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魅與邊界:田立剋關於民族主義的理論研究

魔魅與邊界:田立剋關於民族主義的理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洪林
圖書標籤:
  • 民族主義
  • 田立剋
  • 政治學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邊界理論
  • 身份認同
  • 魔魅理論
  • 現代性
  • 轉型期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田立剋認為魔魅(demonic)是民族主義的本質所在。也即,民族主義既有正麵的積極作用,也同時有負麵的破壞性。因此,田立剋以神律原則來批判它。但民族主義在當代也是人的主要身分依歸之一,以神律原則來批判,並不足夠。
 
  筆者因此整理瞭田立剋的邊界觀。邊界不僅賦予存有以身份與意義,也指嚮瞭他者與往復跨越邊界的重要性。田立剋的邊界觀不僅整閤瞭他的神律原則,也很好地迴應瞭民族主義有關身份與意義的問題,並且對當今全球化的處境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外,本書也分析瞭田立剋與希爾斯這兩位神學傢對納粹民族主義幾乎是對立的觀點,並指齣田立剋對民族主義的看法有著從含混(魔魅)、到負麵(偶像崇拜)及到較正麵(類宗教)的一個發展軌跡。他晚年將民族主義看為類宗教,其實反映瞭他的一個美好願望,也即民族主義若處理的好,在當下也可以是實現上帝之國的一種媒介。
《古希臘城邦的民主與公民權演變》 一、導論:探尋城邦的起源與公民身份的奠基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古希臘城邦(Polis)在數百年間,尤其是從荷馬時代到希臘化時代的轉變過程中,其核心特徵——民主製度與公民權的構建、發展、危機與重塑。我們將拋棄對城邦的浪漫化想象,著眼於其內在的社會結構、經濟基礎以及權力分配機製的復雜性。 城邦並非一個靜態的實體,而是曆史變遷的産物。我們的研究將始於對早期愛琴文明遺跡的考察,探討城邦在地域性、自足性與政治自主性上的原始形態。重點關注“貴族製”嚮“僭主製”再到“民主製”過渡時期所經曆的社會動蕩與法律革新。關鍵在於理解,何為“城邦公民”(Polites),這一身份的界定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擴大或收縮,並成為理解古希臘政治哲學的基石。 二、早期城邦的社會結構與貴族的權力 在城邦形成的早期階段,權力高度集中於少數世襲的貴族傢庭手中。本章將詳細梳理這些“優良者”(Aristoi)的經濟基礎——廣袤的土地占有和軍事領導權。我們將分析早期法律的口頭性質與貴族對司法的壟斷,以及平民(Demos)在這一體係中的邊緣地位。 通過對早期抒情詩和零星文獻的爬梳,我們可以重構早期政治生活的圖景:基於血緣和聲望的等級體係如何運作。同時,探討青銅時代的軍事技術變革,特彆是重裝步兵(Hoplite)的興起,如何為平民階層爭取到政治上的發言權埋下伏筆。這一階段的“公民權”本質上是一種特權,而非普世權利。 三、梭倫改革與雅典民主的萌芽 梭倫(Solon)的改革被視為古希臘政治史上的一個關鍵轉摺點。本書將批判性地審視“擺脫負債奴役”(Seisachtheia)的經濟意義,並將其與財産等級的引入(Timocracy)聯係起來。梭倫打破瞭純粹的血緣政治,建立瞭一種基於財富而非齣身的政治參與框架。 我們將重點分析梭倫設立的“四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Heliaia)的初步結構。這些機構不僅是對貴族寡頭的製衡,更是將政治決策權以某種形式下放給公民群體的早期嘗試。這裏的關鍵在於,城邦的政治共同體開始在法律層麵被“重塑”,而非僅僅是傳統習俗的延續。 四、剋裏斯提尼的製度創新與雅典民主的定型 剋裏斯提尼(Cleisthenes)的改革被公認為雅典民主體製的真正奠基。本章將詳述“部落重組”的地理學意義——如何通過打亂地域和血緣聯係,建立基於“德謨斯”(Demos,地方行政單位)的新型公民團體。這種製度創新,極大地削弱瞭舊有貴族傢族的地域影響力。 “五百人議事會”(Boule)的建立,標誌著執政機構的日常化與專業化。更重要的是,抽簽製(Kleroteria)的廣泛采用,體現瞭雅典人對“平等參與”(Isonomia)的極端追求。我們將深入探討抽簽製的哲學基礎——相信每個公民都具備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以及它對精英政治理念的挑戰。 五、伯裏剋利時代:民主的鼎盛與公民權的擴張與限製 伯裏剋利(Pericles)時期,雅典民主達到其巔峰,公民權的概念也達到瞭最廣義的實踐階段——例如為參與公職的公民提供薪酬(Misthos)。本章將聚焦於關鍵的公共機構:公民大會(Ekklesia)的實際運作效率,以及陪審團製度(Dikasteria)如何成為一種強大的政治工具,實現對高級官員的有效監督。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雅典民主的內在局限性。我們將詳細分析被排除在公民權之外的龐大群體:婦女、外邦人(Metics)和奴隸。雅典的“自由”是建立在對大量人口的排斥之上的。這種“排他性共享”的模式,是理解古典民主復雜性的核心。 六、斯巴達的“混閤政體”與雅典模式的對比研究 為瞭更全麵地理解城邦政治的多樣性,本章將引入斯巴達(Sparta)的獨特體製進行對比分析。斯巴達的“軍國主義”與高度集中的軍事寡頭結構,提供瞭與雅典民主截然不同的公民權模型。我們將考察斯巴達的“共同體教育”(Agoge)、長老會議(Gerousia)和雙王製,分析其公民權(即“斯巴達人”身份)如何與軍事義務和嚴格的社會控製深度綁定。 通過這種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城邦政治的本質並非單一的“民主”或“寡頭”,而是不同權力要素之間持續的張力與平衡。 七、民主的衰落、哲學的反思與城邦的終結 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僅是軍事的失敗,更是雅典民主製度閤法性的巨大危機。我們將分析戰時緊急權力(如“三十僭主”的短暫統治)對公民權利基礎的侵蝕。蘇格拉底之死,作為一種政治審判,標誌著城邦內部對理性與絕對多數權力的深刻矛盾。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轉嚮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對城邦政治的批判性反思。亞裏士多德在《政治學》中對不同政體的分類與評價,體現瞭古典時期對“理想公民”和“良好生活”(Eudaimonia)的最終追問。馬其頓的興起和希臘化時代的到來,宣告瞭城邦作為獨立政治實體的終結,公民身份的概念也從參與地方政治的積極行動者,逐漸轉嚮瞭依附於更大帝國下的“世界公民”(Cosmopolitan)身份,為後世政治思想的發展埋下瞭伏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唐洪林
 
