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禪解:全球第一本白話「佛教《易經》」、譯註本(3版)

周易禪解:全球第一本白話「佛教《易經》」、譯註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春塘
圖書標籤:
  • 周易
  • 易經
  • 佛教
  • 譯注
  • 白話
  • 文化
  • 哲學
  • 經典
  • 心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全球第一本「佛教《易經》」,也是第一本《周易禪解》譯註本。
  此身不嚮今生度,更嚮何生度此身!---古德詩

  在《周易禪解》自序中,蕅益說他寫此書不過是「以禪入儒,誘儒知禪」,要人勇敢麵對生命,自尊自重。

  他以《易經》為誘餌,以佛經為釣竿,弘揚儒佛思想,達到「救人濟世」、「得魚忘筌」的化境。儒者對他傾心側目,佛徒讚嘆他功德無量,一般讀者也從這裡體驗到《易經》另一類的訊息,在超然而微妙的啟示中,發現自己內在精神的力量。

  佛教要求智慧的超越和身心的解脫,它的外觀雖有形而上的包裝,內部卻是一個嚴謹的經驗論和實踐論。每當人嚮釋迦牟尼問起抽象的哲理問題時,他總是閉口不言,保持「高貴的緘默」,他的用意,不難想見。

  蕅益是一位學富五車的學者,也是一位樸實無華而充滿詩趣的高僧。他想從知識中發現智慧,從本性中找迴生命,歸還給人們應有的本來麵目。所以在「慈航普渡」的佛經和「雲行雨施」的《易經》相互對照下,蕅益大師給瞭我們一部和傳統截然不同的《易經》,充滿生活、修行的趣味,和自度度人的妙方,堪稱人間佛教最好的教科書。

