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想寫一封讓你期待收到的信
嗨嗨,你收過信嗎?
我指的不是帳單、廣告DM、業務往來,或錄取通知之類的制式信件。而是一封為你而寫、真正專屬於你的信。
可能是情書,可能是家書,更可能只是一個遠方朋友寄給你的問候。
很少了,因為發訊息變得容易,寫訊息也簡單多了。寫一封信,就顯得麻煩而費工。
因此,信很珍貴。
會讓人感到珍貴的事,就值得好好做下去。
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我發出第一封電子信。
每個禮拜一封,固定在禮拜一早上九點左右發出,除了幾次的人生意外與長假,不曾無故間斷。
與遠方的人成為信友,是一種老派的浪漫,而每週寫信給一萬個人,則是一種寫作上的挑戰。
一開始,信件是以我的工作領域為主,談些廣告、文案、行銷等,但我不想寫「乾貨文」,想要多一點生活與故事,所以口吻像是對朋友說話──只對你說,只寫給你看。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寫下每一封信。
信寫久了,我的生活有些持續的變化,歷經生日、父親過世、公司變革等,信的主題、風格有了改變,更多的日常體悟,更少的知識說教。
收信者也有了變化,過往常常是一些知識內容才有比較多人回信,後來連生活故事也有人回信,還有許多信友與我分享他們的餐點、風景、貓貓狗狗與旅行的意義。
寫到第二年、第三年,開始有「老信友」與我分享他們的生活變化,從單身到談戀愛、從戀愛到分手、從工作到創業……信陪伴他們走過許多高潮低谷,給了他們很多力量,甚至會在夜深時想翻翻過去的某封信,再給自己一次感動。
這些信不再只是數位載體發出的廣告,而是一封封由生活中某個遠方朋友捎來的訊息。
會讓人期待,也會讓人記在心裡的信,那是信件曾經的意義,也是寫信的目的。
我想找回一點收信的樂趣。那是我們過往曾有的等待,也是看見內容後,能感受到的愛。
在這本書中,總共有五十二封信,包含了鼓勵的信、提醒的信、出點子的信與陪伴的信,是我與你分享的日常。
你可以在一天的早晨讀其中一封信,感受信中的力量,為你開啟一天的活力。也可以在夜晚入睡前讀完一封,讓信中的溫暖,伴你好夢。
我想做個老派的人,在一個訊息每天飛的時代,收藏一些信友,讓每天多點期待。
感謝你還願意收信。
也感謝你,願意繼續當一個老派的人。
林育聖
推薦序
溫暖的人間清醒
林怡辰/國小教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只要讀字或寫字的人,都應該來讀讀育聖老師的書。
不管是《每天來點負能量》的痛擊心靈還帶有微酸尾韻,《聽說你在創業》的老闆讀無不涕泣,到「文案的美」的電子報,每週一期待的一封信。那些文字,在眾多書籍信件裡,自成一格,不管在哪都認得出育聖老師的風格,溫暖且人間清醒。
說起育聖老師,真的是文字界的翹楚,光就文字就可以閃閃發亮,每天量產近萬字的產量,更重要的是在那些文字背後精準表述,不管是灰暗幽微之處,他的靈光都曾經到達,然後一個個字地照亮,撫慰,攤平,展示在你面前。
理解,是寫作者的責任。所以讀育聖老師的文字,清楚、明瞭,甚至會突然驚覺,他怎麼把你心裡的話都說出來了。他說他的故事,卻是用你想聽的角度,不管立場為何,跟著他的字走過一番,似乎已經滄海桑田。讀畢,你也已有定見。
每週一封長信,從二○二○年開始,長達數年,品質穩定,就是專業。文字創造的內在價值解決你的問題,說出你的情緒,照見未來的路。
我訂閱電子報已久,每週一收到「嗨嗨」開頭的親切問句,開啟一個主題的思考,然後就覺得覺知、清醒。不管是工作心情、還是社群行銷、文案寫作。談委屈,當我們讀懂別人的委屈,就會發現自己擁有的多,而成為溫暖的人,自己的委屈就會愈來愈少;談慌亂,慌亂時才能看見自己,再和慌亂背後的恐懼對話,了解真實的自己,也只有慌亂可以知道哪一雙手可以緊握,如此,慌亂將不再可怕;談生氣,情緒有想要傳達、想要推進的,讓生氣變成助力和力氣……那些每個人都曾經有的困難、疑問和低落,文字轉成繞指柔,被接住後轉念成光亮燭光,又可以重新出發。
不管哪個職場,都是修行,修自己的心和念。那麼,就用《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在心裡掀一陣春風,降一場潤雨。在職場戰場中,接住自己,再出發吧!
如果世界使你焦慮,就讓這本書為你療癒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覺得疲憊、有些失去動力,甚至產生厭世想法的時候?當你和身邊的人訴說時,大家都是怎麼回應的呢?
