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解析肺癌診治照護全書【最新增訂版】

完全解析肺癌診治照護全書【最新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忠仁
圖書標籤:
  • 肺癌
  • 腫瘤學
  • 臨床醫學
  • 癌癥治療
  • 照護
  • 指南
  • 醫學參考
  • 最新增訂版
  • 肺部疾病
  • 腫瘤護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肺癌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治療團隊除瞭透過多項檢查確診分期,

更會針對不同期別及完整基因檢測,評估病友的體能狀態與共病,

不論早期診斷根治疾病,或晚期積極治療、延長壽命與生活品質提升,

都能協助病友製定適閤的個人化治療計畫與目標,以期達到最佳療效!


 

總策畫◎餘忠仁(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
作者群◎34位臺大醫院肺癌多專科診療團隊

 

本書是由臺大胸腔內外科、腫瘤醫學部、癌癥防治中心、檢驗醫學部、影像醫學部、核子醫學部、皮膚部、復健部、傢庭醫學部、營養室、社會工作室、癌癥個案管理室及臺大醫學院檢驗暨生物技術學係等十餘個部門和數百位專業人員所組成,堪稱臺灣最強肺癌治療團隊。
 🔘 [隨書加贈]臺大醫師精心設計「秒懂肺癌治療 SOP療程圖」

國人對肺癌的印象總還是停留在「肺癌是一種死亡率非常高的癌癥」。近年來,不論男性或女性的癌癥發生率,肺癌都位列第3位,男性僅次於大腸癌和肝癌,女性僅次於乳癌和大腸癌。但在癌癥死亡率排行榜中,肺癌長年高居第 1 位。由此可見,肺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是遠高於其他癌癥,一旦罹患肺癌,即刻讓病友和傢屬都籠罩在巨大的死亡恐懼陰影下。
在臺灣,剛診斷齣肺癌的平均年齡是 65 歲,但是從 55 歲開始發生率就有快速升高的趨勢,肺癌多年來已經成為所謂的「新國病」,而其病情變化多端,非常複雜。肺癌一般分為兩大類: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兩種:肺腺癌和鱗狀細胞肺癌)。
肺癌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治療方針是進行手術;第三期則比較複雜,除瞭手術,尚有放射線和化學同步治療加上免疫治療;而第四期的病友占所有肺癌病友的一半左右,治療選擇有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如何依據病友身體狀況與原有的疾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與後續評估,是建立肺癌治療計畫當中很重要的一環。
晚期癌癥的醫療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同時治療的選擇也日漸增多,因此現在的醫療重視與病友「共享醫療決策」,將臨床試驗的相關訊息披露,進而讓病友有機會參與各項臨床試驗,幫助病友瞭解病情,進而參與治療過程,是現代化癌癥醫療的重大進步。
肺癌的治療不隻非常多樣化,從檢驗、手術,到各式各樣新的治療方法,這些年來不斷推陳齣新。這些肺癌新趨勢都代錶瞭新的希望,對病友和傢屬來說自然都是好事。本書能讓讀者對肺癌有正確認知,說明不同期別肺癌的治療方式,尤其是目前治療中常見的標靶治療,以及不同期別都可能會使用到的化學治療,讓讀者能在翻開本書時先有概念後,在細讀書中各個章節時,更能吸收和瞭解,進而建立良好的醫病溝通關係。

🔘 最強臺大醫療團隊完整解析癌友最關心最擔憂的肺癌大小事

■沒有轉移的第一期肺癌和有轉移的第四期肺癌治療大不同,確診及正確分期、是否有轉移?轉移到哪裡?這些判斷對後續治療都非常重要。
■肺癌手術已由傳統開胸手術演進到「單孔胸腔鏡」的微創精準手術。傷口不僅美觀,同時病人恢復更快,治療效果更好。
■肺癌是非常容易復發的癌癥,第三期復發率超過八成,第二期也超過一半;但如果第一期早期發現,治癒率則高達九成。
■晚期肺癌治療所採取的精準治療,為各種癌癥治療中的領先者。診療後依據腫瘤組織型態、基因突變型、PD - L1 錶現而選擇適閤的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以達到最有效的治療反應、最佳的生活品質。

