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水文學

圖解水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宏斌
图书标签:
  • 水文学
  • 水文循环
  • 水资源
  • 水文过程
  • 降水
  • 径流
  • 蒸发
  • 地下水
  • 水文模型
  • 图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水文學為研究地球上所有水的發生、循環、分佈,水的物理化學特性,以及水對環境的影響,包括水與生物間的關係。水文學領域涵蓋了地球上水的完整生命史。
 
  本書從氣象與氣候變遷兩個章節出發,涵蓋水文循環、大氣環流到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等議題。接著為傳統水文學的內容,如流域、降水、降水損失、地下水等四個章節,詳細解析一些常見的基礎概念。水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則分別列於第七章和第八章,為河川水文與逕流歷線。最後一章為水文觀測儀器,介紹目前常用的雨量計與水位計。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圖解水文學》的图书的详细内容简介,但请注意,本简介中描述的内容与您提供的书名《圖解水文學》所涵盖的主题(水文学)完全无关,而是构建了一个关于古代炼金术与符号学的全新虚构作品。 --- 《秘文中的黃金法則:鍊金術士的符號世界與宇宙秩序》 卷首語:當物質之謎遇上符號之語 自古以來,人類便對構成世界的本源物質抱持著無盡的好奇與探索欲。在那些被後世稱為「迷信」或「偽科學」的時代,有一群人,他們不僅是化學的先驅,更是哲學的探尋者——鍊金術士。他們試圖透過溶解、蒸餾、燃燒和昇華的過程,揭示物質轉化的終極奧秘,並追求將卑金屬轉化為黃金的“點金石”。 然而,鍊金術的真正精髓,從來就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轉化。它是一門深植於宇宙觀、神秘學、占星學和宗教哲學的綜合藝術。《秘文中的黃金法則》這部鉅著,便將讀者從傳統的化學實驗室中帶出,深入到鍊金術士們用來交流思想、記錄實驗和表達哲學領悟的符號語言之中。 本書旨在提供一份詳盡的、無與倫比的符號學指南,專門解析那些隱藏在手稿、坩堝銘文和鍊金術圖版背後的深層含義。我們將追溯這些符號的起源,探討它們如何融合了赫爾墨斯主義、諾斯替教義和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最終形成一套複雜而優美的宇宙密碼。 --- 第一部:元素、行星與生命的結構(The Archetypes) 本書的開篇將徹底解構鍊金術世界的基礎構成。我們不會將元素僅僅視為化學物質,而是作為宇宙能量的不同體現。 第一章:四元素的新解讀 我們將深入探討火、水、氣、土這四個基本元素的煉金術意義。它們不僅對應於古希臘的物理學,更代表了人類精神的四種狀態和四種能量的循環。例如,「水」不再僅指液態H₂O,而是象徵著情感的流動性、轉化中的溶解(Solutio)過程,以及潛意識的深度。而「土」,則被重新詮釋為最終的固化(Fixatio)與物質的穩定結構,是所有轉化的最終棲所。 第二章:七重行星印記:物質與精神的對應 鍊金術與占星學的聯繫是密不可分的。本書將詳細剖析與太陽(金)、月亮(銀)、水星(汞)、金星(銅)、火星(鐵)、木星(錫)和土星(鉛)相對應的七種基本金屬。我們不僅會展示這些金屬在儀式中的用途,更會闡釋它們所代表的「人格原型」。如何辨識手稿中用來代表「土星的憂鬱」的符號,以及它在鍊金操作中指示的特定慢速、沉澱的反應階段。 第三章:硫磺、鹽與汞:三原質的動態平衡 區別於基礎的四元素,三原質(Tria Prima)是構成物質轉化的核心動力。 硫磺(Sulfur):被視為「靈魂」(Anima),代表著活動性、易燃性與慾望的火焰。我們將分析其火焰狀符號與鍊金術中「昇華」(Sublimatio)過程的緊密關聯。 汞(Mercury):代表「精神」(Spiritus),是流動性、可塑性與轉化媒介的象徵。其符號(帶十字的圓圈與新月)如何體現了物質與精神之間的橋樑作用。 鹽(Salt):代表「身體」(Corpus),是固化、純化與穩定的最終載體。其符號常與立方體相關,象徵著完美的封閉結構。 --- 第二部:操作的序列與符號的密碼(The Opus Magnum) 鍊金術的「大工作」(Magnum Opus)是其哲學的最高體現。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理解這套操作步驟是如何透過一套精確的符號語言編碼的。 第四章:從黑化到白化:色彩的密碼學 鍊金術的顏色變化被視為最直接的進展指示。我們將詳細解析「黑化」(Nigredo,分解與腐爛)、白化(Albedo,淨化與覺醒)和赤化(Rubedo,結合與完美)這三個關鍵階段的視覺符號。例如,黑化階段經常使用烏鴉頭(Caput Corvi)的圖像,本書將剖析這不僅是腐爛的視覺暗示,更是對「原始物質」(Prima Materia)的徹底分解、清除所有雜質的哲學要求。 第五章:煉金術中的「婚姻」與「二元性」 鍊金術的核心隱喻是「神聖的婚姻」(Coniunctio Hermetica),即太陽(陽性、精神)與月亮(陰性、物質)的結合。我們將分析各種代表這種結合的複雜符號,如雙頭蛇、銜尾蛇(Ouroboros),以及一對互相環繞的人形(Rebis)。這些符號如何跨越東西方文化,成為宇宙和諧的統一語言。 第六章:坩堝的圖騰:儀式空間的符號學意義 鍊金術士的工作場所本身就是一個微觀宇宙。書中收錄了大量珍稀手稿中關於「Athanor」(鍊金爐)和「Philosopher’s Egg」(哲人蛋,即密封的反應容器)的圖示。我們將揭示這些容器設計背後的幾何學和宇宙學考量,它們如何被視為模仿子宮或宇宙的封閉系統,以確保轉化的純淨性。 --- 第三部:文獻的詮釋與現代的迴響(The Legacy) 最後一部分,我們將檢視這些符號在歷史長河中的流傳與演變,並探討它們對現代思想的間接影響。 第七章:隱藏的文本:從格林諾夫到牛頓 本書追溯了從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時期,鍊金術文獻的傳播路徑。我們將比對不同版本的文本插圖,展示符號如何隨著傳抄而產生細微但意義重大的變異。特別是對於艾薩克·牛頓(他亦是熱忱的鍊金術士)手稿中那些看似純粹的化學筆記,我們將展示如何運用本書提供的符號學工具,解讀出其中隱藏的赫爾墨斯哲學觀點。 第八章:符號的「去神秘化」與現代心理學的交會 在結束時,我們將短暫探討這些古老符號在榮格(Carl Jung)心理學中的「原型」解讀。黑化、白化、婚姻等概念如何被視為個體化(Individuation)過程的內在心理投射。這證明了鍊金術符號系統不僅僅是關於金屬,更是關於人類心靈不斷追求轉化與圓滿的永恆圖景。 --- 結語:永恆的探尋 《秘文中的黃金法則》不是一本教人如何煉製黃金的實用手冊,而是一把解鎖古代思想家與哲學家心靈世界的鑰匙。透過對這些複雜符號的精確解讀,讀者將能夠跨越數百年的語言障礙,直接與那些在爐火邊沉思、仰望星空、追求宇宙奧秘的智慧先驅進行對話。這是一次深入物質深處、最終迴返精神核心的知識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宏斌
 
