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食品衛生與安全(3版)

圖解食品衛生與安全(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顧祐瑞
圖書標籤:
  • 食品安全
  • 食品衛生
  • 食品法規
  • 食品檢測
  • 食品添加劑
  • 食品汙染
  • 食品營養
  • 食品加工
  • 食品保鮮
  • 食品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食品衛生與安全是公共衛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餐飲、營養學及衛生行政的重要課題。食品安全預防的焦點,旨在製定可行的目標,降低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建立完善的監測係統,以確保食品安全。
 
  本書介紹食品衛生與安全涵蓋的各種層麵,包括食品衛生法規、食物中毒、食品腐敗問題、來自食品添加物或環境汙染物的化學物質、餐飲衛生管理、食品安全之評估方法及食品工廠之衛生安全管理等。
好的,這裏為您構思一份針對《圖解食品衛生與安全(3版)》之外的圖書簡介,內容將聚焦於食品科學、營養學、烹飪藝術以及相關法規,力求詳盡且自然。 --- 繁盛之味:全球飲食文化與烹飪科學的深度探討 書籍名稱: 繁盛之味:全球飲食文化與烹飪科學的深度探討 作者: [此處留空,或想象一位資深美食史學傢/化學傢] 頁數: 約850頁(含大量彩色插圖與圖錶) 定價: [請自行填寫] 導言:食物,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食物絕非僅僅是維持生命的燃料。它是曆史的載體,是文化交流的語言,更是精密化學反應的舞颱。本書《繁盛之味》旨在帶領讀者超越基礎的“安全”與“衛生”範疇,深入探究現代飲食背後的復雜性——從古老文明如何塑造今日餐桌,到尖端分子科學如何重塑食材的口感與營養價值。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於“吃什麼”的爭論從未停歇。本書不預設立場,而是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廣闊的文化視野,剖析食物的起源、轉化、感知與傳承,為追求高品質生活和深度理解美食體驗的讀者提供一本全麵的參考手冊。 --- 第一部分:食材的史詩——起源、變遷與全球流動 本部分聚焦於構成我們餐桌的主要食材,追溯其馴化曆史、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路徑,展示人類如何與自然進行長達萬年的“談判”。 第一章:榖物革命與人類遷徙 深入探討小麥、水稻、玉米這三大基石作物的起源地(如新月沃地、長江流域),分析不同品種的基因多樣性及其對不同地理環境的適應性。詳述發酵技術(如啤酒、麵包製作)如何伴隨人類早期定居而發展,並探討當代工業化種植對傳統地方品種(Landrace)的衝擊與保護。 第二章:海洋的饋贈與水産養殖的倫理 超越簡單的魚類圖鑒,本書詳細解析瞭海洋生態係統對人類食物供應的重要性。討論深海捕撈的技術演變,聚焦於全球性的過度捕撈危機。更重要的是,本書用大量篇幅分析瞭現代水産養殖(如鮭魚、蝦類)的生態足跡、飼料轉化效率,以及替代蛋白質來源(如藻類蛋白)的潛力。 第三章:香料之路與風味帝國 香料不僅僅是調味品,它們曾是引發戰爭、建立貿易帝國的核心驅動力。本書追溯瞭鬍椒、肉桂、丁香等香料的生物堿與揮發油成分,解釋瞭它們如何影響古代醫藥和保存技術。通過詳細的地圖分析,展示瞭絲綢之路與香料群島的復雜貿易網絡。 第四章:農産品的地方特色與風土(Terroir) “風土”概念的科學解析。討論土壤礦物質、微氣候、海拔高度如何賦予特定産區(如勃艮第的葡萄、帕爾瑪的火腿)不可復製的風味特徵。結閤最新的土壤微生物組學研究,揭示微生物活動對風味物質積纍的關鍵作用。 --- 第二部分:烹飪的煉金術——熱力學、分子美食與技藝傳承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它將烹飪從經驗性的“手感”提升到可量化的“科學”。 第五章:熱力學在廚房中的應用 詳細闡述熱傳導的三種基本方式(傳導、對流、輻射)在煎、炒、燉、烤中的具體錶現。重點分析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與焦糖化反應的動力學模型,並解釋如何通過精準的溫度控製來優化蛋白質的變性與澱粉的糊化過程,例如如何通過低溫慢煮(Sous Vide)實現肉類的完美嫩化。 第六章:乳化、膠凝與流變學基礎 本書深入講解瞭食品的質構(Texture)科學。分析蛋黃中的卵磷脂、奶酪中的酪蛋白如何形成穩定的乳液和凝膠結構。針對甜點製作者,本書提供瞭關於羥丙基甲基縴維素(HPMC)等增稠劑在現代烘焙中的應用機製,以及如何控製果膠的交聯速率以達到理想的果醬稠度。 第七章:發酵的活體藝術 發酵是微生物與人類的共生關係。本書詳述瞭釀酒酵母、乳酸菌、醋酸菌在食品轉化中的生理機製。對比瞭日式米麯黴(Koji)在味噌和清酒生産中的多酶協同作用,與歐洲酸菜製作中的純乳酸發酵過程。探討瞭風味前體物質如何在微生物代謝中被釋放和轉化。 第八章:現代烹飪工具與技法革新 評估分子美食學(Molecular Gastronomy)對傳統烹飪的啓發。重點介紹真空烹飪、鏇轉蒸發器(Rotovap)在提取純淨香氣中的應用,以及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開發新型天然食用色素和香精上的潛力。強調這些工具並非取代傳統技藝,而是拓展瞭風味錶達的可能性。 --- 第三部分:餐桌上的感知與未來趨勢 本部分著眼於我們如何“體驗”食物,以及食品工業正麵臨的社會與環境挑戰。 第九章:風味感知與味覺神經科學 探討味覺(酸、甜、苦、鹹、鮮)與嗅覺(芳香族化閤物)如何共同構建完整的“風味”體驗。引入跨學科研究,解釋味覺閾值、味覺疲勞以及文化偏好對食物接受度的影響。分析辣椒素等刺激性物質如何激活痛覺受體,從而被我們誤解為“味道”。 第十章:營養平衡與生物利用度 超越卡路裏計算,本書關注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效率。比較不同烹飪方法(如水煮、油炸、蒸煮)對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生物利用度的影響。詳細解釋瞭植酸、草酸等抗營養因子(Anti-nutrients)的化學結構,以及通過浸泡、發芽、發酵等傳統預處理技術如何有效降低其含量。 第十一章:食品的可持續性與循環經濟 探討未來食品係統的關鍵挑戰。本書分析瞭食物浪費的各個環節(從田間到餐桌),並介紹瞭前沿的“零浪費”烹飪策略,例如如何利用蛋白質副産品或蔬菜邊角料進行高價值轉化。討論瞭細胞培養肉、替代性昆蟲蛋白在解決全球蛋白質需求方麵的技術壁壘與市場前景。 第十二章:跨文化美食哲學與餐桌禮儀 本書的結語部分,迴歸人類與食物的情感聯結。通過比較不同文明(如地中海飲食、東方藥膳)對“健康”的理解,展示瞭飲食習慣背後的哲學根源。探討瞭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平衡地方特色與現代生活節奏,倡導一種既尊重傳統又麵嚮未來的飲食哲學。 --- 附錄與工具箱 專業術語錶: 涵蓋食品化學、烹飪物理學和農業科學的專業詞匯解釋。 關鍵反應速查錶: 常用酶促反應、非酶褐變反應的最佳條件參考圖。 全球食材産區地圖集: 重點作物與特有香料的地理分布索引。 《繁盛之味》是為每一個對食物懷有好奇心的人準備的百科全書——無論您是追求極緻烹飪技巧的廚師、關注食品科技的工程師,還是渴望理解餐盤中每一份食物的深度含義的普通讀者,本書都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美食世界的門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顧祐瑞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博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研究員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Forensic Chemistry Center訪問學者
  中國醫藥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
  《中醫護理學》(華騰,大專用書)
  《中醫食療與養生》(禾楓,大專用書)
  《中藥品質管製學》(文興,大專用書)
  《馬兜鈴酸事件》(文興)
  《藥學的第一堂課》(書泉)
  《健康食品停看聽》(五南)
  《常用中藥藥材及方劑學》(五南,大專用書)
  《藥物學》(五南,大專用書)
  《何食能安心:擁抱當令鮮蔬果》(書泉)
  《圖解生物學》(五南)
  《圖解藥理學》(五南)
  《圖解公共衛生學》(五南)
  《圖解食品衛生與安全》(五南)
  《老人用藥安全》(揚智,大專用書)
  《圖解藥事行政與法規》(五南)
  《藥膳養生創意料理》(五南)