 👍[強力推薦]

陳建仁/前副總統
陳文茜/資深媒體人
陳佩琪/小兒科醫師
星希亞/抗癌部落客

🔘 本書章節

--------------------------------------------------------------------------------------------------
前 言  精準判斷分期,纔能有效製定治療方針
PART1  確診肺癌該怎麼辦?
PART2  坦然麵對肺癌──就醫前的心理準備
PART3  肺癌分期與治療──分期不同,選項也不同
PART4  有效預防復發及轉移──早期肺癌的治療
PART5  有助提升生活品質及延長壽命──晚期肺癌的治療
PART6  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改善皮膚副作用、飲食照顧與運動建議
附錄1 用愛彌補醫療的極限:癌末安寧緩和醫療的照護
附錄2 當癌末治療遇上嗎啡用藥的迷思
附錄3 社工室:病友及傢屬可以找得到的協助資源
--------------------------------------------------------------------------------------------------

🔘 特別增訂:肺癌臨床精準醫療,最新突破6大趨勢

1.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
■ 張允中教授(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放射線科教授)
2.沒有傷口的微創手術—影像導引腫瘤消融術 
■ 簡寧(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孟暐(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臨床教授)
3.放射治療新技術—粒子放射治療
■ 許峯銘(臺大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臨床副教授)
4.抗體藥物複閤體:令人期待的新治療方式
■ 李日翔(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任)
5.標靶藥物新夥伴
■ 施金元(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吳尚俊(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閤內科部副主任)
6.免疫治療新進展
■ 楊景堯(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臨床副教授)
--------------------------------------------------------------------------------------------------

本書總策畫:餘忠仁(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
作者群:34位臺大醫院肺癌專科醫療團隊

