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穩心力量:破碎也可以修復(聊心套書兩本) 《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克服悲傷的故事》+《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十個富足步驟,打開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

安穩心力量:破碎也可以修復(聊心套書兩本) 《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克服悲傷的故事》+《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十個富足步驟,打開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凡妮莎.摩爾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助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悲伤疗愈
  • 心灵成长
  • 正念
  • 幸福感
  • 人生哲学
  • 两本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此套書以兩種路徑,其一,以專業心理諮商師親身經歷巨大傷痛的角度,為克服失去重要伴侶的悲傷尋求諮商與出口,為生命紀實風景。其二,受世界各地多種古老靈性訓練的靈性導師,爬梳整理人類古老流傳的智慧寶藏,並提出修練心的方法,作為讀者的生命指南與安慰。

  前者讓讀者了解面對生命無常與至大的悲傷,該如何為生活奮戰,
  後者梳理傳統靈性智慧的要件,循序漸進,作為日常內省的篇章,
  讓渴望身心靈安頓或進階的人們,有依循的參考解方。

  ▎《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克服悲傷的故事》內容簡介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做好準備,
  以面對生命中任何突如其來的悲傷。」
  一部心理師突破自我、獻給生命轉折處的紀念品。

  當巨大的悲傷或意外突然來襲,
  痛失摯愛的人生,又該如何逃跑或迎戰?

  這是一本心理治療師真誠治癒失落、憂傷的回憶錄。
  那些你並不想預先練習或根本不想面對的,都在這本書裡。

  當世界以無法接受的方式崩解,
  奧秘的安慰或也將一片片羽毛落下──

  「我是一位合格的治療師,卻突然發現自己需要心理治療,我也是一個受過訓練的研究者,卻成為我自己的研究對象。我試圖努力弄清楚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遭遇。」

  「在這場混亂無助的過程中,我的病人總是在我的身後,提醒著我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失落和創傷,並尋找前進的道路。」

  作者凡妮莎的丈夫在周日晨泳中意外去世,她發現生命突然把一切她理應學會的課題一次丟給她。她是一位執業心理治療師,卻發現自己亟需心理治療,她是一名研究者,突然成了自己研究的主題。她試著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仰賴她的周遭人們,過去的專業與經驗等也都面臨極大的挑戰。她以親身經歷書寫與悲傷對峙的過程,讓人重新省思生命的一切。

  作者身為臨床心理師,真誠寫下如何克服悲傷之作,全書以真實生命故事淬鍊,細膩文字,誠實剖白,更融合身為心理治療師的專業自省,感人又充滿洞見。
在傷痛來襲時,她以堅強心靈與來自心理學的視野,帶我們看到:人可以如何從傷痛中復原。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專序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暖心推薦  

  內容特點
  .中文版專屬作者新序,揭露克服悲傷的祕方。
  .獨家收錄作者生活剪影。
  .英國專業臨床心理師真誠自剖,精采生命紀實之作。
  .國內名家、臨床心理師群強力推薦。

套書特色

  安穩心力量:破碎也可以修復,以柔軟心的觀照為主軸。
  生命總是由無常組成,日子總有難以跨越或者跌宕起伏之刻,
  經由時間與智慧沉澱,更要為心靈補給智慧雨露。

各方推薦語

  不管我們蒐集了如何完整的「失落」研究,又或者我們就是輔導當事人走過失落的實務工作者,親自體驗失落所帶來的生活衝擊,還是有巨大的不同。失落,讓我們的心有了個難以填補的缺口,有時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從此崩塌,並且難以生活。與其說,我們要找回失落前的自我;不如說,這個失落成為了自我的一部分,我們得試著涵容,成為一個新的我。生活中總有大大小小的失落,祝福各位朋友,一如書中主角,藉著不斷地成長,在接納生命中的各種可能之後,能獲得自由。──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一千個日子和一杯茶》是一本心理治療專業人員在經歷喪偶,深度自我揭露與自我省思的文字紀錄,寫的雖然是她自己的故事,卻能為許多有相同經歷的讀者,帶來支持與力量,至少,能陪伴你走過不只一千個日子。──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悲傷的療癒之路並不好走,但有些方法對多數人來說都有幫助,好比閱讀這本書。看看他人如何走過悲傷,正是其中一個。」——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摩爾博士一千多天的旅程令人低迴……,為我們提供專家評論和極具個人魅力的敘述。」──彼得·福納吉 OBE,當代精神分析教授和心理學和語言科學系主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