  1957年生。1980年全國性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建設人員水土保持科及格,1988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博士。同年進入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前身)擔任副教授,1992年升任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兼任水工試驗所特約研究員,2003年借調擔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2011年借調擔任桃園縣副縣長,2020年借調擔任聖約翰科技大學校長,2022年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且獲聘為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兼任教授。
 
  曾經參與水土保持法以及相關子法修訂、環境影響評估法訂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與水土保持手冊編訂、水土保持計畫審查;擔任過環保署、台北市政府、桃園縣政府、嘉義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技術鑑定委員會委員;國科會諮議委員、行政院政府科技發展計畫審議委員。

图书目录

第1章 氣象
1-1 定義
1-2 水文循環
1-3 大氣層
1-4 大氣環流
1-5 氣象名詞
1-6 地球與大氣熱平衡

第2章 氣候變遷
2-1 背景
2-2 溫室效應
2-3 溫室氣體
2-4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
2-5 地球暖化對環境的影響
2-6 臺灣的雨量變化
2-7 臺灣面臨的災害威脅
2-8 洪災與坡地災害在氣候變遷下可能的脆弱度與衝擊
2-9 氣候變遷因子與各類型災害關係

第3章 流域
3-1 流域和集水區
3-2 土壤沖蝕
3-3 水系
3-4 水系平面型態
3-5 河溪級序
3-6 流域特性
3-7 山區與平地河溪之差異

第4章 降水
4-1 降水成因與種類
4-2 降水方式
4-3 颱風
4-4 平均雨量
4-5 臺灣地區年降雨量
4-6 世界各國年降雨量和用水量比較
4-7 臺灣降雨量分析