■胸腔外科:陳晉興(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徐紹勛(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林孟暐教授、蔡東明醫師、郭順文醫師、陳沛興醫師
■胸腔內科:施金元主任、王鶴健(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何肇基(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楊景堯副教授、廖唯昱副教授、林敬凱(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閤內科部主治醫師)、吳尚俊醫師(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閤內科部副主任)、李日翔醫師(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任)
■腫瘤醫學部:楊誌新(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
■皮膚部:硃傢瑜教授
■傢庭醫學部:蔡兆勳教授
■核子醫學部:顏若芳兼任主治醫師、黃潔宜醫師
■放射腫瘤科:許峯銘副教授
■影像醫學部:張允中教授、簡寧主任
■檢驗醫學部:詹一秀醫師、蘇剛毅副教授
■物理治療技術科:蕭淑芳治療師
■營養室:陳珮蓉主任、馮馨醇營養師
■社會工作室:黃佳琦管理師
■癌癥防治中心(腫瘤個案管理小組)個管師:柯虹如、黃鳯珍、王宜茹、徐昕妤、武芮竹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腫瘤學和呼吸係統疾病的專業著作的簡介,重點涵蓋瞭其他相關但非肺癌診斷和治療的深度內容: --- 腫瘤免疫治療前沿與應用實踐:從基礎機製到臨床轉化 本書聚焦於腫瘤免疫學領域的最新突破,深入剖析瞭腫瘤微環境、免疫檢查點抑製劑(ICI)的最新發展,以及細胞療法(如CAR-T和TILs)在實體瘤治療中的潛力和挑戰。本書旨在為腫瘤內科醫生、免疫治療研究人員及臨床科學傢提供一份全麵、深入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手冊。 第一部分:腫瘤免疫微環境的深度解析與調控策略 第一章:腫瘤微環境(TME)的復雜性與免疫抑製網絡 本章係統闡述瞭實體瘤微環境的組成,詳細解析瞭腫瘤相關成縴維細胞(CAFs)、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調節性T細胞(Tregs)和髓源性抑製細胞(MDSCs)在維持免疫耐受和促進腫瘤進展中的核心作用。深入討論瞭腫瘤細胞如何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重塑TME,形成對免疫細胞浸潤和殺傷功能不利的“冷腫瘤”狀態。內容涵蓋瞭前沿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在解析TME異質性方麵的應用。 第二章:免疫檢查點通路及其拮抗劑的機製與發展 詳細迴顧瞭PD-1/PD-L1、CTLA-4、LAG-3、TIGIT等關鍵免疫檢查點通路的基礎生物學功能。重點分析瞭不同世代ICI藥物的作用機製、藥代動力學特性,以及聯閤用藥策略的設計原則。尤其關注瞭新型檢查點靶點(如TIM-3、VISTA)的臨床前研究進展,以及如何通過靶嚮TME中的特定細胞類型來增強現有免疫檢查點阻斷的效果。 第三章:腫瘤抗原呈遞與新佐劑策略 本章深入探討瞭腫瘤抗原的發現、加工和呈遞過程(DC成熟與遷移)。詳細介紹瞭新型佐劑的設計理念,包括TLR激動劑、STING通路激活劑以及溶瘤病毒(OVs)在誘導宿主免疫反應中的獨特優勢。探討瞭如何結閤放療、化療等傳統手段,實現“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從而提高疫苗和免疫療法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細胞與基因治療的臨床實踐與優化 第四章:嵌閤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在實體瘤中的挑戰與機遇 雖然CAR-T療法在血液係統惡性腫瘤中取得瞭革命性成功,但其在實體瘤中的局限性是當前研究的焦點。本章深入分析瞭實體瘤TME對CAR-T細胞的抑製機製(如抗原稀釋、T細胞耗竭),並詳細介紹瞭剋服這些障礙的前沿技術,包括: 串聯和雙靶點CAR設計: 解決抗原異質性和脫靶毒性的策略。 “智能”CAR設計: 引入邏輯門控係統(如AND/OR門),實現對TME特定環境的響應。 剋服物理屏障: 針對實體瘤基質(如膠原縴維和高間質壓力)的遞送策略優化。 第五章: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療法的流程優化與規模化 TILs是目前實體瘤細胞治療中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本章詳細拆解瞭TILs的製備流程,從腫瘤組織獲取、有效TILs的分離、體外大量擴增,到最終的迴輸標準。重點討論瞭如何利用高通量篩選技術鑒定具有更強殺傷潛能的“優勢TILs剋隆”,以及使用IL-2、IL-15等細胞因子支持TILs擴增的最新方案。此外,還探討瞭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在增強TILs持久性和靶嚮性方麵的應用。 第三部分:跨學科整閤:新輔助治療與監測生物標誌物 第六章:新輔助免疫治療的臨床策略與毒性管理 本部分關注在手術切除前應用免疫治療的實踐。詳細分析瞭在不同類型實體瘤中(如黑色素瘤、NSCLC——盡管非肺癌,但涉及的機製和策略通用)采用新輔助/輔助免疫治療的適應癥、療效評估標準,以及如何利用新輔助治療評估患者的免疫反應敏感性。重點闡述瞭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的早期識彆、分級和標準化處理方案,特彆是針對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和消化道毒性的管理。 第七章:液體活檢與治療反應的動態監測 深入介紹循環腫瘤DNA(ctDNA)、循環腫瘤細胞(CTCs)和外泌體在監測腫瘤負荷、評估治療反應和預測復發方麵的應用。探討瞭如何利用ctDNA分析來監測免疫治療後的假性進展與真性進展的鑒彆診斷。本章還討論瞭基於免疫組化、基因錶達譜以及多組學數據整閤的預測性生物標誌物,旨在實現個體化免疫治療方案的實時調整。 第八章:非T細胞免疫療法的拓展 除瞭T細胞療法,本書還全麵介紹瞭其他新興的免疫調節策略,包括: 雙特異性抗體(BsAb)和抗體藥物偶聯物(ADCs): 如何設計分子結構以更有效地橋接腫瘤細胞與效應細胞。 溶瘤病毒(OVs): 病毒的基因工程改造,以增強其免疫原性和靶嚮性,並將其作為“活載體”遞送免疫刺激分子。 激動型抗體: 靶嚮4-1BB、CD40等共刺激分子激動劑在實體瘤中的臨床錶現與劑量限製性毒性。 --- 本書內容嚴謹,數據詳實,圖錶豐富,是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從業者全麵瞭解和掌握前沿研究成果,並將之轉化為臨床決策的必備工具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忠仁
齣身醫生世傢,曾在內科加護病房工作達15年以上,從2000年開始橫跨重癥醫療與肺癌診療兩個領域。經常參加跨國新藥、新療法的臨床實驗等研究,自2010年起擔任臺大肺癌多專科診療團隊召集人。由於該治療團隊陣容堅強,專業分工與個人化的精準醫療處方,贏得病友與傢屬信任,每年逾1500名新診斷的肺癌病友至臺大就醫,高達九成八的病友願意續留臺大醫院接受診療,並且得到最好的治療與照護。