  「一本能吸引不同讀者群的書!它將幫助那些失去親人並需要安慰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痛苦中並不孤單。」──露易莎‧史托帕(Luisa Stopa),南安普敦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

  ▎《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十個富足步驟,打開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簡介
  給自己一堂人生必修課:心修練!
  「有人曾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寫下『快樂』,
  他們說我沒聽懂問題,我說他們不懂人生。」──約翰.藍儂(John Lennon)

  作者融合世界靈性智慧傳統,理論與實修經驗及練習法,
  化為十大核心步驟,供現代人啟動高靈商,打開通往內在智慧的旅程!
  本書足以為你「改變生命的每一個層面」!

  每個現代人都渴望幸福,卻不重視靈魂的飽滿度,
  本書以十步驟獲得清晰思緒及恆常幸福感,培養現代人才必備的高「靈商」!

  靈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為SQ)是二十世紀末被提出的新概念,是心靈智力,關乎頓悟能力、直覺思維、感受及理解能力,屬潛意識範疇,更被稱為是「21世紀人才所需具備的七種新特質」之一。

  書中分為兩大部分,首先對「靈商」加以說明,作者主張它是持續感到幸福、快樂的關鍵,無論我們身處何處,生活環境如何,心靈狀態將決定我們幸福與否。此外,作者介紹薩滿教、佛、禪、契經和氣功等各式遠古聖人智慧,各種理論與實踐,包括提升靈商的練習法,並深入闡述。這些實作技巧被人類履行且驗證已有數千年之久,作者將它們去蕪存菁,整理成十大核心步驟。

  不只涵蓋古老的靈性練習智慧和現代心理學,更提供方法引導讀者思考,以面對焦慮、壓力、心理耗損、沮喪、空乏及孤獨等無可避免的人生轉折,最終回歸平衡,尋得內在快樂。

本書特色

  .活在當下,自我蛻變的必備指引。
  .連結大自然與身心靈平衡之道,字字珠璣。
  .理論與實作結合,深刻又簡易。
  .融合古老靈性練習智慧和現代心理學,廣博獨特。

各界推薦

  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專文推薦;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溫佑君 (肯園與香氣私塾負責人 ) 、
  曾寶儀(主持人、作家 )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深情推薦

作家、媒體推薦語

  「冒險不用去深山叢林,只需要踏進心靈的未知之境。讓我們以這本書為嚮導,同時使用科學與神秘的語言,一起走向快樂的根源!」——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堪稱近年最詳盡與最具系統性的心靈使用手冊。作者幾乎是手把手地教導讀者如何認識並修練自己。對於準備好的人來說,閱讀本書等於參加了一套CP值很高的心靈成長課程。」——溫佑君(肯園與香氣私塾負責人)

  「這本書廣泛囊括世界偉大靈性智慧傳統的精神教誨與鍛鍊之道,將它們精煉融入成為十個錦囊,成為認識與修煉生命之道的終南捷徑。」——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人生很難,若能從不同地方找到自己所需的療癒與慰藉,會稍微好過一點。不妨從這本書裡,找找你需要的力量。」——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鮑比具有領袖魅力,有趣且明智!」——《時代雜誌》(The Times)

  「這本書是一個來自於不同傳統的智慧寶庫,從薩滿教到佛家哲學,從禪宗到西方哲學,所有這些都與大量的古代寓言交織在一起。喬的書作為一盞明燈,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成為一部挖掘自我能力的指南,朝著適合每個人的性情和心理特質的目標前進。我強烈推薦!」——多傑.丹杜格西(Geshe Dorji Damdul),達賴喇嘛前任翻譯,達賴喇嘛文化中心西藏之家主任/新德里
 
