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自立的人。
做自己的樹。
一九九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
首度針對少年所寫,啟發深刻的人生之書
《週刊朝日》連載好評如潮 單行版銷量逾三十六萬冊
紀念新版
再問一個問題,你會想成為怎樣的人?
有鋻於日本寬鬆政策造成基礎教育的崩壞
大江健三郎重新審視學校以及種種孩子所睏惑的人生問題
對少年們娓娓道來的心情,成人也會動容。
年近六十、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榮耀的大江健三郎,為瞭將自身的經驗傳遞給年輕人,一改直搗核心的犀利筆觸,以誠摯而親切的文字,嚮年輕人娓娓道來他的生命故事與體悟。「為什麼孩子非得要去上學不可呢?」大江開始迴顧自己的童年經驗,以及從旁觀察長子光的人生,提齣他對教育溫和而深刻的看法。
十六篇以童年生活經驗為題的散文中,他認為最讓年輕人感到壓力的便是課業與未來,這是亙久不變的課題。「為什麼孩子要上學?」「人為什麼要活著?」「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本書不僅是一本指引青少年課題的解答之書,也是擁抱青少年不安心靈的安慰手劄。
打起精神來,請好好地活著。
如果我能夠留下什麼給孩子的話,
希望你們韆萬要記得,善待自己心裡的那個人。
親子共讀散文。持續影響深遠的經典。
★書中收錄大江健三郎妻子親繪插畫
遊珮蕓教授(颱東大學兒文所所長)專文推薦
「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不可挽迴的事,這就是人類世界的原則。孩子自己必須尊重這個『原則』,這是身為孩子最大的榮耀。」——大江健三郎
各界好評
大江健三郎先生通過自己的生命故事,童年時的掙紮與思索,以及成年後實際經歷的事件和感悟,迴應年輕讀者可能麵臨的問題。這是大江在「自己的樹」下演繹的童年與老年的對話,也是他對年輕讀者的遺言,或者說是能夠在任何年齡讀者心中延續的新生命。——遊珮蕓(颱東大學兒文所所長)
當我問起大江老師是否有意願要在報刊上連載作品時,他便拋齣瞭一句:「如果能寫一些孩子也能瞭解的童話般的短文,感覺會很不錯。」然而當每周一固定去老師傢取稿子時,都能看見原稿上有無數的塗改與黏貼,我深感這根本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大江老師總是帶著無比親切的笑容來迎接我,甚至鼓勵我繼續努力。如今我再次拿起這兩本書,總覺得腦子裡有一股無比寂寞的風緩緩拂上麵頰。——《週刊朝日》連載擔當編輯山本朋史,週刊朝日2023年3月31日號
在日本文學中,大江健三郎所背負的有關身心障礙者的書寫是非常巨大、並且孤獨的。不僅現實社會,甚至是在文學作品中,身心障礙者都是被當作異形,或是需要隱藏起來的、伴隨著巨大悲劇的存在。然而大江健三郎卻描繪瞭這些群體作為「人類」的日常生活,這就像是永遠為你點起一盞照亮黑暗的燈的夥伴。——市川沙央〈破壞與共生的王之死〉,2023年第139迴芥川賞得主
對我來說,大江健三郎是我的創作生涯中有史以來遭遇過的最大的巨人。他的作品,總是讓我覺得他是為瞭我們而寫的,作為讀者,作為後進,他寫齣瞭我無比憧憬的、理想的、有如身在夢境般讓我淪陷的作品。——中村文則〈作為巨人的存在〉
作為大江健三郎之後的作傢,我一方麵被他的作品給壓倒而感到不知所措的同時,發現瞭自己接下來應該剋服的課題。——平野啓一郎,《那個男人》作者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寫給孩子的文章,但開始閱讀之後,我發現這是一本成年人用最為誠實的語言,爽快地迴答孩子們的疑問的作品。讀完之後我被其中深刻的內容給深深打動瞭。——日本俳句教育研究會(nh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