相關著作:《完全解析肺癌診治照護全書》

34位臺大醫院肺癌多專科醫療團隊
本書總策畫:餘忠仁(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
本書作者群:34位臺大醫院肺癌專科醫療團隊
■胸腔外科:陳晉興(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徐紹勛(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林孟暐教授、蔡東明醫師、郭順文醫師、陳沛興醫師
■胸腔內科:施金元主任、王鶴健(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何肇基(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楊景堯副教授、廖唯昱副教授、林敬凱(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閤內科部主治醫師)、吳尚俊醫師(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閤內科部副主任)、李日翔醫師(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任)
■腫瘤醫學部:楊誌新(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
■皮膚部:硃傢瑜教授
■傢庭醫學部:蔡兆勳教授
■核子醫學部:顏若芳兼任主治醫師、黃潔宜醫師
■放射腫瘤科:許峯銘副教授
■影像醫學部:張允中教授、簡寧主任
■檢驗醫學部:詹一秀醫師、蘇剛毅副教授
■物理治療技術科:蕭淑芳治療師
■營養室:陳珮蓉主任、馮馨醇營養師
■社會工作室:黃佳琦管理師
■癌癥防治中心(腫瘤個案管理小組)個管師:柯虹如、黃鳯珍、王宜茹、徐昕妤、武芮竹


圖書目錄

【前言】

◎精準判斷分期,纔能有效製定治療方針

■ 楊誌新(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

◎肺癌的4大特色
◎肺癌的第四期治療是關鍵

․確認轉移部位很重要
․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鱗狀細胞肺癌的治療
․肺腺癌的治療

◎肺癌治療基本SOP流程圖

■    楊誌新(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景堯(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臨床副教授)

PART1 確診肺癌該怎麼辦?

◎人體重要的器官:肺與呼吸係統

■ 徐紹勛(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沛興(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1)呼吸作用──人類得以存活的重要宣示
(2)呼吸係統──無聲的交響樂團
(3)肺──人體的守門員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差異

■ 郭順文(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1)惡性與良性腫瘤交互存在,變化多端
(2)由醫師專業判斷,訂齣最佳治療計畫

◎認識肺癌

■ 餘忠仁(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院長)
(1)早期癥狀
(2)緻病原因
(3)肺癌的分類
(4)基因突變或其他疾病的影響

◎肺癌的篩檢及預防

■ 陳晉興(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
(1)肺癌是花費最多的癌癥
(2)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肺癌篩檢最佳利器
(3)空氣汙染不隻是造成肺癌的元兇
(4)防治空氣汙染,你我都做得到

◎是否該徵詢第二意見?如何告知傢人與調整生活模式?

■ 柯虹如、黃鳳珍、王茹宜、徐昕妤、武芮竹(臺大醫院護理部腫瘤個案管理小組胸腔腫瘤個案管理師)
(1)是否需要徵詢第二意見?
(2)如何告知傢人?
(3)如何調整工作及生活模式?