  江西醫學院醫學碩士,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研究文憑,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神學碩士、神學博士,現為廣東協和神學院教師。

圖書目錄

總序/v
緻謝/xi
陳序/xv
賴序/xvii
何序/xix
葉序/xiii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田立剋詮釋歷史的神學概念/25
第三章 納粹德國的民族主義/49
第四章 田立剋對納粹民族主義的剖析/85
第五章 田立剋與希爾斯在納粹民族主義觀上的異同/111
第六章 田立剋的民族主義觀/151
第七章 對田立剋民族主義觀的反思/195
第八章 總結/237

參考文獻/243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6131950
  • 叢書係列:基督文藝/基督宗教思想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博士論文終於就要齣版瞭,心裡除瞭感恩、還是感恩。雖然畢業快兩年,但這書的內容大體還是之前的模樣,所以,還是保留我當初的論文緻謝,也算是對這段歷史的記憶吧。
 
  論文得以完成,首先得感謝導師葉菁華教授在論文研究問題的製定、以及寫作過程中的指引。我依稀記得當初與他就研究問題所作的長時間討論,不然就不會有這篇論文的開始。此外,也感謝他和龔立人教授在論文proposal 答辯時所給予的指正,以及答辯後給予我的具體指導。這使得論文的大方嚮與框架得以確立,因為我當初的研究問題與方嚮並沒有這麼深入, 也更有點偏嚮民族主義而非神學。再次,也很感激導師在我博士期間生活方麵上的一些指點,使我不僅在學術上有長進,靈性上也有開啟。
 
  其次得感謝的就是陳傢富教授。若沒有他的指點與幫助, 我肯定無法順利完成論文。依稀記得看《社會主義抉擇》一書時,我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就嚮他請教;也非常感謝他在我寫完每一章時對我的指點與建議,以及推薦一些文章與書籍。很是感恩,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有他亦師亦友的同行與幫助。
 
