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宇宙光走過 50 年,生命事奉理念的思考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
(詩篇一一八篇 5 節)
保羅寫道: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哥林多後書一章 7 節)
宇宙光今年五十週年,最近的氣氛越來越濃厚,7 月 29 日禮拜六我們有「老同工回娘家」的聚會,心裡實在感動― 那麼多曾經在宇宙光服事的人,懷著一份感恩的心,熱切回到 宇宙光來團圓。今天我也回顧宇宙光的故事,整理了自己的一 些見證,我事奉主那麼多年,在宇宙光就有五十年,宇宙光之 前有將近二十年左右,在教會、在團契裡面,跟年輕人在一 起,神也開路。
在宇宙光的事奉當中,前面出現的兩節經文,可以做為代表― 困難重重,但是都歷險如夷地過去了。
上帝的話語引導我們;每次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一 些話語出現。當我回想過往,我突然想把一些很重要的觀念整 理出來,因為這些觀念在過去五十年深深影響著宇宙光的事工。聽過這些觀念的同工,我們就為此獻上感恩;還沒聽過的同工,就求主讓我們有機會去經驗,因為「經驗」比「知道」更重要,「知道」有時讓我們很驕傲,「經驗」則能讓我們感 恩與謙卑― 因為沒有一件事是我們自己做的。
這些觀念是對於生命事奉理念的思考,我們到這裡是來事 奉,而不是來上班,「老同工回娘家」那天,差不多有六十位 同工回來,有些同工也來跟我反應:「宇宙光真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一路走來,我們一起歡喜快樂,數算主恩,把過去的一切歸在神的榮耀中。
以下我所分享的這些事奉理念,也許是你的經驗,也許是第一次聽聞,也許是你正在努力追尋的。無論如何,我邀請你一起來想一想:
1. 後現代人最大的悲哀是: 錯誤的前提+ 正確的推論+ 狂熱的執行= 萬劫不復的悲劇。
2. 事奉工作的終極目標是:一個人陪伴另一個人,讓兩個人越來越是人,活出豐盛的生命。
3. 有關「看見」與「知道」的思考:知道「不知道的知道」,是真正的知道; 看見「看不見的看見」,是真正的看見。人在「看見看不見的看見」與「知道不知道的知道」中, 跨步前行,就是成長。
4. 有關「福音預工」的思考:
● 倒水入杯,必先去除瓶塞杯蓋; 撒種入田,必先清除雜草荊棘。
● 今天不制沙!明天便自殺! 在福音土壤一片沙漠化的今天,制止土壤沙漠化的工作實為首要。
● 水深之處,去傳福音:如果我們只在教會的四面牆壁之內傳福音,那麼教會的四面牆壁便成為福音的監獄。
我是誰?竟敢把上帝福音的種子,捆鎖監禁在教會的四面牆壁之內。
● 撒種比喻的詮釋: 種子沒有問題,撒種的行動也沒有問題;問題是我們把種子撒到哪裡去了。路旁?土淺石頭地?荊棘雜草中?都不行!唯有撒在好土中, 才能結實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5. 有關奉獻的思考:
奉獻不是:五餅二魚除五千分給五千人。何等悲壯!何等有限!何等可憐!
奉獻是:五餅二魚乘五千,加十二籃零碎,滿足眾人缺乏需要。經歷上帝!超越自己!看到神蹟!
6. 有關服事上帝的思考: 服事的路是一條經歷從「不可能」到
「完成了」的神蹟之路。走在這條往前看似乎困難重重、力不能勝的路上; 回頭一看,沿路竟是百花齊放、蟲鳥唱鳴,陪伴推動我們歡唱生命樂歌,快步踏進上帝祝福引領的康莊大道上。
7. 不是人找上帝,乃是上帝在找人。
8. 人是上帝用地上有限、可觀測的塵土, 及上帝無限、不可測度的心靈與誠實,
按照上帝的形像與樣式,
創造存在的有靈的活人。
9. 你是世界上獨特的一位;
今天的你是上帝給你的禮物; 將來的你是你給上帝的禮物。 You are the unique one in the world, what you are is God's gift to you; what you will be is your gift to God.
(Hans Urs von Balthasar)
10. 歲月,可能會使你的皮膚起皺紋;放棄熱情,一定會使你的靈魂起皺紋。
Years may wrinkle your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your soul. (Samuel Ullman)
11.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德瑞莎 修女) 愛他,就是不要放棄他。
12. 全人(Holistic)一辭,源自希臘,意思是:把看得見的部分, 加上看不見但卻確實存在的「什麼」, 整合在一起思考。
13. 後現代文化社會是指: 一群活在單面相人(one-dimentional-man)、 去人化(dehumanization) 文化社會衝擊下的人群聚落, 是一群活在「去人化」過程中,凡事物化、追求感覺 經驗的人。
14. 歷史不僅是一些發生在過去的事件, 它也能跨越過去, 圍繞陪伴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人, 走向明天,形成未來的文化。
15. 當E化科技以雷霆萬鈞之力、不著痕跡地摧毀我們傳統的人文結構、文化模式、行為方式的時候, 我們的回應是什麼?順著潮流,追尋 E 化?或深入思考,提出抗衡?扮演適當角色?
以上的 15 種生命事奉理念,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它們提醒我們要去面對挑戰,同時有所反思。我期望這些觀念,可以讓大家常常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好幫助各位在事奉的時候,面對類似的情況時,可以有所得著與突破!
(2023年8月2日的「林哥時間」 ,在宇宙光晨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