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思辨(二版):101個關於民主最重要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民主的思辨(二版):101個關於民主最重要的事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保羅.諾特
出版者 如果齣版社
翻譯者 陳中芷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3/08/30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民粹是不是民主?
民主的本質是自由,還是遵守規則?
如果民主會帶來暴力與動亂,它還是民主嗎?
民主一定會帶來美好的生活嗎?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歷史係教授,用101道提問帶我們重新認識民主。

  2021年初,美國總統大選後,部分民眾拒絶承認選舉結果,前往國會山莊抗議,引發暴動。不到兩個月後,遠在地球另一端,緬甸實質領袖翁山蘇姬遭軍政府收押,緬甸人民為爭民主走上街頭,不惜流血抗爭。民主究竟是被資本主義操弄的意識形態?還是捍衛自由平等的神聖堡壘?

  時至今日,民主被認為是普世價值,但你知道民主一詞曾帶有貶意,暗指群聚與暴力嗎?亞裏斯多德更曾說,民主是一種動盪混亂的統治形式。二十世紀前,民主始終存有爭議,它不被認為是理想的統治形式。一路走來到底發生瞭什麼變化?民主是如何走到今天?它真的讓世界變得更好瞭嗎?

  本書作者保羅.諾特(Paul Nolte)是柏林自由大學歷史係教授,他將101條關於民主的關鍵問答,細分成11大類。作者的提問簡單卻帶點挑釁,例如:
  .民主是基於人民主權嗎?
  .獨裁專製是民主的另一種選擇嗎?
  .民主是最糟糕的政府形式嗎?
  .民主「隻是一場秀」,都在演戲?
  .政黨是令人厭煩的還是不可或缺的?
  .競選活動是不必要的浪費嗎?
  .民主社會麵臨停滯和麻木的威脅嗎?

  作者透過一來一往問答的寫作策略,挑戰我們對民主的既有認知,鋪陳齣對民主的界定與其概念的變遷。簡明扼要的勾勒齣民主作為一門學問、作為社會運動、作為政治製度、作為解決政治支配睏境的手段、作為文化價值、作為生活日常的多層次麵貌。

  讀者可從結構清晰的目錄中挑選主題,隨手切入,纍積知識能量,建構屬於自己的政治價值判斷,並從具體而實際的角度,反思當代民主政治的挑戰與睏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保羅.諾特(Paul Nolte)


  柏林自由大學歷史係教授,專攻當代史,曾擔任德國畢勒費爾德(Bielefeld)學派歷史大師漢斯-烏爾裏希·韋勒(Hans-Ulrich Wehler)的研究助理,現為德國歷史社會學最重要的期刊《Geschichte und Gesellschaft》主編。作者2012年另一本關於民主的書《什麼是民主?歷史與當代的不同麵嚮》,引起極大的迴響。

譯者簡介

陳中芷


  曾就讀德國畢勒佛大學歷史係、德國維藤.赫德剋大學(Universität Witten/Herdecke)文化反思學院歷史係。現為作歷史先備團成員、歷史教師深根聯盟成員。「嚮下紮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係列書引介及譯者之一。
 
民主的思辨(二版):101個關於民主最重要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代導言
1.你對民主有興趣嗎?
2.或者,你對民主失望?

I 民主創造國傢
3.到底什麼是民主?
4.民主和共和的區別在哪?
5.民族有害於民主嗎?
6.什麼是權力分立? .
7.民主國傢為什麼需要一部憲法?
8.政黨是令人厭煩的還是不可或缺的?
9.真的必須要有執政黨和反對黨嗎?
10.一個真正的民主製必須廢除國傢和統治嗎?

II 人民創造民主
11.你必須對政治感興趣嗎?
12.民主是基於人民主權嗎?
13.為什麼政治上要分左派、右派?
14.什麼是代議民主製?
15.為什麼國會要分成兩院?
16.議員為什麼需要津貼?
17.比例選舉製比多數決選舉製更民主嗎?
18.競選活動是不必要地浪費嗎?
19.如果民意調查已經知道結果,那還需要去投票嗎?
20.投票率下降會危及民主嗎?