  再次就是感謝賴品超教授對論文的一點肯定與幫助,以及提齣諸多思考問題,這不僅拓展瞭我的視野、也指齣瞭我需要更多思考的地方。此外,就是感謝外審專傢何光滬教授就論文很多地方提齣的改正。他不僅指齣論文裡麵一些語句上的問題,也提齣瞭很多翻譯、及寫作上的建議,實在是感謝他的細心閱讀及嚴謹作風,受教不淺。
 
  在寫作過程中,很感謝關瑞文教授推薦瞭The Perfect Dictatorship 一書,讓我不僅對當代中國、也加深瞭對納粹德國的認識。而且,關老師也是我神學碩士的導師,他關於論文的每一句話都要有齣處的教訓,一直讓我銘記於心。也感謝謝誌斌教授就論文研究問題與寫作方法等方麵的指點與幫助。此外,也需要感謝王學晟師兄、王濤老師、王誌希博士在我當初申請博士、寫proposal 過程中的幫助。再次,就是感謝王田同學對我論文的一些校正。
 
  讀博期間,解決住的問題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首先是感謝娜仁高娃與陶暐擬一傢的接待,在他們傢很開心地住瞭一年。然後是感謝母校(崇基學院神學院)的收留,從屈蛇到正式入住神樓宿捨,想不到在神樓我竟不知不覺住瞭整整有兩年之久。能夠在如此風水寶地讀書、修行,真是三生有幸。在這期間,實在是感謝一眾室友的幫助與支持,有陳華正、彭星智、李建傑、黃阿哨、柯冠宇等,特別是華正與阿哨的幫助。此外,就是感謝亞琪(KK) 的幫助,得以在中大附近的一個別墅中住瞭一個多月,完成瞭論文初稿。最後就是感謝硃建忠博士一傢的款待,得以在香港有個落腳之地。雖然是村屋,但風景不錯,下雨之時,還可以聽著屋頂的雨聲入睡,也是難得的親近自然之樂。
 
  在讀博期間,也很感謝崇基學院禮拜堂署理校牧劉國偉先生的支持與接納,在禮拜堂做瞭兩年的義務宣教師,帶領一些來自內地的研究生查經、思考信仰。這不僅讓我在教會生活上有瞭個歸屬,也給瞭我一個實踐的平颱,開拓瞭一些視野。同時,也感謝以前在理大教職員福音使命團工作時認識的硃誌遠,多謝他一直的同行,一起喝酒聊信仰。還有要感謝的是盧龍光牧師、李應新牧師、林榮樹牧師、陳益鋒牧師和陳唐素蘭師母的關心,以及帶我走遍香港大小山崗的行山同伴黃明信(Jason) 醫生。
 
  此外,就是感謝孩子媽媽、外公外婆一傢對我兩個寶貝兒子的照顧,讓我得以安心讀書。也感謝我的父母、妹妹在背後的支持,讓我心安;以及曉青的同行與陪伴,給瞭我很大的支持與安慰。最後也最重要的緻謝,當然屬於我們天上的父, 相信這一切背後都有著祂的護佑。因祂與我同在,我就無所畏懼!
 
  論文寫作期間,也是香港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期。其中不僅有反送中運動帶來的震蕩,也有著疫情的衝擊,使得我們的世界不再一樣。身處大時代浪潮中的自己,竟然隻能顧著寫論文,實在有點慚愧。寫完論文後,在安遠老傢有空時看瞭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很被他為官愛民的行動所感動,這不也應是一個基督徒在時代中當有的行為嗎?而蘇東坡的豁達、他的浩然正氣、他的敬天愛民在我眼中,也成瞭中國化的基督聖徒榜樣。畢業在即,「寶刀齣鞘」,願我在神的恩典之中,不僅有保羅傳福音的熱忱,也有東坡為民的心腸,為瞭真理,即或從此「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也在所不辭。因為耶穌說, 「莊稼已經熟瞭,可以收割瞭。」(約4:35) 
 
  最後,論文最終的齣版,除瞭特別再感謝四位老師專門寫序以外,也要感謝評審專傢的認可與提供修改的意見,以及中原大學幕後的工作與編輯人員。願一切榮耀都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直到永遠! 
 
2020年10月書於江西安遠厚德小區
2022年9月修訂於廣州廣東協和神學院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