圖書目錄

一、食品衛生與餐飲相關法規
第1章 食品衛生與安全緒論

1.1 食品衛生的定義
1.2 食品與健康
1.3 食品衛生安全的指導原則
1.4 食品衛生的簡易性檢查
1.5 緻癌物質

第2章 食品衛生行政
2.1 食品衛生主管機關
2.2 衛生機關對食品業務的管理
2.3 衛生機關對食品衛生管理的違法處分

第3章 食品衛生法規
3.1 食品衛生管理法
3.2 健康食品管理法
3.3 食品廣告
3.4 有機農產品
3.5 產銷履歷農產品
3.6 食品迴收

第4章 食品衛生標章
4.1 CAS
4.2 GMP
4.3 GSP、GAP
4.4 ISO
4.5 清真認證

二、食品腐敗與微生物
第5章 食品腐敗與防治

5.1 食品腐敗現象
5.2 微生物與食品腐敗
5.3 酵素、氧氣與食品腐敗
5.4 油脂變質
5.5 防止食品腐敗的方法
5.6 國產食品的腐敗問題

第6章 微生物
6.1 微生物的種類及數量
6.2 指標微生物
6.3 食品中的微生物
6.4 滅菌
6.5 食物中毒菌的檢測特性

第7章 食品保藏
7.1 食品保藏原理及目的
7.2 高溫加熱
7.3 乾燥
7.4 冷藏、冷凍
7.5 鹽藏、糖藏
7.6 煙燻、發酵
7.7 改變酸鹼值、氣體、放射線
7.8 製罐

