具化、非黑即白的新闻传播环境中进行审视。作者指出,现代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机制是如何系统性地消解了“适度”的可能,使得个体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倾向于向两个极端滑坡。书中通过对比古希腊城邦的公共讨论空间与现代网络“回音室”的结构差异,探讨了“适度”从一种美德沦为一种稀有品的社会代价。 2. 赫拉克利特的水与赛博格的身体: 关注古希腊“万物流变”思想的现代回响。赫拉克利特关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论断,在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紧迫性。书中详细分析了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本质的冲击,以及虚拟身份对“自我”这一概念的不断稀释。我们是否已经创造了一个“永恒流动”的新现实,以至于我们引以为傲的“理性自我”也必须随之液化? 3. 庄子的“逍遥”与“连接焦虑”: 这一章采取了跨文化对比的视角,将道家思想中的“齐物”与“逍遥游”置于全球化信息网络的高速运转之下。庄子所追求的“无待”之境,在今天被“永远在线”的社会契约所取代。作者探讨了信息过载如何制造出一种“被隔绝的恐慌”,即我们并非害怕孤独,而是害怕“错失连接”,这种焦虑如何阻碍了真正的精神自由。 第二部分:流变——现代性重压下的精神景观 “流变”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着眼于近现代以来,工业化、启蒙运动的遗产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伦理断裂,如何重塑了我们的生存状态。 4. 康德的“范畴”与算法的“预设”: 康德哲学对人类知识结构的奠基性贡献,在本书中被用来分析大数据和推荐系统的底层逻辑。作者认为,算法正在扮演一种隐形的“先验性”角色,它预设了我们的偏好和世界图景,限制了我们经验的广度。本书质疑:当我们的感知被算法精心筛选后,批判性的“判断力”还剩下多少自主空间? 5. 尼采的“永恒轮回”与消费的“线性幻觉”: 这一章节将尼采关于“接受生命全部的重负”的挑战,与当代消费主义对时间线性的固执追求进行碰撞。消费主义承诺“更新”与“进步”,从而不断掩盖了生命本身的循环与徒劳。作者试图借由“永恒轮回”的沉重思考,邀请读者暂停对下一季新品或下一阶段成就的追逐,反思生命中真正值得被“重演”的部分是什么。 6. 韦伯的“祛魅”与“意义的重返”: 麦克斯·韦伯对现代社会“理性化”和“铁笼”的洞察,被用于剖析当代企业文化和专业主义的异化。本书批评了那种将所有人类活动都纳入可量化、可预测框架的倾向。在祛魅的浪潮之后,个体如何能在世俗生活中,重新发现并坚定地维护那些非功利性的、纯粹的“志业”(Beruf)? 第三部分:重构——在碎片化中寻找立足点 第三部分是全书的落脚点,它拒绝提供简单的乌托邦蓝图,而是探讨如何在既定的复杂环境中,通过审慎的个人实践来重建意义的锚点。 7. 地方性知识的价值与“全球标准”的僭越: 针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倾向,作者倡导对“地方性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的重新发现和尊重。这不仅仅是文化人类学的范畴,更是关乎生存智慧的实践。书中通过考察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如何处理水资源、时间观念和社区协作等基本问题,展示了超越统一技术范式的重要性。 8. 书写作为抵抗:慢速的记忆与数字的遗忘: 本章集中探讨了“书写”这一行为本身的物质性和时间性。在瞬时通讯主导的时代,手写信件、深度阅读和长篇论述,成为了抵抗“即时遗忘”的一种方式。作者倡导一种“慢速思维”的培养,认为只有当思想被赋予了物质载体和足够的时间去沉淀时,才能避免被信息流冲垮。 9. 伦理的“小行动”与宏大叙事的消亡: 面对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看似无法个体解决的宏大议题,本书主张放弃对“救世主”或“完美方案”的期待,转而关注日常生活中微小而坚定的伦理选择。这种“小行动”并非无关紧要,而是构建个体精神韧性和社区信任的基石。它是一种对“无力感”的温和反驳,强调了行动的质量而非规模。 结语:在“中间状态”中栖居 《瀚海拾遗》最终导向的,是一种接受不确定性、拥抱“中间状态”的生活哲学。它不是要教人如何达到某种至高境界,而是邀请读者与自身的困惑、矛盾、以及历史的重量和解。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存在于那些被匆忙的生活所忽略的、充满张力的“缝隙”之中。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在信息爆炸时代中,仍渴望保持深度思考与人文关怀的读者的邀请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效文