III 民主有其歷史
21.古代的民主到今天還很重要嗎?
22.為什麼中世紀沒有民主?
23.英格蘭是民主之母嗎?
24.美國革命有多民主?
25.法國大革命是現代民主之始嗎?
26.民主總是從革命中崛起嗎?
27.林肯如何定義民主?
28.勞工運動對民主有什麼貢獻?
29.為什麼婦女為瞭她們的政治參與奮鬥這麼久?
30.愈來愈民主,愈來愈好──一個進步的歷史?

IV 權利與自由
31.人權、公民權和基本權利,是一樣的東西嗎? ..
32.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嗎?
33.國籍既有排他性又帶有民族主義色彩嗎?
34.自由或平等,哪個更重要?
35.最重要的基本權到底是什麼?
36.民主製度裡有哪些社會權利?
37.法治國與民主有什麼關係?
38.什麼是多數暴力?
39.自由主義與民主之間有什麼區別?

V. 民主在德國
40.在民主的歷史中,是否存在一個德國的「特殊之路」?
41.一八四八年:民主革命或是德國民主的失敗?
42.德意誌帝國是一個軍國主義的臣民國傢(Untertanenstaat)嗎? 1
43.威瑪共和是一個沒有民主派人士的民主國嗎?
44.但是納粹也都是以人民之名?
45.為什麼城市和地方社區對於民主特別重要?
46.民主是同盟國在一九四五年帶給德國的嗎?
47.是什麼導緻德國成為總理民主製?
48.為什麼威利.布蘭特想要「勇於更多的民主」?
49.為什麼一九八九年在萊比錫的示威者高呼「我們就是人民」?

VI 變動中的民主
50.民主有完成之時嗎?
51.從什麼時候開始齣現市民抵抗和社會運動?
52.一九六八世代想要什麼樣的民主?
53.什麼是公民社會?
54.直接民主是否成為一種趨勢?
55.民主人士應該盡可能地對所有事情充分討論嗎?
56.什麼是代理人式的民主?
57.在消費時可以為民主做些什麼嗎?

VII 關於民主——還有什麼其他的要說?
58.民主是最糟糕的政府形式嗎?
59.民主國傢可以有一個國王嗎?
60.獨裁統治是民主政治的另一種選擇嗎?
61.最好是由專傢和專業人士來決定政治嗎?
62.什麼是委員會式的民主?
63.用樂透取代選舉可行嗎?
64.什麼是民主,什麼不是,還可以說得更清楚嗎?

VIII 民主做為一種生活形式
65.民主隻是一種政治原則嗎?
66.你能讓整個社會民主化嗎?
67.什麼是經濟民主?
68.傢庭的管理是否也必須民主化?
69.透明與民主有什麼關係?
70.可以在大學中學到民主嗎?
71.有民主式的建築嗎?
72.十月三日(德國統一日)是民主紀念日嗎?
73.網際網路是否推動瞭民主?

IX 歐洲、西方、世界 251
74.歐洲是民主的搖籃嗎?
75.歐盟是否有民主逆差?
76.這個世界有多民主?
77.民主有多西方?
78.我們可以齣口民主到其他國傢嗎?
79.民主是一種普世原則嗎?
80.中國會不會有一天變得民主?
81.伊斯蘭和民主是否不相容?
82.未來會有一個世界民主嗎?
83.什麼是好的政府管理?

X 民主的睏難
84.資本主義是民主的敵人嗎?
85.民主要兼容多少社會不平等?
86.是否必須防止遊說?
87.大眾媒體會傷害民主嗎?
88.民主「隻是一場秀」,都在演戲?
89.婦女保障名額是否不民主?
90.民粹主義有什麼不好?
91.民主社會有可能是非暴力的嗎?
92.民主國傢從不彼此交戰嗎?

XI 民主是否有未來
93.民主國傢對於未來的永續規劃是否緩慢且無能? 10
94.民主會變成老人統治嗎?
95.我們已經活在後民主時代瞭嗎?
96.民主在一個沒有國界的世界中如何運作?
97.民主是一種意識形態嗎?
98.為什麼人人都在談論民主?
99.民主究竟是強勢還是弱勢政府?
100.民主社會會麵臨停滯和麻木的威脅嗎?
101.我們如何稱呼未來的民主?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民主所能允諾的,以及獨裁無法觸及的
(陳中芷 本書譯者)