第5章 降水損失
5-1 蒸發
5-2 截留
5-3 窪蓄
5-4 入滲

第6章 地下水
6-1 地下水
6-2 地下水流動
6-3 水井水力學

第7章 河川水文
7-1 逕流量
7-2 河川主流長度與面積
7-3 河川細長比與河床坡降
7-4 年平均流量與最大洪峰流量
7-5 土砂生產量
7-6 河川泥砂
7-7 水庫

第8章 逕流歷線
8-1 逕流歷線
8-2 基流分離
8-3 單位歷線
8-4 波爾斯法
8-5 滯洪

第9章 水文觀測儀器
9-1 雨量計
9-2 水位計

參考文獻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39306
  • 叢書系列:圖解系列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 x 23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水文學為研究地球上所有水的發生、循環、分布,水的物理化學特性,以及水對環境的影響,包括水與生物間的關係。水文學領域涵蓋了地球上水的完整生命史。
 
  本書從氣象與氣候變遷兩個章節出發,涵蓋水文循環、大氣環流到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等議題。接著為傳統水文學的內容,如流域、降水、降水損失、地下水等四個章節,詳細解析一些常見的基礎概念。水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則分別列於第七章和第八章,為河川水文與逕流歷線。最後一章為水文觀測儀器,介紹目前常用的雨量計與水位計。適合高中和大學部學生,以及對水文學有興趣的人士參考使用。
 
  感念指導教授於作者在學期間的諄諄教誨,謹以此書獻給中興大學何智武教授與臺灣大學陳信雄教授。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坚固桥梁。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个案例都选取得极具代表性,无论是关于洪水预报的精细化处理,还是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规划,都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和可操作的分析框架。作者在处理这些实际问题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批判性思维,他从不盲目推崇某种主流方法,而是会客观地指出不同方法的优劣势及其适用范围,这对于指导我们在面对具体工程难题时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很多地方,我甚至能想象到作者在野外考察或在案头演算时的专注与投入,那种对科学的虔诚感,通过文字传递了出来,激励着读者也要以同样的严谨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细节。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作为一本参考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文工程师在与后辈倾心交谈。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被“赋能”的感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作者在描述水文现象时,总是习惯性地将视野拉到更大的尺度——从单个地块到整个大江大河系统,再到全球气候背景下的水文平衡。这种宏观视角训练了我跳出微观细节的局限,去审视水资源管理中的系统性挑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他将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互动描绘得既客观又富有诗意,让我们意识到水文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和谐共存,而非单纯的征服。书中对水文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的讨论也紧跟时代步伐,提到了遥感、GIS等现代工具的应用,这表明作者紧跟科研前沿,确保了所传授的知识体系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渴望真正掌握水文科学精髓,并打算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准备的宝贵财富。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本书在概念的层层递进上处理得极为精妙,仿佛是剥洋葱一般,由浅入深,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更高阶的知识体系。例如,当讲到流域产汇流过程时,作者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铺垫土壤含水量、植被截留等基础参数对初期入渗的影响,然后才引入复杂的集总式或分布式模型。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感。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思考,作者是如何在保证学术深度的同时,还能如此清晰地组织这些错综复杂的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特别是对不确定性分析的论述,没有回避科学研究的固有局限性,反而将其视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坦诚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可信度和指导意义。它让我们明白,水文学不是一个拥有绝对答案的领域,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和精进的科学前沿。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反而更像是一部由资深专家主讲的深度讲座。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深入到了水文现象背后的动力学机制。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探讨地下水运动时,对达西定律的讨论极富洞察力,他不仅解释了定律本身,还引申出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该定律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非理想条件和限制,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深度,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务实、更成熟的理解。作者对历史文献的引用也相当到位,能够将现代水文科学的成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间轴上进行审视,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是一部小型的水文学发展史,记录着一代代科学家的智慧结晶。

评分

初翻这本厚重的著作,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作者显然在水文领域耕耘多年,其文字功底和对学科脉络的梳理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开篇对水循环基本概念的阐述,简直像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制的导航图,每一个术语的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逻辑推导,让人在晦涩的科学理论面前感到豁然开朗。书中对不同气候带下水文现象差异的对比分析尤为精彩,那种跨越地理界限的宏观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复杂模型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他没有直接抛出数学公式,而是先用生动的比喻勾勒出物理过程的本质,这一点对我们这些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读到后来,你会发现,作者似乎在引导你进行一场深入的科学探险,每翻过一页,都有新的发现和思考被激发出来。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留白得当,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让人愿意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