  《時代雜誌》曾選黃效文為亞洲二十五位英雄之一,稱他為「中國最有成就的在世探險家」。這樣的殊榮曾頒發給翁山蘇姬,噶瑪巴,姚明,還有其他在各領域傑出的人士。CNN報導過黃效文所做的事超過十二次之多,其中還包括主播Richard Quest的三十分鐘專訪。探索頻道也為他做的工作製作了好幾個紀錄片。

  黃效文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在中國探險。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也是會長,這是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在中國偏遠地區跟鄰近國家的探險,研究,保育跟教育工作。他成功地定位長江,湄公河, 黃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及雅魯藏布江的源頭。他的探險旅程至今已經持續近五十年了。

  探險學會主導的保育項目橫跨中國和鄰近的國家,包括尼泊爾,寮國,不丹,菲律賓與緬甸。黃效文著作超過三十本。他的母校威斯康辛大學頒發給他名譽博士學位,星雲大師也贈與他「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

 

图书目录

隱藏秘境─澳門 後隔離期間的城市探索――――012
 
西藏北方朝聖─啟程 疫情時代的探索之旅―――――030
 
朝聖地變觀光麥加――058
 
通往羌塘以東――076
 
西藏以西,僧侶與遊牧秘境――――――100
 
從黃河到佛教石窟――120
 
中國沿海─風光明媚之村落與漁港―――――140
 
老汕頭的昔日光輝――――154
 
聖方濟各與中國沿海離島――――――168
 
澳門隔離2.0 之首日與次日――182
 
我對緬甸藝術界的看法 首次參展亞洲「典亞藝博」――――196
 
高原上過冬 野犛牛和奶酪極品――――――206
 
青藏高原最遙遠的溫泉―226
 
宗薩寺 向藏傳佛教的「無宗派運動」致敬―――――246
 
鮮為人知的兩條河 從貴州的北盤江到湖南的鳳凰古城――――272
 
老傳說與新故事――――290
 
漂泊大運河─往返於鎮江與蘇州 -1―――――310
 
漂泊大運河─往返於鎮江與蘇州 -2―――――328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17425
  • 叢書系列:齊物逍遙
  • 規格:精裝 / 348頁 / 20 x 20 x 4.8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晴空萬里,我的旅程重新啟動。我在飛離不丹的「不丹皇家航空」(Drukair) 上完成 這篇序言。我以不丹皇太后的賓客身分,在這喜馬拉雅王國逗留兩週,完成又一段不丹探索之旅。再過一週,不丹將重新開放邊境,翹首以待的大批遊客,迫不及待等著排隊入境。

  在曼谷過了一夜,我將馬不停蹄飛往緬甸,繼續我兩年半前尚未完成的工作。我還記得上一次準備離開緬甸時,是二○二○年三月,我搭上當地最後一班飛往香 港的「港龍航空」(Dragonair)。緊接著,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爆發,不久便傳來「港 龍航空」終止營運的消息。巧的是,「不丹皇家航空」的Druk字原意也是「龍」, 兩家航空公司同名不同命,一條龍倒了,另一條則僥倖存活,在我延續旅程之際,再度騰空飛入一個改變後的世界;令人不勝唏噓。

  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我答應自己會好好待在家裡一整年,於是,我在香港展開了一些小項目。我也在那一年,重新檢視一些我收藏了近半個世紀的龐大檔案資料庫——書籍、筆記、照片與未經後製處理的原始影片。若沒有這段安居於室的時間使我埋首回顧許多文字書寫與電影,這些作品恐怕要被塵封而不見天日。如期完成自我設定的「全年不外出」之大限以後,盡管還須隔離而進出各地,我仍再次上路。

  這是《齊物逍遙》(Enlightened Sojourn) 同名系列的第四本書;主要敘述我在二○二一年踏上中國境內的兩次長途遠行。值得一提的是,兩段「逍遙」之旅其實都是在二十一天隔離的限制要求之後進行的。我充分善用飯店隔離期間閱讀與書寫。這樣的體驗足以說明,在足不出戶與特定限制下,即使身體受限、障礙重重,老派的紀律還是可以讓我們的思緒暢遊無阻。

  海外遊歷的限制,反倒讓我有更多機會重新認識中國中部與沿海地區,這令我喜出望外。我藉此而發現這個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同時憶起中國的過去;那是我有幸自一九七○年代以來曾經見證的歷史。我希望藉由本書,與其他也渴望探索的人分享這些歷程與體驗,深入這塊土地的過去與現在。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