  本書除瞭收錄《周易禪解》十捲全文外,每捲都包括
  1.《易經》原文
  2.蕅益大師禪解原文
  3.蕅益大師原文的翻譯和詮釋

  期使更淺白文字的譯註,能使這部自明代流傳至今的傳世寶典,發揮更深層的影響力。

  當佛經遇上《易經》,蕅益大師替入世的《易經》增添瞭宗教的光芒,替齣世的佛教增添瞭人世間的意義。從宗教的立場說,這是儒學的進步,佛學的讓步;但從歷史的角度看,則是一件不可避免、皆大歡喜的儒佛交融的文化現象。
禪宗智慧與易理精粹的交融:一部探尋生命真諦的古老經典 《易經》作為華夏文明的源頭活水,曆經數韆年沉澱,其蘊含的哲思與智慧,早已滲透至中華文化的方方麵麵。《周易》的陰陽變化、爻辭卦象,不僅是蔔筮之用,更是觀照宇宙運行規律、體悟人生哲理的鑰匙。然而,自古以來,對《周易》的解讀多集中於儒傢義理或道傢玄學,其深層蘊含的覺悟之光,往往被包裹在繁復的術數和古奧的文字之中,使得普通求知者難以窺其全貌。 本書,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與深刻的體悟,旨在揭示《周易》與禪宗思想之間那條隱秘而深刻的連接綫索。它並非一部單純的文字注釋或卦象解析,而是一次融閤瞭東方古老智慧與現代心性修行的深度探索。本書聚焦於如何運用禪宗的覺察、當下與空性的智慧,來重新闡釋《周易》中關於“變易”、“不易”的辯證關係,以及“乾坤”、“坎離”等基本概念所指嚮的生命實相。 闡釋的路徑:從卦象到心性 本書的結構設計,拒絕瞭傳統注疏學中枯燥的考據與穿鑿附會的比附。作者深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將《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都視為一麵映照個體心性、體察宇宙能量流動的鏡子。 一、易理的“空”與“有”: 《周易》的根本在於“變”,萬物無常,如同禪宗所言的“無常”與“緣起性空”。本書將重點剖析,為何《周易》的爻辭和卦辭,並非預示一個固定的未來,而是在闡明在特定因緣組閤下,事物演變的必然趨勢。例如,對“乾卦”的解讀,不再僅僅停留在“元亨利貞”的道德規範上,而是將其視為“自性”從“沉潛”到“騰躍”的覺醒過程——這正與禪宗對個體生命力、本自具足的肯定不謀而閤。 二、卦象的“當下”: 禪宗強調“活在當下”,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周易》的六十四卦視為六十四種不同的生命“情境”或“心境”。當蔔筮者搖齣某一卦象時,書中提供的不是一個宿命論的答案,而是一個“即時診斷書”:你此刻正處於哪種能量場中?你應如何以覺察之心來應對眼前的緣起?《易經》中的吉凶禍福,被重新定義為心念和行為對當下能量場的影響結果。 三、六爻的“進階”: 六爻的升降,象徵著修行過程中的“進階”與“退轉”。書中對每一爻的解讀,都緊密結閤瞭禪修的次第。例如,從初爻的“潛龍勿用”(內斂、蓄積能量,如同禪定的初步階段)到上爻的“群龍無首”(超越二元對立,迴歸圓融無礙的境界),形成瞭一個完整的“覺悟模型”。這不是世俗的晉升階梯,而是心性從迷妄到清明的次第顯現。 深入剖析的重點篇章 本書對某些關鍵卦象的解析,尤為深入且具有啓發性: 1. 謙卦(地天泰): 《謙卦》被視為“道”的體現,書中強調其“九五之尊,以天下享”並非指外在的權勢,而是內在德性的圓滿流露,這種圓滿自然能利益一切眾生,這與菩薩道的“無我利他”精神高度契閤。通過對謙德的闡述,引導讀者認識到真正的力量源於放下與不爭。 2. 坎卦與離卦(水火既濟/未濟): 坎為險,離為明。本書將坎離視為修行過程中必然遭遇的“考驗”與“智慧”的對立統一。未濟狀態(水在天上)象徵著修行尚未圓滿,需要持續的努力與警覺;而既濟狀態(火在水上)則代錶瞭智慧與實踐的暫時契閤。這種解讀超越瞭簡單的水火相剋,上升到對生命能量的轉化與調和的層麵。 3. 泰卦與否卦(陰陽交感): 泰卦的“天地交閤”被解讀為“心物交融”的境界,是宇宙生機勃勃的體現。而否卦的“天地不交”,則描繪瞭心與外界隔絕、內耗嚴重的心理狀態。本書引導讀者如何通過“中正”之道,化解內心的“否塞”,重獲“泰然”之境。 理論與實踐的結閤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對經典文本的重新詮釋,更在於其強大的實踐指導性。作者結閤自己多年參禪悟道的經驗,將《周易》的哲學轉化為可以日常運用的心法。 讀者將學會如何: 運用“中道”原則: 學習《周易》中對“過猶不及”的警示,指導我們在麵對情緒、決策和人際關係時,如何保持不偏不倚的覺知立場。 理解“時位”的契閤: 認識到“時”與“位”的匹配關係,指導我們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采用最適宜的心態和行動策略,避免用力過猛或懈怠不前。 觀照“變易”的本質: 真正接受“無常”是宇宙的鐵律,從而放下對結果的執著,專注於過程中的覺察與體驗。 最終,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認識到,《周易》與禪宗,雖然經文和法門各異,但其指嚮的終極目標是一緻的:即勘破虛妄,直見生命的原初樣貌,在變動不居的世間,安住於不生不滅的覺性之中。它為那些對傳統易學感到晦澀,又對佛教禪宗心法充滿探求欲的當代求道者,提供瞭一部連接古老智慧與當代心性的橋梁之作。這是一部關於“如何活得更清醒、更自在”的實踐指南,其內容深度與廣度,遠超一般術數書籍的範疇,觸及瞭生命哲學的核心議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蕅益大師


  蕅益大師(1599-1655),俗姓鍾,名際明,字振之,法名蕅益智旭,自號八不道人,古吳木瀆人(今江蘇吳縣),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十二歲讀儒書,作《滅佛論》數十篇,誓滅佛老。十七歲受蓮池大師和王陽明的影響,不再謗佛,把所著謗佛言論付之一炬。二十歲注《論語》,至「天下歸仁」一句,廢寢忘食者數日,漸悟孔顏心法。二十三歲聽《大佛頂楞嚴經》,被「世界在空,空生大覺」那句話打動,次年剃度齣傢,決心「要復我本來麵目」。齣傢前,先發三願:一、未證無生法忍,不收門徒;二、不登高座;三、寧凍餓死,不誦經禮懺及化緣,以資身口。

  蕅益大師註釋佛經甚多,包含《阿彌陀經》、《占察經》、《楞伽經》、《楞嚴經》、《法華經》、《梵網經》、《金剛經》、《心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等二十餘種,儒書則有《四書蕅益解》和《周易禪解》。

  大師晚年居靈峰,故又稱靈峰蕅益大師,自稱北天目道人蕅益智旭。

  他畢生修行和參悟,確守淨土六字彌陀的話頭,和天颱圓教「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信念,給淨土和天颱做瞭極好的錶揚,後世尊為淨土八祖,和天颱第三十一代祖師。

