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最近處處可見犯罪相關節目,犯罪為何如此受到大眾關注?我認為這不單純是因為大眾好奇犯罪的故事或犯罪者的心理,而是因為原本認為與我無關的「犯罪」,如今已經悄無聲息地潛入我的生活中,對此的恐懼是犯罪相關節目爆紅的原因。
殘忍地虐童、殺童案、性犯罪案仍頻繁發生,就在此時此刻,搶劫、盜竊等案件也不斷地發生。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連續殺人犯,即向不特定多數人任意表露自己的憤怒或他人無法理解的情緒的人,隨著姜浩順(강호순)落網後就消聲匿跡了。連環殺人犯都去了哪呢?
在我退休前,我作為一名犯罪側寫師分析案件時,時常能見到,某罪犯即使只是因為一件案子被捕,但卻有可能犯下連續罪案的線索被查獲,若是過去,他們早就犯下了連續犯罪。不過,隨著韓國社會逐漸建構起各式各樣的治安系統、與國民意識的提高,使得他們在犯下連續罪案時先被逮捕。這似乎也是連續犯罪減少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認為韓國的犯罪量刑準則也應適時改變。不過,我同時也出現另一種不安與疑惑,「有犯罪意圖的人真的會害怕被逮捕,自我控制,停下犯罪的腳步嗎?」
既然如此,我們生活的二〇二二年現代社會的犯罪面貌為何呢?過去犯罪者們任意攻擊工作到深夜歸家的女性,或是侵入多代同堂的家庭,犯下殘忍兇殺案與縱火案,如今他們已經轉移到網上,且犯下了殘忍程度不亞於實體犯罪的罪案。在無從得知犯罪者的真實身分下,諸如電信詐騙、煤氣燈操控、性誘騙(sexual grooming)、網路賭博、分享虐待動物影片等犯罪,帶給許多人嚴重損失。
本書為了接近犯罪的本質,以各項心理學與社會學研究與理論為基礎,努力解析犯罪心理。本書共為四次演講的內容,我對演講的內容另外進行了整理與修改,因此在結構與形式上或有筆法不夠細緻或不流暢的部份。我希望讀者能輕鬆地閱讀完沈重的犯罪故事與犯罪心理,並產生共鳴,因此並有刻意使用文謅謅的學術研究方式進行精鍊。我只希望本書提出的問題能得到進一步的研究,引起國人們對韓國社會犯罪的討論。
犯罪已經走近了我們的生活,倘若我們不攜手應對,那麼無人能避開它,還有,我們大多是善良之人,我深信我們必然能戰勝「惡」。
二〇二二年六月
權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