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愛情化行銷為更具體的商機
諮商心理師/溝通講師/約會教練 瑪那熊
愛情是門好生意,也是個永不衰敗的市場。
我本身是位諮商心理師,專攻愛情心理、關係經營、協助脫單等,因此總會特別留意生活中與愛情元素有關的人事物。多年觀察下來,深刻覺得愛情是個極為強大的催化劑,讓單身者或情侶不知不覺就出手買單。對單身者來說,一個商品、課程甚至服務(例如占卜),只要讓他相信能結交正緣或告別母胎單身,再貴也會咬著牙掏出錢。就如同前陣子網路上熱烈討論的案例,有位工程師砸了十多萬元參加婚友社、購買所謂的「 把妹課程 」,就是為了想順利交到女友、終結單身。
又例如我曾在逛街時,聽到俏麗的女店員對著一名試穿衣服的男顧客說:「哇,這件真的很適合你欸,穿去約會一定很加分。」正當我暗自佩服店員的話術時,果不其然,原本猶豫不決的顧客,已經拿著衣服去櫃台結帳了;更別說網路上總有「 全台十大靈驗月老廟」、「各地推薦的月老廟 」等文章,詳細介紹各間不同特色的月老聖地。這些深受歡迎的月老廟往往香火鼎盛,祈求好姻緣的信徒絡繹不絕地前來參拜,希望在茫茫人海中遇到「 對的人 」。
會被「 愛情 」成功行銷的也不只是單身者,即使交往甚至結婚,也可能因此買單。除了每年的西洋與七夕情人節,甚至聖誕節、生日或週年紀念日,也成為龐大愛情商機的一部分。「跟另一半感情更好」、「讓對方不想離開你」、「小三老王退散 」、
「重燃熱戀的火花」、「提升性福」等,都可能讓處於不同階段、關卡的情侶夫妻們,懷抱「好像應該花這筆錢」來維繫或升級眼前感情的心態。
那麼,用愛情來行銷是否不妥呢?
我認為愛情是人們自然而然想要追尋的美好事物,從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的角度來看,一段穩定陪伴、具有安全感的愛情,能讓我們更有勇氣與力量來探索世界,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挑戰。「與契合的伴侶組隊合作,一起踏上冒險之旅」是一種良好的愛情依戀關係,也是許多人的目標。而「愛情行銷」就像從中找尋人們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什麼資源與道具,然後給予對方支援。
因此,只要商品並非欺騙浮誇、品牌提供的服務確實有效,那麼運用愛情行銷將好東西交付至情場需要的人手上,一方面搶下了這個商機,另方面也的的確確能幫助對方擁有幸福愛情;這種一舉兩得、利人利己的共好模式,相信在後疫情時代會更加大放異彩!
自序
細數行銷與愛情的「戀人關係」
王福闓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愛情不該加入太多商業的元素,但對我這樣一個徹底的行銷人來說,在當代社會中品牌與行銷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慾望,而愛情本身就是其中一項。
同樣的產品,有的人喜歡產品的本質,有的人就是喜歡加上一點浪漫的故事,行銷的功能讓許多需要愛情的人,能具備更好的競爭力,甚至推動我們在愛情中努力成為更好的人。而同樣地,因為愛情是一直存在於人的內在,這時當外顯的行為和消費需求出現時,加入愛情議題的品牌就更有機會獲得青睞。也因此我相信,行銷與愛情之間存在的並非負面關係,反而更像是戀人一般。
以前我曾聽聞一位廣告圈的長輩在日本向妻子求婚時,因為岳父也一同前往,當別人求婚拿的是鑽戒,他求婚卻是拿出一張人生規畫藍圖表,告訴對方自己未來一路的事業發展規劃,從愛情行銷的角度中,後來因為這位長輩真的事業有成,所以不論求婚的地點、任職的公司以及這段經過,都成了有意義的故事行銷素材。
所以對我及這本書來說,不論是希望運用愛情議題故事行銷的企業或品牌,還是希望能在愛情中增加自己的條件與機會的讀者,但也可能是在愛情中受了傷,希望透過品牌第三方來幫助自己重新出發的人,都能覺得有所收獲得到幫助;畢竟即便只是想從書中稍微認識愛情不同層面的悲與喜,也能在閱讀之後因此打開一些不一樣的想法與思維。
說實在的,自己也並非過於浪漫之人,對愛情的感悟也不是處處如沐春風,但或許因此反而能夠以更冷靜的角度來看待愛情,這也是本書能順利完成的原因之一。另外這次我也特別嘗試,同時將愛情與美食兩大主題寫作完成,也許當讀者們內在的愛情獲得幸福時,不久後也能繼續透過我另外一本新書,用文字享受口腹之慾的滿足。
最後感謝妻子、父母、岳母、家弟、眾推薦人、出版社及相關好友,以及持續支持我的讀者們,也願有情人終成眷屬,追求愛情的心想事成,即使一個人也能感到幸福。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