三、食品安全性評估
第8章 毒性與安全性評估

8.1 毒物與毒性
8.2 急性毒性
8.3 慢性毒性、繁殖、緻畸試驗
8.4 緻癌性
8.5 緻突變性
8.6 安全性評估
8.7 安姆氏試驗

四、食品添加物、食品洗潔劑與食品包裝
第9章 食品添加物
9.1 食品添加物的意義
9.2 食品添加物管理
9.3 食品添加物應具備的條件
9.4 食品添加物安全性評估
9.5 主要的食品添加物種類
9.6 食品添加物的用途及毒性
9.7 防腐劑
9.8 殺菌劑
9.9 保色劑
9.10 抗氧化劑
9.11 著色劑
9.12 調味劑
9.13 黏稠劑、結著劑
9.14 漂白劑、膨脹劑
9.15 食品香料
9.16 乳化劑

第10章 食品洗潔劑
10.1 食品用洗潔劑的定義
10.2 洗碗精
10.3 石化洗劑

第11章 食品包裝
11.1 食品包裝的目的
11.2 食品包裝材料的衛生安全
11.3 塑膠類材料
11.4 非塑膠類材料
11.5 食品包裝法

五、食品危害
第12章 食物中毒

12.1 食物中毒的定義及分類
12.2 食物中毒的處理
12.3 臺灣地區食物中毒發生狀況
12.4 細菌性食物中毒
12.5 黴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12.6 天然毒素性食物中毒
12.7 化學性食物中毒

第13章 食物過敏
13.1 食物過敏癥候群
13.2 過敏性反應
13.3 過敏原

第14章 食物媒介傳染病
14.1 細菌性傳染病
14.2 病毒性傳染病
14.3 狂牛癥
14.4 寄生蟲
14.5 人畜共同疾病
14.6 肉毒桿菌
14.7 李斯特菌
14.8 貝類
14.9 經口傳染病

第15章 食品被汙染的衛生問題
15.1 有害金屬
15.2 殘留農藥
15.3 農藥種類
15.4 動物用藥
15.5 瘦肉精
15.6 加熱產生之有害物質
15.7 PAH
15.8 多氯聯苯
15.9 螢光劑
15.10 戴奧辛
15.11 塑化劑
15.12 輻射線
15.13 包裝材料釋齣之毒素
15.14 三聚氰胺
15.15 順丁烯二酸酐
15.16 反式脂肪酸
15.17 丙烯醯胺
15.18 單氯丙二醇
15.19 食品摻偽

六、餐飲衛生管理
第16章 膳食工廠之衛生

16.1 膳食工廠的設施
16.2 膳食工廠的人員及清潔

第17章 食品業管理
17.1 個人衛生管理
17.2 衛生稽查
17.3 衛生標準
17.4 餐具清潔及衛生管理
17.5 餐飲安全與衛生
七、其他相關議題

第18章 環境賀爾濛
18.1 環境賀爾濛的定義
18.2 環境賀爾濛種類
18.3 環境賀爾濛管理
18.4 環境賀爾濛危害

第19章 基因改造食品
19.1 基因改造食品的定義
19.2 基因改造食品的優點
19.3 基因改造食品的缺點
19.4 基因改造食品標示
19.5 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性評估

第20章 食品安全管製係統(HACCP)
20.1 食品安全管製的定義
20.2食品安全管製的優點
20.3 食品安全管製的組成要素
20.4 食品安全管製的限製
20.5 食品安全管製認證
20.6 食品安全管製的缺失與改進
20.7 我國實行食品安全管製狀況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666085
  • 叢書係列:圖解係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食安問題長久以來即為人們所詬病,同時政府施政亦成效不彰,從民國68年爆發的多氯聯苯汙染米糠油事件及73年的鎘米事件以來,重大食安事件即層齣不窮,98年「食品衛生把關不嚴」還票選為十大民怨之一。最近幾年,食安事件更是不時登上媒體的頭條,顯示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不僅睏擾大傢的生活,也使餐飲與食品產業濛受重大的損失。
 
  食品衛生與安全相關的課題,是營養、餐飲、生技、醫療及衛生等有關科係學生的重要學科,也是營養與衛生行政等相關高考類科的科目。對於一般民眾而言,網路及報章雜誌常充斥著似是而非或誇大不實的言論,如何正確認識食品衛生與安全議題,更顯重要。本書的編寫,係以簡要的文字搭配圖錶,以作為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入門書為目的。
 
  本書共分食品衛生與餐飲相關法規、食品腐敗與微生物、食品安全性評估、食品添加物、食品洗潔劑與食品包裝、食品危害、餐飲衛生管理、其他相關議題等七大部分,內容亦依命題大綱細分20章,共計140小節。內容涵蓋麵甚廣,包括近年來受到注目的話題,如基改食品、環境荷爾濛、狂牛癥、瘦肉精、反式脂肪酸、塑化劑、丙烯醯胺、輻射線汙染、順丁烯二酸酐。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