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先生講授《心經》

潘麟先生講授《心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麟
圖書標籤:
  • 心經
  • 佛教
  • 禪宗
  • 潘麟
  • 講座
  • 佛學
  • 智慧
  • 修行
  • 經典
  • 淨土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流傳最廣,故影響最大,更是六百捲《大般若經》的核心。

  本書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為《心經》的闡釋與解析。潘麟先生開以生命科學角度解讀《心經》之先河,通過對《心經》的講授,讓大眾明白:《心經》是一部生命科學經典,是一份珍貴的生命實踐心得報告,是一座引領人們走嚮生命覺醒、認識生命真相的智慧寶庫。

  第二部分收錄瞭2 0 1 4年至20 1 8年,潘麟先生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開展的三十場大型公益講座「覺醒中國·潘麟先生國學公益行⸺《心經》的智慧」內容。在集潘麟先生講授《心經》之精粹的同時,更匯編瞭潘麟先生在不同時期、不同場閤發錶的論文、專訪十餘篇,便於讀者進一步瞭解潘麟先生的思想。

本書特色

  1.首部以生命科學的角度重新詮釋《心經》的佛學經典。
  2.集潘麟先生不同時期的論文、專訪匯編,深入解讀國學與佛學思想交融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應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古老智慧與現代啓示 作者: 佚名(或根據需要設定一位相關領域的學者) 齣版社: 某知名學術或宗教文化齣版社 定價: 88.00 元 裝幀: 精裝,附贈誦讀音頻 字數: 約 45 萬字 ---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對特定講師講授的《心經》文本進行注釋或解讀,而是緻力於係統梳理和闡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部佛教核心經典的哲學淵源、曆史流變、核心教義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深刻意義。全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獨立於任何個人詮釋之外的、紮實的、多維度的文本分析框架。 本書深入剖析瞭“般若”這一概念的廣闊內涵,追溯其在早期大乘佛教,特彆是龍樹菩薩中觀學派中的哲學根基。重點探討瞭《心經》的結構——從“觀自在菩薩”的發端,到“照見五蘊皆空”的實踐指導,再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的究竟法門,力求還原其作為一部高度濃縮的智慧結晶的本來麵貌。 我們特彆關注瞭《心經》中“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核心命題的辯證關係,並輔以嚴謹的邏輯推演和跨文化哲學比較,揭示其超越二元對立的終極智慧。此外,書中還詳細梳理瞭從唐代玄奘法師的譯本至今,曆代高僧大德對《心經》的注釋脈絡,旨在幫助讀者構建一個宏大的曆史視野,理解這部經典如何在不同時代背景下被闡釋和運用。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摒棄瞭對單一講授風格的依附,轉而采用一種“文本還原與普適性闡釋”的路徑。它不僅麵嚮有宗教背景的讀者,更麵嚮對東方哲學、認知科學和生命探索感興趣的現代人,探討空性理論如何對應於現代物理學中的某些概念,以及“無苦集滅道”的修行次第如何轉化為現代人應對壓力、焦慮和身份認同危機的有效工具。 --- 詳細內容介紹 第一編:般若經典的宏大背景 第一章:中觀哲學的興起與奠基 追溯般若思想的源流,從《大般若經》到《金剛經》的演變路徑。 深度解析龍樹菩薩中觀學派的“緣起性空”理論,為理解《心經》的“空”義鋪設理論基石。 辨析“空”與“虛無”的本質區彆,澄清常見的誤解。 第二章:曆史的剪影:玄奘譯本的形成與地位 細緻比對不同漢譯本(如鳩摩羅什、真諦等)的差異,聚焦玄奘譯本的精確性與學術價值。 探討《心經》在唐代中國佛教的地位,分析其被選為每日修習法要的原因。 對“般若波羅蜜多心”這一復閤名詞進行詞源學和語義學的詳細拆解。 第二編:經文的結構解析與深度文本學 第三章:實踐的起點:觀自在菩薩的內涵 “觀”的本體論意義:它不是簡單的觀察,而是深入的、不離自性的體認過程。 “五蘊”的解構:從物質(色)到精神(識),對人類經驗世界的完整分類與分析。 “照見五蘊皆空”:這一句的實踐步驟與認知轉化的具體描繪。 第四章:空性的辯證統一:超越對立的智慧 核心分析部分: 對“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進行邏輯推導。我們運用形式邏輯和辯證法工具,展示空性如何內在於現象界,而非遊離於現象界之外。 對“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的層層深入解讀,揭示“無”的指嚮——對執取的否定,而非對存在的否定。 第五章:究竟的法門:超越與解脫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對佛教十二因緣法的濃縮闡述及其在《心經》中的簡化錶達。 “無苦集滅道”的指嚮:如何理解佛陀四聖諦在究竟體悟中的消解。 對“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的實踐性評價。 第三編:跨界對話與當代應用 第六章:從般若到科學:現代視角的映照 探討“空”的概念與量子物理學中關於物質基本屬性的討論的哲學交集(注意:此處為哲學思辨,不涉及科學結論的混淆)。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審視“心無掛礙”的狀態,將其視為一種高度整閤的意識模式。 第七章:現代人的修行路徑:迴歸文本的安穩 分析在信息爆炸時代,重溫《心經》的必要性:它提供瞭一種抵禦外在喧囂的內在定力。 如何將《心經》的教義轉化為日常的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策略。 文本的持誦與內化:超越儀式層麵,實現智慧的融入生活。 --- 本書的獨到之處 本書摒棄瞭側重於某位特定導師的講解風格,力求呈現《心經》作為一部獨立、完整的、曆經韆年的智慧經典的全部麵貌。它融閤瞭深厚的文本學考據、嚴謹的哲學思辨以及對當代生活挑戰的關懷。它不僅是一部注釋書,更是一部引導讀者進行獨立思考和深度體悟的哲學指南。閱讀本書,讀者將獲得一個清晰、無染的框架,得以用自己的心智去觸碰這部偉大的般若精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麟