图书简介 安穩心力量:破碎也可以修復(聊心套書兩本) 一部關於在心靈廢墟中重建希望的深度對話,兩本深刻洞察人性脆弱與堅韌的經典之作,引領讀者踏上自我療癒與心靈富足的旅程。 這套「聊心套書」集合了兩本探討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挑戰——悲傷、失落、迷惘,以及如何從中汲取力量、尋獲永恆平靜的核心著作。它們不僅是文字的組合,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會談,由專業的臨床視角與深刻的生命體驗交織而成,旨在為每一個在現實風暴中感到無助、渴望內在安穩的人,提供一座堅實的燈塔。 本套書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一種「修復」的可能性。它承認人生的破碎是常態,而非例外,並以極其細膩、不帶批判的筆觸,引導讀者直視那些不願觸碰的陰影。我們探討的「安穩心力量」,並非是逃避問題,而是學會在問題的中心站穩腳跟,理解痛苦的意義,最終將其轉化為滋養生命的養分。 --- 第一部:《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克服悲傷的故事》 當專業的知識遭遇個人的極限,當醫者成為病人,他如何用「一杯茶」的時間,重新定義了活著的意義? 臨床心理學家,這個詞彙,通常與冷靜、客觀、專業的距離感聯繫在一起。然而,當生活中最深沉的巨石——摯愛的失落——砸向他個人時,所有的理論架構在頃刻間崩塌。本書,就是這位心理學家卸下所有專業面具後,赤裸面對自己悲傷的千日記錄。 這不是一本標準的心理學教科書,它是一份用時間和淚水標註的生命地圖。敘事者坦誠地描繪了從震驚、否認、憤怒,到深入憂鬱的每一個細微轉折。他用自身的專業洞察力,對照親身經歷的非理性深淵,創造出極為罕見的「雙重視角」:一方面,他是理解悲傷機制的專家;另一方面,他是被悲傷吞噬的凡人。 書中細膩地捕捉了「一千個日子」裡那些微小卻決定性的瞬間:在寂靜的清晨,為逝者煮好一杯茶時湧上的刺痛;在面對前來求助的個案時,如何努力保持專業界限又不被自己的傷口干擾;以及,最終是如何從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細節中,重新編織出與世界連接的絲線。 重點探索: 專業與個人的交界: 探討心理專業人士在面對個人創傷時,如何平衡既有的知識體系與無法控制的情感風暴。 悲傷的非線性旅程: 挑戰「五階段論」的線性假設,展示悲傷如何以螺旋、間歇甚至倒退的方式進行。 儀式感的力量: 剖析日常儀式(如「一杯茶」)如何在失序的生命中,提供暫時性的穩定和錨點。 重新定義「復原」: 強調真正的復原並非是「回到從前」,而是帶著傷痕,以一種新的、更深刻的方式與生命和解。 這本書是一封寫給所有正在經歷「不可逆轉改變」的人的情書,它以最誠懇的語氣告訴讀者:允許自己破碎,是走向修復的第一步。 --- 第二部:《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十個富足步驟,打開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 如果你已準備好從悲傷的泥濘中抬起頭,這本書將提供一套清晰、可實踐的藍圖,指引你建立一個堅不可摧的內在富足。 如果說第一本書是深入挖掘土壤的深度,那麼這本《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則是在堅實的基礎上,著手進行心靈的建築。它不鼓吹膚淺的積極心態,而是基於數十年的臨床經驗和對人類潛能的深刻理解,提煉出「十個富足步驟」。這十個步驟,是通往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的實用指南,旨在幫助讀者從外在的追逐中抽身,轉而投資於更為持久的內在資產。 「富足」在這裡被重新定義,它不是物質的豐裕,而是心靈資源的充沛——包括清晰的自我認知、強大的情緒韌性、深層的意義感,以及與世界和諧共處的能力。 這十個步驟環環相扣,從最基礎的「覺察」開始,逐步深入到「接納」、「賦予」、「連結」與「創造」。作者以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將複雜的心理學原理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動。 十個富足步驟的精要(範例性闡述,非完整清單): 1. 安靜的起點 (The Still Point): 學習在喧囂中創造一個不被打擾的內在空間,這是所有智慧的源頭。 2. 清除內在的雜音 (Clearing the Static): 辨識並削弱那些來自過去的、限制性的自我信念和內在批評家。 3. 意義的錨定 (Anchoring Meaning): 深入探索個人價值觀,將每日的行動與更高層次的生命目標對齊。 4. 愛的實踐 (The Practice of True Connection): 不僅是對他人的愛,更是對自己的同情心和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本書的強大之處在於其行動導向性。它不僅告訴你「為什麼」需要改變,更詳細地指導你「如何」在每一個清晨、每一次衝突、每一個獨處的時刻中,實踐這些步驟。它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強大的「內在導航系統」,使他們能夠在面對未來任何風浪時,都能迅速回歸內在的中心點,找到方向與恆久的平靜。 --- 為什麼您需要這套「聊心套書」? 「安穩心力量」套書是一個完整的療癒與成長循環。 《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 提供了深度共鳴與同理心,它讓處於痛苦中的人知道:「你並不孤單,你的掙扎是真實的,而且是可以被理解的。」它處理的是「創傷的處理」。 《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 則提供了清晰的工具箱與前進的路線圖,它告訴讀者:「現在,讓我們一起將理解轉化為力量,主動建構一個更有韌性、更豐盛的內在世界。」它處理的是「力量的建構」。 這兩本書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一個從破碎到穩固、從失落到富足的完整心靈修復藍圖。它們適合所有在尋求更深層次自我理解、渴望建立持久內在平靜,並準備好將生命中的挑戰轉化為智慧財富的人士閱讀。這是一份對您心靈未來最值得的投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凡妮莎.摩爾(Vanessa Moore)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在布里斯托大學學習心理學,於倫敦大學學院獲得實驗心理學博士,並在精神病學研究所接受臨床心理學家的培訓。長期在英國國民保健署工作,於醫院與社區等單位,為兒童與親子家庭、個人和團體等進行諮商治療。擔任心理學家與其他醫護從業人士等培訓工作,從事與研究各種廣泛的臨床問題,也常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除了對許多年輕心理學家的職涯提供專業協助,也負責管理一間大型臨床心理服務機構。現住在英國溫徹斯特。