  二十一世紀纔過二十年,世界政治局勢震盪已烈。老牌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傢(Freedom House)連續幾年以「民主危機」、「民主退潮」、「民主睏局」,作為世界自由年度調查報告的標題 ,相較於上世紀七〇年代起在全球民主化浪潮下,各地對民主政治所顯示的憧憬與樂觀,「民主已死」、「民主崩潰」儼然成為當代政治論述、媒體評論中顯著的關鍵字,種種針對民主/民主製度的批判不僅齣現在獨裁政府反民主的政治宣傳中,也發生在指標性民主國傢的街頭抗議中,如英國脫歐運動的攻防、美國近兩次總統大選中的民粹動員。一九九〇年代起連續創造民主政治神話的新興國傢,依循各自政經和社會的脈動,重返威權統治,諸如泰國、緬甸、匈牙利、烏剋蘭、俄羅斯,甚至土耳其、伊朗等,新任當權者追求個人權力的集中取代瞭後冷戰時期建立起來的民主共識。新一代的威權/獨裁統治者從二十世紀學得更精巧的統馭能力,以人民之名攫取統治的正當性:玩弄民主製度裡的選舉機製,公開扭麯司法審判、壟斷媒體操縱言論、鎮壓異議者,泯除任何對權力產生製衡的可能性。而二〇二〇年新冠病毒(COVID-19)引爆的肺炎疫情更是讓全球措手不及,不僅考驗各國政府的行政能力,如何在維護國民健康與保障個人自由及資訊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更因疫情而下沉的經濟生產和消費活動,攪動瞭全球/地緣政治與跨國資本利益集體之間的權力結構。世界秩序已進入新的盤整階段,建構世界秩序的價值與信念也麵臨新的挑戰,在倒退、衰敗中的民主/民主製度還有未來嗎?

  這個問題正是本書作者保羅·諾特(Paul Nolte)在最後的主題。保羅·諾特以十一個主題,從民主創造國傢、人民創造民主、民主的歷史、權利與自由、德國的民主,轉進當代問題,討論變動中的民主、當前民主製度的爭議和變化,以及民主進化成一種現代生活的方式,繼以全球化的視野來討論歐洲、西方、世界對民主製度的繼受與改變,及其睏境,最後問到民主的未來,羅列瞭一百〇一個問題,鋪陳齣對民主這個議題的界定與概念的變遷、演變發展的歷史,以及在不同階段橫嚮連結的問題叢,當然,也包含瞭民主的倒退。作者提齣的問題很簡單,甚至帶一點挑釁,但是簡明扼要的勾勒齣民主作為一門學問、作為社會運動、作為政治製度、作為解決政治支配睏境的手段、作為文化價值、作為生活日常的多層次麵貌。保羅·諾特丟瞭問題,也給瞭答案,讀者可以不同意他的問與答,但他透過一來一往問答的寫作策略,創造齣一種乒乓球的閱讀效果,撞擊思考。

  此外,歷史學者齣身的保羅·諾特,擅長處理文獻參考資料,能在簡短的鋪陳中穿插傳記訊息與論證引述,甚至透過一兩筆的諷刺比喻傳達自己的立場。閱讀這本書不需要一口氣,讀者大可從結構清晰的目錄中挑選主題,隨手切入。但也因為作者預設閱讀的對象是德國的中學生和對民主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一般讀者,極簡的行文和大量的概念與相應的歷史背景,會帶給臺灣讀者一定程度的閱讀挑戰。但這也是這本書的原始目的:作為政治、歷史和公民社會學科等跨學科的入門導覽,讓學生可以「按圖索驥」,纍積一定的知識能量,去建構齣自己的政治價值判斷,作好成為公民的基礎準備,簡單地說,是一份引導思索自身政治生活的基礎綱要。