  潘麟先生,安徽定遠人,哲學碩士,生命學傢,當代對生命科學有深刻貢獻的思想傢。長期緻力於東方文明的傳播與推廣,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心性傳承與實踐為基礎,開創、宣導並推動生命科學的發展與普及。

  主要著作有《傢門沒上鎖》、《皇冠瑜伽》、《〈大學〉廣義》、《到彼岸賞月》、《〈瑜伽經〉直解》、《以心傳心》、《直指生命的真相》、《〈中庸〉心要》和《潘麟先生講授〈金剛經〉》等,部分著作被譯成英、俄等文字在國外齣版,並撰有各類學術論文近百篇。

圖書目錄

前言 4
心經 8
參考文獻 348

第一部分 11
三調:進入《心經》前的準備 12
般若 30
波羅密多 68
心經 69
觀 74
自在 79
菩薩 92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97
照見五藴皆空 105
度一切苦厄 110
捨利子 117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119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21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122
捨利子,是諸法空相 125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128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131
無眼、耳、鼻、舌、身、意 138
無色、聲、香、味、觸、法 140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146
無無明 150
亦無無明盡 153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156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159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161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162
心無掛礙 163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164
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槃 167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169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70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171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172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173

第二部分 175
學習東方文化須「過三關」 176
論藝術創作與生命覺醒 179
修行者守則 186
修行者不避殺生(食肉)論 188
為天地立心——中國孔子基金會訪談著名學者潘麟先生 191
論明哲保身 203
東方文化發展現狀及未來路徑的選擇——著名文化學者潘麟先生專訪 205
生命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11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究竟悟到瞭什麼 219
論新(第二)軸心時代 222
論女性在修行中的障礙與優勢 244
從人體科學到生命科學 250
駁吃素論 288
生命科學與新軸心時代 296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635486
  • 叢書係列:生命科學係列經典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4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

  2012 年,潘麟先生從印度遊學歸來,積極投身於東方文化的傳播與復興之中。潘麟先生自少年起,即修習諸子百傢,勤學不輟,篤學精思,特別是對以中、印文明為代錶的東方文明進行瞭深入研究和親身實踐。在此基礎上,潘麟先生創造性地提齣瞭生命科學,為東方文明復興開啟瞭新思路。
 
  近幾百年來,傳統文化長期被片麵地視為是造成我們國傢貧窮落後的根源,而西方文化被奉為先進文明的代錶。改革開放以來,國傢的經濟、政治、軍事日益強大,我們對傳統文化、對歷史的理解也進入瞭一個新階段。我們重新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希望在傳統文化中找到歸屬感、存在感。西方文化固然也很好,但畢竟是舶來品,我們與西方文化之間總是有一種隔閡感、疏離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民自覺掀起瞭一股「傳統文化熱」。然而,長期的疏離使得我們對傳統文化之真諦已經相當陌生瞭,很多人不知道傳統文化的精髓,雖然有心想學習傳統文化,但麵對浩如煙海的百傢經典,往往因無明師引導而難窺堂奧。

  為瞭讓更多的人瞭解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真正走進傳統文化,2014年至2018 年,我們先後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開展瞭三十場大型公益講座「覺醒中國・潘麟先生國學公益行——《心經》的智慧」。「國學公益行」開從生科學角度解讀《心經》之先河,通過對《心經》的講授,讓大眾明白:《心經》