喬‧鮑比(Jo Bowlby)

  一位薩滿巫士,也是許多各行各業佼佼者的靈性導師。過去三十年裡,她接受了各種靈性傳統的培訓,包括南北美洲薩滿教、藏傳佛教、薩滿苯教、禪宗、《瑜伽經》、梵文、氣功,並擁有空手道黑帶。在倫敦攝政大學(Regents University)修讀心理治療和諮商,並獲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和催眠療法專業認證。自四風協會((The Four Winds Society)結業,專門研究美國本土和南美薩滿教幾千年來一直使用的傳統教義和能量工作。她在秘魯與安第斯山脈的基洛(Q'ero)長老(印加薩滿)和亞馬遜雨林的藥師們等持續修習。學生群分布各國,這意味著她要在倫敦巴特西公園診所和旅行之間分配她的時間,同時也在秘魯開展她的自我療癒之旅。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譯作豐富,有《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十個富足步驟,打開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咖啡帝國》、《吃動物:大口咬下的真相》、《最後的教父》等。
 

图书目录

▎《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克服悲傷的故事》目次
推薦序
那些對助人者來說,並不遙遠的真實個案故事  陳志恆

作者的話:致台灣讀者
前言

第一章 海嘯
第二章 災難過後
第三章 引爆手榴彈
第四章 約會困境
第五章 情感的絲線
第六章 重新出發
第七章 依附與分離
第八章 跌宕起伏
第九章 難以跨越的門檻
第十章 迎向改變

後記:承受失落
附錄:從未有過的生活
註解和資料來源
致謝

▎《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十個富足步驟,打開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目次
目次

推薦序 蔡昌雄

前言
第一部分 心靈的重要
終極智商
但這意指什麼?