  保羅·諾特開篇以政治上的理性對比於政治激情,點齣政治發展中以人民為訴求的歷史張力;以私人利益與任意性對比於機會平等與公共政治的參與,切入討論當代民主政治的挑戰與睏境。兩組對比貫穿全書,呼應民主體製三大基石的發展脈絡:法治、問責製與有效分配管理。這三大基石各有歷史成因,也各有在演化過程中未竟之處。法治是指國傢(統治者)必須依法統治,閤法取得及運用權力,這是自古典希臘梭倫改革以來,對當權者課以義務與責任的限製;透明的問責製,則是在權力製衡的原則上,藉由公開的民主程序,迫使當權者衡量公共利益,而非任由一己專斷循私;有效的行政管理,包含會計稽核製度是齣於歷史經驗,用以維持民主政治的運作免於麻木與顢頇的機製。而民主/民主政治這一切發展都因「人民」而來,作者在第四十四問〈但是納粹也都是以人民之名〉中,藉由布萊希特的詩句「人民並非同胞」來闡明,「人民」這個概念如何從集體意義下的人民轉變成僅代錶個人身份意涵的人民,這並不是修辭遊戲,正是訴諸這種個人意義的「人民」,纔能高舉人的尊嚴,主張所謂的基本權利,也纔可能對抗獨裁者將人民包裝成一種「種族性」的血緣關係,把個人一切的獨特性和自由嚮度碾壓進「集體」的政治操作。「人民」概念的演變,並非蹈空逞辯,而是攸關現代民主國傢裡公民身份的權利與義務。作者在第三十一問〈人權、公民權和基本權利,是一樣的東西嗎?〉以及第三十三問〈國籍既有排他性又帶有民族主義色彩嗎?〉裡連續說明,當建構民主的理由不再從集體人民的角度而是從個人權利齣發,國籍也就成為民主的定錨,不但與自由及平等息息相關,更牽涉社會的整閤與權利的賦予。若由此思索,臺灣所麵臨的社會福利保障範圍和社會資源分配的爭議,當能有更清楚的討論層次。

  從歐洲啟濛運動以來,涉及政治秩序的論述都隱然在迴答:「我是誰」、「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共同生活?」,德國統一時的政治宣言:「讓各自不同背景下的人,可以在統一和融閤的過程中,找到更好的自我」,而能夠實踐「更好的自我」,必然是建立在對民主和人權基本價值的肯定上,這是二戰後德國在反省納粹獨裁、重建政治文化的過程中反覆強調的核心精神。而肯定民主與人權價值的另一麵操作,就在於建立起麵對獨裁統治的政治判斷力,培養齣抵製和拒絕所有美化和正當化獨裁傾嚮的敏感度。保羅·諾特齣生於一九六三年,成長於戰後德國民主製度發展期,見證瞭兩德統一,這本小書的原型是作者二〇一二齣版的《何謂民主?歷史與當代》(Was ist Demokratie?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二〇一五年改寫完成本書,儘管當時民主作為生活價值和政治規範,已遭到嚴峻的挑戰,但是很明顯的,作者還對民主抱持著樂觀的信心。那時候,作者還沒見識到當代獨裁統治者如何在短短幾年間,藉著經濟勢力和網絡媒介的力量,透過民主製度提供的一切機製,利用各種協力者,操弄民主語彙,擴散威權統治的政治手段,宣傳威權的價值,掏空民主政治的基礎。他在第八十問〈中國會不會有一天變得民主?〉,隻輕巧的做瞭預測,認為中國可能會持續逐步開放,但止步於民主機製的界線之前。那時候,獨裁政體逆勢操作還沒到達高峰,獨裁政治的操控機巧還沒有真正嚮全球撒潑。

  臺灣的讀者經歷過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體製,雖然解嚴瞭三十年,政黨輪替瞭三次,但我們對獨裁潤物無聲的影響經常習而不察,對威權有著無比的親近性,對獨裁統治的操作還不具備足夠敏銳的辨識度和抗拒能力。當我們麵臨作為民主製衡機製的罷免爭議,眼見著香港警察以「串謀顛覆國傢政權罪」起訴四十七名參與二〇二〇年民主派初選人士,看著緬甸安全部隊鎮壓反對軍事政變示威者造成多人的死亡,其中包括一槍貫穿頭顱的鄭傢希(Kyal Sin),十九歲的她倒下時,身上穿著「一切都會好起來」字樣的T恤,⋯⋯,或許會想,順服於強權遠比站上街頭來得方便。隻是我們安於這樣的方便嗎?民主不保證豐衣足食,對強國爭霸不畫大餅,但民主允許你開始思索: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可以期望什麼樣的社會共同生活,以及想像「我」在這個社會共同生活中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以及我們該接受什麼樣的政治支配?願意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被統治?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政治文化?或許,打開這本小書,答案正落在民主所能允諾的,以及獨裁所不能觸及之處。
 

圖書試讀


民主的思辨(二版):101個關於民主最重要的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民主的思辨(二版):101個關於民主最重要的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民主的思辨(二版):101個關於民主最重要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民主的思辨(二版):101個關於民主最重要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