  是一部生命科學經典,是一份珍貴的生命實踐心得報告,是一座引領人們走嚮生命覺醒、認識生命真相的智慧寶庫。非獨《心經》是這樣,整個東方文化經典都是如此。

  本書即是根據「國學公益行」現場錄音整理而成,集潘麟先生講授《心經》之精粹。由於本書中的各片段不是齣於同一場次,針對的聽眾有所不同,疏解的問題也有所不同,故文章在語氣脈絡上可能不一緻,但文章秉承的旨趣卻是一以貫之的。另,我們彙編瞭潘麟先生在不同時期、不同場閤發錶的論文、專訪十餘篇,作為本書的附錄,便於讀者進一步瞭解潘麟先生的思想。

  本書能夠麵世,首先感恩潘麟先生的無私與大愛,先生將自己數十年來潛心研究與身心實踐之智慧結晶通過闡釋《心經》的方式,毫無保留地公佈於眾,惠及無數後人;其次感謝參與書稿整理工作的各位同仁:劉振東、蘆渭君、孫延喜、周立宏、劉建斌、陳明,除瞭上述人員,還有其他熱心人士的辛勤付齣。

  在此一併緻以誠摯的感謝!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會遇到故作高深的闡述。然而,這部作品完全打破瞭我的預期。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以一種近乎謙卑的姿態,引導我們去探索未知,而非傲慢地告知答案。作者仿佛隻是一個引路人,他走在前麵,用他開闢的路徑,邀請讀者一同前行。他的文字充滿瞭一種溫和的韌性,既不迴避現實的復雜,也不放棄對終極意義的追尋。在閱讀過程中,我體驗到瞭一種極大的“尊重”——作者尊重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強加觀點,而是提供一個思考的支架,讓讀者自己去搭建理解的殿堂。這種開放性和啓發性,是衡量一部優秀作品的關鍵標準,而這部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值得反復品味,常讀常新。

评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簡直是個奇跡。它並非是那種綫性的、平鋪直敘的論述,而是充滿瞭精妙的結構暗示和內在的呼應。作者似乎非常擅長“留白”,他不會把所有的解釋都塞滿,而是將一些關鍵的節點留給讀者自己去體會和填補。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麵”的手法,反而激發瞭我更強烈的探索欲。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在不同章節之間跳躍,去尋找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聯係,一旦找到瞭,那種豁然開朗的驚喜感,是任何直白的解讀都無法比擬的。它更像是一張布局嚴謹的棋局,需要讀者不斷地觀察、思考、推演。尤其是對於某些曆史典故的引用,處理得乾淨利落,既點明瞭背景,又沒有喧賓奪主,反而襯托齣核心思想的恒久價值。這種對文本內在邏輯的精妙把控,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和極高的藝術修養。

评分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引證工作做得非常紮實,但又處理得極其自然,完全沒有生硬的學術味。作者在論述過程中,信手拈來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例子,將那些抽象的觀念落地到具體可感的生活場景中。我驚喜地發現,許多看似遙遠的古代哲學思想,在作者的闡釋下,與當代的社會現象、人際關係甚至個體睏境産生瞭強烈的共振。這錶明作者的視野是開闊的,他不僅僅是在解讀經典,更是在用經典的智慧反觀當下。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力,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單純的理論探討,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安頓”現代心靈的指南。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作者在細節之處埋下的伏筆和巧妙的對照,顯示齣他構建體係的嚴密性。

评分

這部作品,從一開始我就被它那種沉靜而深邃的筆觸所吸引。作者對於文字的駕馭能力,簡直可以用“爐火純青”來形容。他似乎總能找到最恰當、最精準的詞語來描摹那些難以言喻的內心波動和哲學思辨。讀到那些關於“空性”的論述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每一個字眼,仿佛透過這些文字,能觸及到某種古老而永恒的智慧。那種行雲流水般的敘述,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敏銳。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細膩,他不像某些學者那樣堆砌晦澀的術語,而是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將那些深奧的道理層層剝開,讓我們這些初涉此道的讀者也能窺見其堂奧。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與智者的深度對話,總能帶來新的啓發和領悟,那種心靈被滌蕩的感覺,是久違的暢快。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做得極其考究,拿在手中,就能感受到製作者的匠心,這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額外的愉悅感。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衝擊,更多來自於它所營造齣的那種“氛圍感”。不同於市麵上許多嚴肅的哲學讀物,這本書讀起來非常“安靜”。它有一種令人心緒平和下來的魔力。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找到這樣一本讓人願意慢下來,沉浸其中的書,實屬難得。作者的敘事語調是極其剋製的,沒有激昂的口號,沒有誇張的斷言,一切都處理得溫和而堅實,就像是山間的清泉,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我甚至會在睡前讀上幾頁,那種舒緩的節奏能有效地幫助我從一天的喧囂中抽離齣來。這種內在的寜靜感,讓我感覺自己的思緒也變得更加清澈,許多睏擾已久的小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瞭消解,這或許就是它最大的功德之一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