第二部分 獲取靈商的過程
步驟一  關於你的故事
步驟二  跨出你的陰影
步驟三  伴隨你的節奏
步驟四  時間之外
步驟五  幻夢
步驟六  鬆綁牢牢緊抓的
步驟七  你還是你
步驟八  生命力
步驟九  與大自然重新取得連結
步驟十  靈性對話
邁步向前  

延伸閱讀
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39618
  • 叢書系列:Leben
  • 規格:平裝 / 672頁 / 14.8 x 21 x 3.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的話

致台灣讀者


  我最近讀了一個關於魔法門的故事。穿過這道門,往左邊方向去,你會看到二十年前的自己。往右邊去,你可以看到二十年後的自己。

  如果我現在向左轉,我會看見自己是一個忙碌的職業婦女,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三個孩子還在念書、一個我崇拜的丈夫、三隻貓、一隻活潑好動的狗、一棟大房子、一份具有挑戰性、工作辛苦但回報豐厚的工作,身邊有很多朋友,父母仍在世,住在靠海邊一個恬靜的地方。

  如果那個忙碌的職業婦女穿越大門後往右轉,她就會找到我現在的樣子——退休了,獨自住在一個格局小一點的房子,丈夫、父母、貓和狗早已離開人世,孩子們長大後離開了家。生活在短時間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失去了很多。

  然而,這並不全然是壞事。我搬到了一個有很多景點的大城市;我的孩子們住在附近,我很快就要當祖母了;我救了兩隻貓,牠們一直是帶給我安慰和歡笑的源泉;我的身體健康,每天散步和游泳;我也參與志工工作,其中一些是幫助失親者。

  儘管擁有悲傷和失落的創傷,但生活中似乎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提供。我的經歷絕不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會在他們的生活中經歷悲傷,並且隨著近來世界上發生的許多動盪事件,很多人遭逢生命中巨大的創傷和意料之外的喪慟。這些破壞我們生活的衝擊往往令人難以承受,但作為一個親身經歷過喪慟並存活下來的人,我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我康復的想法:

  在遭逢失親之後伴隨而來的巨大痛苦是創傷性的,且讓人難以忍受。許多發現自己處於這種情況下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快要發瘋。雖然事發當時你不會相信,但你要知道這些極度的痛苦都會過去,隨著一段時間之後,你將會感覺到平靜。

  你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但你思考它的方式可以改變一切。就我而言,我是想在餘生中為自己和我失去的一切感到難過,還是我願意接納機會讓我的生活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這是我的選擇。

  悲傷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情緒的上下起伏。起初,糟糕的時光似乎永無止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發現悲傷終會過去,也確實會過去。所以當你感覺情緒低落的時候,要知道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朋友和家人就是一切。花時間和那些願意傾聽你的人在一起,而不是讓他們告訴你該怎麼做或如何感受,他們會在最初的悲傷過去後一直陪伴著你。留心那些真正支持你的人或許不是你預期中的人。

  到戶外鍛鍊身體,跟上工作的步調,培養業餘的愛好。如果你沒有太多興趣,嘗試一些新的東西,直到你找到樂在其中的事物。這一切一開始很困難,但都是值得的,因為之後它會帶你找到人生的目標。

  這本書講述了我自己遭遇的巨大悲傷和喪親的故事。我希望藉由透過閱讀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以及我長期以來面臨的掙扎,能夠幫助你做好面對生命中任何突如其來悲傷的準備。

凡妮莎.摩爾
寫於2022年八月

前言

  這本書講述了在我生命中一段喪慟的時期,這段時期徹底改變了我。我是一名合格的心理治療師,卻發現自己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同時,我也是一名訓練有素的研究者,當我試圖瞭解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時,我竟成了自己的研究對象。我還是一名身經百戰的管理者,現在卻在努力控管發生在我自己生活中的突發事件。然而,在這些生命中所遭遇到的動盪裡,我的個案仍在事件的背後提醒著我,我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來處理我的喪慟和創傷,並尋找出一條前進的道路。