好一點的,會給我一些拍拍。而我最害怕的,其實是對方向我說加油。
因為當我聽到加油時,好像我得更努力、更積極。但我知道我其實已經用盡心力了,哪怕是再多一點點,都會讓我覺得極限。
而當你面對極限的時候,又會怎麼做呢?
我記得我在念高中的時候,雖然有通訊軟體,但因為手機不像現在一樣發達,有些朋友會透過E-mail互動。當時,我有個幾個「筆友」──可能你覺得這個詞彙非常陌生──他們是我在論壇上遇到的朋友。因為沒有利害關係,我們會分享一些近況、感觸,或是一些生活的瑣事。
只要看到朋友寄來的未讀信件,我都充滿著深深的期待。因為每次拆開信,我都能夠感受到有人在乎我,並且給予我溫暖的話語──這正是阿聖老師文字內的那份溫度。
我平常在教溝通的時候,常說其實溝通最重要的就是促成理解。這句話聽起來很厲害,說起來也很讚,但其實做到,真的是非常困難。
而如果你翻開這本書,我想你會和我一樣,發現原來真的有人懂那份脆弱與焦慮。例如我看到「沒有熱情是正常的」,真的忽然一陣悸動。
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已經講了七年多的課。剛開始講課的時候,我每天都衝勁滿滿,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但大概在第三年之後,我忽然感覺到那份衝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壓力。
直到看完阿聖老師說的話,我豁然開朗了。
「靠熱情堅持的人,最後都失望地放棄了。因專業一直做下去的,才能得到眾人的敬重。」
對啊,一開始我是靠熱情講課,但我後來發現除了熱情,還要對得起每一個願意來學習的人。因此我開始進修,開始不停地調整,這時候我對自己的要求變高了,這是好事啊。
除了這份啟發外,我更有感的是在每一封信中,阿聖老師都不是想要改變誰,而是從你正在做的事情中,看出一個「好」來。
就像熱情沒了,但專業才能維持;又或是裡面有一封信說到「過去是為了讓我們浪費才存在的」,我看完也是連連點頭。
有時放假或是發懶,會忽然什麼事都沒做。等到時間過了,我就開始責備自己,怎麼又浪費了幾天,甚至會覺得今年與去年比,好像沒什麼進步。
如果你曾和我有一樣的想法,真心推薦你翻到第二十六封信件,中間的故事容我賣個關子,但最打中我的,就是「光是成功地再活過一年,就是賺到了」。
對啊,想想我還滿健康的,雖然廢,但又與家人去了幾個地方,多了一點點教學的經驗。可能錢沒有賺得很多,然而比起很多受疫情影響的人們,至少我還活得很開心。
就是這樣的溫暖和同理,讓我在看這本書時感到被理解,以及被接受。當你發現這個世界都嘗試讓你更焦慮的時候,也讓這本書帶給你療癒吧!
每個職場工作者,心裡都需要一個出口
趙胤丞/知名企業講師
在這激烈競爭氣息瀰漫的時代,心事重重、壓力山大加重了我們對日常生活的倦怠。自己經常疲於奔命應付他人的冷眼對待,卻忘了要對自己溫暖擁戴,而《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用不同方式幫助職場工作者掙脫內心綑綁的種種標籤膠帶。
育聖老師好像知道我們曾偷偷向他「告解」,雖然實情是他對人生有獨到見解(他看到這句話可能覺得我們之間有不少誤解,哈),然後在旁與我們對話,引領我們避免情緒浩劫。言簡意賅又深刻的共鳴總會在不同章節出現,透過這些信件指引我們在人生課題、職場困境中梳理癥結,至少得以從容面對,迎刃而解。
育聖老師以極細膩的筆觸,淡淡地描寫我們內心鮮為人知的傷心處,讀來總會有很深的共鳴感觸。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幫助我們將職場迷惘重新檢查;他提供寶貴建議,避免我們被諸多意外找碴,還讓我們更能從容淡定地喝珍珠奶茶。雖然環境折磨有時令人無言,但仍可以暢快飆唱《你是我的眼》。育聖老師運用許多生動故事闡述他的觀點,讓我們不同角度來看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
若說育聖老師的《聽說你在創業》是寫給創業家的心路歷程,新作《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則訴說著職場工作者內心的圍城(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每人心中的圍城不能與他人攪和,我們需學習如何在如此情況下安頓自我、自在生活。
書籍一路拜讀至終,陪伴感一如初衷,令人感佩在心中。這本書不僅內容精緻多元又豐富,讀來宛如《解憂雜貨店》浪矢老闆對來信者的美好期盼託付,內容真實感人卻又不炫富。誠摯推薦閱讀,排解生活中的不舒服。
我心目中的「療癒系」作家
劉俊佑/生鮮時書創辦人
我認為能被稱為「療癒系」的作家,肯定是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他必須先理解大家的憂慮才能寫出解答,進而療癒。這不只需要許多失眠的夜晚,還需要強大的「共感能力」。