◎肺癌的臨床研究

■ 楊誌新(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
(1)臨床試驗的定義
(2)臨床試驗的歷史
(3)臨床試驗的程序
(4)臨床試驗的期別

PART2 坦然麵對肺癌──就醫前的心理準備

◎肺癌的檢查與診斷
◎認識肺癌專業醫療團隊

(1)痰液檢查
■ 詹一秀(臺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林敬凱(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閤內科部主治醫師)
(2)胸部X光檢查
■ 張允中醫師(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放射線科教授)
(3)電腦斷層掃 描
■ 張允中醫師(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放射線科教授)
(4)正子掃描與骨骼掃描
■ 顏若芳(臺大醫院核子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黃潔宜(臺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
(5)胸腔超音波導引穿刺術
■ 王鶴健(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
(6)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超音波
■ 何肇基(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7)切片檢查
■ 何肇基(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8)分子病理基因檢測
■ 蘇剛毅(臺大醫學院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係副教授)
(9) 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
■ 廖唯昱(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如何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

■ 柯虹如、黃鳯珍、王茹宜、徐昕妤、武芮竹(臺大醫院護理部腫瘤個案管理小組胸腔腫瘤個案管理師)
(1)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2)循序漸進,漸入佳境
(3)突破重圍,勝利在望

◎肺癌復發與轉移&治癒及預後

■ 何肇基(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1)治癒及預後
(2)肺癌的復發
(3)肺癌的轉移
(4)如何區分轉移、復發,還是新癌癥?

PART3 肺癌分期與治療──分期不同,選項也不同


◎肺癌的分期

■ 林孟暐(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臨床教授)  
(1)肺癌的分類
(2)肺癌的分期

◎治療的選項

(1)治療方法的新進展
(2)分期治療的選項

◎認識肺癌治療新趨勢

■ 施金元(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1)檢驗新趨勢:磁導航
(2)手術新趨勢:單孔無管微創胸腔鏡手術
(3)治療新趨勢一:手術前化療加免疫治療
(4)治療新趨勢二: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
(5)治療新趨勢三:腫瘤消融術
(6)治療新趨勢四:電場療法
(7)治療新趨勢五:免疫治療擴大運用

PART4 有效預防復發及轉移──早期肺癌的治療


◎手術治療 

■ 陳晉興(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蔡東明(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1)術前評估
(2)手術方式
(3)術後照護

◎局部肺癌的放射治療

■ 許峯銘(臺大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臨床副教授)
(1)什麼是放射治療?
(2)放射治療在肺癌的角色定位
(3)早期肺癌放療的條件
(4)早期肺癌的放療:立體定位消融性放射治療
(5)早期放射治療的效果參考

◎肺癌術前或術後的治療評估

■ 何肇基(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1)術前治療
(2)術後治療

◎肺癌預後追蹤與常見檢查項目

■ 郭順文(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1)電腦斷層掃描
(2)核磁共振
(3)正子造影&骨骼掃描
(4)長期觀察腫瘤指數異動

PART5 有助提升生活品質及延長壽命──晚期肺癌的治療

◎同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局部轉移無法開刀的治療首選

■ 何肇基(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1)同時放化療,以放療為主、化療為輔
(2)新舊藥副作用不同,病友注意選擇
(3)放療加化療,再加免疫治療效果更好
(4)同時放化療,副作用大,要注意病友身體狀況

◎化學治療:副作用大幅降低的傳統新療法

■ 楊景堯(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臨床副教授)
(1)哪些人可以進行化療?
(2)分好幾線藥物
(3)化療的副作用有哪些?可以避免嗎?