  這些個案當中的許多人,像我一樣,皆面臨他們生命中預料之外的突發事件——有的人得面對孩子一出生便罹患殘疾或是自身罹患不久於人世的疾病、突然喪親、離婚,或者人生遭遇重大的挫折——這讓他們和我一樣感到不知所措、疲於應付。有時,他們甚至眼看著隨時就要喪失理智。這本書說的正是關於這些共同的經歷,這些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被視為是暫時的,但感覺起來卻和身體罹患疾病一樣糟糕或者更糟。

  這個故事是關於我如何試圖擺脫焦慮和憂鬱的深沉恐懼,並重新站起來,以及我如何開始看到在我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的許多經歷和人們所能帶給我的力量,並替我指出一條坦途。

  為了保護隱私,書中的姓名皆使用化名,其他細節也做了些刪改。

前言

冒險不在人之外;而在人之內。
Adventure is not outside man; it is within.
——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我們在學校裡所學到的驚奇事物中,並未將如何學習快樂羅列其中,而是將學習的重點放在擴展我們的思想,卻非瞭解思想本身;學校教導我們如何為適應生活預做準備,而非指引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快樂越來越被視為是生活中的副產品,或像運氣一樣,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安排,要麼受到上天的眷顧,要麼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全都享有取得快樂人生的潛能,一切取決於學習如何去做。

  在這本書中,我分享了我所認為的絕佳改善生活的技巧,這些技巧是我在過去三十年中,與世界各地一些非凡的智者相處時所學到的:生活在安地斯山脈高處的薩滿巫師、亞馬遜雨林中的巫醫、印度的佛教宗師、神秘主義者、宗教導師、哲學家,以及心理學家,他們皆致力於分享他們對生命藝術的智慧。透過這些相處,我收集到一套永恆的智慧,這些智慧在過去十五年裡,支撐著我作為薩滿與心靈導師及指導者的工作。

  我一直都是那種喜歡快速抓到事物重點的人。打從孩提時期,我是個老愛問「為什麼」的孩子,這讓教導我的老師們非常惱火。作為一個天生的懷疑論者,我喜歡追求證據而非道聽塗説。這也許是吸引我進入古老心靈傳統的原因。他們不要求你相信任何事物,也不關心你是否認為自己擁有靈性。這裡沒有依循的規則,只有指引你的地圖,如此一來你將不會迷失在心靈的迷宮裡。他們在那裡,以你自身的經驗支持著你。

  這些古老的教誨不是我們在汽車保險桿貼紙上看到的那些隨處可見的俏皮格言,而是可以改變生活的深刻見解和高效實踐。這些理論來自於將畢生精力投入研究的專家,他們不僅想知道驅使我們運轉的東西是什麼,而且還想知道是什麼造就我們真正美好的生活。

  這本書是我從大量的工作中挑選匯整出來的。你或許可以把它當作是一份小冊子或執行摘要。你將發現你需要創造一個增強能力的技能,以幫助你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曲折和逆境中游刃有餘,讓你在順境中茁壯成長,在生活失去平衡時迅速恢復。

  我將許多快速、容易實踐的方式涵括進來,當你感到焦慮、壓力、不知所措或精神疲憊時,以及當你感到孤獨、空虛、迷失或是沮喪,我將利用溫和的步驟引導你返回深層的連結。

  這並非空洞的承諾。本書中所談論的一切皆歷經了數千年的嘗試和檢驗。這些做法十分見效,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轉向古老的心靈傳統來幫助他們在現今的生活中過得更加自在的原因。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針對靈性智商的概述,或簡稱靈商(SQ);我們在偉大的聖人和靈性導師身上認識到的生活智慧,同樣也能夠在自我的身上實踐,它是獲取永恆快樂欠缺的部分。我將利用古老的心靈地圖,描繪出我們內在世界的心靈景觀。理解了這一點將有助於改變遊戲規則,因為無論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或來自什麼樣的世界,我們的快樂以及心靈的完全自在安適,全都取決於我們的心境。