譯註者簡介

周春塘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國立颱灣大學中文係學士/碩士

  經歷:威爾斯大學英國漢學院董事/教授;《新地雜誌社》副總編輯;美國愛阿華大學講師、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華梵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所長;《文星雜誌》、《慧炬月刊》編輯;香港《大學生活》特約撰稿人

  著作:〈敦煌變文研究〉、〈蘇俄文學新論〉、〈緣起性空與人生〉、Lake Como(英文詩集)、《書寫生命中的溫柔──在文字背後看見感動》、《撰寫論文的第一本書》、《波士頓新聞•易經講座》等中英文著作四十餘篇。
 

圖書目錄


捲一(上經之一) 乾 坤
捲二(上經之二) 屯 濛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捲三(上經之三)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捲四(上經之四) 噬嗑 賁 剝 復 無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捲五(下經之一) 鹹 恒 遯 大壯 晉 明夷 傢人 暌 蹇 解 損 益
捲六(下經之二) 夬 姤 萃 升 睏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捲七(下經之三) 豐 旅 巽 兌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捲八 繫辭上傳
捲九 繫辭下傳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捲十 河圖說 洛書說 伏羲八卦次序說 伏羲八卦方位說 六十四卦方位說 文王八卦次序說 文王八卦方位說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662865
  • 叢書係列:經典文學係列
  • 規格:平裝 / 752頁 / 14.8 x 21 x 3.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簡直就是一場思想的探險。作者的文筆流暢自然,完全沒有一般學術著作那種晦澀難懂的感覺。他成功地將深奧的《易經》哲理,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白話進行瞭闡釋,使得那些原本高不可攀的乾坤之道,變得親切而易於親近。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過程中,那種融會貫通的廣博學識,他似乎總能找到最恰當的比喻,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在講解“變爻”時,他引用瞭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讓我瞬間領悟瞭“變”在宇宙中的流動意義。這種行文風格,讓閱讀不再是枯燥的知識輸入,而更像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度對話,讓人讀罷後豁然開朗,對世界的認知都有瞭新的維度。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在結構編排上極為精妙,邏輯層次感非常強。它不是簡單地對《易經》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而是建立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開篇的導論部分,就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宏大的背景,讓讀者對易學的起源和核心思想有瞭初步的認識。接著,在具體解釋每一卦時,作者都采用瞭一種“總述——細解——應用”的模式,先給齣這一卦的核心精神,再深入到爻辭的逐句分析,最後往往會聯係到現代生活中的決策場景。這種結構不僅有助於學習者建立知識體係,也大大提升瞭閱讀的連貫性和理解的深度。對於想要係統學習易經的人來說,這種循序漸進的安排無疑是最佳的引導。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精美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質感。封麵采用瞭深邃的墨綠色,搭配燙金的書名,透露齣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氣息。內頁紙張的選用也十分考究,米白色的紙張,觸感細膩,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作者的排版風格非常清晰,無論是正文的注釋還是引用的經文,都用不同的字體和行距進行瞭區分,讓人一目瞭然。尤其是那些復雜的卦象圖,繪製得極為細膩,綫條流暢,即便是初次接觸易學的朋友也能大緻理解其結構。裝幀上的用心,足以體現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重視,讓人感覺到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那種對傳統文化深深的敬意。

评分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那種超越文本的“思辨”精神。作者並沒有將自己定位為單純的“翻譯者”,而是更高層次的“詮釋者”和“引導者”。他大膽地將一些後世儒釋道三傢對易經的不同理解進行瞭梳理和對比,並且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一些關鍵的哲學命題上,作者展現瞭極強的批判性思維,他敢於挑戰傳統定論,並以嚴密的邏輯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這種不盲從、重思辨的態度,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求知欲。它鼓勵讀者不僅僅停留在“知道”卦象的含義,更要去“思考”這些古老智慧在當下的生命力,讓人在閱讀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提問。

评分

我留意到這本書的參考資料和引注部分做得非常紮實,這讓整個解讀增添瞭堅實的學術底蘊。盡管作者的白話文流暢易懂,但從那些密集的腳注和附錄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背後龐大的學術支撐。作者似乎參考瞭市麵上幾乎所有重要的易學注本,並能精準地指齣不同學派之間的細微差彆。對於那些希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深度讀者來說,這些詳盡的注釋簡直是無價之寶。它像一座橋梁,連接瞭大眾閱讀的便利性和專業研究的嚴謹性。每當我對某個概念感到疑惑時,隻要翻到注釋頁,總能找到溯源和解釋,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信心和可靠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