共感能力強的人,除了能重現自己的經歷,還能對別人發生的事感同身受,將情緒轉化成讓人有共鳴的文字。
當代社會,能產出讓人有共鳴的文字,就能獲得很多讚、很多訂閱,也能收穫很多人的心,而這也是《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的作者,林育聖最擅長的能力。
某天會議中,育聖跟我說他最近要出書,後來同事也告知我,出版社邀請我為這本書寫篇推薦文,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不僅是因為我上過育聖的文案課,接下來也要一起合作線上課,而是一個更簡單的理由:我是他的忠實讀者。
我雖然是公司創辦人,但別以為老闆就比員工愛上班,當公司經營遭逢難關,我一邊忙著接住大家的負面情緒,一邊拆解出包的炸彈。久了,我也會失去工作的信心,早上不想起床上班。
當生活失控,本週星座運勢只有一顆星,我有時會在社群中被育聖的文字治癒。
他告訴我,沒有盡頭的努力,當然會帶來疲倦感;對生活失去熱情很正常,一直充滿熱情才有病。當我對自己感到失望,覺得自己是否不夠熱愛工作時,這些文字總能說中我的心事,讓我一邊滑手機一邊點頭。
而在讓人產生共鳴的內容之外,他的文章還會突然閃現真知灼見。
他說:「靠熱情堅持的人,最後都失望地放棄了。因專業一直做下去的,才能得到眾人的敬重。」
讀完文章後,我的心好像在手術台上被醫生強力電擊,靈魂回到體內,又可以繼續活下去了,誰叫我是專業的人呢。
整本書的內容堪稱「文章奇行種」。不僅將文字寫進你心裡,又將特別的想法灌進你大腦,一邊給你療癒的力量,一邊給你新鮮的刺激。
編劇圈有個好劇本的守則,叫「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育聖對文字的掌控能力,就有這種魔力。
寫文章的人常犯一種錯誤,總想透過文字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喋喋不休地對讀者說教。但我認為一篇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文章,第一時間就會把文章的角度從讀者的對立面,拉到讀者的身旁。此時文章讀起來,讀者會覺得自己的心情有人抒發,狀況有人理解。在被療癒的過程中能有所學習,而且能產生行動。
而一本告訴你「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的書,就應該有這樣的療效。
你的回憶水晶球,也許還缺了一色
歐陽立中/Podcast「Life不下課」主持人
這世界老告訴我們要堅強。小時候跌倒了,哭聲不止,換來長輩一句:「男孩子要堅強,別動不動就哭。」
學生時代,覺得自己念書已經用盡全力了,但師長總能搬出那些學霸廢寢忘食的求學勵志故事,來證明我們還不夠堅強。
好不容易熬出學校,進入職場,夢想還沒來得及實現,到先被現實給嚇到了。資深老鳥說:「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當磨練。」
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我們得堅強到什麼程度,才配得上讓這世界溫柔以對?再堅硬的石頭,也禁不起海浪長此以往的拍擊,更何況我們的心,是肉做的。
直到讀了育聖《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我們才終於可以摘下面具,卸下盔甲,用最舒服的姿態,沐浴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下。因為育聖的文字沒把我們當理當堅強的石頭,而是把我們當人,活生生的人,有快樂、有憂傷、想堅持、也想過放棄的人。
記得以前看動畫《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電影裡把人的情緒給擬人化,快樂名叫「樂樂」,悲傷名叫「憂憂」。看見憂憂動不動伸手碰回憶水晶球,把記憶抹上一層悲傷,嚇得樂樂連忙阻止,那時總覺得這憂憂真是愛搞事。直到電影最後告訴我們,快樂和悲傷暈染的水晶球才是最動人的回憶。那一刻才明白,一味用快樂和熱血武裝的人生,其實只是對悲傷和消極的手足無措。
育聖的文字就像畫筆,如果你的回憶水晶球鮮豔到失了真,他會為你抹上一點淡淡的藍,告訴你:「大多數的期待,總是會壞事。」不是唱衰你,而是讓你在被迫迎合世道的委屈之下,還能保有一絲自我;當然,如果你的回憶水晶球黯淡到失了色,他也會為你染一點暖暖的黃,告訴你:「快有極限,久卻沒有。」「偷偷努力的心情很有趣,也很快樂。」「只要還在跑,就沒有輸。你一直在贏。」不是催眠你,而是讓你在絕望低谷的失落之際,還能保有一線希望。
有句話說:「沒有人不辛苦,只是有人不喊疼。」以前我認同這句話,讀完這本書,我變了。人生不要強裝堅強,辛苦就說,疼痛就喊,願我們可以仰天長笑,也可以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