  第二個部分將引導你透過實際過程,幫助你學會發展你的靈性智商——即獲取靈性智商、清淨心智與永恆快樂的十個步驟。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笔风格上来说,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叙事的平衡感。在描述极端痛苦时,文字保持着一种近乎冷静的、观察者的姿态,这反而让情感的冲击力更强,因为它没有被情绪的洪流淹没,而是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而在探讨如何提升内在幸福感时,笔调又变得温暖且充满鼓励,像是前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既有权威性,又不失人情味。这种在“专业性”与“亲近感”之间的拿捏,是很多心灵类书籍难以达到的高度。它既满足了我们对深度思考的渴望,又顾及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惑,让晦涩的心理学概念变得可以被触摸和理解。

评分

另一本书,聚焦于“富足步骤”和“内在智慧”,它给我的感受则完全不同,更像是一场结构精巧的内在探险地图。它不像那种泛泛而谈的心灵鸡汤,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实际操作的框架。我喜欢它那种把抽象的“快乐”概念具象化的努力,试图拆解出通往“恒久快乐”的每一个微小关卡。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参与一场自我重塑的工程。特别是其中关于如何识别和重新编写内心叙事的章节,对我触动很大。很多时候我们被困住,不是因为外部环境,而是被自己过去编织的那些限制性信念给套牢了。这本书像一把精密的钥匙,引导你去找到那个锁住你潜能的开关,然后轻柔地帮你拧开。它强调的不是获取更多物质上的拥有,而是精神内核的丰盈,这在当今这个过度消费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清醒。

评分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阅读投资。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速食”读物,更像是工具箱里常备的、可以随时翻阅和参照的“维修手册”。我已经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分别体会到了这两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低谷时,它提供了支撑我站立的力量;在相对平静时,它又指引我去打磨和提升我的生命质量。这种跨越时间维度都能持续提供价值的书籍,才是真正的好书。它们没有贩卖虚妄的乐观,而是提供了一种坚韧、务实且充满希望的生命观,让人相信,即便是破碎的经验,也能成为我们未来力量的源泉。

评分

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看,我才真正理解了“聊心套书”的用意。悲伤的处理是向下的,深入到最幽暗的角落去面对和清理,这是重建地基的过程。而内在智慧的开启则是向上的,是建立在稳固地基之上,去探索和扩展生命的可能性。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你必须先处理好那些“破碎”的经验和情绪(第一本的功用),才能真正地腾出空间去拥抱和激活你内在的“恒久力量”(第二本书的指引)。这种内在逻辑的连贯性,让整个阅读体验非常扎实,没有那种“今天学点这个,明天换个理论”的漂浮感。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安稳”不是没有风暴,而是你手中握着一个可靠的指南针,知道如何穿过风暴。

评分

这套书的包装拿到手里就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宁静,那种纸张的质感和设计上的留白,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慢下来”的哲学。我记得拆开塑封膜的时候,心里其实充满了期待,因为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强大的承诺——关于“安稳”和“力量”的结合。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简直是刚需。我最先翻开的是那本关于悲伤处理的,它没有那种冰冷的学术腔调,反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轻声细语地分享他的切肤之痛和由此生发的智慧。他叙述那些漫长的“一千个日子”里,是如何在日常的琐碎——比如一杯茶的温度和气味中,寻找锚点的过程,极其细腻,简直是把那种被时间磨砺出来的真实感还原在了纸上。这不是那种教你“立刻好起来”的速成手册,而是陪伴你“慢慢走出来”的指南。那种对临床实践的洞察力,让文字的力量多了一层可信赖的厚度,仿佛作者不是在纸上写字,而是在你耳边低语,你知道他真的懂那种深陷泥潭的感觉,也真正找到了泥泞中的向日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