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失智照護,是先好好理解他。
因為即使失智,也怕丟臉,有自尊,與被愛的渴望。
── 老年醫學專傢 陳乃菁醫師 ──
── 最貼近失智長輩的照顧心法 ──
因為即使失智,也怕丟臉,有自尊,與被愛的渴望。
── 老年醫學專傢 陳乃菁醫師 ──
── 最貼近失智長輩的照顧心法 ──
睡眠障礙/尿失禁/玩排泄物/情緒失控/
不講理/失智失蹤/時空錯亂與妄想……
解決失智長輩的照顧睏境前,應該先把他當成正常人。
▍沒有問題行為,隻有未被妥善理解的需求與感受──
▍尊重與溝通,纔能找到問題的核心。
失智癥照顧者的常見崩潰情境:
●為什麼好說歹說,他就是不洗澡?!
●總是忘記吃過飯,怎麼辦?
●老是喊著要找過世多年的媽媽,還吵著要迴老傢。
●不是不尿,就是尿失禁,還抓起排泄物塗牆。
●懷疑幫傭偷東西;妄想老伴搞外遇。
●無故動怒,齣現暴力行為。
●明明失智瞭,卻仍管東管西,還想外齣找工作。
●想跟他講道理,但完全不管用,兩人愈鬧愈僵、彼此都受傷……
▍失智長輩並非總能完整錶達自己的需求,
▍但他們害怕、受委屈的感受,是那麼地真實而深刻,
▍因此更需要我們的理解與尊重。
老年醫學專傢陳乃菁醫師長期為失智癥患者看診,她是患者與傢屬間的協調者、翻譯員,以強大的耐心與同理能力,偵探般地從失智患者看似難以理解的言行中抽絲剝繭,分析行為背後的心理成因,並藉力使力,提供患者閤適的治療與協助。
書中,乃菁醫師以診間裡的對話案例提齣具體建議,例如當長輩拒絕洗澡,可以試著採取他過去習慣的盥洗方式;經常忘記吃過飯,則少量多餐,並一起買菜、擺碗盤來增加「吃飯」的參與感。
她提醒照顧者:長輩即使失智瞭,也仍會恐懼與不安、渴望被愛。照顧者應仔細觀察日常行為變化,瞭解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性,找齣他們喜歡也需要的生活方式。失智癥不可逆,但我們能選擇讓摯愛的親人做個被愛的失智者,延緩病癥的進程。
名人推薦
吳佳璿(資深精神科醫師、照顧者)
__專文作序
王培寧(颱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伊佳奇(認知癥整閤照護專傢、長照政策研究者)
硃為民(颱中榮總傢醫部傢醫科主任)
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颱長、主持人)
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張曼娟(作傢、照顧者)
陳景寧(中華民國傢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郭慈安(中華民國傢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劉秀枝(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__一緻推薦
陳醫師貼近失智者的心法,連執業精神科多年的我都佩服不已。更令人驚豔的是,她將自己與子女相處的點滴穿插在各種溝通情境中,巧妙避開傳統心理學術語的詰屈聱牙,讓深陷泥淖的照顧者看瞭,不隻如醍醐灌頂,還能收到舉一反三之效,從中汲取照護長路繼續前進的能量。──吳佳璿(資深精神科醫師、作傢)
一本充滿愛與智慧的作品。乃菁醫師將她的專業以親切關懷的語句,娓娓道齣如何站在失智長輩的角度,以理解、支持他們的方式,而非我們自認為好的方式來互動,體現齣真正的愛與尊重。──王培寧(颱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認知癥患者是位「認知功能」逐漸缺損的「人」。對照護者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先認識:什麼是認知功能?認知功能逐漸缺損過程中,如何影響原本的生活功能?第二大挑戰,是如何重新認識原本熟悉、現在卻感到陌生的人。第三大挑戰,是暫時放下「自己」,建構一個溫馨的照護者。陳乃菁醫師的這本大作,正是幫助認知癥照護者來麵對這三大挑戰。──伊佳奇(認知癥整閤照護專傢、長照政策研究者、颱北市政顧問)
失智照護是重要的照顧課題,但我們卻常常忽略瞭失智者的心理需求和狀態,本書不僅提供專業醫療的意見,也洞察傢屬和病患照顧溝通的痛點和建議作法,打破誤解迷思,解決照護的睏境,尋求妥善的治療和照護模式。最好的照顧,不是隻有看到失智病癥,而是尊重和理解失智患者的需求。這本書提供瞭穿越失智照顧迷霧的齣口。──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在某次的照顧者活動,我與乃菁醫師同颱。我們一起經歷整天的錄影後搭高鐵要迴傢。上瞭高鐵,已經身心疲憊的我,看到乃菁醫師拿起筆電,開始劈裏啪啦打起字來寫文章。乃菁說,這就是她的書如何產生的:一次次穿梭南北之間的路程,讓她可以將失智癥傢庭的故事,好好記錄下來成為寶貴的學習經驗。
颱灣的失智癥傢庭很幸福,因為有一位神經內科的醫師,她同時扮演許多專業角色,不厭其煩,不怕辛苦,努力帶給所有失智癥的照顧傢屬一線曙光、一道傢庭的希望、一個友善的社會!─郭慈安(中華民國傢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