◎標靶治療:晚期肺癌最佳療法

■ 施金元(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1)基因檢測
(2)標靶治療
(3)抗藥性問題

◎免疫治療:延長存活的新治療方式

■ 廖唯昱(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1)癌癥免疫療法的演進
(2)免疫療法的種類與原理
(3)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於臨床治療
(4)預防復發

◎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療

■ 許峯銘(臺大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臨床副教授)
(1)晚期放射治療的目標與策略
(2)可長期控製的晚期肺癌放療
(3)多處轉移的晚期肺癌放療
(4)腦轉移的放療
(5)副作用的緩解
(6)未來的展望

◎晚期肺癌的手術治療

■ 徐紹勛(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沛興(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1)什麼是晚期肺癌?
(2)術前評估:我的身體能夠承受開刀嗎?
(3)淺談晚期肺癌手術:我的腫瘤能夠拿乾淨嗎?
(4)除瞭開刀,還有沒有需要接受其他治療?
(5)肺部以外的腫瘤轉移,該怎麼辦?
(6)肺癌晚期≠肺癌末期

PART6 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改善皮膚副作用、飲食照顧與運動建議


◎剋服標靶治療中的皮膚副作用

■ 硃傢瑜(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
(1)案例
(2)標靶治療到底是什麼?
(3)肺癌最常使用的標靶治療有哪些?
(4)標靶治療常見的四大皮膚副作用
(5)常見皮膚副作用Q&A

◎肺癌治療期間的飲食照顧

■ 陳珮蓉(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馮馨醇(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1)利用營養門診,打造個人營養建議
(2)特別注意癌癥惡病質的發生
(3)肺癌治療期間的飲食原則
(4)肺癌治療期間的飲食規畫
(5)肺癌病友一星期食譜建議錶

◎預防復發及保健期間的飲食營養照顧

■ 陳珮蓉(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馮馨醇(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1)預防保健期間的九大生活飲食須知
(2)對超級食物的幾項迷思

◎正確提升免疫力以對抗癌細胞

■ 何肇基(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1)單純免疫力無法防癌、抗癌
(2)能辨認癌細胞的免疫係統纔能抵抗癌細胞

◎調整作息、省力運動以剋服癌疲憊

(1)調整生活作息,降低疲憊感
(2)用運動剋服癌疲憊

◎肺癌治療前後的運動建議

■ 蕭淑芳(臺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
(1)運動的禁忌癥
(2)手術前的運動鍛鍊
(3)手術後住院的運動鍛鍊
(4)手術齣院後的運動鍛鍊
(5)不開刀的治療後的運動鍛鍊

附錄1用愛彌補醫療的極限:癌末安寧緩和醫療的照護 

■ 蔡兆勳(臺大醫院傢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臨床教授)
(1)用同理心建立信任關係 
(2)肯定自己,化解衝突,心願完成,使其圓滿

附錄2當癌末治療遇上嗎啡用藥的迷思 

■ 蔡兆勳(臺大醫院傢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臨床教授)
(1)迷思一:害怕成癮?
(2)迷思二:抑製呼吸、加速死亡? 

附錄3社工室:病友及傢屬可以找得到的協助資源

■ 黃佳琦(臺大醫院社工室管理師)

特別增訂:肺癌臨床精準醫療,最新突破6大趨勢


1.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

■ 張允中教授(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放射線科教授)

2.沒有傷口的微創手術—影像導引腫瘤消融術 

■ 簡寧(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孟暐(臺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臨床教授)

3.放射治療新技術—粒子放射治療

■ 許峯銘(臺大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臨床副教授)

4.抗體藥物複閤體:令人期待的新治療方式

■ 李日翔(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任)

5.標靶藥物新夥伴

■ 施金元(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吳尚俊(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閤內科部副主任)

6.免疫治療新進展

■ 楊景堯(臺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臨床副教授)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268629
  • 叢書係列:Dr.M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3 x 17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8歲~99歲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篇幅實在讓人印象深刻,我花瞭整整一周的時間纔勉強讀完,尤其是那些關於手術技術和放療方案的章節,信息量大到我得反復查閱專業術語錶纔能勉強跟上思路。坦白說,對於非醫療專業背景的讀者,比如我這樣的傢屬,很多深入的討論,比如不同基因突變類型對應靶嚮藥物的敏感性分析,讀起來就像在啃一本晦澀的教科書。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臨床路徑時的那種嚴謹態度,他們似乎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病程的細節,從早期篩查的敏感度討論,到晚期姑息治療的選擇權衡,都處理得非常詳盡。不過,正因為這種詳盡,導緻這本書在敘事節奏上顯得有些沉重。如果能有一些穿插其中的、關於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實際案例分享,或許能讓讀者在麵對這些沉重的醫學數據時,多一點喘息和希望。整體而言,它更像是一部供專業人士參考的案頭工具書,需要極大的耐心和一定的醫學基礎纔能完全消化其中的精髓。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清晰,從病理學的基本概念講起,層層遞進到分子生物學、影像診斷,最後匯入臨床治療的洪流,可以說是一個完整且邏輯嚴密的體係。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章節過渡時所做的總結和展望,它們有效地幫助讀者梳理瞭剛剛學到的知識點,避免瞭信息過載帶來的迷失感。尤其是在討論到最新的免疫療法進展時,作者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之間的作用差異以及潛在的耐藥機製,這對於想要瞭解前沿動態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加分項。然而,也許是齣版時間的關係,書中對於近年來突飛猛進的液體活檢技術(Liquid Biopsy)在早期篩查和復發監測中的應用討論略顯保守和滯後,沒有充分體現齣這項技術對傳統診斷模式的顛覆性潛力,稍稍錯失瞭對“最新”二字的極緻體現,期待未來增訂版能在這方麵做更有力的補充和論述。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對治療決策“不確定性”的坦誠處理。作者並沒有將肺癌的診治描繪成一條絕對光明的直綫,而是反復強調瞭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並詳細列舉瞭在不同並發癥背景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腎功能不全)如何調整標準治療方案的“例外條款”。這種不迴避復雜性和臨床現實的寫作態度,讓我這個局外人對現代醫學的進步與局限性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成功地平衡瞭知識的深度與臨床實踐的廣度。然而,正因為這種詳盡的窮盡式分析,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門檻高企,即便是作為傢屬,在反復麵對“如果沒有療效,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的備選方案時,內心難免産生巨大的焦慮和無力感。這本書需要讀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直麵疾病的殘酷麵貌,它不是一本用來“尋求安慰”的書,而是一本“直麵挑戰”的行動指南。

评分

初拿到這本厚重的醫著,我原本是抱著一種尋找“快速解決方案”的心態,希望能有一本指導我如何在日常護理中更有效地支持親人的指南。然而,閱讀體驗卻更像是一次學術馬拉鬆。書中對循證醫學證據鏈的梳理達到瞭近乎苛刻的程度,每一項治療建議背後都有大量的文獻引用支撐,這無疑是其專業性的體現。但遺憾的是,這種極度依賴數據和指南的寫法,使得書本在“人文關懷”和“心理支持”這塊的內容顯得相對單薄。比如,對於如何與麵臨巨大情緒衝擊的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或者如何處理治療副作用帶來的長期居傢生活挑戰,書中的篇幅遠不及對化療藥物作用機製的解析。我期待的,是更多來自一綫護理人員的實踐經驗總結,那些無法被量化指標捕捉到的,關於愛、耐心和陪伴的智慧,在這本書裏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現,讀完後總覺得心頭還懸著一塊關於“如何活下去”的實際操作的迷霧。

评分

我是一個對圖錶和示意圖有強烈依賴的視覺學習者,而這本巨著在這方麵的錶現隻能說是中規中矩。雖然關鍵的治療方案流程圖繪製得比較規範,錶格也常常被用來總結藥物的毒副作用對比,但整體而言,全書的視覺設計偏嚮於傳統的醫學教材風格,大量文字堆砌的段落占據瞭主導地位。我常常需要在腦海中自行構建一個復雜的腫瘤分期和治療決策樹,書中缺乏那種能夠一目瞭然抓住核心矛盾的“信息可視化”設計。例如,如果能用更具衝擊力和直觀性的圖示來展示不同治療策略對五年生存率的具體影響差異,或者用更生動的插圖來解釋復雜的生物信號通路,閱讀體驗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閱讀的效率也會隨之提高。現在看來,它更依賴讀者的主動“翻譯”和“重構”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